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500000011

第11章 主题:上海新十字街头(10)

在淮海路的流光溢彩中,我把木板床长的一边搁在自行车的夕}踏脚上,一手扶床一手握着车把,把床推回了家。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本事,能够生活。

床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所固有的。先人们最早统统都是席地而坐,不论贵贱不分长幼。说是席地,这个地还是有讲究的,最紧要的是地要干燥。所以人们在建房时,就先把地面的泥土焙烤得相当坚硬。后来是席地有席,不过此席不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席。而是兽皮或是植物枝叶的编织物。当时,人们室内的日常生活,几乎是全靠席这个载体。

现在的日本、韩国、朝鲜等国,还多少有一席之地。在我国,除少数民族之外,生活仍然席地的,放在过去是对万恶旧社会的控诉,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里就唱道“受苦的人儿,地作床来,天当被盖”。如搁在新社会,那就是歌颂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干革命,场景一般都在野外,一是没有条件,二是没法有条件。比如工人阶级的石油会战、贫下中农的围垦造田、解放军的野营拉练等等。在城里,也不是你想席地就可以随心所欲打地铺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你家必须是地板。否则,大人老人会予忠告:睡水门汀,今后是要得关节炎风湿痛的。

席是家具的原始形态,是床的母亲。初级阶段的床是坐卧吃喝睡谈多用,还有比床要小一些的榻。直到今天,还是有人把床榻连读,床榻不分。床榻问世,推动了家具一族新成员的接连诞生。有了床,原来放在地下的日用器皿就使用不便,先是有了翻几、案等,后来又有了桌椅凳等。

在床历史中,床的升高无疑是个革命

魏晋以前是“席地而坐”,东汉始后是“垂足而坐”。这个伟大的革命是从外部输入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家具的发展。诱发革命的元素是西北游牧民族所用的胡床。

《太平御览》写道:“灵帝好胡床011胡床不是床,而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的坐具。它之所以名垂青史,是从此把中国人从“席地而坐”改变为“垂足而坐”。改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舒服、一个方便。在南唐人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床有椅有桌,充分表明五代人已完全摆脱了席地而坐。

有了垂足而坐的床,又出现了床顶和蚊帐。床到了明代,已经像个玲珑剔透的小房子,头上有顶,三面围起,有洞有花卉人物故事雕刻,如同房中房了。而这种“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占据主导地位,则是要到明清。

你现在如果想看看老式床,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乌镇有个“江南百床馆”。馆址设在老街的老屋,床虽然是没有上百,但分三个展厅陈列,还是像模像样的。其中历史最悠久的,算是大明的马蹄大笔管式架子床,材质有榉木也有红木。另外还有清朝的拔步千工床,最多的还是近代的作品,如罗汉床、人字匾圆罩带围架子床。可惜没有摆上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国彩绘大床,以及出土的元朝瓷床的照片,总感到是个不足。

上山下乡也不忘改善我们的床

上山下乡到农场的第一年,住在草棚里。草棚建在沿塘河的大堤上,脚踩泥地头顶稻草,但保证每个农场战士都是有床可睡。床是双层上下铺的铁皮床,浑身是铁。床架是铁,床是铁,床上钉的是一条条不到两公分的薄铁皮,横的一道道竖的一道道。后来在邻居家也见到过这样的床,因为它占的面积小,符合住房不宽敞者“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要求。

在农场的两年和大学的四年,我睡的都是双层床,而且都是睡的上铺。只不过在农场是铁皮床,读大学是木床。睡上铺有优点,一是比下铺干净,因为无人会窜到上铺来“垂足而坐”;二是有时偷懒不叠被子也没关系。大学的双层床有点意思,上铺两边有两寸多高的挡板为你保驾护航,怕你睡糊涂了掉下床来。

铁皮床刚睡是有点硬朗,再睡就有点席梦思的味道,毕竟铁皮多少是有点弹性;但时间一长,就不容易弹上来了。铁皮床没有两根连接床架的床帮,而是直接把床的四只脚插进床架。这铁皮床实际上是铁得有限,有一回,四个人坐在下铺的床上一起发力,发了几回,床竟然出现了弧度。

我们在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改善我们的床。因为床是我们的小家,是我们的私人领地。在农场,床上的l蚊帐是年中无休,一年四季支着的。帐门打开,对着的一面在两端生了布环,穿着根细竹竿,用来挂衣。帐门一关,躲进床内成一统,不管帐外春夏与秋冬。实际在汉朝,设置在床上的帐幔就不仅是夏避蚊虫冬御风寒,而且还是身份和财富的标志。

病床,温床,和叫床

同样是一张床,因放在不同的地方,也就有了不同的称谓。放在病房叫病床,放在家里叫眠床,放在宾馆的标房叫作铺。同样是放在一个特定地方的一张床,也会因人而异,有了不同的意味。

