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7100000157

第157章 清代的外交礼仪之争与文化传统(2)

(三)趋礼与传统文化

1675年,俄国派遣尼果赖(又称尼古拉).加甫里洛维奇.斯帕法里以公使级的身份率使团来华。

中俄双方在边境地区即就清廷代表与俄国使臣,究竟应该由谁先去拜会谁?会见的地点应设在那里?应由谁先行进入会见地点?清廷代表是否有权、有必要事先了解俄国国书的内容等问题展开了交涉争论。为了切实解决两国间的各种问题,经过诸王大臣会议后,清廷决定允许俄国使团来北京。

1676年6月15日,康熙帝在皇宫召见尼果赖使团。是日凌晨,清廷众多官员在赞礼官员的赞唱下,用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向清帝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尼果赖记述说:“这一切是向我们示范的,以便轮到我们时,能知道如何磕头。”

清廷官员叩头之后,轮到尼果赖一行觐见了。他们在礼宾官员的引导下,“来到那些中国官员行礼的地方……又有人鸣鞭三次,每次三下,奏乐开始,钟鼓齐鸣”。清廷赞礼官员赞曰:叩头。尼果赖等人故意违拗清廷礼制,不按赞礼官的赞导节奏和清廷惯例行礼。“使者叩得很快,头也没有到地”。清廷陪同官员告诉尼果赖:“要叩头到地,而且不要那么快,要像先前中国官员那样叩头。”尼果赖却不怀好意地说:“那些人是博格德汗的奴仆,他们善于叩头,我们不是博格德汗的奴仆,就只能按我们知道的方式叩头。”赞礼官见尼果赖叩头很快,只好加快了唱礼的速度。

行礼之后,康熙帝传令在殿内接见尼果赖等俄国使臣。清官员告诉尼果赖,按照中国传统的礼仪规矩,皇帝召见时,应快步走,示意尼果赖走得快些。但尼果赖执意要破坏中国的传统礼制,故意怠慢清廷,声称自己“不习惯跑路,只得慢慢地走去见汗”。

就俄国使臣而言,其所谓“我们不是博格德汗的奴仆,就只能按我们知道的方式叩头”,坚持自己“只得慢慢地走去见汗”,或许确属维护其国尊严的外交行为,无可厚非。

但是,我们在讨论中俄两国在外交礼仪方面的争论分歧时,有两点不容忽视。

第一,中国古语有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从宜,使从俗”。《大戴礼记》更是明确记载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俄罗斯的谚语说:“不要把自己的规矩带到别人家中”;欧洲的谚语也说:“在罗马行,如罗马人”;非洲人的谚语则以更为夸张的说法说:“到了独脚人居住的村子,就应该用一只脚走路”。各国谚语的本义是十分明确而相同的,即是特别强调,作为客人的一方应该克己而从人,采取“客随主便”的态度。身为俄国外交使臣的尼果赖亦当如此,至少应该理解这一礼仪文化方面的差异。

第二,清廷方面在外交活动中,当然不应该将自己的礼仪惯例不加变通地施行于外交活动之中。作为东道主的清廷,在不损害本国根本利益与尊严的情况下,在外交礼仪方面应表现出泱泱大国的大度与宽容,在各种习俗或禁忌方面,充分考虑交往国的历史传统和习惯,采取“主随客便”的待宾态度。

当时的清廷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但是,清廷官员要求尼果赖以快步去见清康熙帝的礼仪要求,决无过分之处,完全是本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

在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中,有“趋礼”的形式与要求。“疾行曰趋”。趋行是对人表示恭敬、尊敬的一种礼节。也就是说,当幼者、卑者、贱者,去见长者、尊者,贵者,或是臣下觐见君主之时,定要小步疾行而至,切不可慢慢腾腾。《礼记.曲礼》记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先生与之言则与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即是说,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就应该快步迎上前去。老师有所问则有所答,无所问则应尽快退下。只有某人得到特许之时,面对尊者才可以不趋,如西汉的萧何,因其建功甚伟,刘邦特许其可以“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我们暂置中外文化的差异不论,即就目前的国际外交礼仪惯例而言,某国大使或其他外交人员前去拜会某国国家元首之时,也是要以适当的较快步伐迎上前去,而不能旁若无人,四平八稳地慢慢行走。否则,也是一种外交礼仪方面的失礼。

