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1200000006

第6章 聚焦汶川大地震的日子——2008年5月夜班编辑部值班日记(1)

按语:2008年5月,王谨同志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夜班值班副总编辑,见证了这个不平凡的月份。他和编辑们刚刚分享了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的成功喜悦,仅隔两日,就和国内外同胞们共同承受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民族带来的悲痛,同时感受到全中华民族奋起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应本刊之约,下面特摘录王谨同志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写的部分日记。

5月12日晴

下午14时30分,我和第十八届全国人大新闻评选委员会其他评委一道,刚参观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正乘车返回杭州住地,突然收到我女儿王婷从北京发来的手机短信,说她工作的大楼感受到强烈摇晃,可能是地震,大家纷纷向楼下撤离。

正当我困惑地把此消息告知惊讶的同车人不久,又收到北京一位作家的手机短信,说地震发生在四川,成都许多房子倒塌了,北京有强烈的震感。

回到住地,我哪里也不去,匆忙打开电视。从央视新闻频道得知,原来是在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在我国十多个省市区均有震感。

我感到震惊。

随后,又从央视滚动新闻中先后得知,胡锦涛总书记当晚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人民的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即赶到灾区。

这个月是我值夜班,因来杭开会我临时请行增副总编替我几天夜班,没想到突发这么大的灾害,我得尽快赶回编辑部。我心急如焚,当晚至第二天凌晨难以入眠。

编辑部同志告诉我,当晚为把地震消息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救灾决策及时传播到全球,夜班编辑们工作到第二天凌晨6时才下班。

5月13日晴

我改签机票,提前返京。在家放下行李一分钟都没有停留,就赶到办公室,打开了电脑中的采编程序。

点开新华电讯稿和本社稿库,一条条有关地震灾区的新闻扑面而来,我的心也随着一条条消息而激烈地跳动:

四川已有1.2万余人遇难;

近5万兵力赴灾区,先遣队抵达汶川县城;

中央财政下拨救灾资金8.6亿元;

中国红十字会收到捐赠1.2亿元……

对这些重要消息,决定由一版编辑作集纳式综合处理,在“救灾:万众一心”的标题下,配以救援特写大照片;一版左中位置,则安排刊发温家宝总理看望受伤群众的消息和照片,从而使头版头条整体产生视觉震撼。

第二要闻版(第四版)以“汶川地震举国支援”为主题,综合本报和新华社消息,着重反映中央国家机关、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支援,并配以占五栏大的反映武警官兵在北川抢救受伤民众的照片,同样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签字付印完夜班编辑的各新闻版,走出编辑部大楼,天已微明,并下着小雨,一看表,已是第二天凌晨3时50分。

5月14日晴

当晚22时30分,我正在值夜班看稿,接社办公厅电话,通知我22点40分准时到社二楼会议室开会。

按时到达会议室,社领导和各部主任也已入座。社长张研农传达了14日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的主要精神。随后,张社长和到任不久的吴总编结合中央精神提出了下一步的报道要求。

开完会,我赶到海外版夜班编辑部,就会议精神向各版主编作了简单传达。在不到三天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可见中央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央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精神,海外版这天的一版、二版和四版的版面安排突出了救人这一主题。在一版头条关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消息下面,以“救人救人十万火急”的大标题,突出报道了抗震救灾进入关键时刻,被困群众危在旦夕的最新信息。同时在一版下刊出“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本报评论。第四版头条则以“温总理在抗灾一线”的大标题,综合报道了温家宝总理在灾区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令人动容。

5月15日晴

今天来自抗震一线的稿件爆满,大都是反映地震72小时前后的大救援。

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72小时,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援时间”。震后72小时四川灾区灾民生存现状如何,救援人员做了些什么?这些都是读者想知道的。

对,就用震后72小时做文章。詹总编也来到夜班策划。经商定,一版头条题为“震后72小时:决不放弃”,重点报道了72小时内在抗灾前线发生的重要新闻事实,包括10万官兵在一线搜索生存者,四川遇难人数估计超5万,中央财政已拨款22.4亿元,等等。第四版则以“温总理的72小时”为题,报道了温总理在前线指挥抗灾的72小时,展示了人民总理的亲民形象。第二版则报道了在灾区互救与自救的感人故事,如一名教师保护全班学生脱险却没能保护爱女的生命;一名初三学生为救同学用手刨挖4小时,终于使危难中的同学得以生还,等等。

这几块新闻版,相信是能吸引海内外读者眼球的。

5月16日晴

晚19时,收看央视新闻联播,胡锦涛总书记在灾区四川绵阳机场和温家宝总理久久握手的一幕,给人印象深刻。这久久的一握,既是胡总书记对温总理多天在灾区操劳的慰问,也表明了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应对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今晚新华社发布的有关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灾区的新闻有三条,考虑到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决定把三条消息合为一条编在一版头条,做一个标题统之:“飞机上分析灾情,在绵阳部署工作,赴北川看望灾民(肩题)胡锦涛来到抗震救灾一线(主题)”,醒目、突出。一版右侧刊出“温家宝返京前接受记者联合采访”的新闻,突出报道了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时所强调的“汶川地震超过唐山大地震,须举全国之力以救人为核心”的精神要点。

第四要闻版以近一版的篇幅,综合报道了“抗震进入第四天,拯救生命在继续”的灾区前线新闻。

第二版则着重报道港澳台同胞及海外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们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爱心行动,体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血浓如水”的亲情。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下夜班走出大楼,已是周六清晨时分,我没有睡意,深吸了一口清晨的空气。

5月18日晴

今天尽管是周日,但下午和晚上先后接通知开了两个会,会议都与抗震救灾及全国哀悼日有关。

国务院今日发表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这是彰显人文关怀、尊重生命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这是全国首次为震灾遇难者下半旗志哀。为此,决定将此公告编辑在一版报眼,并在“望海楼”评论栏目配发题为《国旗彰显生命的尊重》的署名评论。

