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000000006

第6章 佛祖释迦初说法(1)

§§§第一节初次说法

经过六年的苦行,又经过七天七夜菩提树下的禅坐,当东方天际上一颗启明星正放出它耀眼的光芒的时候,悉达多终于达到了觉悟,成为佛教的创始人。他把自己悟出的真理总结如下:“十二因缘”,这是一切生命流转的过程。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痛苦和挣扎的过程,那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四圣谛”中所描述的“苦、集、灭、道”。人要想活得自在,要想从那种无尽的痛苦和挣扎中挣脱出来,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修炼自己,那个修炼的过程就是“八正道”。

“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成为悉达多悟出的最初的真理,也成为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最基本的理论。

东方天际露出一抹绯红的霞光,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这是一个人类重新认识自己的重要时刻,这时,无论是悉达多本人还是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难以遏止的兴奋之中。他满面红光,周身焕发着烁烁的光芒。

这一奇妙的现象恰好被路过此地的两位商人发现,他们本能地意识到,正端坐在那里的悉达多一定是一位已悟出真理的非凡圣人,是一位觉行圆满的“佛陀”。于是,他们绕着悉达多的身子行走了三圈以示恭敬,接着,他们又在悉达多的面前贡献出简陋而纯净的食品,请求佛陀的加持,允许他们成为释迦牟尼的一名在家的弟子。佛陀的宗旨正是要让所有的众生得到解脱,于是,他愉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这两位商人就成为佛教中最初的居士(在家的修行者)。这两位最初的居士就是提谓和渡利。

从此以后,悉达多被人们尊称为“佛陀”,因他出身于加毗罗卫国的释迦族,后来人们又把他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悉达多成为佛陀,成为释迦牟尼的消息立即传遍了四面八方,当初阿若乔陈如等五人因目睹悉达多与牧羊女在一起的情景而心生失望后,接着又回到他们居住的鹿野苑继续自己的修行,然而,长时间的苦思冥想仍然不能使他们得到起码的解脱,他们的身心仍然处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忽然有一天,传来他们的王子悉达多成为释迦族圣人的消息。于是,五人决定要去看个究竟。那真是因缘巧合啊,他们刚走出鹿野苑,远远地就看到一个满面红光,浑身焕发着光泽的圣人,而那个圣人不是别人,正是昔日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五人知道,当初他们的确是误解了悉达多了,悉达多果然已成为一个真正的觉悟者,成为一名真正的佛陀。曙光就在眼前,无尽的苦难就将结束,五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当即五体投地在佛陀的面前,请求皈依于佛陀。佛陀原说过,一旦成佛,首先要度的就是这五位旧臣,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五人的皈依,于是,他们成为佛陀的第一批弟子,这就是佛教史上所说的“五比丘”。

五人把佛陀恭敬地迎请到鹿野苑,几天之后,佛陀正式在鹿野苑为五人解说了“十二因缘”、“四圣谛”和“八正道”。这是释迦牟尼的第一次登坛说法,是佛教****的第一次运转,从此以后,佛教这艘大法船就开始了它永远的运转,它的运转,让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见到了光明,让一切苦难的众生在痛苦的挣扎中看到了希望。

释迦牟尼证得正果的消息像阳光一样照彻到每一个地方,一批一批的人来到鹿野苑,希望能聆听到佛陀的法音。他们从佛陀的声音里获得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真理之光,他们从佛陀的真理中获得了解脱自己的无穷力量。

释迦牟尼证道和传道的消息传到了当时最著名的婆罗门拜火教首领优楼颜螺迦叶的住处,这位传统的宗教首领似乎并不明白,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会有那么多人在释迦牟尼座下五体投地,释迦牟尼究竟用什么力量征服了那么多的人。

于是,他决定对释迦牟尼进行一次真正的拜访。

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交谈没过多久,这位不可一世的拜火教首领便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佛陀座下。

第二天,优楼颜螺迦叶将他的五百位弟子集中到鹿野苑,当众宣布:从今以后,我就皈依于释迦牟尼的座下,成为他的一名弟子。你们中如果有愿意成为佛陀弟子的,就赶紧请求佛陀接受你们的皈依。五百弟子并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首领会拜倒在释迦牟尼的座下,于是,优楼颜螺迦叶请求佛陀为他的五百弟子解说“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听完佛陀的说教,五百弟子大受感动,一致表示愿意皈依。佛陀愉快地接受了他们。这五百人就成为佛教中所说的“五百罗汉”。

