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6200000031

第31章 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创始与奠基

刘宇清

历史是一种可供享用的存在,对过去的认识有助于对现在的了解。历史事实并不会自动说话,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创作的历史事实只有在进入与现代人对话的场域之时,才能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展示自己迷人的性格魅力。探索喜剧电影之创始与起源的问题,目的在于寻求某种支持其它所有东西的根基。对于喜剧电影的研究,务必考虑喜剧电影现已成为什么,以及它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但又确实有赖于喜剧电影曾经是什么。

寻求“民族”特征

并不奇怪,当我们研究中国喜剧电影的起源时,首先借助的是“民族”概念。电影长期以来被当作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无论政治史还是艺术史都参与传播民族认同的观念。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舶来品的电影(喜剧电影)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变成“中国式的”和“中国的”呢?

中国的喜剧片是在欧美喜剧片的直接催生下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中国喜剧电影是在对欧美喜剧片的模仿中诞生的。欧美喜剧是中国早期喜剧电影最初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和超越的界域。独创性是历史变化的一种产物,中国喜剧的早期创作者们到欧美喜剧中“寻章摘句”也不足为怪。据掌握的资料看,在中国自己第一次拍摄喜剧片之前,经历了长达15年有余的观摩欧美电影的历史。从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又一村”第一次在中国放映电影开始,欧美向中国倾销了大量短片。[1]中国电影早期探索者和观众正是在对这些短片的观摩中初步建立起一种初级的感性的电影观念。早期电影是以“活动的画面”折服观众的,照相的纪录功能所造就不可思议的真实性震撼了观众,纪录功能的触角也不断地由日常生活伸入到风光新闻和猎奇笑料之中。据当时在中国放映的影片《俄皇游巴黎》、《罗依佛拉地方长蛇舞》、《马德里名都街市》……《骡马困难之状》、《和兰女子大笑柄》、《足踏行车》、《左右亲嘴》、《扑地寻欢》等观之,风光纪录和滑稽闹剧是最主要的内容,电影的奇观性和娱乐性直接催生着中国电影的初期观念。其中,中国观众对滑稽短片的反应也仍囿于直接的感官评价,“要时无数自行车靡集…观者皆拍掌狂笑…”。[2]“…以上各出,人物活动,惟妙惟肖,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3]”。但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仅有戏法与西洋风景。一战前,法国早期喜剧演员麦克斯.林戴深受欢迎;一战期间及其后,美国电影取法国而代之,几乎独霸中国银幕,查理.卓别林和勃斯顿.基顿的滑稽片对中国喜剧电影的诞生影响很大并且渗透深远。直到后期较为成熟的中国喜剧短片中,我们都随处可见“启斯东”的影子。

