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6200000003

第3章 趣味篇(2)

让我们看看,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吗?地球半径约6400公里,但这个差别相对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来说可算是微不足道(地日距离约为150000000千米),以致我们把地球与太阳看成一个点。所以早上和中午的太阳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样远的。那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但是实际上,中午的时候太阳离我们最近,而早上的时候太阳离我们远。相对于同一距日点来说,中午的时候,地球自转到正对太阳的位置,和早上看太阳的时候有角度差别。假设太阳不动,在同一个点,观测到的地球的早晨和中午之间,在一个球面上相差一段弧度,所以中午的太阳要比早晨时近一点。

但如果是在南北极点上,那么无论早上、中午还是晚上,距离太阳是一样近的。但要是在赤道上,正午比子夜少了一个地球的直径距离,所以中午时看起来要近一些。

上面只考虑了地球自转的情况,并未考虑地球公转时的情况。地球由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的这段时间是一种情况,由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的这段时间是另一种情况。而这两种情形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所引起的,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要小一些,那么,在一天之内,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离我们近呢?

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的轨道。地球距离太阳的远点距离为15200万千米,近点距离为14700万千米,两者相差500万千米。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用时365天,也即8760小时,其沿径向运动的距离为1000万千米,沿径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141.5千米/小时,从早晨到中午的时间按6小时计,则地球距离太阳由于地球沿径向运动速度产生的位移为6849千米,显然,这一量值大于地球的半径。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天之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阳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当地球到达近日点(冬至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离地球最近。从这一天开始,地球开始远离太阳,一直到远日点(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达到最远。

因此,地球从近日点往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阳总会比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而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阳则总比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

6.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很多地方都是漆黑的,只有一些像太阳这样的星球能发出光亮,照亮其他一些不能发光的星球。因为有了太阳,所以地球才有了光明。那么,白天和黑夜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太阳离地球很远,所以它相对于地球来说是固定不动的。当地球每天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时,一天转一圈,地球总有一半向着太阳,而另一半背着太阳。那么,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边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半边就是黑夜。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划分。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成约66°33′的倾角,因此,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有时地球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南半球倾向太阳。而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于是就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在任何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所形成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2°,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7.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

春天花红柳绿,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花落飘零,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每个季节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由于地球运动形成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26′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使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为夏季;而此时,太阳正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长,因此,南半球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当地球绕太阳再公转半圈时,太阳的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由夏季进入秋季,进而转入冬季;而南半球却正好相反,由冬季进入春季,进而过渡到夏季。不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热,而冬天则要比北半球的冷些。

地球上还分有热带、寒带和温带。热带地区只有雨季和旱季,而寒带地区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只有温带地区才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四季是这样划分的: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依地球的公转,以日照时间最长的6月为中心,分为春、夏,以日照时间最短的12月为中心,分为秋、冬,以此为一个周期。

四季的变化给地球带来了丰富的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都知道,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有些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如油松、马尾松、侧柏等;有些喜阴的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如冷杉、金鸡纳等。就连动物也因对光照需要量的不同,有了日行动物和夜行动物之分别。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的有规律变化,为地面上各种植物带的有规律变化奠定了基础;同理,高山地区植物的垂直带分布现象,也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不均匀的反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其下限温度为0℃~5℃。这对规划作物布局、安排农事活动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地区热量的累积值不仅决定该地区作物的熟制,还决定着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例如,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夏季热量资源不足,使我国这个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从1980年开始,该省气象局进行了全省的农业气候区划,从北到南分出五个由少到多的热量带,又对当地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42个品种进行了需热量鉴定,指导农民按当地热量带种植相应作物和相应品种,使气候资源物尽其用,发挥出了粮食种植大省的优势。

农业生产受季节降水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社会,虽然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以露天作业为主的农业仍然要“靠天吃饭”,这个“天”既是阳光,也是雨露。我们都知道,植物体内含水量很高,一般在80%左右,蔬菜和块茎作物更高达90%~95%。因而,大气降水的多少和时间分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关系极大:春雨充足,保证冬小麦需水关键期的用水,能获得丰收;伏雨充足,为适时播种和冬前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之,水分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1959年的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势力强盛,它的前锋雨带反常地迅速北上,导致长江流域大旱。而1998年与之相反,使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水。可见,季风“调”,则雨水“顺”,风调雨顺的说法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气候变化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各种影响,甚至引起疾病,例如中暑、冻伤、感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等。此外,高山反应、空调病、风扇病等也与气候有关。为了满足广大居民防病治病、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气象部门开展了人体舒适度、中暑指数、心脑血管病、胃肠道传染病,以及紫外线强度、花粉浓度等医学气象预报。但是另一方面,恰当利用气候条件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如利用气候条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登山、冬泳、滑冰、滑雪等,以增强体质。气候疗养,如沙疗、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防病治病的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天气预报中诸如穿衣指数、登山指数等内容,对人们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病健身起到了指导作用。经常晒太阳,保持居室内有较好的日照,不仅可以杀灭病菌、减少疾病,还有助于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并提高体质。所以,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光照资源的问题。

8.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那些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眨眼睛的星星叫做恒星。恒星都是一个一个的“太阳”,是自己发热发光的星球。恒星之间相距很远很远,它们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是不会掉下来的。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吸引力的,整个宇宙都是在相互作用力下维持稳定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所有恒星都是超级星体,它们的质量都特别大,所以即便它们之间相距很远,它们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还是很大,使得各星体就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和运行轨道。有些人说,万有引力是把宇宙粘在一起的无形胶水,但万有引力是看不见的力量,我们最好把它和另一种物理作用力磁力相比较。

所有的星体都自由地悬浮在宇宙中,它们没有被绳子牵住,也没有被粘住,更没有被安装上喷气式窗体顶端和窗体底端发动机。它们是自动地沿着自己的轨道在浩瀚宇宙中穿行。在电影里我们觉得这很自然,但现实中这却是非常神奇。在地球上,东西不会像在宇宙中一样飘来飘去,而是最终会落到地面上。为什么地球上和太空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星系和恒星们不会挤到一块,并落到宇宙的底部呢?

