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7400000068

第68章 小小说创作札记

宗利华

1.寂寞与喧哗

英国书评专栏作家迈克尔·伍德直指当今庞杂的小说众声喧哗背后,是沉默特质。他称当代小说是“沉默之子”。我更愿意换用“寂寞”这个词,甚至,我还想起马尔克斯的“孤独”。不管是“寂寞”也好,“沉默”“孤独”也好,都是小说的小说特性之一。任何一个优秀的小小说作品,同样也会体现出这一点。侯德云给了我一个概念叫做“母题”——博尔赫斯的“迷宫”、科塔萨尔的“流亡”,以及我们身边的海飞的“疼痛”,还有侯德云他自己有时候的“出气”。我非常赞赏他这种一针见血的目光,但既然这每一个“母题”,是如此直截了当的几乎像指纹或DNA一样,和一个作家连在一起。那么就出现同一性,也就是作家作品透露信息的专属性,或者说是独创性。而这种独创的含义,毫无疑问指向一个作家的独立思考,也就是他的寂寞、沉默或孤独。按照这个结论,我还能举出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孙方友的传奇构想、蔡楠的诡秘线路、珠晶的喃喃私语等等,这种寂寞和孤独感非常明确,甚至观之第一面,略有排斥读者的倾向。而实际上,根据物理学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排斥所凸显的另一个概念,则是吸引。所以,这种个体寂寞往往不会带来受众整体的寂寞,作家本人的孤独并不会让所有读者更加孤独。恰恰相反,这种作品正因为其创作主体的寂寞孤独个性而魅力大增,它带来的反倒是受众的喧哗。

这种寂寞的小说特质,是从作家的独立思索、独特视角出发的。同时,也强调作者的私人化写作特性。小小说作家创作小小说作品尤其如此。从小小说文体发展史来看,是非常短暂的。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了模式干变万化,题材无孔不及,数量空前涌现。从侧面说明小小说这一文体可挖掘空间的无限巨大,但这~现象同时也给小小说作者施加无形的压力,使得小小说创作者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在情节构架、题材选取上,出现非常多的交叉地带,很多作品给人以雷同卷的感觉。这当然是对小小说的“小说特质”的打击和损坏。这样的作品,就很难体现“寂寞”这种感觉。也正是因为这种感觉的缺失,使得“喧哗”这个意义,从受众这一环节提前到了作品模式的环节,那也是一种“喧哗”,但体现给读者的大概是“似曾相识”,而不是“曲径通幽”。

2.富有想象力的创造

这个句子来自于塞缪尔·贝克特的作品《一切奇怪远去》,其中一句“死去想象力的想象”。不知为何,就这样简单几个字,我的反应是瞠目结舌。他所指的意向,当然不会放在写作方面这么简单。想象力和创造这两个词,放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合适的。对于一个人本身来说,死去想象力多么可怕!一切奇怪远去的结果,是人的死亡。一个人死亡,想象力也就死亡。人最遗隧或可悲的事情,也许就是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死亡。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想象力即将消失、仍然存留的时候。那也许是一声极度恐惧下的微弱叹息。缺乏想象力的小小说,毫无疑问缺乏“小说性”。

这个词是承继着寂寞或者孤独这一特质下来的。但是,它的侧重点显然发生了偏移。它是指作品勾勒的宇宙,或者说,天堂、伊甸园以及你所想象的世界。我们干脆把它称作作品所拥有的领域。这个领域何等的宽泛?我看到一则小小说,脑海里会出现许多词语,诸如:题材、语言、框架、情节、细节等等,这表明我的想象力远还没那么“富有”,甚至还是萎缩的。古今中外的作家评论家,对这个领域的勾勒和治理是远远超越我的想象的。我们来看看奥登如何勾勒治理他的伊甸园。他的先期分类是这样的:景色、气候、度量衡(不规则且复杂,没有十进位制)、正式服装(1830年与1840年期间的巴黎的时尚)、公众塑像(仅限于已死的名厨)、大众娱乐等等,精细到让人忍俊不止。难怪有人说他“以猫头鹰般十二分的严肃看待这个问题”。试问,我们身边的小小说作家有谁的想象力能够达到如此丰富、细密的水准?

