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2900000010

第10章 媒介形象系统的内涵(6)

三、媒介形象具有多层次性和相关性

形象可以分为资本形象、功能形象和审美形象三个层次,复杂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分为许多要素和侧面。比如,作为传播者媒介形象,其资本形象就是由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中“人的形象要素”、“物的形象要素”、“过程性形象要素”、“关系性形象要素”、“精神性形象要素”和“次级组织形象要素”等共同构成的;其功能形象是人们对于该组织能够满足受众对于其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等方面认知信息的总和;其审美形象是人们对于该组织的资本形象、功能形象的审美价值的认知总和。

这些层次和各个要素、侧面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共同决定了媒介形象的生成和认知。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体会:

一是人们在认知事物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去观察、探知事物,而是广泛调动自己已知的有关信息一起参与整个过程,并且有三个维度:一是面对现实,也就是眼前要观察、探知的事物;二是与该事物相关的同类信息进行比较;三是对于该事物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假如我们要认知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媒介形象,除了直接观察它所办的节目、人员素质等要素以外,还会和北京电视台其他频道,或者其他台的体育频道进行比较,并且还会和心目中理想的体育频道进行比较分析。

二是对于形象主体的认知信息不足的时候,认识主体倾向于把形象主体所属的更高层次整体的认知或者更低层次的具体认知进行“移情”认知或者参照认知;如果形象主体的信息完全缺失,认识主体倾向于通过主观幻想来弥补。我曾经在街头随机访问过几个市民:你觉得《山东日报》办得怎么样?就有人回答应该和《北京日报》差不多吧?其实,现实中根本就没有《山东日报》,山东省委机关报是《大众日报》。

四、媒介形象具有价值性

由于媒介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就是人们对于传播者和被传播者的资本、功能、审美价值的认知信息总和,所以,媒介形象也是一种资源,其具有的价值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个人、群体、社会组织等热衷于自身媒介形象塑造、渴望媒介形象升值的基本动机和本质原因。

就媒介形象的使用价值而言,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一)媒介形象的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

也就是说,媒介形象的使用价值既可以体现在资本形象层面,也可以体现在功能形象、审美形象层面,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知、了解和使用。比如,对于中央电视台形象的使用价值,有的人可能看重的是它巨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有人可能更看重它的众多节目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

(二)媒介形象的使用价值具有相对性

由于人居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偏好,导致媒介形象的使用价值并不相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虽然在中国的受众中具有其他媒体无与伦比的形象力,但是在欧美国家,它的形象力就不如在国内这么强大。

五、媒介形象具有时效性

由于形象的认知主体是人,而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形象必然具有时效性。一是人会自然遗忘;二是如果人们罹患某些生理疾病(如痴呆症)、精神疾病可能就会导致“失忆”;三是人的生命周期有限。

形象的时效性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昔日的明星如果没有持续的曝光率就会成“流星”,黯然退出流行舞台;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当下的明星们那么热衷于炒作自己,以防“过气”。

六、媒介形象既有共享性又有独享性

媒介形象的共享性来自于信息的共用性。形象的传播不同于实物的交流,一方得到的就是另一方失去的,即双方是一种零和博弈,边际效益趋向最小;相反,在形象的传播中,一方得到了新的形象的信息,传播者并无损失,双方可以共享形象信息,在双方的博弈中呈现双赢的局面,而且,如果传播范围扩大,甚至可以造成多赢的局面,使边际效益趋向最大化。比如,如果世界上现在有十亿人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它的媒介形象并不会比一个人看时有什么变化,更谈不上有什么损失;相反,《新闻联播》媒介形象力在十亿人收看时要远远超过一个人欣赏的时候。

媒介形象的独享性来自于形象生成过程的的主观性,其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信息。每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各方面素质不同,对于媒介形象主体的认识必定带有自己的偏见,使媒介形象和形象主体之间永远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即便对于同一媒介形象的认知也会千差万别——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七、媒介形象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

形象不同于物质,并不简单地随着事物的消亡而消亡,而是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

延续性来自于人类认知的记忆功能。作为人或者事物的认知信息,形象会记忆在认知主体的脑海里,并延续一段时间,而时间的长短既取决于刺激的强度、类别,也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个体差异。比如,对于很多人来说,儿时的一些玩具、小伙伴的记忆会伴随一生。

形象的继承性来自于信息的可传播性。形象作为一种信息,既可以自我传播,也可以人际传播,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大众传播,使形象可以被一代一代地记忆、存储、传递下去。

实际上,媒介形象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也可以用来说明媒介形象主体和媒介形象的关系问题:由于形象是可以被认识主体感知、记忆、表象的,所以形象主体的消失未必会导致形象的消失。中国古人早已经发现了这个现象,有诗为证:

我问你是谁?

你原来是我。

我本不认你,

你却要认我。

噫!

我少不得你,

你却少得我。

你我百年后,

有你没了我。

——唐寅:《伯虎自赞》

八、媒介形象具有可传播性

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播,媒介形象自然也不例外。媒介形象的可传播性,使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际上,媒介形象的影响力就来自于它的可传播性——传播决定了形象力——没有传播,媒介形象就没有任何影响力;在多大的范围内、在多大的强度上进行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媒介形象具有多大的影响力——地方名人、全国名人、世界名人的分别大概就根源于此吧。

九、媒介形象具有可塑造性

形象的产生受到形象主体、认知主体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换句话说,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以影响到形象的改变。所以,这就为人们或者一些组织有目的地改变自我形象或其他事物的形象提供了基础,或者说媒介形象具有可塑造性。

媒介形象的可塑造性同时也提示我们,媒介形象塑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被塑造形象的主体往往是人或者组织这类非常复杂的事物;二是在形象塑造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形象主体、认知主体和环境这些非常复杂的动态因素。