民族化和本土化是中国喜剧电影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味地模仿,会因缺乏自我而丧失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在中国喜剧电影超越与自立的民族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戏曲、文明新戏,甚至一切喜剧性的叙事文艺成为当之无愧的头等功臣。戏剧,特别是文明戏,由于和电影天生的亲缘性,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费穆指出,“在中国初有电影的时候,和电影最接近,作品比较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人生的戏剧,却属于之前新兴的幼稚形的文明白话新戏,而不属古典的昆剧和皮簧,”[4]“一种模仿,需要一些初步的技能,中国电影的最初形态,便承袭了文明新戏的‘艺术’而出现”。[5]中国电影和喜剧电影的拓荒者张石川先生在1913年左右拍了一系列的喜剧短片:《活无常》、《五福临门》,《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一夜不安》、《脚踏车闯祸》、《打城隍》、《老少易妻》、《财徒装死》、《滑稽爱情》等10余部,与文明戏中的“趣剧”极为相似,甚至可以说,中国初始喜剧片在创作形态上,更多是一种趣剧的延伸。不仅这类片子的创作人员多来自文明戏班底,而且两种艺术形式还存在不少共同剧目。喜剧短片的放映和文明戏的演出还相互提携,所以,早期喜剧片不是中了文明戏的毒而是受到了文明戏的培养;除了取材于文明戏外,早期的喜剧短片还来源于京剧,如《五福临门》取材于《打面缸》;《滑稽爱情》取材于戏曲;《赌徒装死》《二百五白相城隍庙》则取材于民间故事。可见中国早期喜剧片成功地跳出了欧美动作喜剧(闹剧)的拘囿,在中国传统的喜剧性的叙事文艺中寻找到灵感。中国传统的叙事性文艺,从民谣、寓言到故事、民间笑话,从俳优、戏曲、曲艺到野史杂说直至文人的诗文、小说、戏剧,都成为喜剧电影在中国生长的土壤和取之不尽的灵感的源泉。向传统的中国喜剧性叙事性文艺求宝、挖掘传统的中国的喜剧精神作为自己的灵魂,是中国喜剧电影本土化的必由之路,不仅使自己具有了民族性特征,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影戏观”是中国电影成长之初和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第一推动力。中国喜剧电影在文明戏和其它叙事性文艺的帮助下,初步奠定了民族喜剧电影的基础。中国式的叙事(即因民族不同而各异的情节结构和故事线索)催化了中国喜剧电影的诞生。

《劳工之爱情》与早期喜剧电影的成熟

20年代滑稽喜剧片的数量众多,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讲,相较于10年代的滑稽短片,又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商务的《呆婿拜寿》,明星公司的《劳工之爱情》,开心公司的《临时公馆》都显示出初步成熟的喜剧风格。

喜剧观念的创新。滑稽短片主要靠滑稽动作增加笑料,采用国外喜剧片的追逐形式,打闹、摔跤和乱扔东西是最常用的手法,如《脚踏车闯祸》;滑稽短片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些“比我们差的人”,他们的出丑引起观众的笑声,如《二百五白相城隍庙》描写一个农民第一次上城的情景,把农民写得非常愚蠢;滑稽短片的喜剧动作直接刺激观众的视觉。但是如果一味地打闹搞笑而不计其它,就不可能真正引起愉快的幻想;滑稽短片如果坚持粗野、卑俗路子,只会留给人不舒服的印象,必然会被人们当作一种麻木不仁和低级趣味而厌恶抛弃。影片《劳工之爱情》则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获得一种整体性的幽默和机智的喜剧感,从而容易打动观众。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喜剧效果对于观众心理的影响则更为持久。在用动作逗笑的同时,给人们讲述一个似曾相识或者想象中的故事,暗含着人们平常的白日梦情结,让观众观影时把幻想寄托在一个“生活空间”中,让观众随影片主人公一起去恋爱、去苦恼,去显示自己的幽默和机智。以故事片的面貌出现的喜剧电影已经领悟到电影营造“梦幻空间”的真谛。

劝善教化与人文关怀思想的渗透。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要嘲讽“比我们差的人”,但是,中国喜剧更加看重嘲讽背后的歌颂、肯定和教化。《劳工之爱情》嘲讽了流氓无赖和社会不良习气,肯定和赞美了男女主人公对自由恋爱的大胆追求,表现了郑木匠在争得爱情的过程中显出的智慧和勇敢。它不仅体现出积极健康的喜剧格调,而且也有一定的“劳工神圣”的民主思想。健康、积极、歌颂性的喜剧性格符合中国人乐感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劳》片中,作者对流氓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嘲讽是不遗余力的,辛辣嘲讽和热情歌颂的对比,使歌颂的主题更加鲜明,使劝善教化的目的更加突出。《劳》片讲述的是一个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喜剧故事,其主人公是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不是社会显要或者达官贵人,不是西方理论中“高尚”的人,也不是“比我们差的人”,郑木匠只是一个中性化的平民。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社会地位只是区分高低贵贱的外在尺度,往往被人心中的道德尺度所否定,不管是皇亲弄臣,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受道德文化心理结构的评判。对一个中性化的平民,我们不是加以辛辣的嘲讽而是要在他可笑的行动中发现人情味和亲近感,在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气氛中获得喜剧性的快感。喜剧对于平民化人物的选择既体现了艺术根源于现实的本质,体现了特有的人文关怀。否定、讽刺是西方喜剧的正宗,歌颂、肯定是中国喜剧精神的传统,“乐”才是早期喜剧电影的内在精神尺度。对于“境况比我们差的人”总是怀着一种悲悯之情,他们既“可笑”,往往又博得善意的同情而很少恶意的嘲笑;而对于“恶人”和“道德上比我们差的人”我们总会毫不犹豫地刺出喜剧的锐利的嘲讽之剑。

