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3400000016

第16章 港台广播电视语言对中国内地的影响(2)

三、内地广播电视的“港台腔”问题

内地广播电视的“港台腔”来源于改革开放后对台湾、香港节目形式的简单模仿,是广播电视改革中借鉴外来节目制作方式的副产品。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文化禁锢之后,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尽管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过长时间的商业化运作,积累了大量吸引受众的成熟经验,产生了许多新颖的节目形式,但这些经验被语言障碍所阻隔,很难被刚刚接触外部世界的中国广播电视所注意和吸收。

作为华语文化圈的台湾和香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广播电视的启发和影响,融合了华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和西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产生了一些在当地受到欢迎的节目。对于急需改革的中国广播电视,很自然地会将目光脱离当时还难于理解的西方世界,转而投向没有语言交流障碍,容易理解的港台地区。借鉴港台地区成功的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内地广播电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节目理念和节目制作方式的捷径。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和科技领域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而广播电视方面却刮“港台风”的原因。

内地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当广播电视的改革受到资金制约,整个行业需要从广告获取资金时,收听收视率就成为许多电台电视台的重要追求目标,因为只有较高的收听收视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在商业化倾向的刺激下,已经获得商业成功的港台节目,自然会成为地理、习俗和语言接近并具有改革开放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广播电视效仿的对象,“港台腔”也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

严格讲,在借鉴新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时,并不需要连带使用带有当地方言特点的语言形式。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广播电视流行“港台腔”,是国内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当地方言与港台相近的语言特点造成的。长期以来,国内广播电视播音员由于种种限制,大多使用较为正式的文稿播读的播讲方式,对比港台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放松的口语播讲方式,一般听众很容易对后者的亲近产生好感,形成过度的正面评价。而东南沿海一带的方言与港台方言相同或接近,使当地人对“港台腔”并不敏感,许多人宁愿接受带着“港台腔”的放松播讲方式,也不喜欢某些普通话播音员死板的“播音腔”。这也是一些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热衷“港台腔”的重要原因。

“港台腔”包括了广播电视语言中词汇、语音和语法中带有港台地域特点的,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用法。在词汇方面,“港台腔”主要表现为当大陆普通话和港台国语对相同事物使用不同词语时,“港台腔”选择港台用法。其中,香港词语对内地广播电视影响较大,许多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流行的时髦词汇往往来自香港。当内地还没有对应词语时,香港词语更是先入为主。研究表明,香港词语在华语区内较活跃,内地和台湾词汇都受到香港的影响,而在三地词语相互渗透中,内地吸收外来词语最多(汤志祥,2005)。“港台腔”在语音方面表现为一些音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的地域发音特征,以及贯穿语句的港台语调特征。另外,它还包括少量与普通话不同,有地域特点的语法特征。在“港台腔”的表现形式中,以词汇和语音特征最为明显。

如果说“港台腔”是伴随早期借鉴港台广播电视节目产生的副产品,那么经过20年发展,当内地广播电视节目逐渐成熟后,这种初级化的简单模仿也应该慢慢消失。但令人遗憾的是,“港台腔”非但没有消失,在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反而有扩大的趋势。显然,“港台腔”的长久存在,有着比简单模仿更为复杂的深层原因。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除了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对港台广播电视节目的盲目欣赏崇拜之外,普通话事实上的超方言性质、内地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加强的本地化和口语化倾向、港台方言与东南沿海方言的接近性、港台娱乐节目的潜在示范作用等涉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和语言使用的问题,也是造成“港台腔”久治不愈的原因。

“港台腔”的产生和长时间存在,与普通话事实上的超方言性质和国内广播电视节目日趋本地化和口语化有关。

虽然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但学者们普遍认为普通话所指的北京音是指北京话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音位系统。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应以“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北京人在比较正式场合所说的普通话为核心”(林焘,2001)。这实际上确定了普通话的超方言性质,它不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家乡话,包括北京人日常非正式场合说话的发音也可能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这种限定使普通话成了与日常生活非正式口语隔离的正式交际用语。在缺少非正式日常口语样板的情况下,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一旦进入当地的生活化口语,其语句不可避免要受到母语方言语调的影响,产生所谓的“京腔”普通话、“东北腔”普通话、“广东腔”普通话。由此可见,当用于较为正式的口语,尤其是书面化口语时,普通话是有规范标准可循的。而进入非正式口语语体时,则缺少一个具有非正式口语特征的具体语音系统作为样板。

