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2500000013

第13章 说黄苗子(4)

黄苗子先生是老一辈的艺术评论家,他本人也是书法家、画家。在艺术评论家中,黄苗子的人缘奇好,这其中的原由,一是他的父亲本身是岭南教育名流,桃李满天下,作为哲嗣当然也就蒙泽被荫;二是他的妻子郁风是著名女画家,而且颇为重要的是他妻子的父亲是民国时期大法官郁华,其叔叔是知交遍天下的风流才子郁达夫。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黄苗子乃性情中人,古道热肠,喜爱结交天下才俊。用句《水浒传》的话,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兼之本身天分过人,所以文艺界人士多与之交。如果说在新中国成立前黄苗子是书画界的票友,那么,之后他便“下海”了,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专业出版编辑工作,出了大批古典美术史论图书,而这一工作岗位也为他接触书画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之所以言及作者的这些背景,是因为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画坛师友录》。在某种程度上,《画坛师友录》记录的是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画坛的人物评传与回忆,而这些大画家,却无不与黄苗子有着这样那样的交情。按照中国古人的说法,士人来往从来都是讲“谊兼师友”的,《画坛师友录》书名也就由此而来,所以,庄申在序中质疑书中除邓尔疋是师以外竟再无一位师,多少有些钻牛角尖了。《画坛师友录》中写其师的并不多,只是聊备一格,主要还是写朋友。理由很简单,黄苗子基本上是自学成材,所以,老师当然就不多。此书只有他少时在广东所拜的邓尔疋一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由于黄苗子在广东、香港的生活经历,他对粤港两地的书画家格外青睐,这一特点也体现在《艺林一枝》对古代书画家的研究上。

翻翻《画坛师友录》的目录,能发现自上个世纪30年代(也即黄苗子成长习艺)以来中国画坛的几乎全部主要代表人物: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干、潘天寿、林风眠、李苦禅、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启功、张仃、黄胄、黄永玉。细究背景,此书所写的画家可以说全是黄苗子的朋友或熟人,他们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交情或关系,在书里我没找到一位是与黄苗子不相识、没关系的同时代画家!在甲编(书画家)的最后一位,是黄胄,而书中交代得很明白,黄苗子郁风在北京的第一次合展,就是在黄胄的张罗与资助下于黄胄个人的炎黄艺术馆举办的。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书中所配的书画作品,相当一部分原作是书画家赠送给黄苗子郁风的藏品,如张大干1982年赠给黄苗子的《达摩像》,徐悲鸿在黄苗子郁风新婚时赠的《奔马图》。另外有些史料图片也是难珍贵难得的,如齐白石题有“苗子仁弟论定”的《借山吟馆诗草》书影,如果不是黄苗子先生把自己的藏品翻找出来,世人就无福一睹其风采。另外,书中所写的书画家写给黄苗子的信札手稿,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

据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黄苗子还写过一些画家的评论与介绍,却并没有收入此书,其中有一位很著名的画家,黄老曾当面对我表示过对此人的反感,而我在查阅80年代的美术报刊时惊奇地发现他其实是最早为之写评论的人之一——文艺界的人与事,有时就是这么复杂而微妙,如果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来搜索一番,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是非恩怨,只有圈里人才心知肚明而未必会说出来。还有一些画家,显然黄老当年是推脱不过应酬为文,所以,也没收录。有意思的是,这些被黄苗子自己“淘汰”了的文章,被评论的人却会反复收入自己的画册,我就收到过不止一种,令亦画亦评的我对画家与评论家有时非常微妙的关系多了一层认识。

黄苗子如花妙笔,不仅写了艺术,更写了人生与历史,尽管他自己谦称此书不是美术史。不少篇章,都可以当成传记文学来读,充满了情趣,掌故之多,必将成为中国现代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似乎有些夸张,一个时代的主要(并非全部)代表画家,竟然都是处在同一个圈子,这种现象,其实在中外艺术史上屡屡重现。清代的扬州八怪是如此,巴黎的印象派也是如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同一个历史时期,艺术界的精英们自然而然会成为朋友,会形成一个交往的圈子,首先他们在艺术上进行切磋交流,甚至形成艺术团体与流派;其次他们在生活中相互扶助,分享快乐与忧患。穷困时相濡以沫,腾达时不相忘于江湖。黄苗子所在的圈子,除了漫画创作尤其是抗战期间的漫画创作以外,似乎主要不是以艺术潮流为核心,而是由于共同的文化层次、相似的精神品德、臭味相投、默契融洽——总之,没有功利色彩、名利心,大家合得来,在一起就开心,从上世纪30年代的男女才俊到今天九句八旬翁媪,这个圈子里的朋友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辉煌乐章。

