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100000010

第10章 证悟大智慧(1)

§§§第一节誓证大道

消损的是肉体,升腾的是灵魂。空明中望向彼岸,寻寻一叶蒲苇渡河。任寒来暑往,风云变化,心中那条通向无极的路却越来越清晰。

空山余音悉达多太子离开优陀罗摩子仙人后,来到王舍城附近的般荼婆山,在那里住了下来,继续修行。他常常在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下,结跏趺而坐,端正心神,岿然不动。他继续思考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不知何时才能突破顽愚,通晓一切事物和道理,将众生解救出来。山上砍柴捕猎的人们看见他高大威严,打坐处自然有一种神圣的光芒,都以为是天神降临,来庇佑世人。

初生的太阳又把温暖的光芒洒遍树梢,鸟儿开始新一轮鸣唱。悉达多太子结束禅修,整理一下身上的袈裟,下山去乞食。走过莲花池,金色的睡莲正在盛开,在欣赏美景之余,太子发现自己双手空空,拿什么云盛接别人施舍的食物呢?正巧池中荷叶田田,太子就乞求池边的人帮他摘一片荷叶,当作托钵,进城乞食。

太子进入王合城,城内的百姓看见他都十分惊讶。眼前这个托钵乞讨的修行者,虽然衣衫破旧,但是他身材高大,眉目清秀,威德遍身,仪表出众;虽然他只用双手捧着荷叶,但是好像捧着全世界最珍贵的东西,谦恭宽和,平静淡然。人们就一路跟着他,看他乞食,同时议论纷纷,互相打听这个人是谁、从哪里来,为他周身散发出来的高尚的气质赞叹不已。

悉达多太子对围观的人并不在意,他依然沿户乞食,无论得到什么都彬彬有礼地致以真诚的谢意。当时统治这座城的是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正在宫中高楼上向外张望,他看见悉达多太子在众人的围绕中,坦然自在、高贵威严,非常惊讶,于是出宫来看个究竟。频婆娑罗王对身边的人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端正威严、从容不迫的人,虽然他穿着破旧的衣服,但丝毫不影响他身上那种高尚的气质。你们可知道这个人是谁,他从哪儿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天神下凡,考验世人,也有的说是山中得道的仙人。有个大臣认出是悉达多太子,于是对国王说:“尊贵的国王,这个人同您一样也出身于王家,他是释迦国的悉达多太子。这位太子出生之时就有仙人预言:若在家即为转轮圣王,若出家当证得无上正觉。他现在身穿袈裟,剃除须发,沿路乞食,看来他是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了。”国王听了感叹不已,派遣两个亲信跟随悉达多太子,打探他的行踪。不久亲信回报,悉达多太子乞食完毕,已经回到般荼婆山。

国王立刻赶往般荼婆山,想亲自见见这位不同凡响的太子。

悉达多太子已经吃完食物,他在一棵蓊郁的大树下打坐,心无杂念,端正威严,像太阳一样光明无限。频婆娑罗王远远地看到太子,赶忙下车,徒步走到太子身边,行礼问候,太子还礼,询问国王到此有什么事情。国王急不可待地问道:“我是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请问您是不是释迦国的悉达多太子?”太子回答说;“如您所说,我正是释迦国的悉达多太子,现在已经出家修行了。”国王惊讶地说:“您正值盛年,威仪无边,学识渊博,为何不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将来统治天下,反而在深山密林中独自打坐呢?我常听人说,少年时应当纵情享乐,中年时应当谋事求财,晚境来临才去修道学法,以求宁静。而您以盛年学法,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青春吗?如果您是因为不愿意取父亲的王位,那您可以跟我一起治理这个国家。您才华出众,不行王道造福于民,实在太可惜了。”太子平静地说:“谢谢大王您的慷慨。我既不留恋五欲享乐,也不愿做转轮圣王,那一切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我只想参透生死的奥秘,斩断众生痛苦的根源。大王您不应该劝我追求荣华富贵,而应该鼓励我坚定地追寻无上正法。我劝您也不要被五欲束缚,要知道任何人都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折磨,有再多的钱财也买不回生命,沉溺于享乐只会在痛苦来临时更加无助,只有摆脱束缚、追求彻底的解脱才是正道。”太子又把自己的经历详细讲给频婆娑罗王听。国王听了大为惊讶,感叹于太子的执著,赞美他伟大的理想。国王惭愧地说:“我真是愚昧,竟以自己低俗的想法来扰乱您深邃的思想。您舍弃了五欲的束缚,认为欲望是罪恶,而我一直沉溺于欲望之中,反而觉得这些是好的。请您宽恕我的罪过。”太子笑着说“您是一位贤明的国王,我接受您的忏悔。愿您一生中得享安乐,愿您存善心、行王道,国家日益昌盛。”频婆娑罗王听了感动得拜伏在太子脚下,说道:“若您得道,请您记得我这个尚在俗世中挣扎的人,早日来度化我。”