我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国内方言如果细分到县市以下,可能有近3000种方言(苏金智,2002)。多数使用普通话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处于双方言状态。他们在日常非正式口语中使用本地方言,普通话则是与外界交流的较为正式的语言。两者用于不同场合。一旦将普通话用于非正式口语,不可避免会受到方言口音的影响,形成带有方言味的普通话地方变体。

在广播电视语言系统中,当播音采用文稿播读方式,或者使用比较正式口语说话时,普通话可以保持较为规范的发音,这种情况在新闻类的节目中最为明显。而一旦采用非正式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日常使用的当地方言很容易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普通话产生影响。20年来国内广播电视在节目样式和节目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在播音主持方面的最大变化是改变了单一文稿播读方式,口语化倾向逐步加强。播讲方式的变化使发音风格逐渐向日常生活语言靠拢,在当地方言还不能进入广播电视时,带有乡土特征和方言腔调的本地普通话成为接近本地群众的一种选择。使用本地人所习惯的带有方言调子的普通话,可以使当地听众更有接近感。广播电视节目口语化的加强,会促进语言从正式语体向非正式语体转变,也使广播电视使用的普通话向本地普通话靠近。

南方一些方言区广播电视中使用“港台腔”,而没有采用北方方言腔调,与港台使用的方言与南方方言相同或接近有关。

“港台腔”实际上是国语在港台受当地闽粤方言影响形成的。闽台地区古代以来就一直有读书人使用的官话,在当地方言和本地官话的影响下,外省人带来的国语在与大陆隔绝多年后自然会带有特殊的台湾腔(钱奠香、李如龙,2002)。由于内地与港台广播电视发展过程和媒体语言政策不同,当内地播音以文稿播读的规范普通话为主时,带有“港台腔”的国语口语播讲方式就已经被港台广播电视所采用。内地东南沿海广播电视引入口语化主持方式时,国内还没有口语化的普通话节目可以借鉴。于是,具有相同或相近方言背景,发音特点与本地普通话较为接近的“港台腔”,很容易被照搬模仿。

其实,由于方言相同或相近,普通话在我国南方受到当地方言影响,也会产生类似“港台腔”的发音和语调变化。近年来,国内广播电视本地化的谈话和娱乐节目增多,熟悉当地事物和方言的本地主持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普通话不够规范,在口语状态有时很难摆脱方言的影响,话语中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方言调子。这些方言腔调也很容易被归入所谓“港台腔”。但它们与早期主持人有意识模仿,矫揉造作的“港台腔”已经有所不同。

由于南北方的语言差异,南方人对带有方言味道的“港台腔”不像北方人那样敏感和厌恶。这使得带有地方腔调的“港台腔“普通话有了长期生存的基础。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广播电视中缺少普通话非正式口语规范,使早期东南沿海地区广播电视改革中主持人没有现成的话语样板。于是,港台地区较为成熟的口语化主持形式乘虚而入,成为南方一些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模仿对象,由此产生了所谓“港台腔”。在广播电视节目口语化的驱动下,这种最初源自港台的说话方式,有可能与本地带有方言特点的普通话相融合,成为一些方言区广播电视中口语化节目的语言特征。从全国来看,如果不适当干预,在口语特征明显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可能出现南方方言地区以地方化的“港台腔”为特征,北方方言地区以地方化的“京腔”为特征的“南腔北调”局面。

“港台腔”的产生,还与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有关。内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模仿港台播音主持的“港台腔”。十几年过去了,“港台腔”并没有随着时代潮流变化逐渐退去,反而在一些地区的广播电视娱乐节目中有逐渐蔓延趋势,甚至可能成为某些娱乐节目语言的“潜”标准。这是因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地在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并没有取得突破,在两岸三地的广播电视中,模仿港台,尤其是台湾娱乐节目的倾向并没有减退。台湾娱乐节目,仍然被许多大陆青年播音员主持人所欣赏和模仿。只要大陆没有受观众欢迎的创新性娱乐节目作为样板,大量缺少创造力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内心中的“港台”情结就不会褪去,节目语言中的“港台腔”也仍然会存在。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语言单一,方言极多的大国。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复杂的国家,推行一种大家都能使用的共同语,并能取得目前这样的效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作为一般的社交语言,普通话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在生活语言中,方言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在已经使用本地方言作为生活语言的条件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肯定会受到本地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影响,一旦形成不易改变的发音特征并得到本地多数人的认可,这种混有当地方言成分,不够纯正的普通话就会稳定下来,成为普通话系统中的地方变体。

地方普通话会在外力的推动下逐渐向标准普通话靠拢,但不可能与标准普通话完全一致。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语言在使用中相互融合在所难免,全国都使用毫无差别的同一种腔调的普通话是不可能的。地方普通话在一般人群中广泛存在,进入到广播电视节目中也是很难避免的。