在塑造媒介形象的过程中,改善形象主体是最容易被大家理解、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策略和手段:一是形象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来主动设计和控制形象主体改善的方式与进程;二是形象主体可以按照认知主体期望的方向来改善形象主体。

在媒介形象塑造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和认知主体的因素也同样极为重要,但是现实中却往往被忽视。虽然形象塑造的成功事例很多,但是失败的事例同样不少。而在失败者中,绝大部分是因为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也就是认为自己做好了就一定能够改善自己的形象——这样一种简单的反映论观点完全忽略了认知主体的复杂性和环境的重要性。

十、媒介形象具有脆性特征

所谓脆性,是指由于受到内、外干扰因素的作用,使复杂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子系统)崩溃;由此带来的结果使得其他部分(子系统)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引发了连锁的崩溃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复杂系统崩溃的特性,具有隐蔽性、伴随性、作用结果的多样性、危害严重性、连锁性、延时性和整合性的基本特点。

媒介形象是一个抽象系统,它的脆性特征非常突出。

比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媒体进行了转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北京电视台的媒介形象,整个中国媒体的媒介形象也受到沉重打击。

同类推荐
  •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轻松自然,真诚友善,因为德国有着将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体制,国民不但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教育,还拥有十分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和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更让人意外的是,因为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当农民反倒成了德国的“抢手货”。作为民生福利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 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热门推荐
  • 男人是个坏东西?

    男人是个坏东西?

    从人性角度讲述了男人的生理特点,分析了由此生成的男人的生理势能和文化势能,以及双重势能造成的男人和女人的戏剧冲突;告诉你两性关系的游戏规则,为你提供了交际中的应用和操作。
  • 圣天翼传奇

    圣天翼传奇

    天地分五界,人、神、冥、魔、妖,主人公身为冥族公主,却从小体弱多病,连凡人都不如,为了生存以及其他目的,几族精英阴差阳错聚集到一起,寻找创世神留下的法宝——圣天翼,并从中得到成长。故事风格以悬疑为主,情爱较弱。
  • 中国未解之谜(上)

    中国未解之谜(上)

    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读者将会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尽情领会事物的丰富与变幻无穷,更加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引导读者掌握研究事物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巨大乐趣。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以更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促进思想的成熟。 本书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吏具趣味性。读者开卷后,会轻松地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尤为适宜。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东北地区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坚苦卓绝的抗战,更以抗联杨靖宇、赵尚志等烈士而广受中国大众关注。但由于战斗环境过于恶劣,和内地隔绝,以及日本有意识的大规模销毁档案,关于东北地区抗战很是薄弱。而最近几年关于这段历史得到读者关注,最近出版的张正隆的《雪冷血热》也将对抗联的关注急速增温。而本书不仅着力挖掘关于抗联的历史细节,更花费很大笔墨破解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一些历史迷雾和东北义勇军的抗战事迹。
  • 攻略二次元少女

    攻略二次元少女

    “茗琳嫁给我吧”段陌举着一大束还沾着露水新鲜妖艳的玫瑰,单膝下跪在茗琳的面前。“哇~好老套!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吗!”茗琳故作兴奋的说。“我就知道,你不会轻易答应的”他从某地拿出迷之手办,一大箱的手办出现在茗琳的面前。——卧槽!都是珍藏版的!“呵……呵就凭这些……”够了。“不愧是我看上的女人!说吧要什么,只要你一句话星星月亮!我都给你”“那如果我说要屎嘞”——你他妈自己去捞
  • 被误解的圣诞节

    被误解的圣诞节

    肉眼判断她大概只有十四、五岁。从这边看过去,侧脸的线条很美,眼睫毛高高翘起。紧身衬衫,胸前弧度露出一点肉色,几乎可以当成内衣的小小短裤,点缀她纤细且嫩白的长腿。美女。
  • 夜屠藤

    夜屠藤

    一个无聊的午夜游戏,引发了一场惊悚的生与死的较量。未写完的死字,女生宿舍楼顶的白衣女人,实验楼里的婴儿啼哭声,发生在校长室里的惨案……是幻觉还是真实的见鬼?当死亡已经抓住我的右脚,当恐惧已经爬上我的后背,我是否还有勇气去揭开遮蔽在罪恶表面的那层面纱?
  • 邪王魅妃:爷有资本

    邪王魅妃:爷有资本

    当妖魅狂傲的她遇上邪魅腹黑的他:“阁主,夜小姐把魔云教烧了”“烧的好,不愧是本尊看上的女人,够个性。”“本小姐什么时候答应做你的女人了!”“可是我们都有夫妻之实了啊”“胡说,唔...唔”亲们有兴趣可加本作QQ2970308318哦(⊙o⊙)哦!
  • 隐形的硝烟

    隐形的硝烟

    一场时空转换的英雄之战,现世的人们看不到那场战争的硝烟,拥有两个元神的现世老者经历着世人未曾知晓的人生,万世一系的华夏英灵元神续写着振兴华夏,抵御外侮的传奇。这场战争还在继续,当硝烟不再隐形,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海洋吗?
  • 花千骨之前缘未尽,今生再续

    花千骨之前缘未尽,今生再续

    杀阡陌:白子画,你若敢为你门中弟子伤她一分,我便屠你满门,你若敢为天下人损她一毫,我便杀尽天下人。世上最可悲的事是当过去深爱你的那个人成为你的一切之时,你却对她不再重要了。心如止水,乱则不明。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个清楚,反而越是困惑,心中一旦有了执念。就像线团,只会越扯越乱。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年少的承诺,执着的相守。看似美好,却是无情。白子画,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头,我可有见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