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0500000031

第31章 冲突的平台——国际碰撞加剧本土裂变迭起(7)

现象二:崔永元和冯小刚的论争——个人价值趋向分歧的网络曝光。

“河南人惹谁了”是地域文化冲突的网络凸显,“崔永元和冯小刚的论争”则是个人价值趋向分歧在网络平台上的扩大化。如果说,崔永元和冯小刚的论争是著名文化人价值取向分崩离析的大暴露的话,那么,网络则使这种局面更加白热化。在人民网上有这样的文章《崔永元vs冯小刚:乱搞和三级片的春秋笔法》。作者这样描述:

一大早,就被人从被窝里拖出来,还在揉着眼睛的时候,电话那头是一阵兴奋的声音:“崔永元和冯小刚掐起来了”。上网一查,嘿,真有这事,《北京娱乐信报》2月4日报道《崔永元炮轰冯小刚:〈手机〉应归入三级片》。

自从小崔退出《实话实说》,许久都没有见到他那开怀的笑了;自从冯小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被人偷窥打了几个尿颤后,他也很少在影片中露脸了。这次,俩大腕一齐露脸,咱老百姓那是欢呼雀跃呀。

说真的,当初听从朋友的意见一个人偷偷摸摸看《手机》的时候,脑子里就有那么点疑问:难道这《有一说一》就是《实话实说》?莫非那严守一就是崔永元?只不过当时有虹影的教训为鉴,怕担上个“指名道姓,请人入座”的罪名,就一直窝在心底。终于,小崔不负俺一片苦心,自己蹦出来“对号入座”了,高兴得俺中午腐败了一下,给自己加了一道炒花生米,喝了2两小酒,赶紧又把这消息传给别人——谁不盼着娱乐圈乱起来呀?

这电影圈里的“黄导演”过年期间总算松了口气,对手没有在这举国欢乐的民族节日穷追猛打给他爆点猛料,也算是有点“人文关怀”。嘿嘿,别忙,曾经一贯在《实话实说》中调侃别人的小崔在品尝到被人调侃的苦涩滋味后也奋起反击了:“如果把《手机》的乱搞男女关系安在电影圈里,我就认为这个戏拍得非常真实可信。这是没问题的,而且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这下,那些在闹出“性交易”绯闻后忙不迭出来为“黄导演”击鼓鸣冤的人该闭嘴了吧?小崔人家可是主持过《实话实说》的人,说出的话肯定不假。

都是网络惹的祸,本来“娱记”已经使娱乐圈热闹非凡了,网络使这种氛围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篇登载在“四川热线”而又被“人民网”转载的文章同样是被网络激发出来的:“上网一查,嘿,真有这事,《北京娱乐信报》2月4日报道《崔永元炮轰冯小刚:〈手机〉应归入三级片》。”在“崔永元和冯小刚的《手机》事件”中,网络的确起到了“搬弄是非”的作用,它把两位文化名人的关系彻底给僵化了。网络的“搜索引擎”帮助我们证明了这一事实:我们在百度网上搜索到关于“崔永元和冯小刚《手机》事件”的相关网页约64,700篇;Google网上约有40,800项符合“崔永元和冯小刚论争”的查询结果;新浪找到的更多,约108,000个网页。而且,关于这一事件的网上帖子就无法统计了。

为什么崔永元和冯小刚的《手机》事件会在网上如此爆炒?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这个事件本身的典型意义所致。这个事件折射的当代文化名人价值取向的差异存在,也是市场经济潮水对文化名人心灵上的冲撞,原来正襟危坐的他们在新的社会思潮中晾晒出隐蔽很深的内心世界。以崔永元和冯小刚《手机》事件为例。崔永元指责冯小刚缺乏诚信:“我是参与了前期创作。当时就在冯小刚家里,他、刘震云加上我。那时冯小刚跟我说,他要拍一个以主持人为背景的贺岁片,而且是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栏目名字就叫《有一说一》,主持人叫严守一。很明显这就是套着《实话实说》和崔永元嘛,我当时还觉得这创意挺好玩。也得怪我太轻信了。”“但冯小刚当时向我了解的,就是一个电视栏目是怎么做的,主持人又是如何工作的,所有谈话都是围绕这些内容。我记得刘震云老师还告诉我,主持人是一个农村背景的孩子,小时候跟手机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在乡下用有线大喇叭,但乱搞男女关系他们半个字都没提过。”“当一个电影导演很容易,可如果你要想做一位电影艺术家那是非常难的,要求你做人要有起码的诚实,所以在这一点上,冯导演确实做得很差。”