说起艺术家圈子,不能不再次提及解放后大名鼎鼎的二流堂。法国的沙龙文化,对西方文明史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二流堂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像是当年巴黎的文艺沙龙,出于莫明其妙的原因,它在政治运动中成为一大冤案,罪由莫须有,这里且按下不表。抗战时期的重庆二流堂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二流堂,所涉及到的书画界友朋,却基本上都在《画坛师友录》的名单上了。二流堂的艺术家群体普遍长寿,这也许是上天对他们曾受到难以忍受的磨难的补偿。耐人寻味的是,黄老却并没有在此书中就二流堂大做文章,不留意的人或不知情的人,几乎察觉不出二流堂这个背景的存在。相比吴祖光老先生字字血泪的《“二流堂”奇冤大案》与二流堂主唐瑜嬉笑怒骂的《二流堂纪事》,黄老此书简直淡忘或回避了这段沉重的历史,这恐怕不能以超脱来解释吧。特殊的经历与特殊的身份,让黄苗子更为深沉,在这个角度,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见过大世面、极有城府的明智长者。

黄老在自序里说:“本世纪的50年代初,那时的画坛人物是昌盛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干、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傅抱石、朱屺瞻、李可染诸公,接踪继踵,蓬蓬勃勃;有如灿烂繁星,光耀八表。这一人才辈出的现象,为我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增添光彩……我这些谬见,并不就是一笔抹杀60年代以后我国美术领域的成就;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文化刽子手挥舞屠刀,疯狂砍杀,也只不过伤了点元气,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此灭绝文化。”黄苗子对于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有充分的信心的,不过,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由于“十年动乱”,兼之“破四旧”等运动,事实上所受文化教育,已经留下不可忽视的断层,整整十年撂荒,耽误了文化的传承,全民十年不读书,这种事情在世界史上也是没有前例的,对于文化艺术的影响,肯定是极其深远的,其破坏性与后遗症,现在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那就是,《画坛师友录》中人物,其学识与文化底蕴,已经可望而不可及。由于社会环境导致的后天严重营养不良,几乎无人能够幸免。要想接上文化的血脉,首先就得借助于历史记录。

细细品来,《画坛师友录》的每一页,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唱三叹,此书对于后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艺术家范本教材。其中一些篇章,比如《巨匠的光环——白石老人逸话》,无论是从风格还是在篇幅上,都很像是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的名篇。我收集的评介齐白石的著作非常多,但是黄苗子的这部中篇回忆录,是我很喜欢重读的作品,另外一篇也很精彩传神,相比要短一些的,是艾青的手笔。

读《画坛师友录》,不由想到,同时代艺术家没有进入这个圈子的,实在是莫大的不幸,没有进入这个圈子当然也就进不了《画坛师友录》,这就有似魏晋名流而其言行未能记入《世说新语》,真正是遗憾了。在传神写照的生动与韵昧上,《画坛师友录》还真有《世说新语》的遗响。

圈子永远是艺术界的客观现实存在。只要光明正大、健康向上,而不是结党营私、剪除异己、嫉贤妒能,圈子对于文艺界就是好事。因为人生在世,作为社会动物,不可能没有社会关系,不可能没有社交。人人自危,以邻为壑,不敢交际,不敢说话,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历史。放眼当今国内艺术界,又何尝不是由一个又一个圈子所构成的。在大大小小的艺术界圈子中,地位最高、成就最高、声誉最隆的,眼下就要数黄苗子的这个圈子了,当然,毕竟时间无情,如今硕果仅存的并不多了,不过,黄苗子还在,他最要好的黄永玉、丁聪等人也还在。

