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6600000084

第84章 北京的风很大

影片档案

出品:壕沟电影小组

年代:1999年

片长:50分钟

导演:睢安奇

导演简介

睢安奇,1975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2岁开始写诗,17岁开始拍摄影视广告和短片作品。1998年在校期间发起“壕沟电影工作小组”。1999年独立完成电影《北京的风很大》。主要作品还有:《网》(1998)、《邮包》(1999)、《被子》(2003)、《我的旅行》(2004,该剧本曾获得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UBERT BALS FUND奖)。

内容简介

1999年的北京,独立制作者睢安奇手持话筒在大街上、在广场上、在居民楼里、在学校、在饭店、在美发厅……突然截住过往的人们,非常突兀地提问:“你觉得北京的风大吗?”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下意识地回答,有的人拒绝回答,有的人反问他们是干什么的,有的干脆骂他们神经病,甚至还扯到了安全感的问题。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几乎贯穿影片始终。直到影片接近尾声,当导演睢安奇和摄像刘勇宏在街上遇见一对失声痛哭的夫妇,并得知他们的儿子患了白血病,之前那种侵入式的提问才戛然而止。

《北京的风很大》是睢安奇一次意欲突破传统束缚的实验创作。本片2000年入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上,著名电影史家、论坛主席乌利希·格雷格尔评价:《北京的风很大》是一部非常实验而又极具文献价值的纪录片;法国《世界报》说这是对传统纪录片制作方式进行了一次绝妙的颠覆。

影片分析

一、“北京的风大吗?”

也许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不禁要问:导演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北京的风很大”到底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呢?

影片的第一个画面是全屏字幕:《现代汉语词典》对“什么是风”的各种解释;第二个画面仍是全屏字幕:《新汉英词典》对“什么是风”的各种解释;导演似乎非常想让人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风”是怎样的,因为,在睢安奇的记忆中,“北京的风很大,从童年第一次到北京,记忆中就存在这个声音。风是什么?那种不确定的、像人生一样飘忽不定的东西。你或许什么也拍不到,或许你拍到的每个镜头都是风传达的讯息。这让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绝对的自由。我依靠的是自己的判断,这让我兴奋,我找到了一个支点,让我得以考验我的判断和我对现实的理解。”(睢安奇语)

正是这种深埋于记忆中的、飘忽不定的“风”,给了睢安奇灵感和冲动,帮助他完成了一次非常规的、实验性的创作。“你觉得北京的风大吗?”成为这部影片中最强烈的声音符号,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反复出现,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视听觉。全片虽然没有一句解说词,却在不间断提问(同期声采访)的贯穿和引导下,再现了1999年的北京:巍然屹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马路上市民打着“大哥大”、民工抡着大捶拆迁房屋,街上有些混乱:推婴儿车的老人、捡破烂的流浪者、准备接新娘的婚车、羞涩的外地民工、横过马路的残疾人、纪律严明的武警战士、匆忙的上班族,以及穿着前卫的时尚青年……摄像机随意地抓拍,呈现出一幅幅日常生活的场景,看似“飘忽不定”,实际每天都在发生,睢安奇以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为人们呈现了这部《北京的风很大》。无论是身在现场,还是作为观众,人们在不间断提问的强迫下,不自觉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甚至是影像和声音背后隐含的寓意。

二、“真实电影”的美学风格

真实(理)电影的实践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继承和发扬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1961年,巴黎上映了由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联合导演的《夏日纪事》。影片拍摄过程中,不仅把摄像机搬到了大街上,而且实行了同步录音。巴黎的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们被突然出现的麦克风拦住:“你认为自己幸福吗?”随后,镜头接二连三地对准了一对住在公寓里的小资产阶级夫妇,一名工人,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曾经进过集中营的犹太妇女,一个小职员,一位艺术家,一家杂志的封面女郎……他们有人对这样的问题置之不理,有人驻足沉思,也有人百感交集,甚至流下了眼泪。这种不同以往的叙事方式既是“真实(理)电影的一次经验”,也使观众惊叹。而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拍摄此片的目的却是想对“住在巴黎的不可思议的人种”进行“人类学研究”。

