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8600000012

第12章 电视使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

心理发展学龄前儿童,一般在3至6、7岁,其电视接触特点以及电视对其发展的影响特点也是独具特色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学前期称作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进入幼儿园。在学前期,儿童的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婴幼儿时期相比发生了许多质的飞跃。在语言方面,学前儿童在掌握正确的语音、丰富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等基础上,言语表达能力迅速发展起来;学前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当儿童逐渐成熟,他们对电视的接触和使用,他们对内容的喜好和品味,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学前儿童与电视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其认知能力、情感水平随时间的增长所形成的社会能力与电视的互动。与婴幼儿相比,电视与学前儿童的关系发生了进一步的互动与转化。

一、学前儿童对电视的认知

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是建立在其认知发展的基础上的,学前儿童的认知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基本特点上。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婴儿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的影响中,在其自身言语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所谓具体形象性,就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的,而主要不是凭借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思维的。

1.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的认知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伴随儿童年龄的逐步增长,儿童的认知将逐步从感知处理发展到概念处理,从具体思维到推理思维。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前儿童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形和声音。比如,五六岁以下的儿童在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常常会用颜色、形状等标准来给物体分类;稍大些的孩子就会用概念特征,比如功能来给物体分类。把这一概念用到儿童的电视接触中,年龄稍小的儿童对节目的显著特征会给予强烈的视觉关注,比如生动活泼的音乐和音响效果。当儿童转入中期时,他们的关注才会变得更有选择性,他们会寻找对情节有用而非形式吸引人的信息。儿童的认知趋势表现为从具体思维到推理思维,对电视的认知也呈现出这一特点。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关注比较明显和切实的信息。因此,他们更可能关注角色本质上具体而明显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动机。但是对多数媒介信息的全面了解需要的往往是从隐含而非明显的内容中找到相关信息,需要相应的推理思维。比如,看电视剧时,儿童需要在电视剧里找到不同的故事线索。儿童到了八九岁时,对连续的场景和次要情节方面的能力才会显著提高,他们还能通过媒介内容来推断原因和时间顺序。学前儿童对电视剧的推理能力往往会弱些,具体表现为当收看需要推理思维作用下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内容时,将不感兴趣或者向成人询问,而多数情况下将转移其注意力。

2.学前儿童对真实与虚幻的区辩

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是否区分幻想与现实。

虚幻与真实的区分将对理解节目内容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二者的区分更重要的内部原因是认知的发展。很小的幼儿一般会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并且在想象中与他们交友,这也使得他们不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学龄前儿童时刻都可能对着电视屏幕招手说话。在本书第一部分中曾提及的一项实验中,许多3岁的儿童认为如果把电视机倒过来的话,电视中碗里的苞米花会撒出来。到四五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理解电视中看到的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他们仍然认为看起来是真的就是真的。换句话说,他们只在与物质事实完全不一致时才能作出判断。比如,他们能很容易地区分出卡通不是现实,因为角色都是动物。然而,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生动的角色仍有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现实。这反映了儿童早期对现实判断是较为不稳定的。到了七八岁,儿童才开始用多重标准来判断媒体中的现实。他们能考虑到媒介的类型、制作技术、甚至信息来源。大一点的孩子甚至能评价一个节目,一部电视剧,一个视频游戏的真实性,比如说它描述的角色和事件有没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

二、学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

1.学前儿童电视注意的集中性

家长们一般会认为学龄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是非常专注的,经常说孩子被电视给迷住了。然而,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通常表现出的是一种明显的经常性取向转换,在屏幕与周围环境之间频繁地转移注意力。但是伴随儿童的成长,认知的发展,节目内容和环境的变化,学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力始终处于增长的趋势,长时间把兴趣集中在电视节目上的能力,以及自己关注电视和其他竞争性活动的能力都在提高。到了6岁的时候,儿童可以长时间关注电视,而且这种状态可以一直保持到青少年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理解能力的增强,其电视注意力逐渐增强。当然,如果遇到属于成人世界的内容或不能理解的内容时,这种注意力还会下降。比如,当一个六岁的女孩在看到电视剧中妈妈带孩子去公园里玩的情节时,一般会坐下来认真地看,而转到另外两个角色关于商业的交流的镜头时,由于对内容的不理解,则会将目光离开电视或者直接去从事其他活动。

另外,对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也并不总是像家长所认为的那样盯着电视就想着电视,也可能儿童眼睛在看着电视而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梦想和电视内容没什么关系的其他的事情。在学前儿童从事陪伴活动的时候,一般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或者潜意识的电视注意,他们会根据听到电视里的声音来判断内容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像他们喜爱的节目的前奏、突然的一个噪音、一个熟悉的嗓音或者动作信息,都可能导致学前儿童对于屏幕取向和注意力的转移。比如,一个四岁的女孩边坐在沙发上玩北京奥运会福娃,偶尔听到警报、熟悉的广告词或者是儿童的笑声时,往往也会瞥一眼电视。因此,对电视注意力也难以给予很确定的定义,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是多种形态的。

