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1000000028

第28章 9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场域变化的影响(7)

本章小结

回顾电视新闻场域的惯习和功能图景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不难发现,完全来自“大数法则”下的经济资本,和政治场域的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电视新闻场域获得自主逻辑的最大障碍。如果没有有关于此的新的制度安排,电视新闻场域内部惯习分裂和功能跛行的场景必然持续下去,内部行动者的惯习也将和它所处的场域结构相互循环,一起“定型化”,一个近乎支离的电视新闻场域,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低效率地运转。虽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是近代中国历史一再重复和暗示的主题,但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扼制途径,谁又能担保历史不会再次不幸地重复呢?

[1]俞旭、朱立:《改革的困局:中国大陆新闻教育变革探讨(1976~2000)》,《新闻学研究》(台湾)第68期。

[2]参见朱羽君、高传智主编,曾晶、谢勤亮主笔:《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者心态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3]王泰俐:《电视新闻“感官主义”对阅听人接收新闻的影响》,《新闻学研究》(台湾)第86期。

[4]弗洛姆:《希望的革命——通向人道化的技术》,台湾环宇出版社1971年,转引自孔文清、吴毅:《弗洛姆人道主义良心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12月第1卷第4期。

[5]来自于课题组对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一执行制片人的访谈。

[6]来自笔者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一记者的访谈。

[7]jjmemail:《我是一名“伪”电视记者》,天涯社区“传媒江湖”,http://1home.hainan.net/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06&;idArticle=55594&;flag=1

[8]来自笔者对前央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一记者的访谈。

[9]“央视民工”:《央视4500编外人员签合同》,http://blog.sina.com.cn/u/476e3b82010005vm#aList_ALIST_1198406530

[10]张海潮(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2005年1月接受《环球》杂志时的采访。

[11]吴思:《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12]恩格斯1883年3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3]“央视民工”:《央视大减薪》,http://blog.sina.com.cn/u/476e3b82010005vl

[14]来自课题组的调研。

[15]来自于笔者对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一记者的访谈。

[16]笔者对前央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一记者的访谈。

[17]李希光:《媒体商业化与新闻幻象化》,人民网“传媒视线”第九期,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6/35811/2796496.html

[18]http://www6.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06&;idArticle=42561&;flag=1

[19]阿忆:《人民和你想的不一样》,《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5期。

[20]http://www.xici.net/b44803/d30733997.htm

[21]易立静:《病人崔永元》,《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第19期。

[22]康晓光:《再论“行政吸纳政治”——90年代中国大陆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2002年8月号。

[23]朱学东:《窗下人语——不自律,无以言责任》,《南风窗》2007年4月下。

[24]沈阳:《以法政文明深化启蒙精神——回应“文艺复兴”之争》,《南方周末》2007年5月3日。

[25]来自课题组对景志刚先生的访谈。

[26]杜维明著,雷洪德、张珉译:《超越启蒙心态》,原载Confucianism and Ecology,哈佛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声音》部分的引言来自课题组对敬一丹女士(《声音》栏目创始人)的访谈。

[28]《央视论坛》部分的引言来自课题组对孙杰先生(《央视论坛》制片人)的访谈。

[29]史铁生:《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3日。

[30]gee:《大众媒体就是伺候群氓》,http://www2.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39338&;PostID=8008363&;idWriter=0&;Key=0

[31]《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一)。

[32]吴敬琏:《改革: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在2006年《财经》年会上的演讲。

[33]李异平:《“亚洲新闻观”与部分东盟国家新闻自由的发展历程》,《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5期。

[34]保罗·萨缪尔森:《中国转型过程中应避免的三个误区》,《探索智慧之旅——哈佛、麻省理工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36]吴敬琏:《市场经济应防止陷入“权贵资本主义”》,《决策与信息》2004年第1期。

[37]孙立平:《一个新的社会正在行成》,《南方周末》2003年1月1日。

[38]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39]塞维斯(Elman Rogers Service)著,黄宝玮等译:《文化进化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40]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41]参见杨小凯:《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网络版)。

[42]参加张五常:《弗里德曼&;赵紫阳——大同与小异》(网络版)。

[43]杨小凯等:《中国改革面临的焦点问题——杨小凯、江濡山谈话录》;张维迎:“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经济观察报》2006年3月3日。

[44]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5页。

[45]韩震:《作为社会妥协机制的民主——关于民主的一种新阐释》,《学习时报》第384期。

[46]陈来:《儒家思想传统与公共知识分子》,《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47]许纪霖:《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48]张汝伦:《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49]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回归公共生活》,《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50]布迪厄著,桂裕芳译:《自由交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1页。

[51]赵心树:《知理的民主,还是盲情的媒主?》,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cjr.zjol.com.cn/gb/node2/node26108/node30205/node194994/node195033/

