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6200000005

第5章 电影本体和电影美学刍议——对多元化语境下电影研究的一些思考(1)

陈犀禾、刘宇清

从一次辩论说起

2004年6月,上海大学召开题为“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有许多国际知名的电影学者,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大卫鲍德维尔、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约翰.卡德维尔和法国《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傅冬等,在国外大学执教的华裔电影学者鲁晓鹏、张英进、张真等,以及国内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如罗艺军、倪震、贾磊磊等,共一百多名电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会上,与会者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出发,对当代电影理论和研究的相关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显示了当代电影研究的多元化和多学科的发展趋势。[1]

在会议的闭幕式上,有人向在主席席上的就座的鲍德维尔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电影研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领域?(大意如此)鲍德维尔当下以其特有的明快简洁的风格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即那些关于电影形式最基本的东西,镜头、画面、剪辑以及观众如何感知的问题。我们知道,鲍德维尔在他那本《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2]中就已经明确表示了对精神分析方法和宏大理论的质疑,提出了中观层面理论的概念。这里延续了他一贯的思路:即关注电影形式本身和强调认知主义的方法。

但是问题并没有到这儿就结束。当天晚上,会议主办方上海大学邀请了一些具有华裔和海归背景的学者一起茶叙,就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漫谈,希望在会后形成一个谈话纪要,作为会议的一个成果。参加会议的有目前在美国任教的华裔电影学者鲁晓鹏(戴维斯加州大学)、张英进(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张真(纽约大学)、朱影(纽约城市大学)、何冬晖(田纳西大学),纪一新(纽约州立大学)和海归学者陈犀禾、孙绍谊(上海大学)等。会上,有学者对鲍德维尔在闭幕式上的发言提出了猛烈的抨击和尖锐的质疑,认为鲍德维尔所定义的电影研究领域过于狭窄陈旧,未能抓住当代电影研究新的发展趋势。会议的气氛一度充满了火药味。

会后,笔者[3]受《世界电影》杂志之托,请张英进写一篇电影研究的文章。张英进于是写了《电影理论,学术机制与跨学科研究方法:兼论视觉文化》一文。[4]文章从上海大学会议的中英文名字的差异谈起(在中文中,上海大学会议的名称为“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而在英文中,会议的名称则是“电影理论向何处去?”,“电影美学”一词明显缺席),谈到了电影美学和本体研究在当代西方电影研究中的“尴尬”和“边缘化”处境。作者认为:“西方电影研究当前的主流是意识形态批评与性别、身份(Identity)政治等非电影本体的课题,而不再是美学(艺术审美),因此难以称电影美学为理论‘前沿’”。[5]所以,人们今天在这儿开会讨论“电影理论向何处去?”的问题并非偶然。张认为:“英文标题所提的问题本身表明电影理论似乎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有待学者重新探求。”[6]

但是,也有一些中国学者像鲍德维尔一样,对电影“本体”问题情有独钟。在上海大学会议后笔者约请贾磊磊为《当代电影》杂志撰文。贾磊磊在《镌刻电影的精神》一文中提出:“因为其它学科、学派的介入,电影艺术的审美本质经常地被取代、被割裂、被覆盖。甚至电影艺术的研究不断地被性别研究、政治研究、经济研究、媒介研究、文化研究所取代”。“电影的艺术研究已经从过去的中心地带退居于边缘地带。”[7]也就是说,贾磊磊也看到了张英进所注意到的理论动向。但是,贾磊磊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他说:“客观地说,本体论的确是一个‘古典主义’的理论命题,这可能使它显得不那么‘时髦’、那么‘前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轻视它的份量。电影艺术的本体论依然我们是不能回避的命题。”[8]贾磊磊在文章中明确强调“本体论是电影学的逻辑起点”,“电影性是电影美学分析的‘元命题’”。

作为上海大学正式会议和“海归”座谈会的参加者之一,朱影的一段评论或许为我们认识这一辩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她在受笔者所约为《当代电影》所撰写的《西方电影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现状》中,概括了西方电影理论的三大发展阶段。然后说:“在‘电影理论’的头衔下存在着各种方法论。他们关注电影作为研究课题的各个不同方面。在研究者们积极地发展各种研究方法的时候,一个职业电影理论家的团体逐渐形成了,他们的事业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他们相应的理论的有效性。”[9]“和任何其他知识领域一样,尽管真正的对话依赖于在批评对方的观点之前公正地表达对方的观点,某些理论家在质疑对手时有时还是会失去控制。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电影理论的实践,关于电影理论的争论会变得高度政治化和个人化。”她认为这种辩论是一种“话语权角逐”。[10]

