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3400000010

第10章 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语言变化(3)

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呢?似乎只有电台播音时的文稿播读才是标准的普通话,因为这样的发音才与词典的标音完全一致。除此之外,任何由于语体原因产生的发音变形都被斥为不标准发音。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使普通话变成了脱离口语的官话,即正式语体的通用语。而不是一般人非正式语体的口语。而当广播电视语言更多倾向于口语发音时,播音员和主持人既不能用文稿播读的正式语体,也没有公认的口语发音样板,他们只能靠近本地人的发音。而这种发音,不可避免会受到本地方言的影响,形成或多或少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再加上本地方言口语词汇的介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中普通话的本地化倾向越发明显,形成北京味儿普通话、上海味儿普通话、成都味儿普通话。这些带有地方味儿的普通话,除了一些音的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发音略有出入外,绝大部分音都与普通话发音大体一致,但是在细节上存在差别,在语调上与文稿播读的“读书音”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带有明显地方色彩。

如何看待广播电视语言的本地化倾向。首先,这种倾向的产生具有合理性的一面。在说的交流方式流行之后,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语体发生了变化,从文稿播读向说转变。这种语体变化不可避免会造成发音上的改变,使发音更接近于当地一般的口语。这并不是说播音员和主持人会放弃普通话,使用方言,而是说播音员在使用口语语体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受到当地发音的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由语体变化产生的所谓“不规范”现象,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口语的基础是地方化,如果缺少地方化,口语就不那么鲜活生动了。普通话如果不以某一地方的口语为基础,那它就很难成为口语化的语言。现在,人们实际上并没有把普通话与北京话等同,除了一些北京土音被排除出普通话,带有北京味儿的发音语调也被排除在普通话之外。这样,普通话就成了与地方语言隔离的“超方言”的语言,最终将普通话架空,使其成为只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公务语言”,而非生活语言。

如何看待广播电视中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文稿播读时使用的规范普通话与一般人在生活中使用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地方普通话”的关系。应当认为,文稿播读使用的规范普通话是普通话的一种语体,即正式语体,而北京人日常使用的口语,应看做是普通话的非正式语体。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普通话应看做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随着广播电视节目交流方式的变化,节目中出现的口语化的说话方式必然会造成与文稿播读的正式语体发音有所差别的非正式语体和地方变体的出现。试图以文稿播读的发音方式作为普通话标准,用于衡量口语发音是不切实际的,口语发音不可能与文稿播读一样。生活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特征,这种个性化特征在发音上的体现就是距离标准音的偏差。在评价这种偏差时,不应将其看成是发音的错误,对于不同语体,发音出现偏离是正常的,也应当允许这种偏离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中出现。换句话说,采用说的方式进行表达,应当允许其发音,尤其是清晰度、说话口气以及语句的语调和文稿播读有所不同。至于偏离的限度,应当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听众的收听反馈和内部同行的判断都可以作为依据。我们可以规定读音标准,但不能将其固定为唯一标准,标准应当是在较为宽泛的音位范围内。对口语而言,应允许在字音准确、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存在不同的发音味道。实际上,我们自己的每次发音,也存在着发音部位的偏差和声音的不同,只不过我们感觉不明显而没有觉察而已。

语言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它不可能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发展,即使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作为民族共同语,我们总希望它是严格规范的,发音一致的。但对于有13亿人口,方言众多的大国,达到完全规范的普通话标准是不可能的。只要一般民众的普通话水平达不到严格的规范标准,与之直接对话交流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定主动或被动地受到影响,由于直接对话交流产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普通话地方化倾向是不可避免的。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地方化倾向引起一些语言学家和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担忧。人们担心这种倾向会破坏普通话的纯洁和规范,影响标准普通话的推广。有关部门力图扭转这种“不规范”现象。但广播电视节目的语言变化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带有地方色彩的普通话还是随处可见。一方面是广播电视节目要以通俗语言接近民众,争取收听收视率;另一方面是国家要借播音员主持人之口推广标准的普通话。比较两方,似乎前者更占上风。从地方化语言节目并未减少来看,媒体并没有过多在意专家学者和管理层的意愿,仍旧以收听收视率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广播电视媒体改革进程中显露的种种迹象表明,媒体本身似乎要打破多年来受到的语言约束,更多地从传播效果,而不是仅仅从规范角度看待和使用语言。

媒体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学者和管理层的考虑也没有错。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如果说,过去要求广播电视媒体担负推广普通话排头兵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媒体语言的通俗性,今天,媒体的要求和做法有其合理成分。在兼顾媒体利益和语言规范上,双方应当保持一个合适的尺度。一方面规范可以适度放松,允许不同语体和地方变体的普通话存在。另一方面媒体也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过分迁就地方语言习俗,走得太远。

目前的状况是媒体的节目创新正在继续,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状况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许多节目中,原有的语言规范正在失去效力。而管理层也针锋相对,加紧制定措施,从行业自律和行业准入的角度对播音员和主持人进行管理。现在还看不到双方对抗后的平衡点在哪里,乐观的结果是各让一步。