广播电视具有强大的语言影响力,把握广播电视的语言面貌,尤其是具有示范作用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面貌,对于发挥广播电视的语言影响力,推广普通话,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我国在过去近50年中,成功推广普通话,与广播电视坚持使用普通话密不可分。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推广民族共同语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的广播电视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节目制作中的一些新变化加剧了广播电视语言的多样化倾向,一些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与文稿播读时代的发音方式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的。但这些变化不应损害或削弱广播电视所担负的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共同语发展的社会义务。

参考资料:

1.汤志祥,2005,《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2.林焘,2001,《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和语音教学》,《林焘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8月版。

3.苏金智,2002,《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4.钱奠香、李如龙,2002,《论闽台两省方言和文化的共同特点》,《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同类推荐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热门推荐
  • 神域箫声

    神域箫声

    卓清凡,几万年来最年轻的丹、器奇才,圣庭丹院最年轻的丹皇,可谓是前途无量,却在渡尊劫的时候,离奇身死,是好友的背叛吗?是雷劫的强大吗?......一缕残魂,侥幸逃脱劫难的他,借尸还魂,渐渐揭开惊世之谜.....
  • 梦醒来了个空间

    梦醒来了个空间

    我叫陈夏,一个一九八九年的普通女生,特么喜欢看小说,自从有天睡觉醒来,当知道偶也是有空间的人了,嘿嘿从此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带着亲人一起修仙一起飞!
  • 小雨记事簿

    小雨记事簿

    这里是‘小雨记事簿(之心里话)’,呢,可以算是每天的心里话吧,主要是身边没人会每天听我倾诉吧-.-日记是每天的所观所感,可以是人、事、物、景、感等等,对我来说,杂七杂八都可以,当然了,贵在坚持最好,相比自传,自传应该是一种回忆的感觉,算是回忆录吧,所以这里小雨希望可以坚持下去,每天都有所记录是最好的了,有没有人关注也不是很在意了,这样就不会很困扰了,有个发泄的地方,却不用怎样在意效果,这样也是不错了,是吧,嗯,虽然这样说多少有些落寞,嘛,算了,表纠结介些细节啦-.-
  • 魂灵分裂

    魂灵分裂

    祁乐乐,一个善于破译电脑的女大学生,与闺蜜凌雨潇一同长大。有一次因为好奇,而破译了白桦市警局关于连环碎尸案的档案库,发现自己所在的夏宁学院诡异所在。而这时凌雨潇不知为何跳楼自杀……潇潇,你想我死吗?祁乐乐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你可知道我曾爱过你

    你可知道我曾爱过你

    我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你,而你却在对的时间遇到了错的我。“学姐啊...我喜欢你”“学妹啊...我们是不可能的”【百合清水文,作者是重度懒癌患者,如果不嫌作者更新慢的话...请尽情入坑哟~●v●】
  • 掉入男人世界的女人

    掉入男人世界的女人

    道德沦丧的哥哥竟然扔下自己一个人去异世界玩?这怎么可以!包袱款款,独孤英美踏上了异世界寻亲路!虾米?这个世界上就我一个女人?那我算不算是抢手货啊?神族,人类,兽人,魔族,我该选谁好呢?哥哥啊!你的妹夫再多几个也无所谓吧?
  • 原谅我爱你换来的是殇

    原谅我爱你换来的是殇

    善良原来也是错。爱你也会是错。在一起也会幸福。学校竟也是如此可怕。当一篇篇短篇聚集一起,结局又会有何样的火花。她是狐妖,她承认,可他又为何处处怀疑她,谁说狐妖一定要伤害人敬请期待!!!
  • 七彩莲

    七彩莲

    太虚之始,存有三器,是为:天霜、赤焰、紫宵。且有箴言于世,三器临世,天之浩劫。然,世之本无神仙,所谓神魔鬼妖、异灵精怪,不过是坊间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杂论而已,其真相如何,竟不得而知。然,世人又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又有天灾人祸,天崩地裂,海啸排山.....却也决非人力所为,所能抵挡。世之初始,正邪分立,正派以万剑门,法华寺,灵虚堂为首,邪派以幽冥宫、鬼刹殿,天魔教为尊。苍山派,本是江湖上一个无人问津的小门派,然,一场突然其来的变故,却导致了灭门惨案。故事,便由此开始。。。。
  • 霸道公主拽小姐

    霸道公主拽小姐

    他与她曾经在花海中许下誓言.当她离开他时,他们互相赠送信物。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他和她的未来是如何?请大家欣赏《霸道公主拽小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