频婆娑罗王带着随从徒步下山去,耳边仍回响着悉达多太子的话,句句振聋发聩。回首处,天正蓝,风正清,茂盛的大树下,悉达多依然平静地端坐着,他仿佛超脱了世间的一切,在另一个世界自由自在地翱翔,执著地寻找。“希望他早日悟得正法,来解救我们这些一直在愚昧、黑暗中的人。”频婆娑罗王喃喃自语道。

六年苦修

时光一天天流逝,树叶黄了又绿,悉达多太子还是没有找到彻底断绝生死轮回之苦的方法。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太子深深地反省,是不是太多的世俗之念干扰了思维的方向,是不是生活过于优裕影响了思想的深广。“不行,我要改变这种庸庸碌碌、毫无进展的状况!”经过一番考虑,太子决定去摩揭陀国南部的迦耶城,登上城外的迦耶山(象头山),在深林中使自己的心境更空明,进行更为艰苦专一的不懈修行。

迦耶城外山峦起伏,人迹稀少,大自然在这里显示自己的力量,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生机勃勃地成为世界的主人。迦耶山一枝独秀,格外险峻、清秀,这里更加人迹罕至,林木的空隙中洒落金色的阳光,似乎有飘渺的影子经过,有细碎的低语响起。树木的清香,花朵的幽香,加上薄雾带来的水汽,交织成一片若有若无的网。远处尼连禅河弯弯曲曲,如玉带般缓缓流向远方。天那么蓝,白云悠悠地飘,飞鸟呜叫着穿云而过。悉达多太子在向阳处寻找到一片平坦的地方,在茂盛的大树下铺上迦耶山那柔软细密的草,在这里开始了长达六年的修行。

迦耶山有幸见证了伟大思想的诞生。

修行刚开始的一段日子里,悉达多太子每天早晨会去山下的村庄乞食。村里那些整日辛苦劳作的人们完全不懂他的思想,但是看到他端正温和,接到食物总是彬彬有礼地答谢,带给人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息,因此很愿意与他交谈,给他资助。后来,太子不再下山了,他每天只吃少量的麻、米、麦充饥活命。他现在修行四禅,数出入的呼吸数,以此防止心思散乱,这也使他心意开朗,不作妄想没有杂念,没有任何希求和期望,整个人从内而外,心中没有任何倚托。他有着高远的志向,他想将自己所悟得的正法传播于世间,开导教化那些修习外教的典籍的人,用各种业因教诲诸天的仙人,展示他们的罪过和福报。那些修习外教典籍和世间其他异术的人认为人死后就完全断灭消失,神识便无从所生,而不知己身及其他外物的本性是常住的。有的人认为死并不消灭,身心在过去、现在及未来都常住,永无间断,也就没有什么罪过和福报。为了教诲这些有错误认识的人,他要分别讲说功德和修福的果报,也就要在修行的时候特别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真正的清净,每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麦。为了悟得无上正法,吃多少苦都是值得的,哪怕付出毕生的精力也在所不惜。

悉达多太子在深林中勤奋刻苦地修行,乔陈如等人也追随着他一起修行,供养太子。他们被太子的执著所打动,也为太子的身体担心。

于是他们派一个人回去,将太子修行的情况详细上奏净饭王。净饭王听了非常心疼,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颤抖着对大臣们说:“我的太子合弃了转轮圣王的王位,舍弃了父母、亲族之情,远去深山中修行,这全都是因为我福报微薄,上天不肯让儿子在我身边啊。我的儿子自小被精心呵护,哪里受过这样的苦?没有人服侍,没有宫殿居住,甚至吃不饱穿不暖,我是可以把我的一切都给他的,但是现在他却离开我去经受这样的痛苦,让我怎么能不心疼?”话未说完,净饭王已经泣不成声。他回到后宫又将太子修行的情况讲给王后和耶输陀罗王妃听。一家人都为太子的安危揪着一颗心。自太子离开王宫以来,耶输陀罗把心思全放在了小罗喉罗身上,看着他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像他的父亲,耶输陀罗感到欣慰。但是每当见到孩子就想起远去的丈夫,她觉得更加寂寞,表面上已经死寂的心,在深夜里一次又一次刺痛,想象着太子在外的情况,担心他的身体、安危,想念得几乎要发狂。