崔永元还认为《手机》乱了标准,缺乏社会责任:“我甚至不理解电影局为什么能让它通过还在全国放映,然后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去看,弄得人人疑神疑鬼互相揣测,我不明白它到底代表了一种什么标准?当然如果已经实行了分级制,把《手机》归入三级片我认为还是很合适的……”

而冯小刚认为崔永元缺乏文化品格:“第一,他说他只看了十分钟,没看完电影,然后发表了长篇大论的评价;他还有一个得意之处就是,他认为现在的影评是不严肃的,但他自己干了一件最不严肃的事,就是没看完电影就对电影发表了严肃的评论。第二,我从他文章中看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文化品格的人,可是他文章里有一个错误,也可能是性情中人才犯的错误,他没看完电影,就说他不喜欢,因此对这部电影非常失望。从他说的话我理解到,由于他不喜欢这部电影,如果电影局在审查的时候把它枪毙了,他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不喜欢一部文艺作品,继而希望通过行政干预去掐死这部作品,这不是一个有文化品格的人应该持有的态度。第三,他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乱搞男女关系’电影,甚至认为如果同时再放一部三级片的话,票房还会高。他这也低估了观众的判断力。比如韩国完全开放之后,一些公司也拍了三级片,但是票房不高,不是人们想的那样,为什么呢?谁会成群结伙地去看三级片?没有人。因此三级片是没有市场的。他这么说是对观众判断力的一个——我说温柔一点——‘误会’。第四,小崔认为我参加梅艳芳的丧礼是在作秀,我是中国导演会的副会长,受导演会之托去参加梅的葬礼,我也是她生前的一位好友。一方面是前往缅怀,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活动加强内地和香港电影界的情感交流。所以我认为厚道的小崔不应该在这件事上表现得这么不厚道。所以我把这一切都想完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他是一个可爱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恶毒的阴谋家,他就不会犯以上的错误。”

撇开“崔永元和冯小刚《手机》事件”本身不说,我们却看到了当代文化名人在价值取向上的冲撞。即便《手机》影射的不是崔永元本人,在手机上反映出的当代社会现象却比比皆是:著名导演与女明星的绯闻此起彼伏;文化名人与年轻学生之间的越轨;歌唱演员文化品格的堕落;媒体导演在演员选拔中的金钱交易……不胜枚举。这些虽然不能说明社会的彻底堕落,但是,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中对一直恪守崇高的社会标准的文化名人思想的颠覆,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在社会的转型中发生了迷乱。

二是网络的媒体汇聚作用使“文化名人价值取向的迷乱现象”产生倍增效应。我们前面在百度、Google、新浪上搜索到的关于“崔永元和冯小刚《手机》”文章的数量表明,网络汇集了全国几乎所有媒体上关于这一事件的所有文章,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对这一事件关注到如此程度、深度、广度,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体都不可能做到的。

三是网络的开放、自由、平等、互动和实时等特性不断地把这一论争推向白热化。网络不像其他媒体那样有层层的审查制度,也不像其他媒体那样有固定的受众群体,而且网络传播的自由、平等、交互和实时等优势,真正实现了直抒胸臆、畅所欲言的媒体互动局面。

现象三:《无极》与《馒头》之争——平民文化对贵族文化的挑战。

如果“河南人惹谁了?”、“崔永元与冯小刚的《手机》事件”是来源于传统媒体、放大于网络媒体的话,那么,陈凯歌的《无极》与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称《馒头》)事件,则是源于网络而扩散到传统媒体的。