这种角逐话语权的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影研究领域的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媒体产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电影文化和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应,作为学术领域的电影理论和电影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许多在传统意义上属于这个领域之外的研究者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以他们的知识和视野丰富了这个领域。在电影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多学科领域的趋势中,有时也不免让人产生迷茫。在上海大学会议上对鲍德维尔的提问可以看作是一些人面对电影研究多元化现状而产生的困惑和焦虑,他们想知道如何去抓住这一领域的一些最核心、或最重要的问题。然而不同的专家给予了不同的答案。

当然,“话语权角逐”也是一个较为新潮、带有强烈个人化色彩的字眼。它似乎一下子剥去了理论家身上客观、公正、不带功利性的外衣,而把理论探讨看成是一种权力博弈活动。事实上,在理论探讨中有“权力博弈”也不奇怪,只要大家遵守一定的学术游戏规则。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有一个和“话语权角逐”意义相近、但是色彩更为积极的字眼,那就是“百家争鸣”。“争鸣”也好,“话语权角逐”也好,其实都和奥运赛场上“争夺冠军”一样,也是人类生命本能的一种表现。学术虽以追求真理为旗帜,但是它也是一种生命活动,带有生命活动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在以上的辩论中,电影本体,电影美学,和电影理论的概念成为了几个关键词。它们相互交叉、但是又有差异。本文拟就当下语境中如何理解这些概念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仅作一家之言。

电影本体论问题

关于电影“本体”的思考,自电影诞生之日就开始了,只是没有用(或不常用)“本体论”这个术语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讲,最早的电影本体论蕴含在电影艺术先驱者对这一新鲜事物的各种“命名”中,而且这种命名是与电影艺术实践和实验活动血肉相连的。比如:让.爱浦斯坦谓之“纯电影”、林赛谓之“动作中的雕塑”、阿贝尔.冈斯谓之“光的音乐”,里奥帕德.苏瓦吉谓之“活动的绘画”,艾里.弗瑞谓之“动作中的建筑”,杜拉克谓之“视觉的交响乐”等等;在中国,电影最初被称为“影戏”。可见,中西方对电影本体的思考方式(命名方式)是如出一辙的:强调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同时与经典艺术建立连理关系。这类关于电影本体的思考,既尝试回答“电影是什么”的问题,又满足了为电影在高级艺术的谱系中争取一个合法地位的目的。

“电影本体论”一词因巴赞的《电影是什么》(中文版,崔君衍译)一书的出版而为国人所熟知。在这部经典的电影批评文集中,开篇第一章即题为“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巴赞通过这篇文章把关于电影本体的思考引入到文历史、化、心理和哲学的高度:艺术像宗教一样,迎合了人类与时间抗衡的基本心理要求;造型艺术的历史基本上就是追求形似的历史、写实主义的发展史;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生成的电影影像的客观性使保存时间的手段更臻完善。摄影影像的客观性(电影的本体论)成为巴赞“完整电影的神话”、长镜头理论、景深摄影、作者论、真实美学等一系列电影理论和美学概念的逻辑基础,由此形成与传统的电影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美学体系。巴赞的“本体论”因其富于哲学意味的思辨和纯电影的视角而使人们对电影“本体论”问题长怀敬畏之心,在当时被置于电影研究领域的“核心”和“高级”的位置。但是人们可能无意中忽略了下述两个事实:首先,巴赞申明,他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的研究中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和社会学的观点;其次,巴赞在文章的结尾特别强调,“此外,电影还是一种语言”。这两点对于完整地理解电影的本体具有启示性:电影的本体可以是多元的;研究电影本体的方法是多样的。

本体论之所以能在电影研究中取得“核心”或“高级”的地位,和中国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八十年代以前,中国长期用政治规律取代艺术规律,把艺术理论政治化。所以曾有人认为中国并没有真正的电影理论。[11]八十年代初巴赞本体论进入中国时,正值中国电影界引进西方理论(蓝色理论)解构传统的政治艺术理论(红色理论)之际。[12]所以电影艺术自身的规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被认为是真正的电影研究。但是它也可能造成了一种误解,以为电影的本体研究就一定是研究影像及其结构和认知原则的,即某种意义上的纯电影形式的研究;而其它在传统意义上的外部研究都是“非本体”的研究。过度狭义化的本体论本身就构成一种过度阐释。

