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0200000009

第9章 办学理念(2)

中国传媒大学在创办南广学院期间,前后几年在全国各地多次考察,对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和传媒人才的培养院校、培养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南广学院学科和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我国信息传播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广播电视,强化信息传播特色,以应用型专业为重点。南广学院建校之初,设立5个系,20个专业(方向),皆为校本部已开办多届的强势专业,这些专业(方向)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2005年10月29日,南广学院召开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高福安、副校级领导袁军、教学督导组成员、老教授代表以及南广学院领导、系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由南广学院副院长许学峰汇报了南广学院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建设规模、学科规划、师资建设、校园建设以及影视基地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设想。与会人员也分别从独立学院的教学评估、课程建设、学风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袁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南广学院的发展既要依托本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特色,有所创新,要以“教学为中心”,扎实推进南广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2005年11月初,经广泛征求校本部和南广学院干部、教师意见后,校本部领导袁军主持完善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与2020年设想》,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和“十一五”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积极主动适应市场,以信息传播领域为重点开放办学的发展思路;质量立校、育人为本,充分体现独特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学科专业设置特色;努力探索新的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各级媒体和相关机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总体目标从2006年起到20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教学型、国际化的高等院校,成为中国传媒界重要的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集传媒内容研创和影视节目制作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

“十一五”发展目标在“十一五”发展规划末期,将南广学院办成全国一流的独立学院,在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机制、新模式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2005年底以后,南广学院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逐步探索较为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和适合学院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论证制订出一套适合应用型传媒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定义是: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结构,具备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强,有发展潜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它有别于职业性院校培养的技能性职高人才,也不同于研究型院校培养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实践+创新”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传媒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为:

(1)专业教学计划坚持六个“四年不断线”,即四年笔头训练不断线,四年口头训练不断线,四年镜头(话筒运用)不断线,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四年计算机学习不断线,四年身体锻炼不断线。

(2)坚持“三证一体”(毕业证与学位证、辅修证、资格考试证)的复合型教学计划,将学历教育、辅修专业证书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以系、专业、导师为核心的“院—系—专业—导师四级人才培养负责制”的培养过程管理模式,细化学生的培养过程管理。学院承担培养目标监控者、培养过程调节者的角色,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强化系主任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直接责任,系主任要成为学科带头人与教育专家;设立专业主任,负责专业建设和学生专业教学的管理,强化专业主任的核心作用。

(4)建立“小学期制”的教学方式,开设因材施教的实训课即每年暑假开设3—4周左右的社会实习期,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又可以避开南京炎热的天气。每个小学期都应精心组织指导,实习成果要计入学分。南广学院与十几个省、直辖市的基层媒体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设立了65个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在校园里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内设南广新闻中心。

(5)以“南广大讲堂”为中心,聘请国内外学界业界的知名专家来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术氛围;以学生学以致用创办的各类音乐会、晚会、校园戏剧节为主体,校园文化成为学习实践的大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创造了条件。

(6)开设13个小语种,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与国外高校“3+1”、“2+2”和“2+2+1”的联合培养模式。

2006年在南广学院董事会上,刘继南院长提出了“大楼、大师、大树、大器”的办学理念。她曾做过具体阐释:

大楼强调的是南广学院的办学物质条件。南广学院校舍建设始于2005年初,之前是一片荒野地。没有梧桐树,怎能引来金凤凰?故此,办南广学院,首先要盖大楼。在南广学院建设的第一阶段,盖起来教学大楼、食堂、师生公寓等近20万平米,之后,图书馆、行政楼、学生活动中心及实验楼共约10多万平米也相继完工,基本能满足1万多学生、教职工的教学、行政及生活用房。学校大二期规划的实训大楼、影视基地和传媒文化及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等10多万平米的建设也是南广学院办学条件必不可少的内容。

大师是办学的关键和学术环境。大师的学术风范是引领校园学术风气形成的基石,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占据校园学术风气的主流,是学校塑造精神、传播真知的关键。南广学院新校的特色是:大师少,年轻教师多。改善师资结构的途径,一是积极提供造就大师的条件,立足在校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在职攻读学位,不断改善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使之迅速、健康成长;二是不断从国内外学界、业界引进名师、名家来南广学院讲学任教,使南广学院成为海纳百川、名师荟萃、学术繁荣、成果丰硕的大学堂。

大树既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也象征着大学的文化精神。校园环境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呈给世人的一张名片。一进校门,放眼四方,无树无花无草,给人印象是一片文化沙漠;而校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参天,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北京广播学院的校歌《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从20世纪唱到21世纪,届届学生传唱,唱成了传统,唱正了校风,唱美了心灵,唱响了人生。北京广播学院的核桃林,给“北广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已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个符号。

大器有了大楼、大师、大树这样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置身其中的学子,既有大师的谆谆教导、传道授业,又有优美环境的耳濡目染、陶冶锻造,南广学院一定会成就一批批善于“妙手著文章”和敢于“铁肩担道义”的大器。

