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7500000040

第40章 玩偶之家(2)

海尔茂并非漫画式的形象。他品正行端,堪称模范公民及出色丈夫。但在个人利益与家庭危机的考验面前,他暴露出自私的本性及男权主义思想本质。事实表明,不管娜拉怎样爱他,只要这爱与他的切身利益发生冲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否定。易卜生通过揭示海尔茂这个正人君子形象所掩盖的本质特征,以新的角度及深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玩偶之家》这部作品的艺术特点也是十分鲜明的。

易卜生是戏剧革新家。这种革新首先表现在戏剧题材上。当时欧洲舞台时兴纯粹的娱乐剧。易卜生将令观众生厌的乔装、谋杀、决斗撵出剧场,代之以深刻社会问题的提出和激烈不已的争论。剧场因此成为有公众参与的社会论坛,文学也因此大大增强了参与社会变革的功能。

易卜生对戏剧艺术的革新还体现在剧情结构的创新上。为避免“社会问题剧”的情节非戏剧化,他将问题与情节高度融合,使讨论与剧情一体化。易卜生是设置戏剧冲突的高手。他使全剧人物都围绕借据这一中心活动。娜拉与女友、女友与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与海尔茂、海尔茂与娜拉,这是一个环环相息、首尾相扣的行为链,驱动这“链条”的事件就是借据的着落。

但与一般的情节剧不同,易卜生在事件冲突的表层下埋伏了性格冲突的主线。围绕借据得失展开的事件,最终只是引出人物性格冲突的铺垫。当在其他剧作中已成为高潮的借据风波平息后,这戏真正的冲突才拉开序幕。本来已松弛了情绪的观众意外地再度调动情感,进入难得的欣赏佳境。正是由于和谐地处理了讨论与观剧的关系,易卜生才能够用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戏剧性,以论战性强化情节,以情节性使论战艺术化,从而吸引了观众。

动用追溯手段强化剧情,也是易卜生的结构艺术。剧幕拉开后,构成冲突的事件业已发生。剧情实际是依托在对这一事件的回顾上。但作者不是和盘托出,而是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渐进顾及,从而造成悬念不断,扣人心弦的效果。

少用独白、旁白,多用对白。这是《玩偶之家》语言上的特点。这使人物的语言颇具个性化,话锋犀利,警句精辟。(刘铁)

《玩偶之家》:无声的回响

美国学者哈罗德·克勒曼这样写道:“娜拉告别丈夫的关门声在全世界回响着——这是高度的戏剧技巧,因为在演出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听到房门开关的声音。”这句话是很令人深思的。与一般的“社会问题剧”不同,《玩偶之家》并不是要用那些外在的言辞和表面的冲突让人们“明白”什么,而恰恰是用一种听不见的声响让人们在沉默之中反思自己“不明白”的是什么?娜拉并不“明白”,她以一种相当朦胧的心绪来企盼自己毫无所知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并不清晰的价值理想。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超过了法律条文、社会舆论、乃至宗教信仰。然而她终于发现,她在爱情中只不过是一种消遣,她在家庭中只不过是一具玩偶,她迷惘了,破灭了,于是便出走了。“娜拉走后怎么办”?这在她本人,也许都是一件并不清楚的事情。同娜拉一样,海尔茂也不“明白”,他不明白自己那个活泼可爱的“小鸟儿”、“小松鼠”怎么突然之间会离他出走?他不明白,自己那番维护社会正义、法律尊严的训斥有什么不对?那不正是教育自己的妻子如何正确地对待人生吗?他甚至以一种相当恳切、相当真诚的态度对她说:“你只要一心一意依赖我,我会指点你,教导你;要不然我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一个女人没有人帮助是怪叫人心痛的事。”因此,我们切不可以将海尔茂视为一个简单的“反面人物”,用克勒曼的话来说,“他不是个小人,只是个小资产阶级而已”。因此,《玩偶之家》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某些个别人的悲剧,而是一个阶级、一个时代的悲剧。“如果不带先入为主的偏见去读《玩偶之家》的话,它的深刻含意是不言自明的,即:除非妇女同样是自由的,否则男人也不能成为‘自由’的(或真正的)人。”抛开那既布局严谨又游刃有余的戏剧结构不谈,抛开那既自然生动又富有潜台词的舞台语言不讲,仅是这一主题,就已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回响了一百年!