40年后,在北京,睢安奇以同样的方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提问。《北京的风很大》中,除了“北京的风大吗”这个中心问题之外,雎安奇也间或走进饭店,问正在吃饭的顾客:“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吃吗?”或是掏出香烟递给陌生的路人:“我可以请你抽烟吗?”或是见到警察:“警察叔叔,我捡到一分钱”。然而,当睢安奇在街上追问一对对男女“你们幸福吗”之时,不禁令人想起让·鲁什的《夏日纪事》。实际上,“你们幸福吗”是对人类关注自身生存的终极提问,也是《北京的风很大》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夏日纪事》和《北京的风很大》在整体结构上十分相似。作为编导,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带有尝试性的行为是他们几次出现在影片中,从影片开始直到结束,而且他们还把被采访者,以及其他参与者邀请到试映室观看这些现场纪录,共同探讨相关话题。影片的结尾是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一边走,一边仍然就拍片实践进行交谈,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片尾字幕出现。《北京的风很大》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导演睢安奇和摄像刘勇宏自拍的合影,这也是他们在影片中唯一的一次露面。

埃德加·莫兰曾说:“我们打算摒弃虚构而接近生活。”

睢安奇也曾说:他对中国当时纪录片形式上的单调、空洞、乏味感到厌倦,很想“拍点有意思的东西,好玩一点,有趣一点的,和普通的纪录片不太一样的片子。同时,也希望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方法和视角。”《北京的风很大》的确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经历了初期繁荣、又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掀起了一个新的创作高潮,并对后来的独立制作产生重要影响。

三、粗糙的画面与声音

在这部长达50分钟的影片中,经常出现画面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虚焦点、粗颗粒、开机关机的光学闪动,以及中间大段大段的黑场:只有声音(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问答),没有图像。街道上,不绝于耳的各种嘈杂声,更有突然切入的电锯的尖叫声,让人听了发抖,还有那简易的话筒被“北京的大风”吹得呼呼的响声。

如此粗糙的画面和声音,是因为当时极其简陋的拍摄条件所致。为了将这次实验创作进行到底,睢安奇和刘勇宏用学生证低价租来一架老式阿莱摄影机,和13本每本只有2分多钟的过期胶片,用电视天线改造成有伸缩性能的挑杆话筒,再加上两辆自行车和一辆三轮车,就这样在北京城里转了三天。“在街上看到某个人我会直接死拍下去!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是一个故事。”(睢安奇语)影片的后期是雎安奇在家里用两台录像机编了两个月,所有素材都用进了影片,一点都没有剪去,片比是1比1。

尽管简陋的设备使影片难免粗糙,却并没有影响睢安奇表达的欲望。细读画面就会发现:对有限的素材,他还是做了精心的剪辑,如,前一个镜头是民工在街道上伐树,接下来的是墙上的宣传标语“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还有,前一个镜头是民工们拚命地挤着上公交车,接下来的是墙上宣传画中“戴安全帽”的字样,似乎在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再如,前一个镜头是收垃圾的车辆,和“居民们,现在开始倒垃圾了”的同期声,接下来的是墙上的宣传标语“让文明城市整洁起来”……这些随机拍摄的画面,组接之后产生的意义不言而喻。

睢安奇知道自己想拍什么,想表达什么,但是,能够拍到什么却是不可预知的,因为总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就像影片结尾那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的出现,为整部影片较直接的、暴力的、侵入式的表现,增添了一点儿关爱,一点儿温情。也许正是在这种粗糙,甚至近乎粗鲁的“实验”中,《北京的风很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王更新)

参考书目

《影视纪录片创作》,林旭东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独立纪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朱日坤、万小刚主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感受经典——中外纪录片文本赏析》,侯洪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同类推荐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广播电视学)》内容简介:1992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到电视台工作时的情景。那种好奇和自豪的神态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就在眼前,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对于人们都有一种神秘感,走进电视台,满眼都是一些专业设备,是在其它行业看不到的设备,而现在你再到电视台去看的话,除了一个演播室还有点神秘感以外,其他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你有奇异感了,因为电视台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就是你家里用的电脑。所以,作者在这本教材的扉页写道,“电视片制作——一种普及化了的大众传播工具”。
  • 中国手工艺文化

    中国手工艺文化

    手工艺由人民创造,从生产生活中产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但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如何维护我们自身的文化命脉,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及文化个性,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本书中具体讲解了一百多项手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图文并茂,便于读者了解我国的手工艺文化,进而激发读者对手工艺的关心与热爱。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技及制品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 茶具收藏艺术