每个圈子都有其时间与空间限制,不必讳言《画坛师友录》所描写的圈子正在渐行渐远成为历史。亲身耳闻目睹这个圈子的言行风采,也只有极少数格外幸运的人才有机会。不过,即使晚生后学无缘跻身黄老的圈子,从《画坛师友录》里瞥上几眼,看看这些才华横溢的前辈艺术家们的谈吐举止,听听他们妙语连珠的对白,畅想他们的风标令誉,也可大受教益,增进对何谓文化、何谓才艺的认识境界。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黄苗子先生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复兴留下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评传集。正如他自己在序里所言,“我们的回顾,正是期盼着另一个新的繁昌的到来。”这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历史家的眼光,作者有这等胸怀与境界,其著作的分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2007年5月16日增补于闲闲堂

黄苗子笔下的趣闻与佳话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名著,以文人雅士言行举止为题材,写尽了魏晋风度,是我百读不厌的枕边书。《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对远在欧洲留学的儿子便反复强调要多读《世说新语》,足见学贯中西的学者教子的良苦用心。

近年来世风日下,文化界教育界以及文博书画界,丑闻多而佳话少,黑幕多而趣闻少。若阮籍复生,当今能有几人可得青眼相加?人心不古,益觉前辈笔下的趣闻、佳话可喜、可爱、可贵。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过一本((北大新语》,蒙责任编辑李潇潇小姐相赠一册,乃以《世说新语》的体例与原则,汇编北京大学名流宿儒的言行。余见猎心喜,聊效其例,就所读黄苗子先生笔下所记的前辈风流趣闻佳话,抄录胪列成文,后略加按语,略供读者一笑。

叶誉虎50年代居京,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启功先生任其秘书),毛泽东写赠过“沁园春”,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毛每年诞辰,要在中南海宴诸老,而叶也在被请之列。

闲闲堂按:启功先生之成为右派,并不是在其关系所在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而是在北京中国画院。

沈尹默与吴祖光之父吴景洲是好友,所以对黄苗子说自己还抱过吴祖光多少次,还尿在自己身上过呢。

闲闲堂按: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界即已分为受祖荫与自己打天下两大类,而今亦然。

张伯驹夫人潘素,本是“花国总统”,从良嫁张公子后从之学书画。

闲闲堂按:英雄不问出处则可,美人不问出处则不可。惟名公子可以配“花国”出身的美人。

沈从文对黄苗子说:“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个一个题目做下去,十辈子也做不完,我们都来干。”闲闲堂按:才学之士当然都是有做不完的题目,沈从文博学之极,尝见山西版《沈从文全集》有一册收录多篇陶瓷史专著,而世人罕闻,陶瓷界也很少有人称引。另,童书业在“文革”前到北京出差的日记,除了请教故宫的陶瓷权威,还特别记下了沈从文对陶瓷史的几点看法,可见在专家心中,沈从文的观点是非常有分量的。

黄苗子感慨钱锺书淡泊,“在北京,门无达官车马的名流学者,恐怕就算他一个。”闲闲堂按:此言乃八九十年代旧事,黄老健在,恐怕也当知近年来达官不复能晓世上尚有名流学者了吧?门有达官车马固非名流学者之荣,而反过来达官车马不到名流学者之门则亦为达官之耻也。

黄苗子先生认为有志研究中国当代诗词的,不可不读聂绀弩与启功的诗词。

闲闲堂按:在“文革”之后,诗词名家除了歌功颂德与狗屁不通的以外,能够发表出版而尚可一读的并不多,聂与启则都是打油一路。此乃时代风气之先,后来喜剧小品大行其道,葛优、郭德纲等丑星当红,就都是异曲同工。在启功的诗词与后来的小品相声之间,当然没有因果影响关系,但却都是时代社会趣味的折射。竟然没人写悲歌悲剧——这是极为可悲之世相。

郁曼陀是法律科班出身,在上海当大法官,居京时与余绍宋、汤定之组织画会,创作山水画。

闲闲堂按:余绍宋也是法律专业人士。二人既是浙江大同乡,又是同行,宜乎成为画友。

郁达夫风雨茅庐的中外文藏书,据说是被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日军侵入杭州的统帅矶谷廉介所掳走。此批藏书达夫到后来在遗嘱中还特别交代,不知早已经荡然无存。

