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0200000050

第50章 信息技术系(1)

南广学院信息技术系从建校初期仅拥有隶属于科学与艺术系的广播电视工程的一个专业,已发展成为拥有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5个专业10个专业方向(数字广播电视制播技术、广播电视发送技术、宽带综合信息网、数字影视制作技术、数字媒体网络工程等)的综合性工科系,已经成为具有雄厚基础和实力、有较高学术水准、在广电行业较有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有在校生703人、专职教职员工52人。

五年来,信息技术系秉承学院“面向各级媒体和相关机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方针,坚持“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致力于追求卓越,一代又一代的信息人在这块科学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里被培养成为广播电视业的栋梁。

一、初创时期(2004年9月—2005年10月)

南广学院信息技术系成立于2005年8月,其中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4年9月由学院首次设置的6个系别之一——科学与艺术系。科学与艺术系设有广播电视工程、动画等专业,是学院唯一一个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系别,拥有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学生30人,校本部动画学院曹云生任系主任。

2005年8月,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增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科学与艺术系被拆分为信息技术系和动画系。信息技术系下设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南广学院史上唯一的纯工科系别,校本部信息工程学院李绍彬任系主任。师资由校本部、南广学院和外聘三部分组成,共计10人,系址设在南京市江宁高中综合楼8层。

2005年暑期,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该系2004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30名同学在李彦霏老师的带领下于2005年9月6日至10月23日先后参加了江苏省台、南京电视台在南京奥体中心、白马公园、江宁体育馆等各个赛区的赛事转播工作,受到了一致好评,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全面建设时期(2005年10月—2006年)

2005年“十一”期间,信息技术系随南广学院移址搬迁到江宁区弘景大道3666号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校址。系办公室设在现学院一食堂三楼。当时,系办公室仅由系主任李绍彬、教师兼职教学秘书王莉莉、辅导员谭植伦三名老师组成,负责全系师生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1、专业建设

2005年,经过专家论证、正式申报等环节,在2006年招生计划中,信息技术系成功增设了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建设初具规模。

2、学生组织

2005年,信息技术系分团委正式成立,由辅导员谭植伦任分团委书记。2005年10月26日,系首届学生会成立,2004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姜瑛同学担任第一届学生会主席,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正琳同学任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由20名干部、26名干事组成。系第一届足球队、篮球队等学生团体组织也相继成立。先后组织参加了新生运动会以及2005年4月29日召开的首届全院春季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等学生活动项目。

3、师资队伍

2005年,信息技术系师资主要由校本部教师、南广学院在编教师和外聘教师三部分构成。由来自校本部信息工程学院的李鉴增教授(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2004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理学院徐振江副教授(理学院院长)教授2005级高等数学,还有王菊韵副教授、张霞教授、李晓茹副教授、李绍彬主任等。校本部派遣的教师李彦霏、王克敏,南广学院的傅平、董丽花、王莉莉、李正方、谭植伦、叶建红、戴亚风集体承担了全院数学、物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从2005年10月起,信息技术系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学历水平,使师资队伍中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验室建设

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物理实验室、电路实验室陆续投入教学使用,并开设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三门基础实验课程。

5、资格考试和培训认证

2006年3月,信息技术系全体教师克服了第一次组织大型考试经验不足的困难,组织师生加班加点进行软硬件安装和调试,并在等级考试前组织400多名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演练,最终协助教务部成功组织了学院的首次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006年4月,信息技术系喜获CCAT(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考试中心资格。2006年9月,首次组织了为期四天的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计222人,培训内容为8学时理论和8学时上机操作。本次培训,使学生了解了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三、规范化建设时期(2006年至今)

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各方面工作趋于成熟,信息技术系由全面建设时期步入规范化建设阶段。

1、党组织建设

2006年7月1日,信息技术系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李绍彬主任任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张佳奇同志任组织委员,教师段洪秀同志任宣传委员。“七一”当天,信息技术系党支部发展了第一批教师和学生党员。2007年10月24日,南广学院信息技术系党总支成立,李绍彬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段洪秀同志担任组织委员,王莉莉同志担任宣传委员;段永良同志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周晓梅同志担任组织委员,董丽花同志担任宣传委员,宋燕燕同志担任青年委员;张佳奇同志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冯涛同志担任组织委员,和佳同志担任宣传委员。2008年9月,根据工作需要,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李惠同志担任;2008年12月,增补戴亚风同志为党总支副书记;2009年3月,增补李惠同志为党总支青年委员。目前,系教工党支部有党员31人,其中正式党员30人、预备党员1人;学生党支部有党员76人,其中正式党员22名、预备党员54人。