现在听说太子修行的艰苦情形之后,耶输陀罗心里更加难受,恨不得立刻飞到太子身边,诉说这段时间以来的相思之情。耶输陀罗心中百转千回:“能不能去见他?他会不会又用那双深邃的眼睛,那双我永远看不到底的眼睛看着我?他会不会又显出宽容的微笑,但那微笑却又是那么遥远,似乎因我从不曾真正理解他思想中的世界,才会对我那样宽和?再见到他,我还认识他吗?他还是我记忆中那个白马上翩翩的少年郎吗?世问的一切若能永远像最初那样美妙就好了。”

最终,净饭王还是不愿打扰太子的修行,做父亲的知道,儿子一旦实现长久以来的修行之愿,是很难再改变他的心意的,他那份超然,那种执著,在他小时候,父亲已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国王派车匿给太子送去五百车乘的粮食、衣物及各种生活用具,并且嘱咐去的人,看到太子还缺少什么要立即回来禀报。摩诃波阁波提王后和耶输陀罗也各备五百车乘的资粮,连同国王的一起交给车匿运往太子修行之所。车匿领命,马上日夜兼程地赶往迦耶山。

车匿看见大树下端坐的太子,霎那间迷惘,那还是自己服侍了那么多年的太子吗?他穿着破旧的袈裟,形容消瘦,眼窝深陷,嘴唇干枯,已不是从前丰神俊朗、锦衣华服的太子了。车匿眼中的泪水立刻涌了出来,他忍着悲痛,拜伏在太子脚下,说道:“大王想念太子,又不敢违背太子的意愿请您回宫,听说您生活艰辛,派我运来这批资粮供飨太子。大王为您,已经消瘦苍老很多,整个人都不再有笑容。小王孙已经长大,他很懂事,长得也很像您。太子妃说,请您不必为孩子担心。但是太子妃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车匿哽咽难言,再也说不下去了。悉达多太子闭上了眼睛,脑海中闪过父王、孩子、妻子的脸,但很快这些幻影就消失了。他依然平静地对车匿说:“我违背父母的意愿,合弃了王位国家,远行来此进行艰苦的修行,就是为了寻求至高无上的正法,怎么能再接受这些供饷呢?我不是为了苦行折磨自己,而是试图忘记肉体、超越物质的形态,来专心一意悟得无上的真理。这些,你们还很难理解,但是不要再用世俗之物来打扰我,我是绝不会接受的,你还是带回去吧。”车匿看到太子意志坚决,不敢违抗,心想:“既然太子不愿接受,我还是再寻觅一个人,率领装载资粮的车队回国去。我自己要留在这里,侍奉太子,决不离开太子左右。”

于是车匿也留在了迦耶山中。

山风吹过,白云飘过,尼连禅河依旧日夜不停地流向前方,迦耶山的山峰仍然险峻,林中幽静的景色依然,时光却不知不觉过去了六年。六年中,悉达多太子坚持常人难以做到的艰苦修行,也没有任何业债。六年中,他结跏趺坐,威仪举止没有丝毫减损。他从来不覆盖身体,不躲避风雨,不起来散步,也不屈伸胳膊腿脚,不倾倒侧转身体,身子从不倚靠什么,也不卧倒在地上,春夏秋冬,他都巍然端坐。

六年中他遇到许多困难,狂风吹过、山石落过、野兽来扰、飞鸟来袭,但是他从来也没有举起手臂进行自我防卫。诸根不乱,眼睛不斜视,心境也从来没有恐惧过。鹊鸟在他的身上筑巢,孵卵哺育幼雏,鸟的粪便污染了他的身体,他也从不将其除去;幼雏在他身上呜叫,野兔在他身边蹦跳,他都不以为意。他的身边的石头长满了青苔,他的双腿双脚几乎陷入藤蔓的层层包围之中。他形容枯槁,身体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而内心一片空寂明彻。他的身体如同枯木,但他却那么自在,那么潇洒,若有似无的微笑在他脸上淡淡地显现。他忘记了肉体,在精神的世界里任意邀游。天上的八部众神都亲眼目睹他功行圆满,纷纷来到他身边供养侍奉他。

食用乳糜

悉达多太子在六年的艰苦修行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真性,超越了自我,他感到过去很多理不出头绪的问题,现在都已渐渐明晰,这六年来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他看看自己如枯木般的身体,心中暗自思量:“我修行六年来,专注于思想上的探索,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每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麦,逐渐消瘦得像那些苦行的人一样。我如果再用这样瘦弱的身体去修行,再遵循这种饮食习惯,那些不理解的人会以为我是苦行得道,那些修行外教典籍和世间邪法的人也会认为通过节制饮食、忍受饥饿就可以达到高深境界,这是不对的。虽然我现在十分消瘦,但是我还有力气,也不用通过这种忍受饥饿的方式求得王法。我应该接受饮食,恢复身体,然后救渡众生。”主意已定,悉达多缓缓地出定,站了起来,他活动了一下筋骨,整理一下身上已经破烂不堪的袈裟,朝山下走去。

