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7900000038

第38章 压力下的对策(4)

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体系常常信誉度较差,稳定性不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业的长期垄断造成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由于缺乏有效竞争,更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磨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普遍缺乏活力,服务意识也较差。中国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当金融业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境内以后,就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垄断格局。为了在与更强大的敌手的搏杀中生存下来,国内银行将必须想办法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对内加强管理水平,对外提高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稳定市场份额,提高利润水平。另外,外资银行将带来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也将对中国金融业有着强烈的启示作用。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设计大国,实体经济如此,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更是如此。从这次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们不但应该认识到美国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不力所造成的危害,还应看到美国金融产品的丰富和繁荣。金融产品的设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的服务方式创新,都会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全方面的考量,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市场,提升金融业的业务量。这些金融开放所带来的种种改变,将有助于中国形成真正强大的现代商业银行,最终走出国门,逐鹿全球。

二、金融开放无异于“引狼入室”

金融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其优点是一目了然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威胁也是实实在在的,在条件还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过快开放市场会加剧市场的动荡,甚至不排除受国际游资的侵扰而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而且,由于金融资源的独特性,其与中国各行业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如果管理当局的监管能力与经验不够,不但金融资源落入敌手,还可能会导致各行业战略资源的流失,使中国的经济命脉被外资掌握,从而丧失了继续崛起的基础和可能。

在金融逐步开放之后,将面临西方金融资本势力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的压力。所谓金融自由化,按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经济学家的看法,包括:对公共金融机构的私有化;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减少存款准备金要求;取消指导性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开放资本市场等。

金融自由化是“华盛顿共识”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以新自由主义经济为标签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有了这个终极武器,西方金融财团便可以从容地控制全球的经济体。完全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时,就好比被除去了所有护具的轻量级拳手,面对重量级拳王,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发展中国家将毫无疑问地被一记记重拳打得头破血流,最终倒地不起,再无还手之力。

自从银行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金融这个词在未来的国家经济格局中将占据主导地位。金融是一个国家的血液,没有资金源源不断的保障,任何产业都会慢慢枯萎,而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核心利益,控制了一个国家的金融,就等同于控制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金融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条件下,依托其无可匹敌的资金实力,欧美金融财团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动汇率战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打击一国货币,摧毁一国经济。

假如金融自由化在中国实现,当经历了200年风风雨雨的欧美金融业巨头裹挟巨额资金进入中国内地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这个市场中根本没有对手。由于中国的银行业起步太晚,又长期受母亲溺爱,先天缺失了一种搏杀的欲望和技能。由于货币这种商品的特殊性,金融开放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开放,主宰一个国家货币发行的只能是代表该国人民利益的政府机构。因为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有了通过发行货币来收割财富的终极手段,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高点,正是长期对这一制高点的占领,造就了欧美许多著名的金融财团。如果说这些金融财团在对本国经济进行控制,对本国人民的财富进行收割的时候,还有所顾忌和收敛,那么,对待其他国家,他们将展现他们全部的能量和胃口。虽然目前掌控中国印刷或者发行货币权利的是国家,但在完全的金融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将通过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创造类似货币功能的替代品。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本质上就相当于在发行中国的人民币。当这些金融衍生产品和各种债券弥漫市场,其总量大于国有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总量时,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实际就控制了中国的金融命脉。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很容易地通过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收割中国人的财富,并通过向母国投资和汇出外汇的方式将财富转移出国境。此时,通过大规模减持上市股份,带领热钱撤出中国,再发动一次金融突袭战,则中国全面的经济危机将不可避免。届时,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境内以人民币结算的资产大幅缩水,实体和金融企业面临倒闭,此时,西方金融财团将卷土重来,大量收购中国资产,一举完全控制中国的全部经济命脉。这一系列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缜密计划,已经被西方金融财团使用得炉火纯青,拉美经济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东南亚被扫荡一空都是他们辉煌战绩的明证。

外资金融机构蚕食其他国家市场,控制别国金融,其手段将是多种多样。分析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

参股或者控股或者直接购买当地金融机构。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控制方式,省却了独立开办的诸多麻烦,还顺便拥有了现成的人脉。

借助与当地合资或者再投资的子公司,甚至孙公司的掩护,逐渐购买当地金融企业的股份,在不引起当地政府注意的情况下,把持当地金融机构。

通过在当地的独资或者控股金融机构对该国核心产业部门如通讯、能源、交通、军工企业进行投资,进而逐渐控制这些关系国家基本安全的经济命脉。

在控制了大部分资源之后,实力强劲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对当地的政府、企业甚至知识界进行渗透,培养其利益代言人,并控制舆论,从而制定更有利于发展壮大自己实力的法律法规,为进一步通过汇率战争手段收割该国财富打好基础。

引进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并不受任何约束地进行短期投资活动,里应外合与大量境外热钱一起炒作经济泡沫,为发动金融供给准备弹药。