2、系行政组织建设

2006年,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根据教学、学生工作的需要,增设了系主任助理一职,由戴亚风老师担任。从2006年至2009年增加了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岗位名额。2008年底,根据专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需要,设置了4个专业教研室。信息技术系行政组织结构如下:

系主任:李绍彬

系主任助理:戴亚风

教学秘书:曹海燕、李功梅、王莉莉(教师兼职)

辅导员:张佳奇、李惠、夏祎霖、李淑华

广播电视工程与物理教研室主任:周洪萍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学教研室主任:宋燕燕

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邢艳芳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文化基础教研室主任:周晓梅

3、系工会组织建设

2008年1月15日,拥有正式工会成员44名的信息技术系分工会成立,戴亚风任分工会主席,王莉莉任宣传、女工委员,王永澄任文体委员。成立了5个工会小组,分别由谭植伦、周晓梅、蔡奇慧、鲍征烨、邢艳芳老师担任组长。2008年4月11日,增补谭植伦为劳工委员。

分工会在院工会的指导下,先后参加了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运动会、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2008年3月8日,信息技术系分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春游梅花山;2008年11月23日,组织教职工40余人秋游安徽琅玡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老师们亲密接触大自然,感受秋高气爽的惬意,享受身心愉悦的休闲,放松了心情,体验了乐趣,陶冶了情操,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

4、专业建设

为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理顺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2007年11月,信息技术系各教研室负责人分批前往校本部相关学院和系,与那里的领导和专业教师进行了专业研讨,就专业培养、实验室建设、毕业设计、就业情况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一是专业建设规划。秉承学院面向各级媒体和相关机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宗旨,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从2006年开始,信息技术系设置了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专业,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该系的专业结构。

2005年建系伊始,信息技术系仅涵盖广播电视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2006年,新增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达到5个专业,专业涵盖所有广播电视技术,并积极组建专门的班子致力于学科建设。

2007年,为了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适应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凸显学生的竞争优势,对现有的5个专业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方向划分。划分后,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细分为应用电视和数字广播电视制播技术两个方向,通信工程细分为广播电视发送和移动通信两个方向,电子信息细分为宽带综合信息网和信息处理方向,数字媒体技术细分为数字影视制作技术和互动媒体技术两个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细分为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集成与分发技术方向。另外,各教研室还积极完善专业建设,确定各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讨论课程组建设,研讨专业方向及核心课程。

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结合南广学院的特点,2007年信息技术系共进行了3次有行业专家和校本部教授参与的深入研讨、3次系内教师教学研讨,明确了各专业培养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为保证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质量,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根据教务部下发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关于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各教研室负责人认真讨论,并对现有的5个专业10个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

讨论中,大家就分方向教学达成了一致,并从每一门课程着手,详细讨论了课程设置是否得当,课时、学分等是否合理。修改后的培养方案注重各门课程的衔接、实践环节的实施、主干课程的建设,以及课程结构比例的合理性,并且以课程组的形式给出各专业的选修课,使得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选择选修课程,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

在修改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老教授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为进一步论证课程体系,建立特色专业,组织了专业树状图的论证,各教研室负责人就本专业课程树状图进行讲解,主要针对学分情况、课时分布、前后关联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等问题进行论证,更加明确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特色。

2008—2009学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各教研室又不断组织内部专业教师讨论,力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

5、教研室建设

2006年,信息技术系新增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达到5个专业,专业涵盖所有广播电视技术,并根据专业划分,成立了5个临时教研室和1个数学物理基础教研室,全都开始正常运转,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学院岗位设置的进一步明确,2008年11月,重新进行了教研室划分,并根据专业性质对部分教研室进行了合并。经过调整,形成了广播电视工程与物理教研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学教研室、通信电子教研室和计算机与文化基础教研室,并由专业教师竞聘教研室主任,最终确定4个教研室主任分别为周洪萍、宋燕燕、邢艳芳和周晓梅4位老师。

6、师资建设

自2005年建系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信息技术系现已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师39名,包括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16名、工程师3名、助教14名。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人才和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重点,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由于教学需要,聘请了两位南京电视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们在教学、科研立项、学科发展和职称评定工作中发挥了指导作用;外聘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在职教授、讲师多名;还聘请了多名校本部教授及副教授任教,为学生开设了一系列专业讲座。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名校本部教师来任教,其中有7位老师被聘为客座教授,分别为李鉴增、李栋、张琦、章文辉、杨盈昀、陈新桥和张霞。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热门推荐
  • 搜鬼传

    搜鬼传

    这是一本两次推倒重来的书,这是一本让很多人摇头的书,经历六十个日夜埋头苦干,四十万字一朝被扔进黄河东流而去。网文界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要我选,我会做那第一无二的西狂。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一切从零开始,不为别人只为依旧收藏我书的读者们。写书,就是死磕自己娱乐大家。这一次,我就一句话——“写书,我绝不将就!”每天十二点固定一更。一年365天,我依旧在路上,我还未放弃。
  • 中华寓言故事

    中华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 名门小妞:总裁,你别狂!