同类推荐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邢澍诗文笺疏及研究

    邢澍诗文笺疏及研究

    邢澍,字雨民,一字自轩,号佺山、行一,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约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是清代著名的文献学家、金石学家、诗人、藏书家、书画家,他在当时的文化圣地江南二十余年的学术仕宦生涯,打开了陇右通往关外的文化交流的大门。归里后,沉静寡营,著书自娱,以致卒年也无从确切考知。
热门推荐
  • 魔动苍穹

    魔动苍穹

    沈健的灵魂转生到了一个修真世界,在一个十六岁少年身上重生,并与一颗神秘的天魔舍利融合。在这颗天魔舍利中,有眼花缭乱的符箓,有各式各样的丹方,还有用途不一的法器炼制方法,更有无数前人的心血结晶,可以让人在修练过程中事半功倍的修练法门与修道经验。修真一道,天资高的人往往被称为天才,比天才更出色的被戏称为妖孽,拥有天魔舍利的沈健,更凌驾于那些妖孽之上!别人修练按年数计算,沈健修练按天数计算。而且随着自身修为的提高,沈健发现天魔舍利中所蕴含的宝藏,还远不止这些。神秘舍利,无尽法宝,看重生的沈健,如何成为万魔之主,震动苍穹九天!
  • 重生之好好活

    重生之好好活

    前世的生活冰冷孤独,周旋于生死之间,为情所累,命丧黄泉。一朝重生,身怀绝技,坐拥异宝,大放光彩。爱我护我者百倍还之,欺我辱我者百倍报之!我李筱园这一世非要好好活一回!
  • 校园的护身高手

    校园的护身高手

    特种兵回到校园,军训的第一天就被美女教官抓去当男朋友,一段美妙人生因此展开。武能揍人把校花,医能救人迷老师,秦天的愿望就是在校园里帅出一片天。“学姐学妹别这样,我只是个纯洁的孩纸——”
  • 一念执着倾天下

    一念执着倾天下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四大神兽,无垠大陆,仙魔四门,法宝仙术,争斗不休!一代天侠,浴火重生,竟成废材,倔强修仙,奇葩师徒,笑泪相伴,阴谋骗局!惊天身世,仙魔同修,神器合体,神兽重出,揭露真相,几度坎坷,登顶至尊!情字弄人,一念执着,倾覆天下,登仙入魔,一念之间,苍生执念,如何抉择?
  • 魔法学院之空猎

    魔法学院之空猎

    七百年前,地球还在核武时代,人们本过着和平的生活,但是,在那一夜,一场暴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被淋过这场与的人与野兽发生了变异······
  • 举世皆寂

    举世皆寂

    这是一个父母双亡的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修仙的世界,这是一场浩大的盛宴。詹镇远以杀淬炼己身,以恶证道。
  • TFBOYS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TFBOYS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TFBOYS在一次偶然遇见了她们,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在一起了!
  • 惑乱天下:黑暗系狂女

    惑乱天下:黑暗系狂女

    她,当代高智商杀手,却穿成好吃懒做的大小姐,惨遭灭顶之灾,失去了一个好好的家。他,大陆最庞大的组织云霄殿的接班人,拥有神秘身份的逆天幻兽。她背负仇恨,寻找那个毁灭她家庭的神秘组织,从人们口中的废柴,一步步走向大陆的巅峰。看一代狂女如何倾天下,蜕变成一代幻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时空只为遇到最美的你

    穿越时空只为遇到最美的你

    你找到了你最爱的人,我的生命也该结束,我的小王子,每当你抬头看星星的时候会我努力散发着光芒,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我,我并不是死亡,而是换一种方式去守护你
  • 抹茶和拿铁的邂逅

    抹茶和拿铁的邂逅

    抹茶邂逅拿铁?纯正的东方血统与地道的意大利产物,在咖啡的世界里叫中西合璧。夏欣然与唐少宇的遇见?与其说是荒诞,倒不如说是惊悚,就像乔托壁画中出现了唐代仕女的面孔。当11帝打个盹,让夏欣然和唐少宇相遇,少女情怀谓之,这是缘分的注定?上帝猛然间清醒了,夏欣然和唐少宇再次遇见了,剩女淡然感叹,这是混搭的恶意?都市生活中的剩女,大多有过深刻的曾经,或凄美、或留遗憾。29岁的夏欣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