叙事手段和电影语言的革新。首先,以《劳工之爱情》为代表的喜剧短片,故事情节,已从最初的单个事件的描摩,发展到以单个事件为主,多个事件相辅相成的复合叙述。影片的最高任务当然是张石川确立的“处处唯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璨”[6]的趣味主旨,但溶入郑正秋“教化社会”的一贯主张后,其内涵已明显有所超越。为最高任务确立的贯穿动作是郑木匠怎样获得梦寐以求的爱情。在贯穿动作展开的过程中,影片设计了郑木匠和祝女相爱,郑木匠求婚受阻,郑木匠智破难题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较强的场面性,而且极富动作性和场面效果,这一点不仅可以从影片中而且可以从郑正秋为影片写作的“本事”中看出来。《劳工之爱情》的本事,既像一篇文言小说,又很有功于影片的拍摄,虽不一定是中国电影文学“前剧本”形式中最优秀的,但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影片主体情节线相得益彰的是单线条结构与多枝节的细节相复合,这在《劳工之爱情》中不仅仅表现在对情节背景的合理的交代上,更精彩的是这些枝节的细节应被看作早期喜剧情节电影中怎样安插噱头的典范;其次,《劳工之爱情》的场面设计从单一的空间走向多元的开放空间。影片共设计了六个场景:水果摊、郑木匠居室、茶肆、楼梯、全夜俱乐部、祝医所,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相对开放的背景。虽然这些场景的设计仍然是舞台式的,潜在地对摄影和场面调度都有一定的限制,但已经预示了电影思维和喜剧思维的初步冲突和突破;最后,在电影语言的探索上,《劳工之爱情》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相当于《火车大劫案》在美国电影史上的位置。它既标志了一种类型(喜剧)的初步确立,又是前期电影语言的一次总结。中国电影语言的发展是在与戏剧的互动结构中前进的。《劳工之爱情》虽然整体思维上依旧是戏剧式的,把艺术构思局限在场景的框架内,使用文明戏演员,固定的机位,但仍然对电影这一新的表达方式做出了很多探索,它力图打破舞台场面的限制而追踪人物动作;打破场面而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原载《电影新作》2005年第5期)

注释:

[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198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2]《观美国影戏记》转引自《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程季华主编,198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3]《徐园纪游序》,转引自《中国电影发展史》,同上。

[4]费穆《杂写》,《联华画报》第5卷第一期。

[5]费穆《杂写》,《联华画报》第5卷第一期。

[6]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198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同类推荐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欣赏、评判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大学语文课程的重心,必须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培植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上。应该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吸收文化精华,得到思想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无论是体例的设立,还是篇目的选定,都遵循着“求精”、“求新”的原则,力求探索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
  • 崩溃边缘

    崩溃边缘

    本书探讨了精神病的性质及其中隐含的生物学机制,精神病与创造性天才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发疯和创造性的想象力正是人类的进化之处。
  • 词海拾贝(精彩的语言艺术)

    词海拾贝(精彩的语言艺术)

