登陆注册
142552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欧洲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家主要有尼古拉斯·加汉姆(Nicholas Garnham)、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与彼得·戈尔丁(Peter Golding)等,他们认为阶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所在,代表著作有默多克与戈尔丁的《论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1974)和《资本主义、传播与阶级关系》(1979);加汉姆的《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1979)等。加汉姆一直是英国传播业中的工会运动活跃分子,他联合格雷厄姆·默多克、彼得·戈尔丁等其他政治经济学家,对英国的广播电视与电信系统解除管制与私有化进行了批评。默多克与戈尔丁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聚焦于公共传播的符号与经济层面的互动作用”,并对传播的公民权问题进行过专门论述,这些观点与北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队伍遥相呼应。此外,以研究第三世界传播问题著称的法国学者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欧洲传播政策的争鸣,他认为文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国家或企业结构的问题,它与公共领域私有化、商品化的过程紧密相连,使得公共领域可供传播业充分利用。

对于欧美关注公共传播事业的学者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媒介非中心化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通过强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分析了权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关系,商品化与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社会阶级分化与抗争的情况等,突破了媒介研究的孤立和封闭状态,把媒介置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考察,是一种宏观与中观的研究视角。欧美传播学者如詹姆斯·卡瑞(James Curran,1996)、麦克·罗博依(Marc Raboy,1996)、帕特夏·郝兰德(Patricia Holland,2003)等普遍认为,目前公共广播电视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来自意识形态、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认为新右派以及商业因素是导致公共广播电视处于“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

与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相呼应的还有公共领域的思想,该领域的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89)、尼克·史蒂文森(Nick Steven-son,2001)认为,以公共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领域”已经重新被“封建化”,并不得不与商业电视进行争夺受众的竞争。新哈贝马斯主义者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概念做了最新的定义,他们认为公共服务广播应该是现代公共领域的制度保证和手段,公共服务模式要比市场主导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二)媒介政策视野下的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在欧洲,除了与北美遥相呼应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有一种主流化的立足媒介政策的公共广播电视研究。这类研究的代表学者是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 Quail),从他最早的《大众传播模式论》(1981)到和克润·休那(Karen Siune)合编的《媒介政策:集中、单一和商业化》(1998),以及后来的《媒介政策范式的转变》(2003),可以说记录了西方媒介政策变迁的历史。其他还有诸如彼得·汉弗莱(Peter J. Humphreys)的《西欧的大众媒介和媒介政策》(1996)、雅若·卡茨(Yaron Katz)的《21世纪美国和西欧的媒介政策》(2005)等,其中无一例外把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危机与变迁作为研究的重点。《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Journalism&;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1997年秋季号以“媒介历史”为专题,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回顾审视20世纪媒介发展轨迹。另外,英国学者约翰·科纳(John Corner)等在《国际媒介研究:批判性考察》(1997)从国家、市场和传播体制的角度探讨了北美和欧洲媒介政策的变迁。至于原来存在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欧洲国家,学者们对各自国家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也给予了很多关注,这些成果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欧洲传播学刊》(European Journalof Communication)、《媒介、文化与社会》(Media, Culture&; Society)、《电视与新媒介》(Television&; New Media)、《新媒介与社会》(New Media&; Society)、《传播学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国际性的学术期刊。

当然,作为一种曾经垄断性的欧洲传播制度,公共广播电视引发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批评的观点主要包括公共广播电视的家长式作风(Collins,1998),公共广播电视的商业化倾向(Curran,2000),公共广播电视作为民主传播系统的衰微(Harrisonand Woods,2001)等。加汉姆(Garnham,1995)指出,如果公共广播电视愚蠢地抛弃民主而不能充分代表公共利益,那就没有合法存在的基础;默多克(Murdock,2000)认为政治民主的危机导致了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迈克尔·崔西(Michael Tracey,1998)则进一步指出了现代人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民主政府、多元社会的确立和存在使大家觉得没有必要保留公共广播电视,但同时民主社会也倡导有质量的文化生活,于是维护公共广播电视又显得很有必要。

正是基于公共广播电视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发了更多关于传播与公共利益、公民权的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默多克和戈尔丁的《信息贫穷与政治不平等:媒介私有化时代的公民权》(1989),他们着重研究了媒介市场化背景下媒介与公民权的问题。他们以英国为例分析指出,随着大众媒介市场化、私有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平等使用信息服务与信息设施的权利受到削弱,信息像商品一样成为可以买卖的东西,而一旦信息的供应由市场来保证,公民对信息的使用就会受到各种限制,特别是经济的限制,使完整而有效的公民权所需要的资源保障就会被破坏。总之,欧美学者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争议更多地集中在其对构建现代民主社会的作用,公共广播电视的式微对民主国家的危害。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实施