“本体论”一词的英文原文是Ontology,作“对事物或存在的性质进行形而上学研究的分支”解,或直接作“形而上学”解。[13]或是“对存在物作系统的解释”,是“一种逻辑性理论的陈述”。[14]从字面上看,本体论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的理论。对电影而言,本体论研究是对电影性质的形而上学的思考,但是并没有限定电影本体论只研究电影影像的性质。在我们看来,巴赞之所以在“本体论”前面加上了“摄影影像”,是为了表示他的本体论主要是关于(电影)“摄影影像”的,而不是关于(电影)其它方面的。

同类推荐
  • 导游实训教程

    导游实训教程

    本书由上下两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上卷侧重介绍导游词创作技巧、景点和途中讲解的方法和技巧、旅游商品和娱乐项目的推荐技巧、讲解故事的处理技巧、导游岗前训练方法。下卷包括模拟景点导游和模拟途中导游两个部分,收录了四川七条主要旅游线路上112个景区、景点的导游。
  • 大学生导读

    大学生导读

    本书包括:大学教育与利用图书馆、综合素质推荐书目、公共课推荐书目、专业推荐书目四部分。
  • 我的高考我的分

    我的高考我的分

    本书分为:理想篇、动力篇、方法篇、习惯篇、时间篇、效率篇、心态篇、奋斗篇和应考篇。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学习高手们的超级学习力和奋斗过程,读来富有启发性。本书教你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赢得高考的成功!
  • 我的第一本成语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成语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系列丛书依据少年儿童的兴趣与心理发展特点精心策划、编撰而成,非常有利于补充、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丛书十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友,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別是孕肓子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丛书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愈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肓,培肓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遺,促迫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丛书内容涵盖科学、文学、生活、地理、历史、文化、植物、动物、自然等内容,篇幅短小、內容精炼、语言简洁,貝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迁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首席总裁的真命天女

    首席总裁的真命天女

    他是首席总裁,而她是豪门千金,他与她青梅竹马,他认定她是他今生今世的唯一,她也将他视做一生的伴侣,由于某种原因迫使她在自己18岁生日宴会上毅然决然当着所有人的面放弃他与另一个男子去了法国。2年之后,她再次出现在他眼前,他将自己的恨淋漓尽致地发泄在她身上,而她为了赎罪默默忍受着。当他们冰释前嫌决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天不遂人愿磨难接踵而至,他们能否能坚持真爱又能否幸福的一直走到地老天荒?他们中间又会遇到哪些趣事?敬请关注《首席总裁的真命天女》期待大家的守候!!!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天魇

    天魇

    人活得越久,心里滋生的魔障也就越多,所谓天道无常,是为天魇!一部细水长流的作品,没有什么暧昧打杀,也不孽心,也不色情,一个小人物打拼的故事,世上总有一些事叫人无奈,不想接受却又无力抗拒,一个虚构的世界,又有多少和现实相仿。
  • 狼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狼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本书为科普通鉴的第12卷,介绍了从远古到现今的农业科技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土壤肥力与化肥的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农药的发展、从农具到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的发展,应该以科普知识的形式,普及给每个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因此,本书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广大的者作为必备的科普读物。
  • 叛逆的鲁路修之王之影

    叛逆的鲁路修之王之影

    莫名其妙的梦境预示着难以琢磨的未来,莫名其妙的主人公影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去,莫名其妙的命运暗示着命中注定的神圣。Zero的世界还缺少什么?
  • 男尊女贵之休夫

    男尊女贵之休夫

    别人穿越做皇上的女人与皇后斗与宫妃斗,她一朝穿越却成了皇上,穿越第一天就计划起了后宫裁员大计,但是这计中需要一个宠贯后宫的皇夫……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恐怖都市

    恐怖都市

    和女友谈了一年,女友始终不让我碰她,说必须要父母同意后才可以。今年过年和女友回了老家见她父母,以为这回可以嘿嘿嘿了,没想到怪事鬼事接踵而至,从此开始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鬼的三角虐恋,还有养鬼斗鬼的神奇业态,人比鬼还恐怖的都市故事,噬心夺情,厉害了word女鬼!同名网络电影《恐怖都市》1月20日全网上线,蓝飞洋、龚玥菲、刘凌薇主演。
  • 情断多伦多

    情断多伦多

    【两岸文学PK赛】作品一对恋人,一曲挽歌。枫叶之国,渔人码头,朝夕相处,咫尺不识。走近走进,离开离去,痛苦抉择,皆因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