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9400000007

第7章 贫穷.疾病.灾荒.战乱——非洲当下形象概述(2)

(4)强大的给予者和充满感激的接受者(Powerful giver and grateful receiver)。直播明星大型义演募捐活动及其媒体传播的一个遗产是界定了英国观众与发展中世界的关系角色。英国人是强大的、仁慈的给予者,他们是令人同情的接受者。英国公众没有认识到他们也从这种关系获得了一些东西。在这种语境下,一些国家如阿富汗、中国和俄罗斯等并不立即被英国消费者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没有坚持受害者/被救赎者的模式。

(5)信任过时的知识(Confidence in out-of-date knowledge)。研究者对被调查者如此信任这种单向的形象感到惊讶。英国的消费者不会对证明他们看法的事实表示犹豫,也不会去寻找事实以确认他们的看法。潜意识中积累的发展中世界的形象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看法,就英国消费者来说,这就是他们所知道的全部事实。研究者注意到,消费者不会说“我不知道”,或寻求事实确定自己的看法。相反,他们对自己的感觉相当自信并认定是对的——尽管有时候缺少这些国家在哪的基本知识。这种自信扩展成为一种普遍持有的假设:为了未来的发展和繁荣,这些国家需要被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展等同于西方化。因此,英国人对发展中世界的态度是:觉得我们需要用特殊的方式“帮助”和发展这些国家;不希望获得太多的回报;认为他们在努力接纳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在这种态度下,英国人与发展中世界的关系角色就几乎被界定为强大的给予者和令人同情的接受者。因此,发展中世界的未来在英国消费者的思维中被明显地界定为拥抱西方文化、民主和政治体制。一个普遍的假设是,西方所有的是好的,因此每个人都想获得同样的东西。

2006年4月3日,该组织又发布一份《反映真实的世界:2005年英国电视怎样描述发展中世界?》的报告,再次证实英国公众对非洲等发展中世界持有的负面看法。报告立足于对电视观众和电视业领导层的访谈。报告显示,尽管2005年电视关于发展中世界的报道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没有迹象表明英国公众对发展中世界的态度向积极的方面转向。电视观众把发展中世界与饥荒、灾难和腐败联系起来,人们的第一印象经常是饥饿的孩子们,苍蝇在他们眼前乱飞。英国观众对发展中世界持有绝对负面的看法(overwhelmingly negative view),并且认为电视对此负有责任。报告发现英国电视观众现在厌烦了电视上描绘的发展中世界的形象,对英国以外的世界更为丰富地呈现具有真实的兴趣,并且呼吁电视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创造力和人员把世界真实地呈现给英国观众。

该研究突出强调,新闻报道和慈善运动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即发展中世界是一项毫无希望的事业。新闻关于亚洲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的报道吸引人们关注更为贫穷的国家,但强化了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天生就注定遭厄运的看法。甚至“使贫穷成为历史运动和Live 8义演捐助演唱会”(Make Poverty History campaign and the Live 8 concerts),它们曾经激发了几百万人的热情,都似乎在强化非洲乞求他人怜悯的刻板印象,强化了在过去20年非洲没有丝毫变化的感觉。1985年鲍勃·甘道夫发起组织了“live aid”帮助非洲难民。但20年过去了,非洲的贫困依然没有改变,还需要西方国家的捐助,减少非洲贫穷国家的债务,因而有了鲍勃·甘道夫2005年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爱丁堡召开时发起的“Live 8”义演捐助。

二、美国媒体中的非洲形象

那么美国媒体中的非洲形象又是怎样的?2005年4月,非洲总统圆桌会议(the African Presidential Roundtable 2005)先后在南非和美国举行。13位非洲国家前总统与会。他们调查统计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过去十年(1994~2004)关于非洲的报道,发现这十年美国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远非公正、平衡。如南非在内尔森·曼德拉主导的政府领导下,保持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发展,这些故事都有待详细地报道,而南非存在的问题却详细报道过。关于非洲其他地区的报道记录也是这样。这十年,非洲进步最为明显的一个领域就是教育,然而这却是报道最少的一个方面,在2700篇报道中,只有20篇。博茨瓦纳前总统科图米勒·马西热(Ketumile Masire)在非洲总统圆桌会议结束时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呼吁西方媒体更为公正、平衡地报道非洲。

这次发现的结果和其他的调查表明,以美国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正在尽力淡化非洲的进步和发展的潜能,因此导致非洲继续被异域化和边缘化。他们认为,隐藏在美国主要媒体关于非洲报道下的是被掩埋而没有讲述和出版的非洲经济增长、改革和持续稳定的故事。当然这个调查并不意味着建立了关于非洲的认知与关于非洲民主化的负面报道占主流的因果关系,但可以逻辑合理地得出,负面报道与负面认知有这样一种关联性。进而有理由认为,负面报道导致负面认知,负面认知导致负面结果,即低水平的援助,低水平的投资。非洲总统圆桌会议结束后,11位前非洲国家首脑发表了联合声明,认为非洲的形象与所有的事情有深刻的关联性,包括世界认为非洲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地方,世界认为非洲是一个有价值的贸易伙伴。马西热说:“非洲对全球商业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非洲能否像世界从非洲获利一样,从非洲向全球经济作贡献中获利?”

