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1000000021

第21章 9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子场域的变化(8)

[10]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11]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转引自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12]詹姆斯·R.汤森、布兰科特·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9~200页。

[13]谢岳:《变化中的政治控制——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论纲》,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14]王晓真:《让主题报道活起来——中央电视台主题宣传报道创新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3期。

[15]姜涌:《政治文化沉思录——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政治文化问题的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16]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17]申明民:《政治转变中的中国共产党》,《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5年5月刊。

[18]转引自郭力:《〈新闻联播〉在变吗》中对中国人民大学周小普教授的采访,《南方周末》2006年6月15日。

[19]CCTV广告频道:《神奇的7.5秒》,http://www.cctv.com/advertisement/special/C16998/01/

[20]转引自郭力:《〈新闻联播〉在变吗》,《南方周末》2006年6月15日。

[21]何舟:《从喉舌到党营舆论公司》,载何舟、陈怀林编著《中国传媒新论》,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141页。

[22]恩格尔:《意识形态与现代政治》,桂冠图书公司1998年版,第18~22页。

[23]James C.Scott,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News Har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24]唐世鼎主编:《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央电视台》,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25]另一栏目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

[26]刘畅:《〈焦点访谈〉:鲜为人知的舆论监督内幕》,《中国青年报》2004年3月29日。

[27]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28]《南方周末·朱镕基专版》,2003年3月6日。

[29]孙立平:《改革前后中国大陆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相互关系的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春季卷。

[30]Griffith,William E.Communist Esoteric Communications:Explication de Texte,in Ithiel de sola pool and Wilbur Schramm eds.,Handbook of Communication(Chicago:Rand McNally,1973).

[31]俞圣宏:《我不过是一个做节目的人》,http://www.yushenghong.com/prog/showDetail.asp?id=142

[32]刘畅:《〈焦点访谈〉:鲜为人知的舆论监督内幕》,《中国青年报》2004年3月29日。

[33]潘知常、李绮:《没有“焦点”的“访谈”——对〈焦点访谈〉的一种解读》,http://forum.zisi.net/dispbbs.asp?boardid=5&;id=34691

[34]李金铨,转引自庄永志:《〈新闻调查〉2005年第一季度评奖会上的发言》,《调查》(内部发行)2005年6月总地43期。

[35]李佳:《央视评论部主任梁建增谈〈焦点访谈〉》,http://news.sina.com.cn/c/2004-04-23/02563156889.shtml

[36]庄永志(《焦点访谈》主编):在2004年中国传媒论坛的演讲,http://ent.sina.com.cn/v/2004-07-26/2057455309.html

[37]俞圣宏:《我不过是一个做节目的人》,http://www.yushenghong.com/prog/showDetail.asp?id=142

[38]庄永志(《焦点访谈》主编):在2004年中国传媒论坛的演讲,http://ent.sina.com.cn/v/2004-07-26/2057455309.html

[39]裴鲁恂著,胡祖庆译:《中国政治的变与常》,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北),第251页。

[40]孙玉胜:《十年》,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19页。

[41]此处“知识分子”采纳悉尼科技大学冯崇义教授定义中的后者,知识分子分为两类,即“创造和传播符号文化知识的专业人士和凭借良心、理性和知识来干预社会政治事务的人士。前者是靠符号文化知识来谋生的芸芸众生,后者则是跨越专业界限、凭借符号文化知识干预社会政治事物的人士。(冯崇义:《市场化、全球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103页。)

[42]《新闻调查》(内刊)。

[43]许纪霖:《智者的尊严》,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1页。

[44]J.阿特休尔著,黄煜、龚志康译:《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33~134页。

[45]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www.Mediachina.net.

[46]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www.Mediachina.net.

[47]赵华:《我们从未生产过轰动效应——刘春先生访谈录》,《调查》2005年3月总第42期。

[48]赵华:《〈新闻调查〉是一株名贵的植物——钱钢先生访谈录》,《调查》2005年6月总第43期。

[49]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50]张洁:《十年后的调查时代》,《调查》2006年7月总第48期。

[51]白云升:《远观〈调查〉——暂时离开〈调查〉的散思》,《调查》2006年7月总第48期。

[52]白云升:《远观〈调查〉——暂时离开〈调查〉的散思》,《调查》2006年7月总第48期。

[53]仲伟宁:《珍藏》,《新闻调查》栏目组编著,《“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13页。

[54]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0页。

[55]钱钢:《〈新闻调查〉的成长脉络》,http://www.cctv.com/news/special/C15587/20060418/101317.shtml

[56]张洁:《十年后的调查时代》,《调查》2006年7月总第48期。

[57]来自“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对戴听祥先生(江苏电视总台副台长)的访谈。

[5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9]倪鹏飞:《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转引自《南京城建:在“辩论”中进步》,《南方周末》2005年6月2日,B11版。

[60]来自课题组对景志刚先生(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传媒中心副总裁、原城市频道总监、《南京零距离》创始人)的访谈。

[61]来自课题组对李建勋先生(江苏电视台《1860新闻眼》制片人)的访谈。

[62]同上。

[63]来自课题组对苏祝平先生(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的访谈。

[64]来自课题组对景志刚先生(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传媒中心副总裁、原城市频道总监、《南京零距离》创始人)的访谈。

[65]周云龙:《一个电视记者的困惑:用血腥赚取收视率》,《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8日。

[66]来自课题组对苏祝平先生(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的访谈。

[67]周云龙:《一个电视记者的困惑:用血腥赚取收视率》,《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8日。

[68]对中国电视新闻到底发生了几次“革命”,学界意见并不统一,有的认为是第三次,有的是第二次。对名号的看重,也凸显了商业化下栏目对象征资本的看重。

[69]陈立生:《公共新闻:真的超越“民生新闻”?》,《今传媒》2006年第10期。

[70]来自课题组对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总制片人李建勋先生的访谈,负责人:朱羽君教授;调研人:谢勤亮。本节访谈引文若未特别注明,皆出于此。

[71]James Carey,The Press and the Public Discourse.Center Magazine 21(March/April 1987):4-16,p.10~11.