    字、词、句,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无论是华美的诗歌,还是浩渺的历史,都要通过字、词、句来记录;无论是济世救人的医学,还是浩瀚无边的天文学,都要通过字、词、句来传承;而至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乃至劳动、饮食、社交等等,无一不与字、词、句息息相关。《精彩的语言艺术:词海拾贝》囊括汉语语汇中最精华的俗语、成语、典故等,涉及中外历史、文学、政治、哲学、教育、风俗、饮食、服饰、称谓、地名、官职、艺术等,将奇思,妙语,精彩段,一网打尽。语言就是在进行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进行一种美好的对话,在阅读中领悟,在借鉴中进步,潜移默化,笔端生花。
  •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是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集思广益、辛勤笔耕的结晶。注重实际,使学者学了感觉有用,确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得上;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
  • 论教师成长

    论教师成长

    本书针对西湖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探索促进区域教师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制度的执行措施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颇具特色,值得推广。
热门推荐
  • 作女追夫

    作女追夫

    上一世的陆淑婉是被自己作死的,有幸上天让她重来一次,这一世,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心一意只为做他的小娇妻。而对于宋希琰来说,无论上天让他重活多少回,他的目标始终如一:爱她、疼她、宠她,让她幸福……前世一场失败的婚姻,同时重生的夫妻二人,且看二人如何同心携手共建美好新生活!
  • 破惘

    破惘

    修炼,本就是秉承天地气运,逆而伐上。若得天地气运庇佑,则修为一日千里,奇遇不断,是为天眷之人;然则,有一类人,他们秉承天地霉运而生,糟天遗、地弃、人唾,修炼九死一生,历尽坎坷,非大毅力大勇气者不能成。一个少年霉运加身,且看他如何崩断这命运的枷锁,搅动这无边的风云,问鼎天下。
  • 租道

    租道

    道路飘渺,何处征道;武路漫漫,何以巅峰。时如苍狗,岁月流逝之后谁得几回重;无上无我,得道无道。我掌有情道,不负有心人,巅峰不是孤独,是守护!
  • 九州藏剑诀

    九州藏剑诀

    藏剑诀总纲领:入我藏剑,生死勿怨。藏剑门人,毕竟一生,寻求天地剑意,但求破天一剑。一剑便可封神。
  • 逆转战斗

    逆转战斗

    每一次战斗的原因都是利益的引导,都是命运的操控。在一次次必杀的危机中浴火重生,在每一只丧尸的嘴里活了下来,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扛起了兄弟之间的情谊,拯救了自己的爱人。
  • 生灭

    生灭

    神秘莫测的远古时代,却隐藏着惊天阴谋!中央大世界高手斗法,魔尊出世震撼苍穹,十万魔山,大周天望气术,龙皇,舍利,佛门高手接连相遇!万物皆有生灭,轮回之道,生生世世。且看主角如何与天地斗,跳出轮回,打破生灭之规!
  • 末世重生之武神传说

    末世重生之武神传说

    末世十年,江城错过了许多许多,他错过了最佳觉醒时间,错过了最强大的武技,几乎失去了一切想要守护的亲人和朋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在生命的最后,只能化作一声悲鸣。当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当江城重生到了末世前,一切是否可以改变?
  • 帝妃斗:阴毒后妃

    帝妃斗:阴毒后妃

    我没有名字,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无名,我不知道父母是谁,是个孤儿,五岁的我装乖巧被人有钱人领养,六岁的我就会阴谋算计,十二岁的我被撵出家门后成为了几百名流浪儿童的头,十五岁的我被最好的朋友算计失了童真,二十岁的我身价上亿,美貌绝伦,足智多谋,有了绝对的自信和资本,我要让所有背叛我的人得到应有的报应!千算万算,却没算到,我会穿越!
  • 《微方纵横》

    《微方纵横》

    这是一个元力为王的世界,名为微方!天才少年穆凡,持金焱焚诀,骑圣翼龙凤,行逆天之道。金焱焚诀,万火主宰!圣翼龙凤,妖兽之王!逆天之道。微方纵横!
  • 伤科大成

    伤科大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