几位同仁去京城的一家大报取经,该报的老总是从南方聘来的一个职业办报人。这张报纸正值初创时期,这位老总在办公室里搭了张床,二十四小时泡在报社。同人们见床都称赞这个老总敬业。同仁中的一位,说他所在的报业集团头头们的办公室也有床,床在套间,说是供领导休息。大家对此是不会油然而生敬业之类的感觉。假如说到“工作只要一间房,上班只要一张床”。这张床,就有点像警钟一样了。

人在床上,是会越睡越懒、越睡越垮的。好像有个叫奥勃特洛夫的。老是赖床不起。有时想想,这床似乎与好东西是沾不上多少的边。且不提什么捉奸在床什么寿终正寝,只要一说起藏污纳垢的地方,一说起滋虫养蝇的地方,就会用床来比:这是产生和滋长某某的温床。没有人会用于褒扬,说这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温床”。

还有这么个段子是与床相干的。说有对男女在颠鸾倒凤之时,男的埋怨女的是徐庶进曹营一声不吭:你怎么不会叫床啊!来日再战,那女的放声道:“床啊床。床啊床。”

床跟着生活走,我们跟着感觉走

与任何生活用品一样,床也是从简单走向豪华的。我所见到的最简单的床就是铺板床,上海人也有叫排门板的。比它稍高一筹的是竹榻,浑身是竹子做的材料,用的时间愈长,那竹子就会泛出暗红色来,据说是汗水浸润的结果。但这就是老货的标志,就像紫砂茶壶内壁的茶垢。

然后再上个台阶的就是棕绷了,过去是常听见有人吆喝:“坏呃棕绷修哇?坏呃藤绷修哇——”它与磨刀师傅的“磨剪子来,镪菜刀——”同为上海里弄的经典世俗风情。修棕绷,一个是修补断了的棕绳。我小时候就喜欢在棕绷上弹跳,像跳水运动员在蹦床上练习那样,家里的棕绷就经常要修。修棕绷的第二修,就是把松掉的棕绳绷绷紧。至于修藤绷,我是没有见过,听大人说,隔壁王老师家里有个藤绷,用的是藤而不是棕。棕绷藤帮都属自然资源所制的产品,现在是越发珍贵了。

过去最顶级的床要数席梦思了。席梦思是个外来语,但是被洋泾浜化了;席梦思就是弹簧床。小时候,弄堂里有席梦思的,要么是资产阶级,要么是有钞票人家。现在取代席梦思的是水床,说是能使人的每根骨头充分惬意,床是像模子般地与人天衣无缝。我是没有睡过,只担心起床可能有点吃力。那天,在网上见有贵妃床定购,遗憾的是没有相应的图形,就不得见贵妃床的风采。

床是与时俱进的,是因我们生活的提升而变化的。原来上海人的居住面积小,不少人家都有晚上铺开白天收起的钢丝折叠床或是多功能沙发床,我也曾经拥有两张钢丝折叠床,买过两张多功能沙发床,有张钢丝折叠床还可翻成婴儿床。现在,这些床不是送人就是遗弃。

眼下,对于床的选择,除了舒适还要有利健康。有一阵子,说是睡木板床对身子骨有说不完的好,不会腰肌劳损不会脊椎颈椎肥大,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睡了一辈子的木板床。1986年参观中南海菊香书屋的毛主席故居,特地细细看了主席的床,果然如此。后来对木板床的利与弊出现了商榷,还是聪明的商家解决了矛盾,推出的新款席梦思是一面是木条条一面仍是席梦思,不但选择随意,而且是冬夏两用。

(中年灵动)

给我一张纸,我来叠一张床

最早对床发出的疑问是这样的——小学四年级,读《三国演义》,其中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清水”写道:“操日:‘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今宵愿同枕席,随吾还都,安享富贵,何如?’邹氏拜谢。是夜,共宿于帐中。”

就想到挂着帐子的大床,曹操和那个叫“邹氏”的女人钻进去了,还共同枕一个枕头,睡了一觉。又怎么呢?问老师,老师斜眼望我:“关你何事?”很神秘的样子。

一定有什么隐情在里面,就一个人寻思。从此开始学会一个人揣摩床上的事情。夜里睡在自家床上,心底里总是在嘀咕:“是夜,共宿于帐中。”

终于在另一篇文学名著里找到答案了。鲁迅的《阿Q正传》里,阿Q忽然冒出的一句:“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让我茅塞顿开。

如此事关生命与名声的事理,却是由阿Q开导了我。阿Q是谁,按照1972年4月“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出版的《鲁迅小说选》中的《阿Q正传》注释的说法:“阿Q是一个贫苦而尚未觉悟的农民典型。”

