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6900000002

第2章 导论 《周易》的现代反思(1)

人类的智慧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终于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公元前800~前200)爆发出万道霞光。德国哲学大师雅斯贝斯(K.Jaspers,1883~1969)谓之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Period)。就在这一伟大时代,在中国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神圣土地上,出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作为《周易》两大组成部分之一的《易传》,就诞生在这一人类文明群芳竞艳的历史时期。而《周易》的另一组成部分,即《易经》,则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即已形成。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典籍,《易经》对于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和非凡表现,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

《周易》这部“最正确、最有体系、洵吾炎黄胄裔所堪自诩之宝典”,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赫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据统计,《易经》的注家不下干余,留下的专著竟有三干余种。

如今,在人类文明新世纪的曙光普照天下之时,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再起了波澜壮阔的易学大潮,从而为易学这一世界文化奇观增更加引入入胜的夺目光彩。

面对这一奇观,我们不禁要问:《周易》为什么能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它究竟蕴涵着什么宇宙大道而能显示出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和惊人的普适性?为什么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看到并理解它的人都会对它怀有一种与日俱增的忘我迷恋与宗教式的虔诚崇拜?《周易》为什么能日益显示出它那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现代意义?“欧洲无可与之比拟的这一《易经》的普遍象征系统何以会成立,又何以能表现出如此特异的经久不衰?”……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求索的人类文化之谜。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让我们携手走进这座灵光四射的神圣殿堂,以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赋予我们的卓越智慧和宏阔视野,去亲身领略它那销魂夺魄的动人风采吧!

一 、周易.易经.易传 、易学辩证

周易、易经、易传、易学这四个概念常常被人提到,而且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它们有所了解。

《周易》起初是形成于西周初期的一部占筮之书。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的视野日益开阔,他们就开始对《周易》进行多角度的深度诠释,从而赋予《周易》日益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在春秋时期已经相当盛行。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竞放异彩,其中出现了对《周易》进行系统阐发的《系辞》等作品,汉人总称之为《易传》。秦始皇(公元前259一前210)焚书坑儒,《周易》、《易传》等书因被当作卜筮之书而幸免于难,并继续流传。至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将《周易》与《诗》、《书》、《礼》、《春秋》作为儒家经典并立于学官,都尊称为“经”,以示其为千古不变之常道,世人必遵之天理。《易经》由此逐渐被奉为五经之首。西汉易学家费直为便于人们学习《易经》,遂把《易传》与《易经》合编在一起,东汉经学家郑玄又将《彖传》、《象传》、《文言传》附于相应的卦爻辞之后,为多数学者所认同,广为流传,形成后来的通行本《周易》。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的汉简《周易》,以及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回的战国楚简《周易》,皆与通行本《周易》不太相同,说明《周易》有许多不同传本。而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传本是通行本《周易》,我们也将以通行本《周易》为主展开讨论。

由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对周易、易经、易传、易学作如下界定:

周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周易》又称《周易古经》,是指形成于西周初期的一部占筮之书,由《乾》、《坤》、《屯》、《蒙》等六十四卦的卦象(又称卦画)、卦名、卦辞、爻题(又称爻名)、爻辞构成。广义《周易》则包括狭义《周易》和《易传》。

易经也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易经》即狭义《周易》。

广义《易经》即广义《周易》。

易传还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易传》又称《周易大传》,是指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对狭义《周易》的经典诠释,共有七种十篇,即《系辞》上下、《彖》上下、《象》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汉人又称之为《十翼》,取意为十篇诠释狭义《周易》之作犹如《周易》的十个羽翼一样,助其在人类思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广义《易传》则指包括狭义《易传》在内的阐发狭义《周易》的一切作品,其中有的易学作品也称为《易传》,如西汉易学家京房、北宋思想家程颐所作的《易传》易学是指研究广义《周易》及与之相关的一切学问的学科。

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周易》,是迄今发现的与通行本《周易》大不相同的另一个题、爻辞构成;另一部分是帛书《易传》,共六篇,即《系辞》、《易之义》、《二三子问》、《要》、《缪和》、《昭力》。1977年出土于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中的汉简《周易》,是迄今发现的与通行本《周易》不大相同的又一个《周易》传本。

阜阳汉简《周易》破损严重,只整理出3119字,其中属于《周易》经文部分的只有1110字,包括卦象五个,以及部分卦的部分卦名、卦辞、爻题、爻辞;还有不见于通行本《周易》的卜辞2009字,是认识汉代易学的重要材料。

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回的战国楚简《周易》,是与通行本《周易》不大相同的又一个《周易》传本,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周易》传本,其内容似乎可以与流散香港的《周易》零简相缀合。上海购藏的战国楚简《周易》已经公布,简文有红色和黑色的符号,不见于通行本《周易》,有特殊的意义;简文内容与通行本《周易》几乎相同。