    名门小妞:总裁,你别狂!

    初识篇:陆雅清:“你调戏我??”凌亦宸:“我调戏你??请问小姐,到底是谁先走向我的啊??”陆雅清:“我走向你,你就不会闪吗?是腿不好,还是,我美的让你忘乎所以了??”凌亦宸:“首先更正,我的腿很好,并且比你长,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要闪,其次,你哪一点让我忘乎所以了?不也就,两眼睛,一鼻子,一嘴巴,两耳朵嘛,也长得值得研究嘛!最后,很重要的是,不要在我面前这么自恋!”¥¥¥¥¥¥¥¥¥¥¥¥¥¥¥¥¥¥¥¥¥¥¥¥¥¥¥¥¥¥¥¥¥¥¥¥¥¥¥¥¥¥¥¥相爱篇:陆雅清:“该不会每次季晨易和女人上床的时候,都是你帮忙脱的裤子吧?!。。。。”凌亦宸:“陆雅清,你就这么想知道我的‘床上’实力?!”陆雅清:“如果,我嫁给你了,你不举怎么办?!”凌亦宸:“放心,我只会让你下不来床,我不会‘早退’!”¥¥¥¥¥¥¥¥¥¥¥¥¥¥¥¥¥¥¥¥¥¥¥¥¥¥¥¥¥¥¥¥¥¥¥¥¥¥¥¥¥¥¥¥搞笑篇:季晨易:“凌亦宸,你别笑这么淫、荡,老子有点吃不消、、、”凌亦宸:“我看,这次不用淫、荡,就能让你吃不消、、、”季晨易:“不准跳脱衣舞,不能重复、、、”凌亦宸:“那就脱裤子吧,你到台上脱裤子,扭个屁股,怎么样?!、、、”¥¥¥¥¥¥¥¥¥¥¥¥¥¥¥¥¥¥¥¥¥¥¥¥¥¥¥¥¥¥¥¥¥¥¥¥¥¥¥¥¥¥¥¥话说,梦话,真的是很用心在写的,可能还很不到位,希望大家喜欢!!!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恶魔之救赎

    恶魔之救赎

    (你只需看三章,就能让你不能自拔。)暮歇黄昏,风舞轻袭,果园里仅有的一颗果树都已枯黄败落,果树下,一个少年正蹶着屁股吻向少女。枝头一颗不解风情的、干瘪的苹果砸向少年的脑袋,被砸中的少年呆若数秒,突然,浑身一颤,惊恐的跳了起来,不可置信的叫道:“靠,穿越!”。。。。。。。。。。。。。。。。。。。。。。凄灰的天空下,整个世界一片荒无,尽眼望去,全是苍夷之土与黑焦之色,除了悬崖边那个孤单俏立的身影外,再也寻不到半点生机与绿意。陪伴身影的只有无语的风,调皮的风撩起紫色的裙摆,又扬起她满头的银发,即便随风起舞的银发舞得那般飘逸,却还是卸不下她的那份孤单。只听她甜美的声音怆然的念道:“苏醒了吗?终于苏醒了。”然后,两行凄凉的泪水顺着她那张绝美的脸庞黯然落下。。。。
  • 重生娱乐天后

    重生娱乐天后

    她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却遭遇渣男丈夫,闺蜜小白花的双重背叛。重生归来,看她再次掀起追星狂潮,晋升娱乐天后。
  • 倾世绝舞:仙妖之恋

    倾世绝舞:仙妖之恋

    那是一个美丽到了令人心悸的男子,他的容颜与心思一样地华丽细腻,他的任性与戏弄一样地妖冶媚骨。他会为了那漫天的雨而起舞,写一曲风花雪月的哀愁,演一出倾国倾城的忧伤。他的美丽在于他的浪漫,她和他的仙妖之恋,恰若烟雨温柔。
  • 办公室拉伸

    办公室拉伸

    本书介绍了34种职场常见疾病的危险信号、导致因素、相关知识、办公室拉伸及预防措施。这些疾病包括:肩周炎、失眠、颈椎病、胸膜炎、乳房肿块、坐骨神经通及腰椎疾病等。
  • 道士梦

    道士梦

    亦梦亦醒,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是梦,是醒。孤独的主角,经历一番别样的体验。惊心动魄...
  • 英雄王冠

    英雄王冠

    当天空与大地被源兽统治,人类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尊严与勇气都丢失的时候,由鲜血与冰冷铸就的铁壁上,少年带着王冠......这是一群少年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