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2500000011

第11章 修身方能平天下——管理者可持续发展的密钥(2)

至善与亲民的根本是修德行德,是明德的展开和实践,是从“下德不失德”向仁德、义德、礼德这三种基本德性的培养、积累和升华,从而带动信德和智德的全面提升和巩固,真正达到明德的实践过程。

《大学》还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这段阐述中,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些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渐进和深化的过程。“八条目”的中心环节就是修身。

在八条目中,“格物”和“致知”是基础。致知而致命,以道德修身,达到和实现德治的高尚志愿。诚意就是用诚信道德的心来规范意识行为。所谓“正心”,就是用德性纠正、改造意识中不符合道德人生观的部分,使人确立正确意识观念,将私心和欲望调整到符合德性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古人曾说:“道德人家福泽长”,道德之家中必有道德修身之人,这些贤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身边人和整个家庭。如果能以身作则,对家人进行道德教育,使全家都能尊道贵德,以德修身,全家人都达到一致的、同等的道德人生修养状态和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齐家”。

修身如治国,治国如修身。正如《大学》中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治国的前提。不以德修身就难以肩负治国的使命。

《大学》所谓“修齐治平”,不仅为社会群体规划理想境界,而且为个体人生规划理想境界:作为“外王”的“齐治平”是作为“内圣”的“修”的彻底实现;而“修”的目标不是群体的“大同”,而是个体的“知性”“知天”——“成圣”。“修齐治平”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首先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将个人修养与现实政治贯通,通过追求道德完善和治国平天下实现人生的根本价值,从而隔绝对彼岸世界的诉求。这是儒家思想最特别的地方,对解决上帝死后,人类遭遇的信仰危机有积极的意义。

二十、“极高明而道中庸”对个人处世有什么借鉴作用

冯友兰先生书房曾经挂着这样一副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冯先生1988年2月写的。关于这副对联,冯先生自己说:“上联说的是我的哲学史工作的意义,下联说的是我的自我修养的目标,这两句话,是我的自勉之辞。”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先生一生追求的精神境界。冯友兰说:“中国哲学有一个主要的传统,有一个思想的主流。这个传统就是求一种最高底境界。这种境界是最高底,但又是不离乎人伦日用底。这种境界,就是即世间而出世间底。这种境界以及这种哲学,我们说它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的一篇,宋代把它和《礼记》中的《大学》独立出来,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极高明而道中庸”即出自《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大致意思是: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大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所以在上位时不会骄傲,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不会背叛作乱。当国家政治上轨道时,他的言论可以帮助国家振兴,当国家政治紊乱无道时,他的沉默足以被接受。

对于中庸的解释,中国学者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毫无疑问,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

《中庸》首篇《天命章》对“中”作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与“中”相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定义赋予“中庸”以“中和”的新义,并将其提升到天地万物根本法则的高度,以此作为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感情保持“中和”的状态,就可以保证本性因无情欲之蔽而发扬光大,进而达到使“天地位”、“万物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在于“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的观念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核心的地位。“中”既是个人的某种主观状态,即含而未发的内在情感要求,又是个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里表现于外在言行的规范和准则。这两者是统一的:内心之“中”是言行之“中”的前提,而言行之“中”又是内心之“中”的外化和表现。

宋朝大哲人朱熹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当代学者匡亚明先生认为,“中庸”是“作为仁的人生哲学方法论的中庸”,认为“所谓中,即中正,中和。所谓庸,即用也,常也”,因此“中庸”即是“用中为常道也”。学者金景芳等认为:“孔子所说的中,既不是过,也不是不及,而是恰到好处”。

另外,《中庸》还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方法。既尊重固有的德性,又重视学问的积累。这些观点对于后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者钱穆常诵《中庸》之句:“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意思是,大思想、大学问必与“中庸”有关。“中庸之道”乃大道,亦为人道。“惟其中国传统,特重此中庸之道,故中国传统思想,亦为一种中庸思想。”“中庸”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基本特征。归其因由,钱穆认为,这源于在中国思想里“道不离人,亦学不离人。”当然,这种思想特征更根本地来源于中国人的生命活动,而思想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活动。同时,中国思想对于生命的关注乃是它的重中之重,它主张的生命态度正是“中庸”。所谓的“中庸的生命之道”,不仅单指思想活动,还指包括思想活动在内的更为广泛的整个生命实践活动。