只要在网上搜索引擎里输入“无极”、“馒头”、“陈凯歌”或者“胡戈”这些词汇,就可以搜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完整视频和关于这段视频所引发争议的所有文章。在这段视频里,作者胡戈虚拟了《法治在线》的法制栏目,电影《无极》被分割剪辑,而又将某主持人的形象“结合”进来。一个魔幻故事就这样被放进了一桩惊天血案当中,其中,那个原本虚拟的城池变成了某娱乐城,陈红扮演的“满神”变成了谈判专家,张柏芝变成了模特,大将军成了城管小队长……整个完全虚拟的栏目从案发现场、破案、审判到最终行刑,案情“复杂”而“曲折”。当然,最后胡戈还不忘对20年前已经被吃掉的馒头再次出现在谢霆锋手里提出了质疑,而谢则回答是“导演安排的”。一个只是在虚拟世界流传的视频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作品”很搞笑很有趣。可是没想到这个网络版的《馒头》电影却引发了一场官司。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本书分为三部分,包括:自我开发的能力、习惯和性格决定一生、社会交往和生存能力,旨在为父母提供一些观念和方法,让孩子学习社会生存的能力。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热门推荐
  • 冷妻嫁到:辰少专属小甜心

    冷妻嫁到:辰少专属小甜心

    惨遭心上人的甜蜜恋情的打击,她落荒而逃。再见他时,她挽着冒牌未婚夫之手,对他强颜欢笑,却引来他忘情的一吻。“安橙然,你给我,哥屋恩——滚!”第一次,她狠下心来对他爆粗口,将自己心里的委屈全部宣泄出来,决然离开。冒牌未婚夫却对她穷追不舍。“你丫的给我滚远点!”“滚?我可以理解为你在暗示和我滚床单吗?”赶走心上郎,却引来真正的饿狼。“别…我已经不相信爱情了。”“不怕,我会让你重新相信。”他对她死缠烂打,暖化她万年冰心,许她一生一世的幸福。缘起缘落,情花纷飞,在花的年华里,一遇他倾心。
  • 金箓放生仪

    金箓放生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店王

    店王

    从前有一家书店。老板的女儿是个小美女。王自要教小美女谈恋爱。……传统书店没落的大背景下,濒临倒闭的书店里的小店员,如何把一家书店经营为店王,一步步扩张,建立连锁王国,走向世界?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双雄志

    双雄志

    这个故事发生在辽阔的奥古兰大陆,两个宿命中,既相依相存,又相斗相争的英雄将演绎一出关于毁灭与拯救的壮丽史诗,战争的硝烟将跨越浩瀚的叹息之洋,最终演绎出新旧大陆霸主的终极对决;在这一进程中,神灵那伟大而神秘的身影将始终若隐若现地站在各自的代言人身后,但在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历史时刻,还是人类的领袖,凭借着独立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最终站在了那个时代的巅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修仙传

    都市修仙传

    穷头陌路的大修士,在生与死之间毅然选择夺舍。面对遥遥无期的大道,修士选择了沉寂。夺舍后产生了无法解释的结果,最终富二代出乎意料的主导了身体。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当中,富二代有了一位大修士的百年阅历,面对众多对手的挑战,面对众多红颜的牵绊,他会如何圈揽?他最终会迷失在遍地诱惑的俗世之中还是会在某一天蓦然惊醒……
  • 邪王夺爱,百变毒妃

    邪王夺爱,百变毒妃

    她满身血腥,所以她从不奢望自己会上天堂。可要不要这么坑爹成为穿越大军的一员?让她穿到了讲不出历史的朝代,也罢,但为什么偏偏穿到妓院?而且还是他人手中争权夺利的棋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她偏要做刀俎,让他人为鱼肉,看谁能笑到最后!
  • 今生疏狂

    今生疏狂

    血树齐曜,大玄群起,在这个冷漠的世界,总有一些人要用炽热的心感化世界。九歌,一个有些圣母婊的男孩.......
  • 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

    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

    一本对经典电影评论的著作。我们仅拥有今世今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有些事是我们无法忘记的,有些人是我们忘记不了的,正如那些值得回味一生的电影——当影院中灯光骤熄,帷幕拉开,仿佛就是梦的开始。那些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与故事,那些在光影中既模糊又清晰的容颜与身影,那些具有穿透心灵力量的对白与歌声,是你的,也是我的,越远了越近,越久了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