3.艺术信息量的极度美感

“极度美感”,我想引马原的话作为诠释:“好小说中的一切都将对他开放,兴奋,愉悦,心跑加速;之后是感动,震颤;最后是大梦方醒,如大汗淋漓的性爱,如见中秋月般澄明透彻,如婴儿啜奶后的满足。”

“好小说中的一切”,也就是指艺术信息量,这一指数的大小多少,直接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快感。有经验的小小说作家,会对读者的反应提前预感并针对性地派兵布阵,会对自己有限字数的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的力量,都要反复考虑。

艺术信息量当然有很多外在内在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读者也会从不同的视角,获取不同的美感。当我面对这个问题时,就不由得想起语言、细节、情节构架、意蕴内涵这样的词语。作为小小说作家阅读另一个作品的视线显然和普通的读者不同。他应该逾越了获取美感的阶段,而是用犀利的目光像手术刀一样,去解剖一个小小说的每一个肌体部分,同时像心理医生一样,钻进一部作品的大脑思维。

每个小小说作者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体现在作品里似乎就成了写作习惯。

我还是单独强调语言,小说语言的弹性和张力,就是一种美感。“正有大朵大朵的风在路上开花”(闵凡利),“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侯德云)。我们只能用诧异或震撼来感觉这样的句子。不能不说海飞,连标题都这么韵味十足——《闪闪发亮的音乐》,读完,已记不得胡琴声音,却看到亮光。“我在阳光炽烈的正午路过这片司空见惯的紫藤架”(珠晶),无端就有了一种怪异的华贵。“那满园散着香气的花朵和花朵间翻飞的蝴蝶把那个下午渲染得壮丽无比。那一年,我八岁。”(陈毓)我简直怀疑,陈毓是如何把这样两句话置到一起的!这样一个让人几近喘息急促的长句,后面紧跟六个字,却断作两截,一下子有了阅读节奏感。

至于小小说如同火花一般闪现的细节,诡异的、流畅的情节叙事线路,这当然都是极度美感的艺术信息量。意蕴内涵则是这一切首要的前提,如果你这个意蕴本来就是扭曲变形的,那么无论语言多么华美、细节多么丰富、情节展示得多么淋漓尽致,那也不能算是一篇好的小小说。自然,也就无美感可言。

4.雅与俗

艺术的确是有雅俗之分的。普遍的认为是,雅的艺术是属于小圈子的,或者说属于具备了相关鉴赏、理解力的层面的人。而俗文化是属于大众的,是受众面广阔的。一个艺术家应该选择大众,还是选择小圈子?哪一个是最佳选择?这个答案永远悬而未决。小小说隶属于文学艺术,它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就像每一片树叶上的脉络都神奇地指向一个源头,小小说归根结底都是艺术门类的一分子,它始终指向艺术这个根。因此它具备所有的艺术共同的特质。

当然,小小说也面对雅俗问题。辩证家会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雅,也没有绝对的俗。好像审丑也即审美一样。现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冲击着艺术的雅俗之分,甚至冲击着艺术与非艺术之分。传统的两极对立并非不可沟通了。百花园杂志社主编杨晓敏先生曾提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

就是对小小说雅俗观的合理阐释。首先,小小说走向大众化,也即平民化,对于小小说作家的个性来说,非但不是冲击和毁灭,相反却是一种艺术的刺激。随着受众面的扩大,使他本能地去挖掘自己的潜在的创造力。

那样,会促使他更加走向理性,而能创作出一系列更优秀的作品来。其次,小小说的大众化与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并不冲突。相反,近年来,正是多元化的小小说,开始对传统的、学院派性质的、带有贵族气息的、纯粹的小小说形式,展开了猛烈的冲击。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小小说,已经达到了雅与俗的合理结合,也即我们通常说的雅俗共赏。只有雅与俗做到了和谐优美的搭配,这样的小小说才更富有艺术魅力,才能拥有更多的读者,从而走向大众。