“极高明而道中庸”提醒人们,为人处世不能走极端,而应该平衡各种力量,对事物形势洞察了解,明智地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如果人们能够在一切事情上做到恰到好处,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二十一、管理者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能学到什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本是《周易》中的乾卦。

《易经》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第二卦坤坤为地坤上坤下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对于乾卦和坤卦,通常有三种解释:

(1)乾为马,坤为牛。用马来象征天。天行健就是以骏马来形容自强不息;坤为牛,以牛来诠释人的品德。

(2)据帛书《周易》,“干”为“键”,“天行健”乃“天行键”,“键”为“干”的古字,而“键”又训为“健”,串在一起:天,行矣,干(键)。干,健也。

据帛书《周易》,“坤”为“川”,“势”为“执”,“地势坤”乃“地执川”,“川”为“坤”的古字,而“川”又训为“顺”,串在一起:地,执也。坤,顺也。“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强力”,“执”为“势”,所以“地执坤”变成了“地势坤”。“执”为执持、执守;“势”即势力、形势。

(3)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定,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易传》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如果天、地相对而言,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个天空,如果再分而言之,大体上又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当时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宇宙空间,一是指地球以上的大气层。地与天相对而言,指人类和一切生命生存于其上的大地,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家园。没有任何一种生命是能够离开大地的,天空中飞鸟也不例外。《易传》不仅用天、地代表自然界(亦可称为宇宙自然界),而且看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意义,这才是《易传》“自然观”的特点。它是从人的生命存在出发去理解自然界的。万物的生命来源于天,生成于地,正因为如此,《说卦传》将乾、坤二卦视为父母卦。在《易传》看来,人与自然界本来是统一的,不能分离。在发育生长万物的意义上,天可“称”之为父,地可“称”之为母,父母只是个“称呼”,并不是说天地是真父母。人作为天之所“始”,地之所“生”,不过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这一部分,确实与其他万物不同,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在自然界有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这正是《易传》所特别强调的。

《系辞传》与《说卦传》都讲到“三材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视为“三材”,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足以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人的地位重要,是因为只有人才有仁义,也只有人才能尽其仁义而“成物”。人性是不能离开“自然性”的。这所谓“自然性”,不是纯粹生物学上所说的生物性,而是具有生命的目的意义和道德意义,也就是说,对人而言,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源,而且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根源。人之所以能够与天地并立而为三,固然是由于人具有一种特殊地位,但这种特殊地位归根结底是由自然界给予的,而且同时便负有一种使命。

《易传》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而不只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当《乾·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传》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时,就不仅仅是“法天”、“法地”,即效法天地之义,而是变成了人的内在需要,人的生命目的本身。当《乾·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文言》说,“利贞者,性情也”时,这个意思就更加清楚了,“乾道”即天道,就内在于人而存在,就是人之“性命”,人之“性情”,具体而言,就是仁义。这就是《易传》讲“三材之道”的意蕴所在。

《易传》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天人合一”境界。这里所说的“天”,具有超越意义,但并不是实体,它无非是宇宙自然界的全称,是一种哲学的概括。所谓“天人合一”境界,就是与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状态。“天”是自然界,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一切价值之源。这种神圣感实际上赋予人以更加现实的使命感,这就是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热爱和保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周易》对于今天的积极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哲学化本身,而在于它通过确立此后中国哲学的最高范式“阴阳”,确立了一种“东方生命哲学”,而这种生命哲学既可以展示群体生命存在、也可以展示个体生命存在。

天生万物,与天地相比,世间任何事物都是渺小的,但生命是伟大的。生活中我们都尝过酸甜苦辣,凡间尘世谁都有起落沉浮。当回过头来看走过的崎岖不平的路,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本身具有战胜困难的潜力。在生死边缘游走过的人就不再在乎斤斤计较的得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平平淡淡,自自然然。用易经中的一句话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二十二、管理者如何养“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两千多年来,它对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长期积累形成的。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它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威胁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文天祥写的《正气歌》对孟子的浩然之气有很生动的描绘,“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存在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

同类推荐
  • 在家就能做的99种网上生意

    在家就能做的99种网上生意

    你必须相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正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本书用最简单实用的语言,告诉你如何通过网络赚钱,并为你提供了涵盖生活各个方面的多达99个的顶级网店创意。你还在犹豫什么呢?快来动动你的大脑、动动你的鼠标,成为经济时代的网商达人吧!
  • 总经理如何识人、用人、管人