(四)行不中道与传统文化

1897年2月26日中午,美、法、英、德等十一国公使及其参随人等,由总理衙门大臣敬信带领,在文华殿向光绪帝恭贺新年。其间一切正常,“觐见如仪”。觐见完毕,各国公使及随员人等皆自文华左门而出,但法国公使施阿兰等率随员数人自文华中门而出,德国公使海靖亦欲出文华中门。敬信依清廷礼制规定予以制止。

对于外国使臣违逾清廷礼制,行走文华门中路一事,一些清廷大臣“义行于色”,要求总理衙门“备文诘之”。但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认为如此办法不妥,“即法使认错,亦不能拉来再走一遍”,还是为亡羊补牢之举为好,“总是明年春觐之事,届时为文戒约不迟”,希图大事化小,避免外交上的纠纷与麻烦。

不料,法国公使施阿兰行走文华中路之事尚未平息,德国公使海靖又起外交波澜。

按清廷原来安排,总理衙门将于第二天正午设宴款待各国公使等。德国公使海靖声称,其出文华门时,敬信曾拉扯其衣服,定要其出文华左门。海靖认为于朝觐之际,敬信对其拉拉扯扯,实为外交失礼,定要敬信亲至德国使馆“讲论此理”,并表示道歉,“否则不能赴宴云云”。

其实按中国传统礼制,失礼的首先是法国公使施阿兰及德国公使海靖等人。

《礼记.曲礼上》记载:“行不中道”。意思是说,一般的民人百姓行走之时,应该走道路的两边,正中间的道路应留给尊者、贵者。皇宫的宫门、宫内道路更是如此。按照中国历代王朝的礼仪规定,皇宫内宫殿的门如是三个以上,或道路是三条以上,那么中门或中间的道路,只有皇帝才能行走(状元传胪或皇后婚嫁入宫可特例出入行走一次)。如若宫门或道路是南北方向的,文武官员应走东西两侧的门或路;行走于东侧的门或道路时,亦应尽可能地靠东侧行走。行走于西侧门或道路时,亦必须尽可能地靠西侧行走。如宫门或道路是东西方向,则应尽可能靠南侧行走。否则,即有僭越之嫌,不敬之罪。总理衙门大臣敬信制止德国公使出入文华中门,完全是按中国的传统礼制行事,如说到外交失礼的话,至少是双方的,而外国方面责任要更大些。

2月27日正午,各国公使皆已到齐,惟德国公使海靖及其随员不到。总理衙门及敬信多次派人函请,各国公使“立待六刻”(一个半小时),海靖仍不肯到场。各国公使等得不耐烦,“催入座”,迟至两点三十分,中外宾主方才落座开宴。宴后,总理衙门请“田贝出头了此事”。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令人颇感意外。

美国公使田贝不但完全倾向德国公使,要求清廷准许各国公使出入文华中门,而且提出诸多其他外交礼仪方面的要求。这些礼仪要求在辛丑议和中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

三、外国方面悖逆的外交礼仪要求

义和团运动期间,外国军队不断开入北京,准备直接镇压义和团群众,中外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德国公使克林德在赴总理衙门的路上,因与清军发生冲突而被杀。在中外议和过程中,列强迫使清廷同意于克林德被杀之处,为其树立“铭志之碑”,以拉丁文、德文、汉文等,书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同时,条约还规定:中国应“钦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