5.突围与颠覆

这是与任何艺术形式的探求者都息息相关的两个词。小小说作家同样面临。

所谓突围,是我们已经陷入了重重包围圈,对许多小小说作家来说,这是困境。我们周围是重重叠叠的树木,它们挡住我们的身影,拦住我们的去路,前后左右,是它们的躯干,抬起头来,是密密匝匝的树叶。我们看不到阳光。而且,每一个小小说作家写的时间久了,自身的领域突破也是个大问题。因此,如果你想攫取阳光,寻找突破口,寻找创作的真正自由,就必须突围。突围是要有把握的。这种把握是你真正明确自己的实力以及周围的排兵布阵,知己知彼。你能够闯三关,就必须持有闯三关的勇气。你还得了解你所面对的形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突破口。突围不是背叛,是在一个整体平台上的增长。要知道,你周围的所谓的包围者,其本意并没有打算把你永远遮挡。你要做的,是走所有人忽略的,没有走过的,而且能够直接让你达到创作自由的道路。你和你的包围者,地位上是同等的。而且,尤其没有性命危险的是,你的包围者同样也面临突围问题。

所谓颠覆,同样也不是反叛。在艺术上,从来没有完全背叛的颠覆。

每一次前进的探索,都是站立在传统的基础上。颠覆是和突围同步进行的。小小说作家的颠覆一切,绝不能是盲目的。一个小小说作者,刚开始写作就打出颠覆一切的口号。那么,这个人是尼采的化身。这种口号是没有根基的。意味着你只拥有颠覆的大无畏精神,但你脑子里不知道你要干什么。首先我们要颠覆自己,然后才是颠覆别人。表现在小小说写作上的颠覆目标很多。包括,写作的视野,题材的选取,结构的巧妙设置,细节的精心布架,尤为直接的是语言。我觉得,一个小小说作家的语言,至少应该是丰富多彩,变幻多样的。一旦让别人在你的语言上贴上你的商标的同时,就是你对自己的颠覆彻底失败的时候。颠覆别人,需要有宽阔的视野。你得矢口道别人走的路子,你不能紧随其后,也不能侧身写作。这种颠覆还是需要头脑的,你得学会借鉴,吸取,你做的这些准备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完成对别人的超越或者并行过程。

6.个性化与私人化

小小说作家尤其需要个性化。个性化需要勇气,需要胆量,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你个性飞扬的实力。海飞的小小说为什么与众不同?首先,他具备独具魅力的语言,以及营构独特氛围的手段。他让我们非常明白无误地感受到一种文学艺术的张力。

个性化说到底,也就是这种艺术张力。个性化同样不是单兵作战,不是个人主义。贾平凹曾说过,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叫个性化。个性化是从突围动作里延伸出来的,但它又与突围息息相关,它是完成突围这个任务的最重要手段。

私人化的意义在于作家的本身意图。即创作的同时有没有想到过信息反馈。我认为时下所谓的私人化写作,在本质上,是虚伪的。许多标榜私人化写作的,实际上他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想扩大受众范围。我理解的私人化写作,是完全属于独家拥有的。目前,如果真要找出范例,也许很难。但是,我无意得知,许多学院派的教授们,正在进行着这种默默无闻的活动。讨论私人化,牵扯一个艺术大众化和小圈子的问题。也即创作价值意义的问题。私人化的另一种扩展形式是沙龙化。从这层意义上说,纯粹的私人化写作,其价值意义是积极的,是虽不能更多娱人,但是最大可能的达到娱己的目的。所以我不排斥私人化写作这档子事。至于把私人化强硬地和身体写作牵扯到一起,那是哗众取宠。是别有用心的评论家、出版家和作者联合烹制的一道骗取读者钱财的菜肴。

个性化和私人化既有矛盾,又有冲突。个性化的目的,说到底是最大可能进行张力的外扬。而私人化,是从潜意识里压制这种张扬。但私人化写作,一旦被受众大范围接受,就会迅速扭转为个性化。