    总经理如何识人、用人、管人

    本书对识人用人管人的各种方法、模式和技巧进行了36个方面介绍,指导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 慈星密码

    慈星密码

    本书以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10年的发展为研究蓝本,解读慈星股份从新星到明星的倍增奇迹聚焦孙平范董事长从平凡到模范的企业家品牌关注慈溪“创二代”从创业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从相对优势到绝对领先的异军突起。
  • 带队伍:中基层领导者学习力法则

    带队伍:中基层领导者学习力法则

    本书根植于作者多年的企业管理及培训经验,从学习力入手,将管理艺术融入实际工作,理论通俗易懂,论述鞭辟入里,案例精彩丰富,是中基层领导者提高学习力、带出学习型团队的实用读本。教你理解学习力,增强自己的学习意识,快速成为学习型领导者。教你发挥学习力,培养学习型员工,用知识的力量实现企业创新。教你拓展学习力,铸造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团队。
  •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

    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是全球职场中高层管理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世界上最一流的高管并非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而是培养一群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你只需做20%重要的事,其余80%的事都可以交给他们。《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以世界500强企业都在运用的团队管理法则为基础,针对如何建立领导力、完善制度、高效沟通、科学考核、执行力、时间管理等团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简单、高效、实用的解决方法,教你打造最强团队,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和业绩双赢!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子生化人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子生化人

    本文从计算机,电子元件入手,以高端生化技术以及先进的科技理念为基础,详细阐述了电子生化人的基本概念、特征、构造原理与人类的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等。
  • 云罗苍穹

    云罗苍穹

    手持神秘功法,身怀逆天血脉,门派小弟子,一路用实力证明自己,破围剿,夺功法,整势力,受责任,四方界面云涌,暗谋涌动,看莫尘如何一路高歌,成就无上神境,云罗苍穹。
  • 一咒定情

    一咒定情

    夏雨霏,琼女巫的转世。冷楚,冷家族的唯一继承人。后来,夏凌冰代替了夏雨霏嫁入冷家,而夏雨霏也误打误撞的进入了冷家,她和冷楚经过了重重的困难,就快要在一起,可是他却又决绝的的推开了她,她默默的离开.......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落花谷

    落花谷

    记忆的沙,杂乱无章,却勾勒出少女的脸庞,亦真亦假,如梦似幻。她,重回伊始,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长相厮守,“愿得卿人心,白首不分离。”可事与愿违,光风霁月的背后藏着怎样的阴谋?她的身世又有多大的秘密?各路英雄齐上阵,千钧一发之际,且看她如何识破阴谋,玩转掌心。乌云散尽之后,又是何等的月夕花朝。【小夜新文,望支持】
  • 金口才全书·即兴发挥的说话艺术

    金口才全书·即兴发挥的说话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生活中的语言艺术、交际中的语言艺术、风趣幽默的艺术、有效的说话方式、世界级名嘴趣闻等。
  • 复末久知

    复末久知

    在白久知十五岁那年,遇见了风度翩翩的何相末。第一印象很差,导致一段时间的冷嘲热讽。待他离去多时,过了很久很久,白久知竟开始怀念,关于她和他的那段青春。
  • 焚天秘录

    焚天秘录

    公元2012年末,宇宙中一股奇异的能量笼罩地球。这股能量被人类称为‘元力。’元力能重组人体内的基因,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就算普通人生活在充满元力的环境里,寿命也延长很多。正当人类庆幸神迹降临之时,灾难随之袭来。地震,海啸,飓风,陨石撞击,巨大的灾难无穷无尽,人类遭遇灭顶之灾。灾难延续几年才平静下来。幸存下来的人类重建家园之时,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变了,变的太疯狂。牧场圈养的大量家畜里面,个别家畜也如人类一样吸收了元力,发生了变异。变异的妖兽体形变得比原先大了几十倍,而且毛羽刀剑难伤,就连普通枪支都伤不了它们。妖兽冲出牧场,来到人类社会到处伤人。从此拉开人类和妖兽长达千年的战争。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一个被家族彻底抛弃的废物,在这纷乱的世界横空出世,凝丹元,聚丹魂,证神道,踏天路,支手遮天!
  • exo我们相恋吧

    exo我们相恋吧

    一个在外人看来是冷酷的人,却有一颗极其脆弱的心。遇到他们,她将会怎么样呢?
  •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