克林德作为驻华公使被杀,仅从国际外交惯例而言,中国自然负有一定责任。作为德国皇帝、政府,出于民族情感,对此事表示出不满,甚至是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中国已经战败,同意接受谈判议和之际,中德双方的政府应以政治家的气度、智慧,化解双方的矛盾,合理善后。特别是当清政府致电德国政府,对克林德被杀一事表示歉意,为其立碑致祭之时,德国方面理应表现出一定的克制。但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却表现出极其狭隘的民族复仇心理,在中德外交过程中表现得极其无理、失礼。

同类推荐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史。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 趣谈老北京文化

    趣谈老北京文化

    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笔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例如: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以及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等。从多种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宫的技术展现给广大读者。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呼鹰楼遐思录

    呼鹰楼遐思录

    中国的传统文化,融汇了几千年深厚的积淀,最高的境界在乎“天人合一”。无论写文章也好,写画也好,练习武术也好……总要经过如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宛若浮萍:姐妹皇后

    宛若浮萍:姐妹皇后

    “……凌寒?”她不敢开口,不知道说些什么,的确!今天是他的大喜之日,见到的不是心中所属而是她,当然诧异了。低垂自己的头,手指交缠着,不知道他会怎么做,果然不等片刻,他就带着无数的疑问离去。红烛摇曳,烛泪不断滚落,她睁大着双眼看着,出了神…………人人都想知道真相,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承受真相所带来的伤痛。湛凌寒坐在房中一直想着梁青云说的这句话……她以为她得到了真爱,可是却是谎言!她以为复了仇,没想到也是假的……这一切该如何去承受?
  • 鬼眼灵魂人

    鬼眼灵魂人

    鬼怪密云,一桩桩案件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隐情?
  • 演讲与口才训练

    演讲与口才训练

    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有关演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进行口才培养的方法、路径。本书对培养高校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锻炼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书既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如企事业单位、文秘、行政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或作为社会各界人士的自修读本。
  • 寒霜飞

    寒霜飞

    这个世界,被称为“东方世界”。里面没有那些所谓的天地灵气,修炼、战斗,甚至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必须依靠自身的生机,生机越雄厚,实力也就越强。而东方世界里,有着大大小小许多的国家。此时,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遭到来自西北方的大国——北风帝国的进攻。同时,这些国家内部又发生了诸多问题,使得军队分身无力,节节败退。就在这危难之际,花霞国的青年,刘烨,孤身行走江湖,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一个崭新的传奇,就在这时,开始了。
  • 晚安,隐婚老公

    晚安,隐婚老公

    "某男连哄带骗:“老婆别怕,我就蹭蹭不进去。”某女表示不从:“谁信啊,前九次你是这么说的!”结婚四年,对她冷淡的老公忽然和她亲热。第二天,睡在边上的却变成了面具男.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辰东,求求你,我不想和你离婚。”“行!告诉我,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十个月后,她大着肚子去美国求陆辰东不要离婚,得到的却是羞辱,和一次致命的车祸。一切罪恶,都指向她的丈夫和最好的朋友。她因爱生恨,五年后。化身复仇女神,带着自闭的儿子回国她要让陆辰东,爱上她,爱上她,爱上她。而她要折磨他、报复他,惩罚他!然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子雅致

    公子雅致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这位公子引来了二十名刺客不说,利用魏妍开架自己却隔岸观火,最最令人咬牙切齿的是,他居然还敢笑,还笑的很高雅,仿若掉落凡尘的仙人。这一战,令魏妍赔了力气不说,还赔了名声。这绝对是个人生中的污点。小女子魏妍发誓,一定要让他身败名裂!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遗

    北遗

    梦里不知身是客,看少年负剑行,踏天路,找寻被世界遗失已久的自己。
  • 月桂星魂

    月桂星魂

    众星闪烁,高挂夜空,星光洒落在大陆上,独独没有月亮的踪影。“师尊,为什么看不到永宁阁中那壁画上最大最闪亮的主星?”“那是太阴星也叫月亮……自神话时代后就看不到了……”
  •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

    本书讲述了格瓦拉这位职业革命家艰苦而顽强的游击生涯。细致、独到、全面地呈现了切·格瓦拉“最后一位青春战士”真实而鲜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