同类推荐
  • 迷谷

    迷谷

    山林,台风洪水,牛群,神怪,情欲,忌讳……在这样狂野的背景之下,“文革”则成了一抹远远的荒唐的背影。此书触及了人与自然、情欲与社会、偶然与必然(宿命)、秩序与脱序等等独特话题。写文革却非“文革小说”,写知青也非“知青文学”;写“荒蛮”、“远古”又并非怀旧、“寻根”,写情欲争扎也大别于当今流行的“情色文学”。绝非“政治情书写”却处处见出社会政治的寄寓,在写实主义的框架里却通篇洋溢超现实以至反现实的色彩;有热带雨林的奇异风情,又渗透着耐人寻味的玄奥哲思。这是一部震撼当代文坛的不可多得的神品。
  • 西地平线

    西地平线

    在中国当代文坛以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为其创作特色的高建群,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一个成熟男人的浪漫、一群最后的骑兵的剽悍,将一切孤独、无奈、悲凉、艰苦和凶险都深藏在心里,展现给你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 考古密档:血将军庙

    考古密档:血将军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乔纳森教授在加拿大北部的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具汉代女尸,身体不腐,衣物完整,美艳绝伦,为了弄清这具女尸的真相,他来到了中国,与中国的考古所合作,对新野的血将军庙进行考察。在血将军庙的考察中,考古者们的学识、体魄和神经强度都经受了残酷的考验。体弱者死于莫名袭击,胆怯者发疯而死,匪夷所思的事件接踵而至……惊险恐怖,扑朔迷离,真相到底在哪里?
  • 造城时代的爱情

    造城时代的爱情

    亿劢集团为了加速扩张,相中了云河市十谋县一块两千六百亩的商业战略要地,志在必得。公司派副总徐曦朗率精干团队前往竞标,徐曦朗做了周密的安排。很快,有知情人向他透露,这块地的手续并不完备,亿劢集团也并非唯一有力的竞争者,而且很可能被排除在内幕交易之外。于是,围绕着这块地的归属,一场惊心动魄的角逐拉开了帷幕。
  • 禁区左转90度

    禁区左转90度

    全网独家!悬疑教父周德东全新力作,同名电影预计明年5月开拍。一支高颜值的年轻探险团队进入了罗布泊。他们在沙漠上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在它的引领下,他们在楼兰遗址的地下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楼兰古城,里面生活着众多复制人。复制人不会让秘密外泄,开始围剿这支团队。团队内部也深藏爱恨情仇——痞子男干戈来到罗布泊,是为了杀死仇人之女小题。最后他爱上了小题。富三代夏邦邦曾经在百慕大失踪,神奇地出现在地球另一端的罗布泊,巧遇小题,他重返罗布泊正是为了找到小题……随着探险深入,两个男人却发现小题和罗布泊的复制人有着诡秘的关系……浩瀚的罗布泊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禁区左转90度》将完成最终解谜。
热门推荐
  • 绝世弃女:腹黑少爷倾城宝

    绝世弃女:腹黑少爷倾城宝

    她是弃女,即便是被接回家也应该是不受待见的吧。可她家不是,对她那是一个体贴入微啊!不过她可不吃那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让属下一查,啧…果然有猫腻,想让她嫁给玉丞相的小儿子,玉丞相的小儿子?出名的很啊,天生的痴傻嘛!不过人家心情好不和她计较,嫁就嫁呗,不过这个人只能是四妹妹。妹妹嫁的还算顺利,半路却出来个砸场子的男人。“媳妇,媳妇你不能嫁啊!”“哎,你不是我媳妇。”“啊,媳妇你在这啊,我就知道你不会不要我的…”自从碰到了这个男人,她整个人就都不好了………
  •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 叶宇飞的阴阳眼

    叶宇飞的阴阳眼

    它是存在的吗?那么它是存在的?那么……它是指,它是什么人,动物?还是或是事物任何东西?不,它是人类看不到的鬼魂,却它能看到你,只有一个少年,他能看到鬼魂,他是阴阳眼的叶宇飞。
  • 栖乌白骨案