另两个阶段性的统计分析佐证了以上研究的结果。跨非洲论坛(Trans Africa Forum)统计分析了从2000年3月末到2000年8月中旬之间出现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有关非洲的新闻,事实表明,在89篇与非洲有关的文章中缺少充足的背景介绍。这些新闻“没有给出任何的历史背景以免把西方与问题联系起来。毕竟,非洲大多数的冲突都源自于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碰撞,这些不同文化族群是西方在瓜分非洲时,殖民者武断地丢进政治实体中去的”。这些新闻带着强烈的比喻和“野人”、“畜生”的想象,作为部落冲突而被报道出来,在这样的想象中,“黑暗的心”(“hearts of darkness”)的人们正在莫名其妙地杀戮他们自己或者死于艾滋病。根据跨非洲论坛提供的数据,“没有关于非洲区域经济或政治合作的报道。没有深刻调查非洲政治经济的报道。私人部门完全被忽视,而所有有关发展的文章都集中在公共部门。”

艾滋病类-任何关于HIV/AIDS或其他与艾滋病有关的卫生问题都归入“艾滋病”类,在89篇文章中,有12篇归入这一类。这些文章中一小部分是介绍非洲人与疾病相处,绝大部分是报道艾滋病的治疗、防治艾滋病,对非洲的国际援助和艾滋病/艾滋病毒可能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

冲突类-所有介绍国家间和国内的战争、军事起义,或者内部叛乱的报道都归入“冲突”这个种类中。研究者发现在全部89篇文章中,有63篇文章适合归入这个种类。这些文章的主体是报道发生在塞拉内昂和刚果金的冲突、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之间的冲突和埃及在中东冲突中的作用。也有少部分是报道关于联合国在非洲冲突中的维和任务的。

发展类-所有报道非洲经济或政治进步的文章都归入这个比较宽泛的种类。在这次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这两份报纸适合上面界定的发展种类的各自只有4篇。所有四篇文章要么与国际社会援助非洲有关,要么就是与非洲和美国就经济发展对话有关。没有发现单独报道某一个国家发展政策的文章或报道非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章。此外,没有发现报道私人部门在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发展的文章。

其他类-任何不能归入以上三类的文章都归入“其他”类。这6篇文章在内容上变化比较大。主要由列入调查时间范围内的某天的具体新闻事件报道组成。尽管这6篇文章大多数包含了以上所列种类的成分,但是它们与列入以上三个种类的文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发现与十多年前哈桑(Hassan M.El Zein)和安妮(Anne Cooper)所做的研究基本相同。他们调查了《纽约时报》从1976~1990年关于非洲的报道,以验证在关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争论中的两个基本议题:(1)第三世界的新闻很少得到国际媒体的报道,(2)在报道时,通常被放入危机和冲突的新闻框架内。他们研究的结果体现在《纽约时报》每年在12个问题上关于非洲报道的部分文章及关于危机与非危机主题新闻的分布情况。

之所以选择这三年,他们解释说,选择1976年是因为该年塞内加尔的姆博(Amadou Mahtar M'Bow)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因为非洲在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中的显著作用在这一年变得尤其有力”。1981年是一个这样的时间:“当时西方强烈反对第三世界(包括非洲)要求媒体报道为发展提供力量的要求”。“选择1985年,是因为这一年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裂痕加深。1984年11月是里根再次竞选美国总统的关键时期,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和新加坡在1985年也退出该组织。”

统计说明,美国媒体中关于非洲的报道负面新闻居主流,使非洲更多以负面形象呈现在美国公众面前,这遮蔽了美国公众全面认知非洲的视线。对把“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作为座右铭的《纽约时报》来说,非洲新闻看来必须包括三个要素:事件、危机和超级大国冲突。美国公众需要知道第一手的非洲资料,这样才能减少他们依赖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动物行星频道(Animal Planet)、探索·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迪士尼世界(Disney World)获知有关非洲的认知。许多作为旅游者、救援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学生等到过非洲的美国人,甚至新闻记者都为美国媒体使他们相信的非洲的现实感到“震惊”。一个访问了非洲的记者团成员“高兴地发现”,非洲并不像美国媒体所描写的那样——是一片灾难不断的土地。他说:“美国人仅仅看到读到关于战争、饥荒、艾滋病/艾滋病毒、萧条的经济和其他所有这类恐怖的事情,好像非洲着火了一样,但是这儿哪有火呢?”