拜火教五百弟子皈依佛陀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国各地,一批一批的人来到鹿野苑,请求皈依佛陀,佛陀一一满足了他们,佛陀的僧团扩大到一千余人。这一千余人中,即有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的大迦叶和舍利弗等人。鹿野苑显然已不能容纳这庞大的僧团,不久,佛陀接受了摩揭陀国的国王濒婆娑罗的布施,带领他的僧团移居于一座有着十六座院落,五百间楼阁,七十二间讲堂的竹林精舍,开始了他更大规模的布道和讲学生涯。又过了一些时候,当僧团继续扩大时,佛陀又接受了拘萨罗国王子祗陀和长者须达多的布施,带领他的僧团搬到了他们精心为佛陀建造的祗钳给孤独园中。

§§§第二节人性平等无有贵贱

悉达多成为释迦族圣人的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当然也传到了他的国家加吡罗卫。

十年来,因思念爱子而心身俱焚的净饭王得到这一消息后,激动得流下了辛酸的老泪,悉达多的姨母和妻子耶输陀罗在听到这一消息后,更是悲喜交集,痛哭涕零。净饭王当即派人给儿子悉达多送去一封信件,他在信件中说,亲爱的悉达多,我已垂垂老矣,惟愿见到亲儿一面,否则,我将死不瞑目。

虽然在成佛的大道上奋勇地跋涉着,但是,十年来,佛陀没有一天不在思念着他的亲人。虽然他已成为一名悟得大道的圣人,但是,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泯灭;自从他悟出大道以来,他已帮助无数的人得到了解脱,但是,他总觉得自己有愧于自己的父亲,有愧于自己的妻儿。

这是一个盛夏的午后,释迦牟尼终于率着他的僧团一路托钵行乞到加毗罗卫。当看到昔日的王子威仪俱足地回到了加毗罗卫,当看到已成为圣人的佛陀一路托钵行乞到自己的祖国后,垒城的百姓无不为自己的王子成为圣人而感到骄傲,无数的人开始皈依于佛陀,成为居士或出家的弟子。净饭王亲自迎出王宫,当他见到儿子正在托钵行乞时,做父亲的更是老泪纵横,净饭王说,儿啊,王宫里有享用不尽的美食,你为什么还要向自己的臣民乞食?释迦牟尼说,这不为别的,正是为了要除掉僧团中一些人的骄慢之气,让大家懂得,一切众生皆为平等。净饭王为悉达多的归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借这一场合,佛陀向王宫里的人们宣讲了他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教义。一批被佛陀崭新的理论感动了的王公贵族当即要求皈依于佛陀的座下,佛陀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要求。短短的时间里,除了异母弟提婆达多以外,包括堂弟阿难陀、阿尼律陀、婆提利迦在内的所有贵族都皈依于佛陀。佛陀的儿子罗喉罗虽然年幼,也要求皈依于佛陀,佛陀觉得没有理由拒绝儿子的请求,他亲自给儿子进行了剃度,让他跟在自己的身后做了一名最小的沙弥。

十年的等待,十年的空守,如今,梦想终于成真,美丽的耶输陀罗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悉达多。在这十年间,耶输陀罗公主没有哪一天不是在泪水中度过她痛苦的日子。现在,丈夫就在眼前,然而她却不能像昔日一样与之亲近,她牵着儿子的手,一任泪水河流一般地倾泻着。

这真是一个历史上最感动人的会见场面。亲情依然,但亲情却非同昨日;斯人依旧,但却非是昨日之人。

在见到妻子耶输陀罗的那一刻,佛陀的心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复杂。佛陀说,呵,耶输陀罗,你辛苦了,如果说这些年来我有什么愧疚.那就是因为十年前的某一个使晚与你的不辞而别。但是,所幸的是我已成正等正觉,我要帮助所有的众生得到解脱的愿望就要实现,希望你能与我一同享受得道的欢愉,从此得到真正的解脱。于是,佛陀也给耶输陀罗公主讲授“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耶输陀罗公主终于拂去了眼角的泪水,她沉浸在佛陀禅悦的快乐之中。