这些《周易》新版本的问世,对于促进《周易》和易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1993年3月出土于湖北江陵的王家台秦简《归藏》,有两个版本。这不仅使我们必须重新反思古人的“三易”之说,而且还要求我们重新研究《周易》的成书问题,把中国经学的研究推至前《周易》时代,以至于改写中国经典和经学的历史。

为便于论述,我们先作一约定:此后出现的“《周易》”指通行本《周易》经传,包括狭义《易经》和狭义《易传》;“《易经》”指狭义《易经》,即《周易古经》;“《易传》”指狭义《易传》,即《十翼》;“帛书《易经》”指帛书《周易古经》;“帛书《易传》”指帛书《易传》六篇。

二 、《周易》的作者、制作年代及其性质

关于《周易》的作者与制作年代,传统的说法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581~645)注引孟康日:“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中古。”就是说,伏羲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始画八卦和六十四卦,周文王(西周奠基者武王之父,儒家推崇的圣君)为六十四卦卦象编制了卦爻辞,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作《易传》以昌明《易经》。这种观点在汉代以后广为流行。至晚成书于西汉末年的《易纬·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牺,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易纬·乾坤凿度》亦日:“苍牙灵,昌有成,孔演明经。”东汉经学家马融(79~166)又提出周公(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周文王第四子,儒家推崇的圣人)制作爻辞的观点,遂有南宋思想家朱熹(1130~1200)的“人更四圣”说。

北宋欧阳修(1007~1072)作《易童子问》,开始对上述传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易传》中的《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不是一人所作。此后,疑古学风渐起。

至清代,崔述的《考信录》、姚际恒(约1647~1715)的《易传通注》、康有为(1858~1927)的《新学伪经考》等均认为《易传》不是孔子之作。

到20世纪20年代,《周易》的作者和时代问题成为学术热点,主要倾向是否定上述传统说法。关于《易经》,顾颉刚(1893~1980)、余永梁等人认为非伏羲、文王之作,而为西周初叶作品,作者当是那时掌管卜筮的官;李镜池(1902~1975)等人认为编定于西周末年,非一人之作;郭沫若(1892~1978)为作于战国,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马干臂子弓。关于《易传》,郭沫若推测《易传》的大部分是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门徒们作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31年)后;钱玄同(1887~1939)认为汉初田何传《易》时只有《易经》和《剽《象》、《文言》、《系辞》,西汉中叶后加入汉人作的《说圭《序卦》、《杂卦》;李镜池认为《彖》、《象》作于秦汉间,《系辞》、《文言》作于汉昭、宣间,《说卦》、《序卦》、《杂卦》作于汉昭、宣后。上述观点虽然也有可取之处,但多有疑古过勇之嫌。

此后,关于《周易》的作者和时代问题又有许多人作过探至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其中较为通行的看法是:《易经》于西周初年,《易传》作于春秋战国时期,均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历经多人多时陆续编纂而成的作品。

《周礼·春官宗伯》日: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

《玉海》引《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日《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日《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日《周易》。”桓谭《新论·正经》日:“《易》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东汉经学家郑玄(127~200)《周礼注》日:“名日《连山》,似山出内气也;《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杜子春云:‘《连山》,宓威;《归藏》,黄帝。”’唐代经学家孔颖达(574~649)《周易正义·卷首》引郑玄日:“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日《连山》,殷日《归藏》,周曰《周易》。’郑玄又释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根据这些文献记载,结合1980年左右张政娘等人对商周甲骨文中的“数字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推断: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创成当在西周以前非常远古的时代;西周以前即有与《周易》相似的典籍《连山》、《归藏》;西周以前占筮活动即已盛行,并留下大量文献记载;殷周之际,周文王、周公等人顺应时代要求,根据历史文献重新制作了一部系统化的典籍,即《易经》,这大约是在公元前11世纪。

关于《易传》,我们可以推测:《易经》形成后,人们在长期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赋予《易经》以新的内涵,逐渐学会以《易经》来指导社会人生,而不是把它仅仅当作一部单纯的占筮之书;尤其到春秋末期,孔子等人对《易经》及前人对《易经》的阐发作了整理、研究,并作出自己的解释,传之于弟子;后来主要由孔门后学在战国时期完成了对《易经》解释的系统整理,汉代学者将它们编辑在一起,即为《易传》,也称《十翼》。

总之,《周易》的形成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的漫长历程,是“人更多手,世历多代”的集体作品。

关于《周易》的性质,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说《周易》是占筮之书,有人说是哲学著作,有人说是历史文献,有人说是政治百科,有人说是道德规范,有人说是人生指南……我们说,这些观点看似相互矛盾,实则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周易》的内涵、性质。

要分析《周易》的性质,必须先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并要对《易经》和《易传》分别加以考察。