五、说与读的融合

十几年前,中国的广播电视界曾有过一场播音主持之争。那时,对于刚刚兴起的节目主持人,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双方是完全对立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十多年过去了,播音员和主持人之间并没有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双方却跨越界限,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倾向。今天的播音员除了文稿播读,也需要即兴表达能力。而以说见长的节目主持人,很多情况下也需要文稿的支持。读与说成了双方都要具有的专业能力。

在长时间的磨合中,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界限逐渐模糊,文稿播读和即兴表达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倾向。其表现特征是文稿播读逐渐带有说的味道,即兴表达也出现了富有文采、出口成章的类型。

在说与读的融合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文稿播读。在最近十几年中,文稿播读一直在探索与听众更为接近的播讲方式,最明显的变化趋势是向说的方式靠拢,即播读口语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对“文革”的清算,作为那一时代广播电视语言特征的“高、空、喊”的播音模式也被人们所厌恶,播音开始降调,向“说”靠拢。与一切事物一样,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产生了新旧观念的冲撞。一些播音员甚至质疑这种“说”的方式是否值得采用。最初采用新播法的播音员也经受着巨大压力。不过,时间证明了这种变革体现了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的多元化方向。由于听众更乐于接受“说”的平和语气,一段时间内发生了“说”进“播”退的变化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文稿播读在风格上已经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播音拉开了距离。

新的播讲形式在获得巨大发展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一些人产生了错觉,似乎“说”可以完全取代“播”,最终用“说”的形式彻底取代传统的文稿播读。于是他们向文稿播读的最牢固阵地“新闻播报”发起攻击。一时间,“说”新闻的鼓吹甚嚣尘上。不过,这种以“说”代“播”的尝试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成功。广播电视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向着多样化的目标前进,并不是以一种交流方式代替另一种交流方式。实践表明,只要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文稿,传统的播讲方式就会存在。播讲的口气向“说”靠拢是一回事,取消文稿播读是另一回事,文稿播读与“说”的融合,并不表明它将会被“说”所取代。传统播音所使用的文稿播读方式和语言风格,主要是由于文稿的介入所造成。只要文稿存在,这种播讲方式就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似乎还没有取消文稿的可能。

在一般人的视野中,似乎传统播讲方式受到的冲击较强,语言风格改变较大。但如果仔细观察一些节目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你会发现,现在有些节目主持人开始追求出口成章,走语言的“高端”路线。他们不再满足于啰嗦的重复和“哼哼哈哈”的口语形式,力图在表达中使用规范的发音,简练和富于文采的词句。这样的口语显然受到了传统播音的影响,当然,这些主持人的节目对象往往是那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受众。节目的多样化使主持人的说话风格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说”也具有了“播”的因素。

在“播”与“说”的竞争,播音与主持的争论中,“说”和“播”都在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划定自己的范围。几十年的发展证明,“播”与“说”并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双方在各自的发展中也存在着相互融合的倾向。

六、语言风格多元时代的到来

广播电视语言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媒体类型的不同,节目种类的不同,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差别,以及目标受众的细化,都对节目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交流方式和语言风格提出了不同要求。可以说,随着节目的丰富,广播电视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语言功能粗略划分,目前存在于各类节目中的广播电视语言可以分为以达意为主的新闻评论语言,以感染受众为主的艺术语言和以相互沟通交流为主的即兴口语。这三种语言形式有时在节目中独立存在,有时在节目中相互融合。三种语言形式对于语言的规范要求也不相同,形成语体差别。

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到今天,已经使其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媒体的平民化使得广播电视越来越像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各个阶层都试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试图参与到节目中,生活语言会越来越多进入广播电视节目。作为节目传播者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可能不受到各种语言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语言风格的多元化会造成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各种观点也在激烈碰撞,有时让人难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国内的广播电视正在经受着这种剧烈变动,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合理的规则和秩序才能建立。不管将来的广播电视语言会发生什么变化,“播”与“说”并存,语言风格多元化是不会改变的。

参考资料:

1.颜梅,2004,《从语言的基本交际规律看新闻的“播”与“说”》,《金话筒》第1期。

2.吴郁,1999,《我看“说新闻”》,《播音主持艺术(1)》,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1月。

3.迟名,2001,《我看“说”新闻》,《播音主持艺术(3)》,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11月。

同类推荐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现代编辑论

    现代编辑论

    关于“编辑”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单词来表示我们所提及的相关事物:“editor”“edit”。其中“editor”指从事编辑业务的人;而单词“edit”则指编辑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范围。前者是名词,在传播学中被称为“把关人”,其职能通过后者(动词)具体体现为:负责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在汉语中,“编辑”一词一符多义,有动名两种词性,作为前者系指编辑活动,作为后者意为编辑者,系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员。运用时,若无特定的语境,词性是很难区分的。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热门推荐
  • 从骷髅做起