一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在饶有兴致地建设着自己的小家庭、装饰着自己的安乐窝的时候,请当心娜拉的关门声!(张艳华)

亨利克·易卜生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大师。他的一生和戏剧事业紧密相连,剧本的创作和剧院的经营凝聚了他毕生心血。他不仅为挪威的戏剧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为世界戏剧的发展建立起崭新的里程碑。

易卜生

易卜生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6岁时,父亲破产。全家迁往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开始,他在格里姆斯塔镇一家药材店当了6年学徒,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经典著作,并且尝试了诗歌创作。1850年,易卜生参加了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却因成绩不佳而落榜。这时正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时期,易卜生受他经历影响,站在了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还亲自参加了由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工人运动。同时,他创作了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文学作品,如诗歌《觉醒吧,斯堪的纳维亚人》(1850年)、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年)。1851年,他认识了卑尔根剧院的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奥莱·布尔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聘他为剧院的剧作家兼编导。1852年,他被派往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此后,他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为卑尔根剧院先后创作了《仲夏之夜》(1853年)、《勇士之墓》(1854年)、《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年)、《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年)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年),并且他还参加编导了100多部剧本,积累了丰富的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经验。

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他创作了带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的浪漫主义历史剧《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年)、《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和提出恋爱自由的《爱的喜剧》(1862年)等等。后来剧院破产,易卜生的生活也陷入了靠借债度日的境地。1864年,挪威政府在普鲁士与丹麦战争中背叛北欧各国整体利益,这引起了易卜生对国民和政客鄙俗的强烈不满。他离开了挪威,此后的27年中,他只在挪威作过短暂的逗留。他先来到意大利罗马,后来又到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虽然生活窘迫,但是他仍然坚持戏剧创作,《布兰德》(1866年)和《彼尔·英特》(1867年)都体现出他的精神反叛意识。而1877年的《社会支柱》、1879年的《玩偶之家》、1881年的《群鬼》和1882年的《人民公敌》是易卜生现实批判性最强的社会问题剧,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1891年,易卜生回到挪威。他创作了两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建筑师》(1892年)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年)。1900年患中风后长期卧床不起。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去世。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是深受易卜生影响的一位剧作家。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继承了易卜生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了大量社会问题剧,为世界戏剧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是最早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之一。主人公薇薇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她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清高自傲,是一位强调自强自立的新女性。她一心钻研法律,为将来去法律事务所独立工作做准备。在她得知母亲过去出身贫寒,曾被迫为娼的不幸经历后,她明白错的是社会,而不是母亲,并对母亲表示了谅解。但最后,她还是同母亲隔断了经济关系,离开家去伦敦谋生。

《巴巴拉少校》是萧伯纳另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杰出剧作。主人公巴巴拉是救世军的少校,她是大军火商安德鲁·安德谢夫的女儿。因为安德谢夫坚持军火工业的继承人必须是一个弃儿,所以和安德谢夫夫人产生了矛盾而分居。巴巴拉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相信基督的美德而不相信金钱的力量。因此她不赞成救世军接受造酒商和军火商的捐款。然而,残酷的现实使巴巴拉最终接受了父亲的实用主义思想,并让未婚夫装作一个弃儿,做父亲军火工业的继承人。作者通过这部戏剧揭示了在当时社会,宗教事业、军火工业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矛盾,并对其进行无情的批判。

同类推荐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本书选用书中一篇文章做书目,以有机地连接12篇各不相干的文化批判随笔。在这些文章中,有些篇章由于引用了古人的著作片断,对已习惯使用现代汉语的读者来说,初读时,可能会引起一些难以避免的不习惯。但这些篇章同其余各篇一样,充满了思想的灵感的闪光,引文并不多,文章是易读的,值得读者品味,其中的独创性、新颖性,很有启发意义。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病玫瑰