    茶具收藏艺术

    “言茶必曰唐”,大唐中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茶饮之风也随之呈风起云涌之势,在这种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之下,古人对专用茶具的呼唤也日渐迫切。中国茶具首次从食、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体系,为品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永历四年

    永历四年

    永历四年九月,清军为彻底击败盘踞于舟山群岛的鲁监国系统明军,先期围剿与其势同犄角的四明山反清武装。是役,清军在击溃当地明军主力后进行了血腥的洗山的行动。自此之后,一度由于满清的民族压迫而人口激增的四明山地区再也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而四明山的陷落也直接导致了一年后的舟山之战中鲁监国系统明军的孤立无援,以及浙江反清大局的彻底败坏。永历四年七月,穿越者陈文意外的出现在此地,在这片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经护翼过的土地上以重建戚家军的名义重新开启几十年前被强行打断的中国军事近代化之路。自此之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拯救斯民,重建华夏文明!书友群:519264778
  • 婚然天成:男神的神秘娇妻

    婚然天成:男神的神秘娇妻

    他是一枚作者,一个让书迷着迷的作者,是粉丝们心中的男神。她是家里受宠爱的小妹妹,拥有着粉色少女心的一枚小读者。他:念念,我们结婚吧。她:男神,走,我们现在去领证。当男神变身男朋友,她彻底的读懂了男神小说里的爱情,读懂了他的心~沉沦在他的世界,不愿离开。当爱情小白遇上言情男神,会碰上什么样的火花呢?
  • 地心引力之旅行

    地心引力之旅行

    那深幽的地底世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一个普通的少年又将如何一步步接近最深处的神秘
  • 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骨骼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人更易发生。人体一旦发生骨骼疾病,轻者造成痛苦,重者可造成残疾,甚或丧失生命。人到中年后,机体由盛渐衰,逐步出现各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虽然人们最易看到的衰老的表现是人外表的变化,如皮肤松弛出现皱纹、褐斑,头发变白、变秃,胸部呈桶形,脊柱和下肢弯曲,体重减轻,身高变矮等,但人体内部最早出现的是骨老化,关节面上的软骨最早可在21~30岁即开始退化。所以,可把骨骼年龄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衰老的指标之一。
  • 浮沉之大亨

    浮沉之大亨

    金钱的魅力在于看到她美丽的人都会爱上她,得不到她的人会万分痛苦。一个从小城走出的平凡人,既向往平静如水、小家幸福的日子,又胸怀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野心。一朝燃烧野心,他将如何一步步走向风云顶端?没有吊炸天的各种外挂,也没有羡煞人的家世背景,努力勤奋钻研再加上人生路上的一点点好运,让他抓住人生中每个关口的机遇。这是一个评点式的故事,这是一个不断求索的故事,亲情在贫困中伟大,爱情在虐恋中坚定,兄弟在前进中扶持。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给你一个想不到的结局,给你一个圆满快乐的结局。欢迎先收藏,养肥再看!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异世武财神系统

    异世武财神系统

    龙腾商会的灵米供不应求。龙腾商会的防御法衣、攻击法器是武者的最爱。龙腾商会的防御阵图,不止各国要塞布置了,富商、贵族的宅邸也必不可少。龙腾商会的飞行法器把土著们各种魔兽坐骑甩了几百条街。神武大陆历,9999年8月,赵凌峰来了。
  • 尊传

    尊传

    万人之上,他的寂寞谁能懂得…………欲隐于尘世,却为何变故突生…………身份尊贵,记忆丧失,过去成谜,无数道路,却殊途同归…………是宿命,还是阴谋。是棋子,还是做局之人…………
  • 仙魔凡

    仙魔凡

    九洲大陆,仙门无数。王族族长幼子欲下界修行。
  • 与TFBOYS的相遇

    与TFBOYS的相遇

    本人是一名四叶草,第一次写有关TFBOYS的小说,写的不太好,别介意哈!当然,行星饭的也可以进来看看,或许就能化解矛盾啦。但始终如此,行星饭和四叶草,TFBOYS和EXO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一群理智粉。
  • 女尊王朝—唐王女帝

    女尊王朝—唐王女帝

    在A市生活了整整20年的大二学生鹿雪,在她生日那天,莫明其妙穿越到到盛时期,代替了因病去世,即将入宫的一代女帝—武则天?深宫险恶,人面兽心的贵妃,攻于心计的淑妃。在登的帝位的路上,历经艰险的她,能否坐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