在1972年,“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就教会了我这个有关床和“困觉”的事理。

’那时候,我喜欢弄堂里搭铺板,也叫“排门板”。因为一直是铺作床用,经常由棉花胎和床单发生摩擦,铺板上很光滑,上海话叫“滴滑”。我对木板近乎于迷恋。

家里有这样的木板几块,大热天搁在弄堂里,是一个大人家了。

最早晓得的鬼故事,最早晓得的男女风流韵事,最早晓得的国家大事,都是在铺板上听来的。四国大战、二十四点、通关、上游、抽乌龟、大腊克、钓鱼、接龙……几乎所有的棋牌游戏,都是在这铺板上启蒙的。

铺板还是以男人搭男人睡为主,男人拎得动铺板。

那个夏日,男人在铺板上赤膊,是一种阳刚。女人多是在躺椅竹榻上,打一个瞌睡,一边当心拉好睡裙,两腿并并拢,扇子便搭在了前胸口。

女人有没拉好裙角的时候,有两腿分开的时候;扇子从前胸口滑落下来,漏出雪白的胸脯。我认得了,那便是女人。一个小男人趴在铺板上看女人,像是远道而来,喘息不定。现在想,那时候我真像个小流氓。我啃着手指甲,眼睛滴溜乱转,一边做着白日梦。

铺板嫌凉的时候,是梦醒时分。

(村上雀巢)

床是天使的翅膀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最初睡的是一张单人铁丝床,紧靠着墙,撑着一顶天蓝色薄纱蚊帐。我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半睁着惺忪的睡眼,跌跌撞撞地爬上父母的大床,挤在他们中间再睡一个回笼觉,那种温暖受宠的感觉在孤单了一整夜的小孩心里是如此的幸福。

后来搬了家,小房间里有三个书橱一个书桌一张沙发,再也放不下别的什么了。于是,每天晚上,我在沙发边上摆两个方凳,然后铺上被褥当床睡,这一睡就是五年,一直到我第二次搬家。这五年睡沙发的经历竞也让我有了两个不小的收获,其一是端正了我的睡姿,那以后即使我一个人睡一张大床也只占很少的地方,不会乱翻身乱踢被,安静而乖巧;其二是那些年里我几乎把书橱里的书翻了个遍,即使是最紧张忙碌的高三我还在偷着看《穆斯林的葬礼》。

差不多是念大三的时候,我终于有了一张五尺半的双人床,虽然是张旧床但也着实让我欣喜了好一阵子。只是,那时我家的房子还没有正规的客厅,吃饭待客都在我的房间,所以床也就没什么私密性可言,坦荡直白地呈现人前。再加上后来我大病了一场,有很长一段时间天天卧床休息,床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像天使的翅膀,是宁谧安详平和的栖息地,只有抚慰没有欲望。

真正对床有特别的设想是在第三次搬家的时候。那时,我工作了两年,终于有了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卧室,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家具,包括床。我一度想在房间里砌一层高一些的台阶,这样可以不必买床,买个席梦思扔在上面就能睡,低矮的,像日本人的榻榻米,有些禅的味道。我还想过买一张圆床,在屋顶吊一个透明纱帐,朦胧的、暧昧的,像一个诱人心魄的漩涡,牵引着人进入、下坠。可是,因为房间太小的关系,这两个设想最终都没能付诸现实,最后也只买了个最普通的双人床了事。

其实,床在现代人眼里已经失掉了很多原先的神秘色彩,那些和性有关的“床第之欢”已经被大量地转移到别的地方,客厅里的沙发、厨房里的餐桌、浴室里的浴缸,甚至电影院、办公室、公众洗手间。也许是因为今天的性爱越来越泛滥随意,也许是因为现代人在做爱方面越来越追求刺激越来越有想象力,总之,无论幸与不幸,“上床”在今天已经变得老土,再不会让听者产生什么暖昧的联想。就连很多新婚夫妇,都流行在卧室里放上两张床,“上床”也只是各上各的床。

可是,我永远都迷恋床的温馨。冬日的雨天,泡一杯热茶,开一袋小食,躲在被窝里看喜欢的小说。生一点小病的时候,亲人守在床边,端汤送药,掖掖被角。还有那些阳光灿烂的清晨,在爱人的怀里醒来,相拥着微笑着说一声早晨好。这样的安宁甜蜜总让我忍不住在心里感激上帝。“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相信那些纯美的东西永远都会根植于心。