[52]〔美〕李普曼著:《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53]罗森(J.Rosen):《让事情更公众:论传媒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大众传播批判研究》1994年,转引自徐贲:《公民新闻、公众和公共政治》,世纪中国网站。

[54]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1页。

[55]转引自钱蔚:《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56]孙立平:《防止中产阶层成仇富替罪羊》,《经济观察报》2007年5月9日。

[57]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58]张宛丽:《向上流动受阻中国新中产阶层面临精英排斥》,《人民论坛》2007年5月第1期。

[59]王力雄:《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的途径》,公民半月谈系列讲座,2005年7月2日。

[60]吴国光:《改革的终结与历史的接续》,《二十一世纪》2002年6月号。

[61]罗伯特·戴荷著,张明贵译:《多元政治:参与和反对》,(台北)唐山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4页。

[62]孙代尧:《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4~226页。

[63]高传智、谢勤亮:《“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改革——对现有广播电视体制缺陷的制度规避》,《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热门推荐
  • 慧眼识天下

    慧眼识天下

    慧眼又名正气之眼,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天眼、地眼与人眼。人眼:可以看清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地眼:可以看透过去经发生的一切;天眼:可以看到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如果给你一双慧眼,你想看什么?
  • 高校叛逆者

    高校叛逆者

    一个杀手,死后莫名其妙的到了一个奇怪的学校,又奇怪的得到了一个叛逆者系统,这个系统,竟然让他和这个奇怪学校的校长作对,怎么办啊!!竟然,上天给我这个责任,我就要杀了校长,成为校长!
  • 重生之神眼毒皇

    重生之神眼毒皇

    在火星上一无是处的奇怪双眼,在游戏中大放异彩,但杰斯贪心不足竟然把主意打到神王身上了,结果毫无意外地被一道雷劈穿越了。“我的眼不是诅咒,而是天赐祝福;我的毒不是毁灭,而是守护。”
  • 写鬼故事的人

    写鬼故事的人

    我是写鬼故事的人,可这哪是鬼故事啊?分明是玄幻小说啊!身边一个为老不尊的师父,加上一个贱得不要不要的师弟!僵尸、煞灵、魔兽!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 禁陵

    禁陵

    暗香浮动的梦,梦中的神秘女子为何频繁出现在张天奕梦中?是怨灵的诅咒还是前世的牵绊?在夏桀之墓所发生一切将颠覆张天奕的世界观。带着《兰亭序》来到龙池,龙池出现的神秘女子究竟和张天奕有着何种牵连?恩怨情仇,千世纠缠,一切随《禁陵》这里开始....
  • 请把我的心,还给我

    请把我的心,还给我

    我就这一颗心,给了你,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 兽王·黑暗兽王

    兽王·黑暗兽王

    黑暗兽王苏尔,又称毁灭者苏尔,这位几十年前威名响彻地球的强大兽王收到神兽鲲鹏的命令,前往西联邦政府领地狙杀兰虎,抢夺封印鼎,带着自己的三个忠心手下,苏尔出发了。为了掌握兰虎的第一手资料,成功完成任务,苏尔先后和西联邦政府第二号人物沙祖以及新联盟的盟主独孤霸结成同盟……兰虎和风柔遭到袭击后,为了在支援的人手到来之前确保封印鼎的安全,他俩来到了雷欧家族领地中,兰虎原以为在这里能获得保护,但是没想到更大的危险正因为雷克斯的回归而出现……兽王兰虎与堕落的黑暗兽王苏尔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贪狼、鲲鹏、火鸦三大神兽之间的争斗也一触即发……
  • 辉魔仙路

    辉魔仙路

    魔界五将领之一的乌家少主,不幸陨落,竟在元武界重生成凡人,开始了修炼之路。冥冥之中,似有推力。本乃魔魂,且看如何步步成仙!
  • 谁许谁地老天荒:遗爱记

    谁许谁地老天荒:遗爱记

    如果人的记忆和鱼一样只有七秒,坚强如时颜,不会因为曾亲手毁掉一段感情而痛得肝肠寸断;冷情如池城,不会每每带着恨意在午夜梦回思念一个早已离他而去的女人。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此去经年,一夜痴缠后的心,又该何去何从?我不知道是否还在恨你,如果不恨,为什么会惧怕你步步为营的接近?我不知道是否还在爱你,如果不爱,为什么美好的记忆不曾随时光逝去?
  • 问剑无痕

    问剑无痕

    紫禁之巅过后,他本来可以隐居山野,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可是上天不如愿,鬼使神差的将他从没有对手的江湖之中,送到了一个满世界充满杀气的地方!他释然了,忽然之间,他仰天狂吼,没有人能在我剑下活着逃脱。天没有我剑高!地没有我剑长!随手一剑,斩天劈地!月色携新书再次踏上逐浪,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