这是因为在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会相互吸引,所有的物体都在自己的周围产生和磁力相似的力量——万有引力。如果物体质量越大,相互靠得越近,这样的力量也就越大。

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简单地说,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

同类推荐
  •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脑筋急转弯不仅是调节心情、放松心情的游戏,更是帮助孩子们打破思维定式,发挥超常能力的头脑训练。让孩子们越玩越聪明,越玩越成功!
  • 塞隆索和舒马赫

    塞隆索和舒马赫

    赛隆索是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小男孩(有先天性识字障碍),被同学视为“玻璃人”。他经常在上课时到处“流浪”,植物园、礼堂天花板夹层等地方都成为了他的“秘密花园”。有一天,赛隆索的世界里,闯进了一个奇特的男人,令他感到无比亲切。这个男人让赛隆索明白了自己名字的来历,令他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天赋……这个男人成为了赛隆索心中的舒马赫(世界F1赛车冠军)。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男人其实就是不常在学校露面的“神秘校长”。因为舒马赫,赛隆索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相比以往安全意识有了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所增强,但仍不够,本书本着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的短文,包括《违规骑车危险多》、《提防马路骗子》等。
  •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池塘边大榕树下的小蜗牛有许多好朋友,像蚂蚁、蜜蜂、青蛙、燕子等。本书中通过描写小蜗牛及其好朋友们的故事,实际上描写了这些动物与气象变化的关系,是一本关于气象知识的科普书籍。
  • 青少年最喜欢的神话故事

    青少年最喜欢的神话故事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热门推荐
  • 云流

    云流

    速度必然会很慢,但无力改变。我想写的,就像这个分类一样,是一个关于战争的幻想,只求有人喜欢,喜欢这种风格。文思并非能泉涌,唯有细流静漫,还望体谅。
  • 血练成圣

    血练成圣

    光剑,短剑,巨剑,钝器。一名掌握了剑术奥义的圣,却同时修炼着血气之力,在经历了残酷的血焚考验之后,终将属于帝血弑天的力量与剑术完美的融合,成就一代血圣。而我们的故事便从初次沉寂下来的悲鸣洞穴展开…
  • 邪王独尊

    邪王独尊

    一代邪王,三世轮回。废柴逆袭,万世独尊!
  • 文化古迹探索

    文化古迹探索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重生之亡灵帝君

    重生之亡灵帝君

    万王之王,始称大帝!******文艺版简介:我本想痴心绝对,却奈何桃花缠身,当踏足巅峰,我牵着的,又会是谁的手?普通版简介:杨林重生而来,正逢《大帝》开启公测,重入游戏,且看拥有五年游戏经验的杨林,如何步步占得先机,弥补前生遗憾,痛殴前世之敌!二逼版简介:你问游戏谁最强,就是老子没商量!老子重生谁怕谁!蝼蚁们,颤抖吧!哇哈哈哈哈哈……******新人新书新上传,各位老少爷们,哥们姐们,那啥,支持下呗……
  • 逃跑的新娘

    逃跑的新娘

    她是南宫世家的的小姐,却被家人逼婚,新郎却是个无情之人。她被迫逃跑,却一次次被他捉回,苍天啊!不活了。不成想自己爱上了他……
  • 总裁在上:霸宠娇妻

    总裁在上:霸宠娇妻

    三年前,他霸道的挑起她的下颚,命令道:做我的女人!她一脸懵逼:总裁,你没病吧!三年后,她满脸讥诮,勾唇:想睡我早说啊!地点你挑,我奉陪到底!不过……不是你睡我,而是我睡你!
  • 马尔萨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马尔萨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世界上名人千千万万 出“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新发明、新理论造福于人类而英名远播、流芳百世;有的因地位显耀、政绩卓著、战功赫赫而威震四海、世人敬仰;有的则因暴殄、反动而臭名昭著、遗臭万年 等等 不一而足。
  • 水爱

    水爱

    爱情就象那流湍的河水,深得无声,浅得入骨,静时清澈见底,波澜不惊;动时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我想:周涛对爱情的追求是完美的残缺,苏小倩则是明智的愚蠢,唯有孙虹半醒半痴,仍然执着,一个有志气的打工小青年周涛在义乌结识了美丽善良的姑娘苏雪梅,从此,不顾一切地展开了对心上人的苦苦追求。苏雪梅迫于压力违心地拒绝了周涛的求婚,就在洪水来临之际,失魂落魄的周涛纵身跳入洪水急流之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一个可怕的喷涌。他挽救不仅仅是对心上人的爱,而是一片赤诚的心……
  • 墨霖语熹雅

    墨霖语熹雅

    因为一次出游,两人相遇,第一次相遇就骂了他一顿,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来就没有人敢这样对自己,她是这世上的第一人,自然也是最后一个韶华易逝且难寻,何人嗟叹落烟云。红尘浮生不轻断,只拢闲曲霓裳舞。一世功成名就,一朝红颜在怀,一默红尘浮云,起起伏伏,朝起夕落,终究别离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