[72]Jay Rosen,What Are Journalists?New Haven,C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9,p.62.

[73]摘自李瞻主编:《新闻采访学——报道公共事务的新策略》,台北远流出版社1984年版,第24页。

[74]张强:《“新权威主义”在中国》,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3774

[75]潘忠党:《大陆新闻改革过程中象征资源之替换形态》,《新闻学研究》第54期1997年1月。

[76]转引自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

[77]李大同:《冰点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甘肃近代社会史

    甘肃近代社会史

    该书是本着区域社会研究的展开而撰写的,是社会史研究的子课题。它以微观的视角,去叙述历史,剖析历史,关怀历史,对某一时期的区域社会进行叙述、诠释和研究。它主要探讨甘肃近代社会的存在状况如何,各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近代化的社会因素出现后,这些传统社会的各种存在状况是如何嬗变的,它的变化轨迹如何等问题。甘肃地域广阔,各地的子社会系统在许多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异。本书叙述甘肃这一地理范围内的基本社会存在状况,廓清其在特殊时期的演变轨迹,对甘肃近代社会进行全面的叙述、了解和分析。分析各种社会存在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从微观上更生动、更理性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理解社会。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热门推荐
  • 豪门心宠:迷糊娇妻抢手货

    豪门心宠:迷糊娇妻抢手货

    她,从小便没有父亲,由母亲一手养大,但是一朝的横祸,让她的生活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天儿,我会护你一世安好。“某男温润一笑。“女孩,你是本少爷的,而且你永远都别想脱出本少爷的手掌心。”某男霸气宣誓。“小月天,你跟我吧,我会宠你,爱你,听你的,决不会让你受一点伤害的,”某男唇角微勾,邪邪一笑。
  • 月光散

    月光散

    有些人太近,让我们在失去时才想起去了解他,而有些爱太远,隔着江山与社稷。他难得温柔的看着她,她却神使鬼差的低下头大嚼米糕。他叹了口气“我不在你身边,你该怎么办?”他紧握着她的来信,跳上马便向城外而去,跑着跑着,觉得自己累了,于是他放开缰绳,任马往回走。回到家,他提起笔犹豫了好久,终于写下一行字:“你和他好好相处,不要任性,如果觉得不合适,不要勉强自己。”她站在城墙之上,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曾经那些不好听也不起眼只是另有深意的话在她耳边回放。她多么希望他能回头,只要他回头,她便立即拉弓杀了他妻子,抛下这江山与他远走高飞。可他没有,决然而然的走了,永远的消失在她视线里。背后一只手饶有兴趣的玩弄着她的头发,猛的一扯,生生扯断了她数根发丝。他伸出舌头,慢慢的吮吸她的耳垂,低语,“言舒沫,你记住自己的身份,你只能是我未来的皇后!”
  • 九不见真人

    九不见真人

    人本是团腥秽物,涂搽模样巧成魔万古求仙寻丹道,不离四欲四痴贪真言真我难寻觅,舍得方可至悠然莫说人世太肮脏,看破逃避只惘然莫求变了这天地,一人之念可燃原
  • 问天真解

    问天真解

    一个在地球上为了真道,苦苦追寻的绝世剑客,终是因为末法时代的无奈突破失败,身死,醒来已不是那个世界。重获新生的他,是泯然众矣?还是依然失败?又或者是......“即便踏遍这千山,荡遍这万水,也不会放弃,追寻了两世的道!”“天,我来了”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本书是澜涛专门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青春励志读本,意图传达给读者尊重生命、直面挫折、追寻成功和爱等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野蛮女仆的大叔总裁

    野蛮女仆的大叔总裁

    她,一代天骄,一瞬间从富家小姐变丫头,他,玩世不恭,对她冷漠化温柔,
  • 国际大钦差

    国际大钦差

    梁爱媛高原塔吉克族人,曾任台湾陆军中将,现任国际刑警组织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在一次回大陆抓捕逃犯时由于无人可调,只得搭帮六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协助自己办案。一个是参加过中印战争的排长老兵、一个是学识满腹的大学教授,一个是以擦鞋和偷盗为生的诙谐老头,一个是酒店掌勺厨师,另两个是武功高强的花季表姐们。六人为了免除牢狱之灾和高额悬赏,不得不一次次跟随梁爱媛跨国缉捕全球悬赏金额最高的通缉犯。
  • 现代俗师

    现代俗师

    勺中自有颜如玉,锅中自有黄金屋。一篇心酸往事的真实录,讲述着各种励志经历的写照!从小怀揣着各种天真致志的小子,初次踏入了五彩缤纷的社会...从此专心致志,钻研各种回味无穷的菜肴,他不惜一生探究着,无穷无尽的食材,从此踏上一代俗师尊称。
  • 奇儒天下

    奇儒天下

    天大地大心也大,文风尔雅也称霸。生平不喜物和财,钱财偏是滚滚来。少年放荡不羁,青年发愤图强。一次奇遇,不断更新。修炼法术,继续升级。开始只除人间匪,后来又灭魔兽鬼。天地三界有身影,宽广时空任我行。说儒奇儒,遇狠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