    病玫瑰

    《病玫瑰》中,诗人的灵魂翼羽随处翩跹,意象婉如思涛中自由飘荡的飞舟。然而,现代文明对精神家园的攻击,也深深地触动着诗人文爱艺,诗人凝重的视境,通过那些悲天悯人的诗句,传递给读者。
  •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是我10年作品的精选。其中,有两个关键的“题眼”,一曰“奋斗”,二曰“咖啡”,“奋斗”是姿态是精神是途径,“咖啡”是结果是目标是一种悠然的氛围。
热门推荐
  • 末世血路

    末世血路

    末世,人类经历鼎盛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鸿蒙,为达饱腹之欲,杀戮和被杀戮成为寻常。人类早已忘却文明和秩序,忘记伦常和教化,在这重新沦为废墟的星球,除了要对抗各种变异生物、丧尸,更要对抗人性中的丑陋。程立,如何冲出黑暗和无边阴谋,重建人类的辉煌?每天下午六点到十点更新,每日更新字数尽量在5000字以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收藏和各种票,狠狠的砸给我吧!另外,要互推的作者可以留言,我根据情况来定互推!生存不易,写作更不易,谢谢!
  • 乡村少年闯花都

    乡村少年闯花都

    身世坎坷的杜子淳进程寻仇,机缘得遇一怪老头梦中传授一套绝世掌法,此后得以纵横都市,并因身具异能迅速聚敛财富,建立自己的金钱帝国,香车宝马美女如云……
  • 为伊断永恒

    为伊断永恒

    不求功名利禄,不求长生不老,但求得佳人相许一世欢颜。得卿心,天下万物皆淡然。本是无心人,万物皆可弃。得君痴痴相守不离弃,为君还复世间路,此生眷念,不负君。
  •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道德经》,由此开创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学说及其衍生出的道家、道教等流派对2000 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老子文化及其哲学智慧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子思想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古渡谣

    古渡谣

    一首苦乐人生的长歌,一段铭心刻骨的情话,一篇以义取利的商道,一幅黄河风情的画卷。主人公白永和一生沉浮官场,悲喜情场,搏击商场。与爷爷白鹤年奶奶白贾氏曲尽亲情孝悌,与前妻杨爱丹现妻柳含嫣演绎情愁爱恨,命运起伏跌荡,故事离奇曲折。
  • 混世三界小妖后

    混世三界小妖后

    “穗儿,我们去赏梅?”洛子幽侧着头眨巴着眼睛问道,锺离穗儿顿了顿手中的笔,望着外面迎风而立的红莲,低头继续批着折子。见女子未搭理,洛子幽忽又兴致盎然地说道,“穗儿,要不今晚我们去吃烤鱼吧!”锺离穗儿呼吸一滞,因为修炼时段的经历,对于鱼,她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穗儿!唔~”见洛子幽还要继续说下去,锺离穗儿一个转身堵住了洛子幽的嘴。天知道他这张嘴又要说出什么难以恭维的话。洛子幽眨了眨水灵灵的大眼睛,无辜的盯着锺离穗儿,他就知道,纵使这个女人有多厉害,她心中只有他一人,无论是以什么身份!只有他一人!
  • 废柴∶安家小姐要逆天

    废柴∶安家小姐要逆天

    【前面的一到十三章都是废文】她,前世是一名顶级杀手,在一次任务中救搭档被搭档害死了。她,是安家废柴花痴大小姐,在追三皇子时被摔死了,安家却不闻不问。谁知,她死后竟然狗血的穿越了,穿越到这个与她同名之人废柴身上。再次睁眼时,眼里充满了嗜血、仇恨。欺辱她的人们,准备接受好我的怒火了吗?她安魅夜,要让安家看看,他们曾经嫌弃的安雪,是怎样蜕变为风星大陆的掌控者,怎样蚕食掉安家、、、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幻境仙尘

    幻境仙尘

    颜九的执念来源于一座城池和一个女子。感谢《家和月圆》作者浣水月做的美美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