同类推荐
  • 清风闸

    清风闸

    演叙宋仁宗年间,浙江台州知府有一木行主孙大理,娶妻汤氏,生女孝姑。后汤氏病死,续娶强氏。一日,大理得一乞丐小继,便收留了他。强氏勾引小继通奸,并把大理勒死沉入井中。不久,又把孝姑嫁给破落户皮奉山(人称皮五腊子)。皮五吃酒赌钱,孝姑实难度日,欲寻短见,被其父阴魂救下……
  • 畸形的爱恋

    畸形的爱恋

    每当心理诊所业务空闲的时候,丛昌岷就会赶紧从他的案例档案袋中拿出心理咨询的资料,开始记他的临床日记。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太过于空闲,他会显出疲乏,厌烦的样子;要不然就一下子变得故意讨人喜欢,富于幽默和有魅力的样子。只是在他记日记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少有的安静模样。这天下午,当我兴致勃勃走进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埋头专注在桌上的资料中,甚至没有觉察有人进屋。
  • 谁在喧哗

    谁在喧哗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等待青春消失

    等待青春消失

    主人公陈晓楠父亲病逝,母亲清月独力撑持着贫寒之家。母性及挣脱底层的愿望,使她为改变儿子未来的命运而苦苦挣扎,她前往远方的亲戚家筹集儿子的学费,这个屈辱的过程,牵引出一段隐秘、久远而浪漫的往日故事,曾经晶亮的年华,探照着现实的灰暗和哀伤……而清月唯一愿望所寄的儿子,却正青春的躁动中不能自拔,反抗,叛逆,毫无良心地消耗着青春,消耗着清月的母爱。两代人的错位,看起来弥合无望,母亲脱离底层的所有渴望,就彷佛远方一道迷离的风光……
  • 母亲的花园

    母亲的花园

    年轻时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女子,成为母亲后逐渐被家庭生活禁锢。大学友人的来访,触动了她的不甘,但生活并未因此发生改变。小说关注生育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
热门推荐
  • 军师王妃:邪王宠妻无度

    军师王妃:邪王宠妻无度

    前世,她遭父亲,妹妹陷害,自刎而亡。重生归来,明争暗斗,步步惊华,誓要将一切讨还。除奸细,斗王爷,成就第一军师之名,这只是开始。“凌晟,你我无冤无仇,为什么要灭我山庄?”“谁说无冤无仇?你得罪了我的女人,这就是天大的罪。还敢多嘴?淹死!”
  • The Rose and the Ring

    The Rose and the R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策大帝

    天策大帝

    张策,以其一身通天的道行只手撼天,以其绝世傲人的智谋逆天改命,故元年1172年,张策登上了大帝的宝座,世人给予他“天策”的封号。那时,张策年仅十八。元年1173年,也就是十八年前,四大门派派出当世门派中最强的几人前来围剿方才登上大帝宝座的张策,原因不明。他们成功了,但张策却也成功的施展了改命术。于是十八年后,随着“大试”的来临,一名懒散的少年出现在楚国的贸易中心。转生成功的张策又将翻起怎样的风云?是什么导致了四大门派一同前来围剿?一切精彩,尽在“天策大帝”!
  • 瓦洛兰遗迹

    瓦洛兰遗迹

    站在阳台上发着呆的白恒突然间就穿越了,更离谱的是他居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刀塔与英雄联盟合二为一的世界。这个世界怎么诞生的?刀塔和英雄联盟相爱了?他们生的宝宝?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刀塔和英雄联盟谁是公的,谁是母的?这也不是重点,那刀塔里面的三项属性怎么办,英雄联盟里面的法术强度怎么搞?好吧,其实那些都不是重点,这尼玛从屁股上抽出一本书是要闹哪样?
  • 大地葬
  • 机仙传

    机仙传

    21世纪的神仙早已不再是冷兵器时代,谁说只有凡人能有高科技?神仙的科技是什么?当法宝变成了你未曾想象的高科技,当御剑术演化发展到了21世纪,那些远远超越了凡人的仙神将他们的技术推进到了何种地步?一位平凡少年的意外加入,从此改变了所有的一切......
  • 圣灵之光

    圣灵之光

    曾是世界一代主宰,现却从头再来。光之属性,圣灵之子!成神之路,步步天堑。绝世天赋,神圣之灵!看洛宇成就世间之巅,王者至尊!
  • 绝世神武者

    绝世神武者

    独闯奈何桥,纵剑上九霄;万事为己欲,今生何逍遥。——山中闲人武者当无所畏惧,身具弑天的豪情,方能成为强者!武者等级:武师、武君、武宗、武王、武皇、武帝、武圣、武尊、武祖武者职业:普通武者、元素武者、鬼武者、灵武者,龙天错却被称作神武者,世界上唯一的神武者。
  • 妃斗
  • 掌心天下

    掌心天下

    且看他如何掌控自己、掌控敌人、掌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