《易经》最初起源于占筮而又基本应用于占筮,是一部系统的占筮之书。《周礼》所说的“太卜掌三《易》之法”,《左传》和《国语》所记载的诸多占筮事例,孔子说的“不占而已矣”、“《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和“无德而占,则《易》亦不当”,及荀子说的“善为《易》者不占”等,从正反两方面都充分说明,《易经》是占筮之书。朱熹指出:“《易》之书本为卜筮而作。”此论至为精当。

现在关键是如何看待占筮。西周时期及西周以前的“占筮”。

是否就是孔子、苟子眼中的“占筮”是否就是我们所见的地摊算卦之类?《周礼》的“太卜”是否就是《左传》、《国语》中那些为人占筮的人 是否就是我们现在遍地的“半仙”显不是。

《周礼·春官宗伯·筮人》日:“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呆滞、智力、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与智力形式”等。
热门推荐
  • 先生大师

    先生大师

    至于我?很多人喜欢把我当算命先生,但其实算命不过是我工作的一项工具,就像是名侦探的放大镜。我接手很多人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接的活,维持某个灰色地带的整洁与疏通,有点像管道工,但可不是马里奥那样的管道工,只顾着采蘑菇和救那个永远都被抓的公主。在这个行业里,外人称呼我为——先生。
  •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境挣扎

    梦境挣扎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而若是连佛本身都是虚妄,那何为现实?有没有人告诉你,你现在所处的现实是一场梦。身处其中,即便长生不朽,也不过是别人梦里短短的一瞬。当一个个恐怖的梦境缠绕着所有人,所有的喜怒哀乐在“他”看来不过是场无聊的游戏,生老病死也只是他制定的规则。在这个规则以内所有一切逃脱不了,迷失其中,所有人类认为自己便是现实。一梦醒来,一个普通的少年悚然发现这一切的虚幻,带着所有的疑惑,他唤不醒别人,却反被认为精神病。世人皆醉我独醒,面临着这个梦境规则的追杀,他四处躲藏,流浪漂泊。在人类看不到的角落为了正真的清醒而战。
  • 究极侦探社

    究极侦探社

    这是一个男人看了沉默,女人看了流泪的书,且看在下带领各位,走入本书
  • TFBOYS之清新的柠檬香

    TFBOYS之清新的柠檬香

    “傻瓜,当然行!”王源笑笑。在那个寂静的夜晚,依涵和王源对立站在摩天轮上,后来什么话也没说;王源突然用双手抓住依涵的双肩,依涵想挣脱,但未能得愿;涵:“别,我才16岁!”就在此时王源已经吻在了依涵的嘴上,依涵虽然愿意,但用双手敲击二源的胸膛,她不想这么快就没初吻,可是力量却微不足道,慢慢的依涵停止了敲打!两个人在默默感受着对方,时间仿佛凝固了,世上的一切也仿佛停滞了!默默的,静静地感受着这一切……
  •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玩个网游也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原主的身份还是一个冷情冷性的少女,只是和她性格中的一面相似,而她刚醒来就不得不面对妖孽帅气的侄子,随即又发现还有暗恋肉身的超级美少年。胆敢把她当替身,小心她玩死你不偿命;胆敢把她当软柿子,对不起,本人前世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富可敌国的奸商!
  • 逝:风中的承诺

    逝:风中的承诺

    一个平凡女孩的青春十年的日记。曾经以为爱可以天荒地老,结果却只是往事如烟。
  • 中国南北名菜

    中国南北名菜

    烹饪是一门综合科学,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特的技艺。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烹饪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菜系流派纷呈,各具风味特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近年来,社会上出版了许多菜谱、食谱和烹调技术等专业书籍,对烹饪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得到一部内容较为完备、技术又精纯可靠的烹调实用科技书,邀请了相关专家主持编写了这部《中国南北名菜》。本书详细介绍了烹调的基础知识和技法,具体传授了我国南北不同风味的六百多种名菜。南北菜系反映了中国菜系新的特点和状况。
  • 博士男女

    博士男女

    本书是一部反映当下博士生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真相的长篇小说。诗人和师姐,一个是善于写诗和与女人骚情,在情感上永远感觉自己单身的已婚博士,一个是有精神洁癖,不知何枝可栖、内心纠结彷徨的大龄未婚女博士,他们之间难分难解,不能爱却又欲罢不能。他们在校园内外所面临的学与术、情与欲的躁动焦虑,以及他们周围形形色色的博士与导师们在文化转型左支右拙的内心沉沦与自我救赎,无不生活化又戏剧性地勾勒出了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像图。
  • 九四

    九四

    青春?裴子渝坐在飘着落叶的长廊边的木椅上回想着。青春,于她来说是那样的纷繁复杂,又是那样的简单明了。那从稚嫩到成熟的渐变总是渗透着这样那样的记号,就像是从七里香听到算什么男人;从哇哈哈喝到恒大冰泉;从QQ空间刷到微博;从笨重的台式机玩到平板……十年,一转眼已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