闲闲堂按:战争是野蛮行为,但是参与者特别是组织与指挥者却是文明的——从“文明”两字本初的意义上是如此,所以会掠夺图书文物。同学未必就友好,有时甚至反而更糟,因为嫉贤妒能,传记材料记载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成绩优异,恐怕当时才学就远在矶谷之上。

(此文本可有万字左右,因为南行仓促,无法成篇,只此数则,异日再版时当可补足)

同类推荐
  • 音乐知识100问

    音乐知识100问

    这是一本通俗的音乐读物,它面对广大的少年和青年音乐爱好者,因此我们尽量写得浅显和易懂,希望通过上面这100个问题,能够对中、外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世界和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起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世间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学问,而且非常专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也。有的行业看来简单,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去做,结果必然要闹笑话。足见知识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艺术又是相通的,例如京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从京剧演员的表演中就可以认识中国的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和历史;懂得京剧的写意性表演,对中国的写意画认识也会有益处的。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济世神验良方

    济世神验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炎之帝尊

    炎之帝尊

    真武大陆,以真为极,以武为基,真武成丹沟通天地能量,造万物之形,点其意,踏武道,走逆天路,成就帝之皇者!少年,体藏上古龙丹,脑酝帝之战符,以龙丹作引,战符搭桥,迈入轮回之路,杀道三千!神奇昆仑,生死一线,无尽苍穹,由吾执掌!左手乾坤,右手生死,双武极致,浩瀚称帝!
  • 那时总有梦

    那时总有梦

    青春懵懂,不知莽撞为何物。年少轻狂,不撞南墙不回头。青春,是一个热血豪迈的时代,很多事情,如果和青春联系在一起,那都不算什么。而一旦失去青春,呵,原来什么都不是。每段记忆都会苍老,但希望记忆中的你们一直安好。往事如歌,只能说那个允许挥霍的年纪叫做青春!
  • 英雄:创世纪

    英雄:创世纪

    看得太透彻,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平淡的开始,平淡的结束!有很多事情,我都已经看透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兴趣了。往死而生,往生而死。
  • 天才邪少

    天才邪少

    胆小木讷的少年,莫名鬼迷心窍投湖自尽,被超级强者江尘魂穿。重生在同名同姓的少年身上的江尘,很是要命的发现,当务之急,他如何向美女班主任解释袭胸的事情……
  • 岁月是朵两生花

    岁月是朵两生花

    "似乎人人都同情弱者,而去道德绑架,表面和谐,实则怨愤林生。一个是万般不幸惨遭轮奸,一个是施以援手却被恩将仇报。是孽是缘?让曾经情比金坚,信誓旦旦的姐妹俩反目成仇?是爱是恨?让曾经温言软语,海誓山盟的家庭支离破碎!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人心的黑暗?付出和背叛纠缠不清,只叹岁月是朵两生花。人人艳羡的同时也在无情的摧残着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拯救:当代教子的误区与解套

    拯救:当代教子的误区与解套

    本书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学校争相购买作为校本课程?为什么学生争相购买送给家长?为什么企业老板争相购买送给员工?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相购买送给亲朋好友?88个顾问点醒涵盖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帮助家长走出当代教子误区规避孩童成长风险。
  • 冰山千金

    冰山千金

    一个5岁被带出国的女生慕杉雅,在16岁那年霸气回归。她希望能找到一位能帮助她渡过难关的人。然而语言不通,性格孤傲的她在新的环境中遇见了一位怎样特别的人?她就此心动?还是选择逃避?
  • 苗王夫君好霸道

    苗王夫君好霸道

    不受宠的侯府嫡女被边境苗王买下,从此失去自由。苗疆蛊毒,是曾经她无法理解的存在。为了绑住她,苗王给她下了永生不得离开的情蛊。一桩桩诡异的事情接踵而至,她却无法逃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怀念那些在一起的青春

    怀念那些在一起的青春

    吴然因自小是孤儿,被一个老头抚养,而老头的背景也是让是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