2008年1月15日,刘继南院长在《在全院教职工大会暨工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将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表述为“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教学型、国际化的高等院校,成为中国传媒界重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媒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学院派影视节目创研制作基地”。

2009年,刘继南院长在南广学院总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定位。包括:

(1)所有制属性定位。南广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办学类型定位。南广学院是一所以信息传播为特点的教学型院校。明确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南广学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传媒人才。

(4)学科结构定位。南广学院传承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突出传媒教育和应用语言教育特色,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基础学科,促进学科群建设。

(5)服务面向定位。南广学院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辐射全中国,为传媒业和文化产业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9年4月18日,刘继南院长在出席江宁大学城高校校长论坛时提出了南广学院进一步发挥专业特色、服务江宁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初步构想:“建设一个基地,搭建一个平台,参与创办一个实体。”

建设一个基地即建设一个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的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意人才的培养。目前,动画制作、艺术创作、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正成为江宁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南广学院建设成为创意人才、传媒人才的教学培训基地,有利于这一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搭建一个平台即建设“传媒文化与教育国际交流中心”,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和展览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参与创办一个实体即参与科学园管委会方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以方山影视基地为核心的传媒生态体验园区,开发由传媒影视衍生而来的“创意旅游”、“影视旅游”,使这个能产生聚集效应的多功能、学院派风格的园区,成为江宁旅游的亮点。

同类推荐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热门推荐
  • 乱国战事

    乱国战事

    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人们互相残杀着,掠夺着,只有勇敢顽强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这故事就发生在战国时期....
  • 先天贵族

    先天贵族

    何谓贵,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万物之长,得天独厚,每个人身体里都有贵气,经过长时间人上人的生活可以慢慢发掘出来。一个先天贵族,从生下来便贵不可言,可却是天生不能修炼的废物,天生的贵气能帮他达到世界的顶端么。
  • 八零末九零初

    八零末九零初

    80末90初的4个女孩儿,流淌着这个年代独有的血液--张狂,自负,孤独;享受着独生子女的优越感;追求着繁华都市的纸醉金迷;承受着单亲家庭的特殊教育;追求着自以为是的理想爱情。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互相抛弃过,背叛过;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失去过,又不断的寻找过。究竟会为了友情而退出爱情,还是会背离梦想趋于现实,这一切她们都不得而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80末90初独有的经历。
  • EXO之十二异能学院

    EXO之十二异能学院

    人类,魔族,血族,异能者,蓝瞳,天使族世间六大种族。经历了种种困难,他们能在一起吗?
  • 蚀骨绝恋:血族迷情

    蚀骨绝恋:血族迷情

    当爱达到了极致就会变成一种无法言语的痛苦;如果不能完全的拥有,必毁之;血,染红了曼陀罗花,冰冷的獠牙,妖治的曼陀罗,莉莉丝·托利亚: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么我只能走到尽头,哪怕前面是地狱,我也义无反顾亦毫不犹豫,因为,在爱上你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索安娅:如果能再来一次,我愿我从未遇见过你,是不是,只要不爱了,心就不会痛了?莫森?法克斯:什么也不愿,什么也不求,只愿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 解忧以杜康

    解忧以杜康

    五年前周清涛追着杜康,死缠烂打做了他女朋友。可是他却带着别人离开。她自认为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为了杜康,打架斗殴,逃课翘班,彻夜失踪,“杜康,我都改了,你不要离开我。”为了挽留他,甚至自杀。杜康让她等他五年。五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比如杜康要结婚了,新娘却不是她。“杜康,亲了你那么久,换了别人我下不去口。”她是周清涛啊,就要干点周清涛的事,比如抢个婚什么的。“周清涛,你的脸呢?”“在你嘴下啊。”
  • 不懈追求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不懈追求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包括观测天文学大师第谷、开创钢铁时代的发明家、一个新元素的诞生、不懈追求的科学伉俪、萨哥拉贫困潦倒、培根遭祸两次入狱以及布鲁诺至死不渝等内容。
  • 弑神领域

    弑神领域

    战争结束了,游戏开始了。摆脱不了过去的雇佣兵青年,失去一切只想要活下去的少女,从一开始就被写下结局的物语,此刻,伴随着未知的阴影在这个虚假而真实的《弑神领域》中上演。#本作品中现实世界剧情包含一定的科幻未来要素,游戏世界剧情,设定部分参考FROMSOFTWARE公司旗下《黑暗之魂》/《血源诅咒》系列。
  • 至上冰神

    至上冰神

    家族惨被灭门,令他有了常人没有的坚忍,强大的星魂,共患难的好基友,一步步修炼、变强,他的成神之路不可逆转。
  • 抗战之血色烽火

    抗战之血色烽火

    抗日是一段中国人不能忘记的血泪史,也是警醒中国儿女的战歌,血色烽火一起,众人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