    栖乌白骨案

    扇面画家米庆兵回到已离别15年的家乡海涂小镇栖乌,期盼能与初恋情人西月重逢。15年前,西月留其在家过夜,米尚未谙男女之事,在床上不得其门而入,令西月失望不解。次日米因事奔赴T城,待返回,听到西月跟卡车司机陶亮好上了的传闻。油菜花开时节,米因连夜失眠,终于在一个晴热的午后迷失于油菜花地里。苏醒后,黯然离开栖乌,投奔T城,却从此一直被一背着重物爬楼梯的噩梦所缠绕。米此次入住陶亮旧情人杨筱丹的旅馆里,杨夫梅子青与同性情人租居西月家已空置多年的旧宅,在四楼阁楼上发现了一具白骨,死者正是已失踪15年的陶亮。米在回T城的卧铺车里又做了那个噩梦。在梦里,他看清了,自己是在背着一个个子比自己高的男人上楼
  • 生物技术与工程导论

    生物技术与工程导论

    本书较全面地反映国内外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内容丰富,新颖、文字流畅、町读性强。本书涉及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内容,以及在农业、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全书共分8章,每章后附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拓展、参考文献、进一步阅读材料、复习思考题。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新技术和新进展,且能够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 黑暗魔潮

    黑暗魔潮

    魔法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傲慢,带来了罪恶,带来了毁灭。当魔法成为原罪,当魔法天赋成为诅咒,当法师成为被人厌恶、憎恨的职业。克里斯,一个魔法学徒,他该何去何从!
  •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 讲述了在粤北一个被称作“盗墓村”的地方土生土长的“我”,与老千接了某个神秘老板的“单子”。“我”找到天生第三只“鬼手”的“公子寻”,路遇我的其他几位师兄妹、没有耳朵的神秘男人、离奇道人。在与其他人合作、斗争的同时,我们遭遇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奇毒无比的人面蜘蛛、可怕的竹筒怪、吃人的哝哝姐;见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离奇场景:“鬼”新娘、“鬼”跳崖、龙口衔棺、地底水车、割脸葬等。
  • 绝命毒仙

    绝命毒仙

    苏谨无意间得到两大奇宝,噬灵毒神和神木王鼎。噬灵毒经上记载着许多逆天的毒药,比如能够吞噬别人灵根的噬灵根,能够吞噬生灵结出奇果的血肉白骨,而神木王鼎是炼制这些奇毒的唯一法宝。且看苏谨凭着这两件奇宝,如何从一个门派的普通小弟子,脚踩修真二代,打败绝世天才,逆袭灵界白富美。
  • 素花魂

    素花魂

    赵芷萱原是一个乞丐,无父无母,颠沛流离。一次机缘偶然,她得以进宫,成为了一个不受宠的才人。当她被禁足了才幡然醒悟,她所追求的荣华富贵终究比不上她的自由。赵芷萱全然不顾性命,逃出皇宫,遇见了将要影响她一生的人。没有谁能比她更了解这大雩的悲欢冷暖,她当了那么多年的乞丐,受尽苦楚。昔日他们对她的折磨虐待,在她荣耀之时都会一点一点地讨回来。她得意一生,却换来了半生浮华,权欲之毒已经侵入了她的五脏六腑,她再也回不了头了。只是,曾经那个收留她支撑她活下去的少年也不在了。“我本素花,无欲无争。”蓦然回首,你已不在。
  • 巫妃修炼手札

    巫妃修炼手札

    卓然穿越了,穿越到了土著穿着草裙围着篝火蹦达的异世远古时代,成为了一个小小奴隶。都说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命中的男主,可是这……这男主也太多了吧?到底哪个才是命中注定?不是说原始人虽然听不懂人话但是很善良的吗?那么一上来就扒衣服是怎么回事?卓然崩溃了。就在她准备成为地方一霸,立志远古杜拉拉的时候,喂,喂,那个酷霸拽的巫师大人,请把我的胖次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