2.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与观看习惯

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也受到观看习惯的引导。当学前儿童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往往会转移注意力,但也有的儿童无论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都在持续收看,这与其收视习惯极为相关。学前儿童收视的时间持续得越长,这种行为继续的机会越大,即使遇到阻碍观看的困难。这个过程反过来也适用:儿童越长时间不看电视,他们在以后的时间里想看电视的几率就越小。无论节目内容如何,观众年龄大小,这种过程都是现实存在的。比如,有些对学前儿童看电视有所控制的家长在闲聊的时候会说,总也不看电视孩子就不想看了。

3.引起学前儿童电视注意的形式特征

特征信息理论是由洛奇等人1979年提出,后由休斯顿和赖特加以发展,成立了一种引起受众注意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形式特征在影响儿童电视注意中的作用,某些形式特征常常和一些有娱乐价值、可理解的节目内容一起出现,而另一些形式特征则伴随着无吸引力的、难以理解的节目内容。儿童一旦理解了形式特征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特征就可用来作为那些值得注意的节目内容的信号。

电视所提供的外部形式特征是指制作和编辑技术所带来的媒体特征。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听觉特征比如音乐、发声法和声音效果等;视觉方面,比如移动摄影,动画和特殊视觉效果、行动和速度等。在本书第五章中曾提及的鲜艳的色彩、特殊的声音等都属于吸引婴幼儿电视注意的形式特征。外部形式特征的复杂性与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有关。静态视觉形式越复杂,儿童的视觉注意力越低;动态视觉复杂度则与视觉注意呈正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对儿童来说,不同的节目,同样的视觉复杂度对注意力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画面转换时,如果新图像能够符合儿童基于前面信息所产生的期待,则所需注意的意志力就减少。

三、学前儿童对电视的理解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对视频规律一般有着很好的把握,他们能区分不同的节目题材,包括节目和广告。比如,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主题音乐想起的时候,或者频道宣传片播放的时候,即使不看台标,学前儿童也会高兴地说要看少儿频道。然而,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电视内容和作为一种媒介的电视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小学儿童以及婴幼儿相比,都不尽相同。

1.学前儿童对电视真实的理解

在前面曾有提及,儿童对电视的认知发展涉及对真实与虚幻的区辩问题。大多数学前儿童能够区分真实物体和电视化的形象,也能对演员和卡通角色有所区分。他们能意识到新闻的真实性,但却只有在他们成熟以后,他们才能对电视娱乐中的虚拟维度作出判断。总的来说,他们仍旧缺乏这样一种理解力,那就是:电视节目始终是为了舞台编造的,电视角色都是演员塑造的。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过电视剧后还在抽泣,并哭着问妈妈可不可以把电视中的那个没有妈妈的可怜的小女孩接到家里来。但是,学前儿童往往可以部分理解电视广告的劝说性意图,因为他们就被这种劝说深深吸引了。比如,他们可以迷恋海苔小吃广告、可以对巧克力广告馋得直流口水,而当真的吃到的时候,却说没有电视里那么好吃。

2.学前儿童的电视理解能力发展

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以及小学儿童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成熟程度以及对电视的理解能力尽管比婴幼儿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达到小学儿童的程度。学前儿童需要逐渐地获得以下领域的能力:

第一,对故事主线和叙述的理解,包括重新组建事件,明白顺序,区分中心信息和随机信息,因果之间的联系等能力;

第二,对人物的理解,这不仅包括对人物外貌的描述,还要包括对其人格特征、动机、感觉、个人历史以及社会取向等的描述,而且还要指出某一角色是如何和他人联系的;

第三,是对视频语言的理解,包括对视频表达的惯例和方法的理解,如特殊的效果,拍摄的角度,快慢的运动等;

第四,对任何一种电视都是制作品的理解,即使是现实题材的类型;另外,就是每一个电视内容的出演都需要许多对白和角色,等等。

学前儿童所难以理解的内容还表现在,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各种形式的人为限制的复杂系统中,电视内容是受到限制的,电视作为一种产业受到系统中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就更使得电视和现实之间有所区别,电视中所呈现的内容是有所选择的,是创造出来的角色,其中也就蕴含了超越于内容本身的对儿童世界观、价值观所起到的影响作用的因素。