以上只是根据美国金融财团在之前通过倡导金融自由化,逐步控制一国经济并发动攻击的模式中总结而来,其手段还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总之,对于管理相对落后,资金和技术实力又严重不足的中国的金融业来说,金融开放无异于“引狼入室”,必须慎重而又保持警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中国金融开放现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了践行诺言,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06年9月底,已经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283家营业性机构,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了30家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另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15个营业机构。例如,汇丰银行以19.9%的股权参股交通银行、德意志银行出资1.1亿美元入股华夏银行、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建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中行10%的股份、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机构组成的财团出资30亿美元购得工行10%的股份……从这份未竟的名单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正在急速向外资开放,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均堪称前所未有,为全球所瞩目。

证券行业的开放尺度则更大,截至2006年6月底,外资在大陆已设立2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8家合资证券公司;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各有4家境外特别会员;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从事B股交易的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分别为39家和19家;批准42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12家机构批准成为QFII托管行,其中5家为外资银行。这些进展大大超出了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

在保险业,除了寿险外资股比不得超过50%外,保险市场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并初步呈现国际化特征,主要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保险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均已进入我国。

而在外汇管理上,截止2005年底,在43项本项目交易中,我国已实现可兑换的项目有11项;较少限制的有11项;较多限制的有15项;严格管制的有6项。超过一半的资本项目已实现可兑换,严格管制的已不足一成半。

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逐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正如火如荼地的在中国攻城略地,拓展业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来了,那么中国人有没有走出去呢?相对而言,中国金融机构到国外投资的数量少了很多。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表示,在金融服务业上中国“进来多,出去少”,是地道的“逆差国”。分析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同类推荐
  • 市场创造论

    市场创造论

    本书分为“市场创造论”、“产权确认论”、“合力增长论”三部分,阐释了创造市场的核心问题及策略选择,市场经济与产权,合力增长与重点发展等问题。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新疆工业从1950年到21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疆现代工业的创立和发展,传统手工业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形成,通过详实的资料论证了新疆工业近60年的发展对新疆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书中还论述了近60年来新疆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演变,新疆工业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认为新疆工业变迁进程中,政府一直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
  • 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研究

    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研究

    本书阐述了金融安全预警原理及我国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从不同层次探讨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试图探求其内在联系同时,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实施与效率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讲述了:《国富论》,在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巨著中,亚当·斯密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学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道德情操论》,它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不了解,则不可能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进程。
热门推荐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果实王

    果实王

    宅男无意之下吃下恶魔果实的王之果实~成为果实王~看他如何潇洒军阀割据的时代。,如何称霸都市~求书评,求推荐票,求打赏,求各种~更新时间不定~
  • 第一宠后:皇上,请下榻

    第一宠后:皇上,请下榻

    (1v1,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场车祸,姜茶误入南诏王朝,一见钟情爱上淮南王帝惊澜,从此踏上为爱万死不辞的追夫之路。姜茶:王爷,我喜欢你。帝惊澜:你不是立誓要做皇后?姜茶:你娶我的话,不是皇后也没关系。帝惊澜:不娶。两年后,帝惊澜:嫁给我。姜茶:我又想做皇后了。帝惊澜:正好,我就缺一个皇后。【若爱隔山海,我便荡平这座江山。——帝惊澜】
  • The Divine Comedy

    The Divine Come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炼器邪神

    炼器邪神

    天欲灭我,我则立地成邪我要让这所有轻视的我的人都臣服在我的脚下,我要让这命运再也束缚不了我!逆我者亡,顺我者昌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千演之宇

    千演之宇

    意出苍宇不留痕,星河之下无骸骨。梦若浮沉世难为,生若孤独人凋零。
  • 红昭愿:陌上花开缓缓歌

    红昭愿:陌上花开缓缓歌

    漫天大雪中,五岁的容缓为了避免冻死荒野,自造雪屋避寒,被路过的容华与其姐容奢发现。正在经受丧女之痛的容奢将她收在身边,精心培养,视如己出。八年后,才貌初成的容缓被送到了容华身边,听他治军理政,朝夕相随,耳濡目染,心胸才略更上层楼。容奢死讯传来,容缓痛不欲生,容华悲恨交加,两人心意相通,情愫互生。但容缓不久得知容华已订有姻亲,遂主动疏远,并与曾经共经患难的少年羿清走得渐近。容华不肯放手,容缓难以从命,羿清一腔深情,这三个人的纠缠,在乱世来临群雄逐鹿之际,演变为一场家与国、成与败、生与死的恢宏长歌。且听陌上花开,缓缓而来。
  • 待嫁幺女不受宠

    待嫁幺女不受宠

    大婚之日,她受尽冷落,面对的冷落和讥讽,她只有默默忍受,礼让。因为她想用爱来感化他们,毕竟自己是他的仇人之女。当她认为已经快接近幸福时,却遭到歹人的绑架。虽然被人所救,但她的性格完全的改变了。她一定要找出害她的人,向她讨回个公道。于是她开始学会手段,甚至计谋。当她终于得愿以偿时,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一无所有……这一切又到底是谁人造成的?
  • 花镜录

    花镜录

    【此文类为多篇故事,异族相恋必会有生死大爱;虐文、宠文、爆笑、励志等类型】在妖界的一座深山之处有一面奇镜,被照的人能看到自己的前世。然而这面奇镜分裂成了十七块分散人间,守护这面奇镜的狐狸花柒玉被妖王派去人间收回碎片,花柒玉初入人间初见树妖,便是全部故事的开始。此文纯属虚构,插入历史人物的文章故事切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