    从骷髅做起

    卢明宇来到暗黑世界,成为一个弱小的骷髅,依然保持着他那颗自甘平庸的心,没有大的野心,没有雄心壮志,不想成为天下第一,更没奢望过能万古长存,只是想活下去,活完自己平淡的一生,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暗黑之主失踪,暗黑群龙无首,光明世界开启战端,乱世中,卢明宇随波逐流……
  • 赫赫宗周

    赫赫宗周

    两千多年前的女性是什么样子的呢?书上说那是一个等级鲜明制度森严的时代,会是如何走向礼崩乐坏的呢?和如今性侵怪姑娘穿得少一个尿性,自古灭国怪红颜,我一直对两千年前那位姑娘很好奇,但是翻边了各种史书对她的描述都是不经思考的复制且篇幅甚少。所以,这些,都是我的想象,是我心中的那位姑娘!
  • 乱世浪漫龙绮谈

    乱世浪漫龙绮谈

    当《说岳》遇上《三国志》,当陆文龙穿越千年,遇上吕绮玲;两个时代的人物,两个时代的故事,如果到最后你只是我的一场梦,那么醒来之后,我将会停留在何处?我宁愿当初不曾遇见你。这是一部关于游戏激发灵感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一段武侠、一段历史的梦;希望大家喜欢。
  • 秋殇夜依

    秋殇夜依

    莫过于绝望的事,无非就是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步一步,步步为营,且看吃货女如何打倒姨娘,踢出贱女,杠上皇帝,保一家在这不平国家安定生活。——“你注定跟皇室的人纠缠不清。”他说。“你凭什么...”“就凭你爱上了我。”她只想保全一家,安安静静的,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他若能护我一家平安,嫁给他也无妨。反正他,似乎,爱惨了她。
  • 剑与光

    剑与光

    东西方大陆文明不同,导致信仰、文明、生活方式的不同为残酷的战争埋下了伏笔。我们的故事,就是从两个天选之子身上开始的....
  • 吾执轮回

    吾执轮回

    天地的至强者永远是孤独的!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外域三千神魔乘此时机入侵三千世界,他们屠龙灭凤,喝人血吃妖肉,在大三千世界无恶不作,破坏洪荒气运,使洪荒世界无法诞生圣人。洪荒历一量劫,娲皇发现可以以功德成圣,万族开始发现各种方法成圣,出现准圣,伪圣,圣人。洪荒历五量劫,万族不甘为神魔的阶下之奴,挑起旷世大战。洪荒历六量劫,大战以神魔灭亡告终但万族也付出了以众圣沉睡的重大代价。近古两千零一十五年,一名练气境的小修士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 红颜天下

    红颜天下

    他少年坎坷,野心勃勃,一路崛起,征战天下,终于称雄于世;冷酷,残忍,我行我素,却在那个桀骜清高的少女闯入视线后,方寸尽乱;经历太多黑暗的他,从来不知道,为什么她像黑暗中的一道光亮,仅仅一瞬就能在无尽的长夜里破茧而出,他的目光不能调离,随着她的发丝轻舞,随着她的衣角翻飞,随着她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为什么,她从不正眼看他一眼?他恼怒他痛苦他不惜一切手段要得到她,哪怕只是她的人……读者群:245126376
  • 首席迷情:腹黑娇妻狠不乖

    首席迷情:腹黑娇妻狠不乖

    一纸诉讼,她一直老实巴交的父亲被莫名告上法庭,那个男人告诉她,要么她进监狱,要么就是她的父亲,二选一的选择题,她选择了自己,成了一个无辜的替罪羊。十年的青春葬送在监狱,出狱之后发现老父已死,她不甘,她不愤,悄然接近他的身边,她夺走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心……他说,我愿用下半辈子偿还你的十年。她说,你可笑的下半辈子,能换我一个家吗?他说,我给你一个家。
  • 镜念之恋

    镜念之恋

    用一面镜轮回,用一个梦唤醒。她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但她性格里的倔强与刚强,注定了她必定不会平凡,她能在轮回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一个梦境,还是一个现实?她会选择遗忘,还是选择悲伤?轮回系列镜念之恋教你怎么通过一个梦轮回,力求男女不苏剧情不俗希望大家支持!
  • 毒舌小娇妻

    毒舌小娇妻

    酒醉失身?!当姐幸运,免费调戏了一回妖孽美男!只是,还真……幸孕啊!四年后,带着天才儿子出门兜风,竟然刮花豪车!于是,坑爹地欠债了,债主还是那个曾经跟自己一夜happy的首席大人!做了女佣还不够,还要被逼代嫁,新郎竟是孩纸他爹?!带着拖油瓶入豪门,生活非一般黑暗……婆婆刁难,大哥算计,小三陷害,要命的是,豪门老公不知疲倦,每天要跟她进房单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