一批一批的人跪到佛陀的座前请求皈依,这天,佛陀正在给王公贵族们说法的时候.又一个人跪倒在佛陀的座前,请求皈依于佛陀,这个要求皈依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他走出宫墙时为他送行的驭手阐铎迦。按照种姓的规定,阐铎迦属于低贱的首陀罗,阐铎迦的要求当即遭到王公贵族们的反对。佛陀记着当初离开宫墙时的诺言,但他并没有立即接受阐铎迦的要求,他让阐铎迦过一会儿再来。阐铎迦离开以后,佛陀向王宫贵族们说,一切众生在灵魂上都是平等的,决没有贵贱之分。不管他是王公贵族还是所谓的低等种姓,只要依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都可以达到成佛涅槃的境界。佛陀的解说,扫除了这些王公贵族们身上的骄慢之气,于是,对于阐铎迦的皈依,他们不再提出别的异义。于是,昔日的马夫和驭手阐铎迦第一次与贵族们坐在一起聆听佛陀的说法和教诲。

一个月的省亲活动终于结束了,佛陀又带着他的僧团回到祗园精舍,继续他的布道生涯。不久,即传来净饭王病危的消息。佛陀当即再次回到加毗罗卫国,来到弥留之际的父亲身边。父亲拉着儿子的手,却再也说不出话来。就这样,父子的手长时间地相握着,渐渐地净饭王安详地走入另一个世界。料理完父亲的丧事,不等加毗罗卫国又选出新的国王,佛陀就又回到了他的祗园精舍。

净饭王的逝世,给加毗罗卫国带来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由于净饭王惟一的儿子悉达多的出家,再也没有其他的继任者,按照这个国家选贤制的原则,释迦族的大将摩诃那靡做了释迦族的国王。

五月的一天,佛陀正在舍卫城中乞食,一支庞大的人马来到他的面前,那为首者不是别人,正是佛陀的姨母摩诃王妃和妻子耶输陀罗公主,二人率领着一支五百人的女性队伍一路奔来,请求佛陀接受她们的皈依,成为女性的出家者。

王妃说,尊敬的佛陀,自从听了你讲授的佛法之后,我们就像是一批雨后的衰草,顿时焕发出无限的生机,而净饭王的逝世,更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幻灭和人世之苦,我们知道你一直倡导众生平等,我想,对于我们请求出家的愿望,你一定不会拒绝吧。佛陀接受了她们供养的食品和衣物,但却坚决地拒绝了她们出家的请求。于是,五百位身份不同、年龄不一的女性们开始在佛陀的面前长跪不起。不知过了多久,等到她们重新抬起头来的时候,却早已不见了尊敬的佛陀。

望着佛陀远去的背影,失望的王妃不肯罢休,她们决定去找佛陀最亲近的弟子阿难,向他述说要求出家的愿望以及她们甘愿此身心,奉献佛教的决心。阿难被这些女性信徒们感动了,于是便怀着一种使命感来到佛陀的座前。

阿难说,尊敬的佛陀,你不是一直倡导众生平等吗,难道在出家的问题上还有什么男女的区别吗?佛陀说,阿难啊,你受着王妃的拜托前来充当说客这件事令人感动,但是,你应该知道,一个出家的僧侣必须在身心上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训练,出家的生活不适于女姓。你更应该知道,为了这支庞大僧团的纯洁,我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戒条,而女姓的加入,势必会在某一天破坏这种僧团的清净,这就像稻田里一旦出现了稗草,就无法保证稻谷的丰产,就像星空里出现了云翳,就无法看到星光灿烂一样。

阿难说,佛陀啊,你怎么能因为稗草的存在,而一并将稻秧拔去呢?你怎么能因为云翳的障蔽,而忽视了星光的灿烂呢?你没有看到那些女性……佛陀不再言语,他其实比谁都清楚,在这个世间,绝没有一成不变的物质,也没有常住不坏的法。

这时,那支女姓队伍再次来到祗园精舍,五百位女姓齐齐地跪在佛陀的座前。佛陀再也无话可说,于是,他当即为姨母摩诃王妃以及妻子耶输陀罗公主举行了剃度仪式,于是,她们成为释迦牟尼僧团中第一批女姓出家者“比丘尼”。

送走了这五百位比丘尼,阿难忽然发现,佛陀的眼里流下了一行品亮的泪水。

§§§第三节教诲如海

尊敬的佛陀,请问人死后到哪里去受生呢?