一、思辨分析为主的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通过运用理论思辨对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对策分析。本书在研究选题和论证阶段,广泛阅读、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及成果,在此基础上确定和修改本书的研究架构,并利用网络资源检索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充分的文献研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使笔者能够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掌握了研究的前沿动态,确定了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研究思路,抽离出与公共广播电视相关的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进行价值判断和问题分析。在文献研究的路径上,本书采纳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全景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不同国家传播模式相比较等不同的研究路径,通过运用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资源,力求得出符合学理逻辑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和判断,达到内在思辨与外在事实的统一。

二、访谈与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

(一)专家访谈与实地调查

对于传播学研究而言,宏观的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微观的实证研究也必不可少,科学的研究是建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的定量或定性实证研究。由于条件所限,很难对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因而本研究没有采纳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克服一手资料不足的问题,采纳了专家深度访谈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先后采访欧美及国内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40余名,通过对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的深度访谈,不断对研究问题与结论进行纠偏与匡正。此外,笔者还利用到国外访问研究的机会,分别到加拿大广播电视电讯委员会(CRTC)、瑞典国家电视台(SVT)、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机构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调研,积累了一手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获得了对研究对象的直观认识和政策解释。

(二)参与观察与受众访谈

除了对专家学者的访谈和对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的实地调查,本研究还运用了参与观察、受众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主要从受众的角度对公共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和社会评价进行了调查,以获得对研究对象全面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理解。

笔者在国外调研期间,均居住在当地市民家中。一方面,利用与家庭成员生活接触之便,对他们的收视习惯、视听选择等进行了参与式的观察,并就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的传播效果先后与其家庭成员及来往朋友、邻居等进行了隐性的交谈式的访问;另一方面,到公共场合观察大多数市民的媒介(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接触情况;以电视媒介为重点,了解他们对当地不同类型节目的收视喜好,并收集记录了相关的影像资料。观察和访谈的内容包括:电视机在家庭中的摆放位置、电视机的数量;家庭中能收看到的频道数量、公共频道与商业频道的比例、传输方式、收视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受访人的日常时间分配,收看电视时的状态和方式;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对公共频道与商业电视频道的节目质量、选择偏好的评价等。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和对象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了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清晰度,获得了研究对象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解读。

同类推荐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是《求真务实》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收录了多位研究学者对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社会风气,美国网络、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解读和建议。专著在研究方法上展现了青年研究学者多视角、多思路的特点,并本着科学严谨、求真思想的治学精神,从客观的角度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自北京大学、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等多位知名学者,对专著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诺伊之死

    上古世纪之诺伊之死

    一个死去的女神对曾经覆灭的回顾,蕴含诸神之死背后的的惊天秘密,本书是上古世纪之魔剑放荡录游戏竞技小说前传,讲述一个成神的平凡故事。
  • 星海幻灵录

    星海幻灵录

    没有阅历?没有背景?没有天赋?请看一个刚出学校的愣小子如何在这神魔遍地走的星海一步步披荆斩棘,斩神灭魔,成就亘古未见的传奇。
  • 所谓伊人,陷阱那边

    所谓伊人,陷阱那边

    当可爱女生遇见所谓的富二代,俗套的灰姑娘戏码再次上演,但是童话仅仅是童话,他们遇见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陷阱!即使一切已经尘埃落定,阴谋的味道也未曾减退。
  • 前世今生:我的病娇王爷

    前世今生:我的病娇王爷

    “师傅,我被欺负了T^T”“说,谁欺负你,看为师我不怼死他(她)”“凌熠辰”“咳~那啥,我还有事儿,就先走了哈~”“你怂了←_←”“爱妃,该回床休息了”“我能拒绝么Q_Q”“你说呢,嗯~”
  •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本书从儿童教育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结论,剖析了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孩子性格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 探讨了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旨在如何形成家长适当的教育观念,如何为儿童创设的家庭环境,如何培养儿童所需的性格,帮助家长朋友们培养出平和而又理性、聪明而又智慧、善良而又独立、坚韧而又灵活、自信而又合群、明辨是非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工和职业高中)种植类、养殖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通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星际审判者

    星际审判者

    2018年星际监狱系统覆盖到了太阳系,需要选择太阳系的星际监狱负责人,然而星际监狱系统选中的不是政府也不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李子木。从此李子木就开启了他的星际征途,地球也从此踏入了星际时代。
  • 仙迹天藏

    仙迹天藏

    仙界屹立数万载,由四极大帝主宰。然仙界起始,亦有魔界诞生。魔界由魔王掌控秩序,其疯狂之念,自古留存,欲想踏出魔界,占领凡间,覆灭仙界,独霸万天。现如今,仙界恰逢万载轮回,正是青黄不接,诸物待兴之时。而魔界沉寂万载,亦是开始蠢蠢欲动。。。
  • 极阳

    极阳

    东荒大地,战火纷飞。懵懵懂懂的王阳在这里,走出了改变人生命运的第一步。在这颗浩瀚广遂的星球上,东荒仅仅只是一隅而已,他精彩的人生最终将走向什么地方?王阳:我不知道意义,我只知道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