一版头条由编辑综合集纳胡锦涛总书记在灾区考察两天中的有关新闻,并配四栏大照片。

专家们通过对参数的详细测定,汶川地震修订为8.0级。此消息令人关注,连同震区最新死亡数字(截至18日14时上升到32476人)一起编发一版右侧。

汶川大地震至今已6天,但救援人员、社会各界和受困群众都没有轻言放弃,人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全力施救,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为此,特在当天下午就打电话让部主任许正中和主编孙少峰同志早做准备,精编一块以“生命奇迹”为专题的版面。经过编辑们的努力,当晚在第四版,以“生命奇迹在救援中创造”为标题,编发了令人动容的一组报道:汶川映秀镇电工虞锦华在被埋150小时后成功获救;名叫马斗的21岁青年倒栽在废墟中被困120小时,救援医生通过其外露的脚输进营养液,使生命得以延续;北川33岁医生唐维,在废墟中被埋139小时,被救援人员救出……一个个生命奇迹在震区产生。当我在第二天凌晨签发付印完四块新闻版大样,各版的主编们也为这天版面的可读性叫好。

同类推荐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热门推荐
  • 倾世妖娆:这个王妃有点冷

    倾世妖娆:这个王妃有点冷

    世人都说她太冷!冷心冷情兼冷酷!那又如何!他嘴角噙笑,不屑一顾。他喜欢的就是她的冷傲,目空一切的气势。世人都说她清高!身心孤僻难靠近!那又怎样!他嘴角轻嘲,一笑置之!他爱的就是她高傲,漠视一切的心气。懂你之人,必然会用他爱你的方式来爱你。
  • 紫晶魔仙

    紫晶魔仙

    大千世界,魔兽纵横,气象变化万千。这里没有斗气,没有武力,只有玄幻多姿的魔气。魔兽来袭,不死魔帝镇守天地。“空间之王’紫晶魔仙‘”存在还是灭亡。令人颤抖的“魔魂”能源,使多少英雄好汉死于非命。灵火焚天地,魔剑破苍穹,只手动天地。穿越时空,究竟回到了过去还是现在?一位来自魔界的少年,手持魔剑,深’魔魂‘能源,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踏上了’魔气‘之路。万千世界,谁主沉浮,唯我为魔仙。
  • 情深不兽

    情深不兽

    林倩珊看上了舍友的竹马,被自来熟的张昊纠缠。最后的结局确是她一个人离开了这座城。
  • 论仙二代的逆袭

    论仙二代的逆袭

    (新文《星际宠夫指南》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沈玉衡以为,自己的剧本应该是一心修炼,剿灭魔族,恢复沈家荣光,然而修着修着,沈玉衡发现自己的剧本里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穿越女特工,重生复仇大小姐,废材流男主角,重生夺舍的金丹修……只是简介欢脱,正文正剧风!!#落魄仙二代的奋斗史#男神多多,女神多多#我家男主他不在线#听说女主把男主砍死了绝对不坑,可放心食用。PS:读者群:547310107
  • 唐辰的故事

    唐辰的故事

    讲述一名叫唐辰的平凡年轻人慢慢卷入玄幻世界的故事
  • 傲剑凌神

    傲剑凌神

    陆尘出生在剑道独尊的世界,唯有觉醒剑魂才能成为剑修!有人剑魂觉醒是绝世神剑,有人觉醒是诡异木剑,也有人觉醒的是不入流的剑魂……出生在弹丸之国的普通少年陆尘,凭借着神秘不凡的天降剑魂,从此走上了屌丝逆袭的道路,打破大陆千万年铁则!谁还敢说剑魂由天命,成就凭天定?……………………求收藏、推荐、点击,能求的都要啊啊!!!PS:弄了个书友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一聚。群号:168162007
  • 莫家七姐妹

    莫家七姐妹

    莫府的七个姐妹。大姐成熟稳重,二姐俏皮善良,三姐高傲任性,四妹文静腼腆,五妹默默无闻,六妹冷傲不屑,七妹活泼可爱。他们七个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会遇到怎样的爱情?(竟然还有人是穿越过来的!!)
  • 神棍灵异手札

    神棍灵异手札

    十七岁那年,我在村里混到了人嫌狗憎的地步,不得不离开那片被我“深深爱着”的土地,狼狈的转战海城市。短短几年时间,好烟抽着,好酒喝着,还有漂亮警花,美丽御姐,萌妹萝莉……大群美女围着我转。毫不客气的说,我已经到了阴阳通吃的境界,连妖娆的女鬼都死缠着我,不放过我。踏上人生巅峰之后,我只有一句感慨: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高处不胜寒!那谁,别在我脖子后面吹阴气!郑重声明,请不要叫我神棍,叫我叶大师!
  • 天师报告

    天师报告

    天生对灵异磁场敏感的主人公李彦,本来是软件公司的小职员,无意中卷入一场阴谋,身边的同事一个个死去,自称接受赏金受邀出面保护李彦的神秘人,能处理超自然现象专家的黎白和他的妹妹黎露出现在李彦的面前。为了寻龙,三人经历了蜚兽、凶宅、狐仙、蛊惑、山神一些列“真实”的“灵异事件”,恐怖的气氛无时无刻围绕在他们身边……
  • 漩涡博人

    漩涡博人

    博人一家在木叶村过着幸福的生活。在一次任务中爸爸鸣人得知黑暗势力重现忍界,将通往黑暗的钥匙封印。七年之后,「虚空帝国」获得黑暗之力,忍界再次陷入危机。年仅12岁的博人即将接下老爸的重担,保护忍者世界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