第三节 非洲形象之关键词描述

前两节表明,以英美为主的西方人总体上对非洲表现得很无知。非洲有53个独立国家,但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它通常作为一个国家被提及或介绍,西方人甚至认为有一种非洲语言,好像它是一个大国,像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一样被介绍。西方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到过非洲,或许他们也从来没有这个意愿。然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多数人都有关于非洲的印象,他们认为是“真实的”或“现实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获得这些印象——通过电视节目和纪录片、电影、因特网和包括报纸、杂志、期刊和书籍在内的印刷媒体。阿玛·比尼(Ama Biney)说:“关于非洲的错误信息在西方成为一个发展很快的产业。”在西方社会,长久以来就有一种错误介绍非洲的系统性趋势,“一个发展很快的产业”就是强大的媒体产业。西方公众经常接触这种错误介绍非洲的模式,反过来又强化了这种关于非洲是什么的刻板成见或概念化报道,西方公众对非洲总体上表现无知也就成为必然。

多次对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新闻报道的内容统计分析表明,非洲在西方媒体的普遍印象是原始的非理性、部落、无政府状态、内战、公然存在的腐败、领导无能和管理不当、饥饿、灾荒和饿死以及猖獗的疾病,尤其是艾滋病。非洲被看做是一个由不文明和未开化的人组成的同质性的实体,他们在文化、智力、政治和技术上都落后或低劣,他们不能管理自己,或者很少体现出民主治理原则。非洲被描述成一个“依赖他人的非洲”(“dependent Africa”)、“一个为危机所驱使的非洲”(“crisis driven Africa”)和“没有希望的”或“令人遗憾的非洲”。毫无例外,这些印象都是负面的,从而使非洲的“黑暗”面轰动化。非洲这种印象甚至从奴隶制和殖民时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于西方,现在仍然通过编辑、记者、政治家,甚至学者渗透进西方强大媒体所采用的人性化视角,致使西方媒体经常采用如下关键词来描述和界定非洲。

同类推荐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智慧的校长展开论述,倡导校长应当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容包括: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让学生做主人放手学生做环境控制的主人请注意,孩子在场等。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热门推荐
  • 十二生肖小萝莉:降妖记

    十二生肖小萝莉:降妖记

    十二个会变身的生肖小萝莉+少年驱魔师=欢笑与泪水交织的冒险历程!占卜星相无所不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是他的祖先。胸怀大志---建立华丽后宫。挟先祖余威-----诸葛亮N年前遗留下来的,胃口堪比无底洞的十二生肖守护神萝莉。诸葛贤,参上!
  • 狂妃当道,邪王宠无度

    狂妃当道,邪王宠无度

    传闻,她是沐府软弱无能的废柴大小姐,人人欺之侮之;传闻,他是不能人道的废人王爷,残忍无度…然而传闻不可信!她是能为死尸说话的全能法医!他是权倾天下能只手遮天的王者!被逼至墙角,她尴尬笑道:“那个,倒霉君大哥,你得遵守诺言!咱们啥时候可以解除婚约?”某君勾嘴:“本王从未答应。”“不不不,你答应过的,真的答应过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行宫大盗

    行宫大盗

    本书是从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各类小说题材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这7篇小说,有数几万字左右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有侠义柔肠,有抵御外侮,有两情依依,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食大餐。
  • 黑暗的迷蝶

    黑暗的迷蝶

    这个世界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充满着许多不可思议的怪异。我因一时的气愤释放了被封印的迷蝶,从此不得不踏上寻求真相的道路。
  • 医道旅行

    医道旅行

    哭声,笑声,回荡不休。挣扎,放弃,历历难消。穿行于青年医生,欢乐交织的世界里我看到过,听到过。流走于心术之中,感动过,也努力过。只是那怕笑脸越来越多,都遮不住那撕心的哭声回荡。
  • 血寂天空

    血寂天空

    苍天负我,苍天可灭。厚土负我,厚土可沦。不论尘世多繁杂,我以真情待世人。若有妖魔乱世间,我必以血寂苍天!
  • 美少女的贴身保镖

    美少女的贴身保镖

    天生一副古典韵味的瓜子脸,肤如凝脂,明媚皓齿,螓首蛾眉,可惜是个男的……所以以前上头是让他假扮成女生接近男性目标,可这次却要装成女生是跑到女校保护美女,这世界是怎么了?
  • 红颜倾城:美人如歌

    红颜倾城:美人如歌

    前世,她含恨而终。这一世,她穿越回古代,一心只想安稳终老。直到有一天,他说:为了她,我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去死。他却说:为了她死算的了什么,为了她,我可以承受永生永世的孤独。
  • 时光流转爱倾城

    时光流转爱倾城

    她把自己缩进龟壳,冷眼旁观他与红颜知己出双入对,不管不问,只为在围城中获得一心想求的安稳,不被伤得遍体鳞伤。他倾其所有,不动声色地为她精心打造稳固的城堡,不想换来的不是她的深情以许,而是指责和冷漠以对。爱情握得太松容易流走,握得太紧容易彼此刺伤。他步步紧逼,她一再退缩,在这场爱的角逐中,两人将走向何方?
  • DNF之机械战神

    DNF之机械战神

    安图恩心脏位置,周围一片血迹,血泊中躺着已经伤痕累累的青年,身躯上沾满血迹的战袍已经破破烂烂,身边一位娇小的萝莉边哭边嘴中念到:“我不准你走,你别走啊!不是说好了这次过后就在一起的么?呜呜....本作品与游戏中多多少少会有些差异,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