呵,尊敬的婆罗门,我的佛法里没有说到人死后到哪里去受生。

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人死后就不再受生了呢?我的佛法里并没有说到人死后不再受生。

既然人死后不受生,又并非不受生,那么,你的佛法又怎样解释人死这一现象呢?

佛陀随手拨了拨眼前的一堆燃火说,你看到了吗,这堆火为什么会燃烧呢?

这还用说吗,这是因为柴薪的原故。

你看,这堆火就要灭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柴薪燃尽了啊。

佛陀笑了笑说,那么,这燃尽了的火又去了哪里呢?尊敬的婆罗门,也许我问这话实在没有一点意思,但是,你问人死后又去了哪里就如同这火的燃烧和熄灭一样,同样是没有一点意思的啊。殊知这世上无所谓生,电无所谓灭,生和灭,都是虚无而不实的幻境。惟有寂静涅槃才是究竟的根本啊。

几乎每一天,佛陀都要回答人们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人们带着各种疑问来到佛陀的精舍,人们又带着满心的欢喜离开精舍,回到各自的住处。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热门推荐
  • 赖皮王爷娇宠妃

    赖皮王爷娇宠妃

    紫幽砚银行柜台小姐,与劫匪缠斗被拍穿越了,还直接从墙穿越落到帅哥的床上。王爷怎么了,王爷就能随便亲亲抱抱良家妇女了,王爷还死皮赖脸的,恶寒,还撒娇,鄙视!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狼啸五代

    狼啸五代

    今世种种,或多不如意,逝去如流水,只能梦里叹息。如果有机会面临一个新的开始,你又将如何涂写百年!穿越五代的七郎儿,面对中原的乱世,眼见关外蛮骑虎视眈眈;如果他有个机会,将中原历史千年的耻辱和阵痛统统埋葬,似想他将如何面对!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故事,却又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历史!当然他的路必将充满坎坷.挫折.艰辛,但同时享受着江山美人的逍遥。逍遥如梦,梦里,大海和亚洲都成了他的故乡!群号180279905,希望本书的书友进来一起探讨本书的精彩!
  • 新知录摘抄

    新知录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卷大陆

    风卷大陆

    一个身患千年一见之病的少年,看他如何,分卷大陆,纵横天地.......
  • 校园驱魔人

    校园驱魔人

    不知何时起,在校园里时常有学生莫名失踪、或失踪回来后整个人变的不太对劲的事情,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一所校园里发生了多起离奇的学生失踪案件,这一切的谜底是什么?真的有鬼神一说吗?
  • 看破红尘

    看破红尘

    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曲阜人孔子,时至今日依旧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我们有关部门正努力将孔子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也知晓孔子,也知晓孔孟之道孔子名叫孔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们儒家学说的奠基人。什么是儒学?
  • 倾虬

    倾虬

    邺琅618年冬,倾虬氏族陨灭。从此,邺琅边疆镇守的旌旗换成了鸢珩一族。然而从来都没有人会忘记那一夜,急雪夹杂着细碎的冰凌打在人的脸上,有一种异常的滚烫。每一簇细碎的冰凌上都带着倾虬一族族人的鲜血,最终销声匿迹。倾虬一族为邺琅镇守边境数百年,算对了天时,算对了地利,却唯独错失了人和。功高震主终究是换来了一瞬间的大厦倾颓。数千人的族系,到最后不过数十人而已。后人为倾虬氏族赋歌一曲“边山落雪奈何孤,不知何处倾虬骨。”
  • 冷尺冰河

    冷尺冰河

    雪原统一,狼骑南下。虚魅浮生,天下乱离。瑞照三十六年,衍虚交替,一切即将回归原点,九州世界,最后一块寂灭之地,将成为宇宙间所有生物最后的避难所。伪神,巨龙,妖邪,纷纷逃向这里,让本就动荡的九州更加激乱。风雪交集的边境上,少年伴着群狼长啸的回响,终于开始了旅程。这一步,终将成为掀起大陆无尽波澜的源头。即使一切不离命运……
  • 英雄联盟之异界封神录

    英雄联盟之异界封神录

    英雄已故,何存联盟!某个神奇的大陆,曾经的盖世英雄,在历史的潮流中,慢慢掩埋,当一个不被世人认可的少年,拿着只属于他的气概霸临大陆时,人们似乎找到了曾经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