3.学前儿童的负面电视理解效应——恐惧

因对有些电视内容难以理解,学前儿童往往会对电视内容产生恐惧。在生活中,学前儿童会对动物、鬼魂、魔鬼等超自然能力,或者那些看起来、动起来反常的东西感到恐惧,同样,他们对电视中的相关内容也会表现出恐惧。学前儿童也会对电视中看起来危险的内容而感到恐惧。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一个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在高空中走45度的钢丝的时候,会钻到妈妈的怀里,表现出为挑战者的担忧。学前儿童对虚幻节目的恐惧会表现出比现实节目更多的恐惧,比如对于新闻报道中自然灾害的报道的恐惧要低于对动画片中的怪兽的恐惧。家长面对学前儿童因对电视的难以理解而发生的恐惧时,往往会说“这不是真的”或者“这不可能发生”等来安慰孩子,而这些策略往往并不奏效;这个时候或许可以尝试抱抱孩子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4.电视形式特征对学前儿童理解的影响

电视形式特征不仅可以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对学前儿童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学前儿童可以依据动画、笑话或者音乐等电视节目的形式特征来区分哪些节目是给小孩看的,哪些节目是他们认为有意思的。有经验的学前儿童观众会找像动画、笑话或者音乐等这些特征,并且认为这些特征就表示该节目是给小孩看的或者是他们认为有意思的那类节目。其次,学前儿童可以根据电视的外部形式特征来判断节目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比如学前儿童明白带有动画就意味着不是真的。最后,外部形式特征对学前儿童理解媒介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外部形式特征显示了电视内容的结构,标志着像时间、地点的改变等叙述的重要因素。当用视觉和听觉的特征来突出中心信息和陈述抽象概念时,学前儿童可以从电视上理解更多的信息。对于教育节目而言,适当的速度、歌唱以及孩子们的对话等技术可以帮助孩子们详细说明信息和主题,有思考的处理信息和练习新技术。

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在理解外部特征尤其是那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的特征的含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研究显示,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常常把电视上的即时重放理解为对事件的真实再现。他们在理解标志着电视节目的结束和广告开始的代码上也有困难。广告和商业节目的相同特征使孩子们更难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同类推荐
  • “荆公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荆公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热门推荐
  • 无泪狂妃

    无泪狂妃

    本以为是天之娇女,没想到却是捡来的小可怜。为报恩,她嫁入他国却没想到遭遇了冤家。他的羞辱他的绝情,他的轻怜密爱,他的欲求不得,他的温柔深情。遭遇这些性格各异但都贵为天下霸主的男子,她该如何取舍?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想许多半年内就会被遗忘的小事。实际上,世界上有半数的伤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诸如一点小小的伤害、一丝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这种奢侈。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行动时,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把太阳升起——黎明到来的这一天称为生命中的生命,宣称:“昨天是场梦,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会使每一个昨天变成一个快乐的梦,使每一个明天成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无比的时候,你能否脱口而出“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 第一世的情殇

    第一世的情殇

    霜华魔君这辈子觉得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收了尘寒仙君做弟子!哪有一个魔君的弟子不是个大魔头反倒是个正道的仙君的?尤其是他重生之后还不得不拜入那孽徒所在的仙宗!
  • 豚警

    豚警

    2088年的一天,社区民警金泉在追捕越狱凡人度红光的时候,追凶闯入生物工程研究所。两人搏斗时,金泉被刺中装着海豚转基因液体的针管,人体基因发生转变,成为不需要睡觉的转基因人。警匪之间展开一场殊死恶战……(欢迎加我QQ1624322134)
  • 璀璨娇妻,商少实力宠

    璀璨娇妻,商少实力宠

    ”哇,终于收到偶像的签名了。“庄涔高兴地捧着手里的签名海报。第二天,庄涔发现海报上已然不是偶像的海报了,而是商柝的放大版本的自拍照和签名!庄涔怒气值+20”哇,我竟然能收到薛公子的名片,三生有幸啊!“庄涔捧着手里的白金名片。结果,商柝一个”不小心“,撞了一下她,名片就顺势掉到了下水道缝隙里。庄涔怒气值+30某天,庄涔忍不住,吼道:”你,你就说想怎样把!“某男一脸坏笑:”做你!“庄涔怒气值+50终于,庄涔要爆发了。某男出其不意的说:”老婆,看你这么生气,来,老公帮你降降火!“庄涔..........
  • 青春卷(文摘小说精品)

    青春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里展示了自我的成熟。没有人生来完美,成长便是对自我的完善。曾经的幼稚无知经过打磨,显露出智慧的犄角;曾经的放肆轻狂经过自制,成长为理智的行为。一路走来,没有那些脚印,那些曾经跌倒的坑坑洼洼,那些雀跃,就没有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方向。
  • 编织人际纽带(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编织人际纽带(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孤独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我们是社会的中的人,脱离了群体交往是无法正常生活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中,人际关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用机智、用灵敏、用真情、去编织人际交往的纽带,你会发现一切都很简单、很美好。
  • 秋日繁花

    秋日繁花

    都市里繁杂的人群中有那么一个人可能是你最想要找的那一段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