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2500000048

第48章 寻找保护伞,师生彼此成贵人(1)

◎ 杨士奇与刘台——师徒互携

在遥远的太空中,太阳和星星们之间的光芒竞争,是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太阳出来,就遮住了星星的闪光。太阳下班,星星们却在暗夜中值更。虽然它们同时存在于宇宙中,却好像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舞台上,星星们只能是太阳的陪衬。同样,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有时也是如此。譬如在师徒关系中,有时老师是学生的陪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时学生只是老师的免费工人,帮老师做些事情。但在老师与学生这种关系之外,却有一个现象与发迹上位密切相关。那就是有的人因为投奔了一个名师,得以发迹;有的人因为收了一个显贵的学生,也得以发迹。这种情况,在科举制的宋明时代非常明显。

话说明代的杨士奇,就是因为“收”了一个显贵的学生而得以发迹的人。

杨士奇,生于1366年,卒于1444年,名寓,字士奇,明泰和(今江西泰和)人。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后来父亲英年早逝,留下杨士奇孤儿寡母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其母改嫁后,杨士奇随继父罗姓曾改姓罗。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像传说中那样碰到好后爸后妈,罗姓不重视杨士奇,视之为多余的人,杨士奇对此也心知肚明。一次罗家在祭祖,杨士奇突然想起了早年自己和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可怜父亲死在看似没有尽头的征途上。他知道,罗姓是不可能在桌上摆上杨士奇父亲神位的。于是,他撮土铸成一个神牌,然后跪拜。这一切都被罗姓看在了眼里,他知道这个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第二天,罗姓对杨士奇说,你以后必成大器,不必跟自己姓罗了。后来罗姓因罪充军,杨士奇则正式改回原名。

少年时严酷的生活环境逐渐使杨士奇读书时发奋,遇事比别人更能坚持的习惯,这种习惯慢慢促成杨士奇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优秀品格。为了谋生,他曾在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靠当老师自己养活自己。但可惜这些学生都因为要么贫穷,要么只有小康水平而无法帮杨士奇发迹。恰好建文元年(1399年),明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在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杨士奇因人引荐,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打杂。这种获得一个临时借用公务员职位的机会,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是很难遇到的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即使到了这种职位上也终归平淡无奇,难以进一步发迹。杨士奇的幸运在于,不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尤其是善于《周易》,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经过靖难之役把侄子建文帝赶下台,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1402年至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为保证政局稳定,他便将善于讲《周易》的杨士奇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实际上是给皇帝当老师,正式开始了帝王师的生涯。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选拔杨士奇作为辅助皇太子的官僚,杨士奇得以和后来的皇帝朱高炽结下难得的师友之缘。在朱高炽的帮助下,杨士奇不久晋升为左中允(正六品官)。永乐五年再次升任左谕德(从五品官),辅助左春坊大学士承担太子的文件往来及学习的有关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承担为皇帝讲读经史的任务。由于朱棣对《周易》情有独钟,所以对杨士奇格外尊宠,杨士奇到此已是志得意满了。试想,如果没有先给皇帝当老师,再给皇太子当老师的机会,杨士奇恐怕只能不痛不痒地干一辈子。如此看来,收一个重要的学生多么有用。

但天有不测风云,杨士奇的仕途一度出现坎坷。朱棣即位之初,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有意争夺皇太子之位,后来几经周折,才确定长子为皇太子。朱棣却偏偏对其颇有微词,并宠爱悍勇好斗的朱高煦。在这场争斗中,杨士奇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但他采取了灵活的策略,既不明显参与又暗中为太子出力。永乐九年朱棣听到次子说太子的坏话,就有意找皇太子的碴。有一天,朱棣找来杨士奇询问朱高炽的情况。杨士奇并不执意为皇太子辩解,只是说太子仁孝,凡有事关宗庙、祭物、祭器的事都必亲躬。杨士奇“有一说一”地说:“去年有一次祭祀时,太子突然头痛。医生说他应该上床盖上被发汗,但太子却表示,出了汗恐怕就不能参加祭祀了。左右的人于是说,那让我们代你去吧。太子却斥责他们说,皇上命令我去祭祀,我怎么能派人替代呢?后来太子亲自祭祀,但你说奇怪不奇怪,等他祭祀完就出了一身汗,没吃药就好了。太子绝对是一个非常有天赋,而且知过必改的人。我看他不会辜负陛下您的。”杨士奇这番自然而然的话,既让朱棣感觉不出他故意在赞美太子,又帮了太子的忙。虽然后来老杨也因为太子争夺事件被牵连下狱,但很快又被释放,从而顺利地度过了自己从政生涯的多事之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1378年至1425年),杨士奇师以生贵,以老师身份被学生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按照当时的礼仪,新皇帝和大臣应为过世的皇帝朱棣服丧27天。在期满的第二天,只有皇帝和杨士奇等三人仍着孝服上朝,满朝文武都早巴不得地换下了孝服,由此朱高炽对杨士奇更加敬爱,逐步提拔他为少保、少傅,后又命他兼任兵部尚书,开启了内阁直接插手六部具体行政事务的先例。不久,杨士奇成为内阁首辅,位列内阁其他同僚之上,逐渐填补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

杨士奇与明仁宗皇帝关系极为融洽。朱高炽特地赐给杨士奇一颗银印,上刻“绳愆纠缪”的格言,杨士奇可以用此印密奏关于贵族甚至皇族胡作非为的案件。拥有了皇帝赐予的特权,杨士奇也敢于负责,对于及时有效地揭露贪污腐化、改善政治风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另一重臣李庆建议朝廷将军队所属多余军马给予地方官吏,杨士奇上疏反对,朱高炽为了不使他过多树敌,故意没有批准杨士奇的奏折,而是借陕西按察使陈智上奏的机会驳回李庆的建议,巧妙地保护了杨士奇。他们君臣的相得,由此可见一斑。

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继承皇位,是为明宣宗,杨士奇继续辅佐他。朱瞻基登基不久,他的叔父汉王朱高煦发动了武装叛乱。朱瞻基在内阁大学士杨荣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御驾亲征,很快平定叛乱,朱高煦被处以酷刑。这时朱瞻基又想对另一个叔父赵王朱高燧下手,因为有证据显示他与汉王的阴谋有所牵连。但面对纷纭复杂的形势,朱瞻基却又举棋不定。杨士奇既已摸透了皇帝的心理,又考虑到政局需要稳定,就与杨荣针锋相对地提出:“太宗皇帝只有三个儿子,当今皇帝只有两个叔父。朱高煦有罪者不可赦,且已被处死。其无罪者宜厚待之,疑则防之,这样就平安无事了。如果动不动就兴兵作战,恐怕会让先皇在地下也不得安息。”朱瞻基最终采纳了杨士奇的建议,没有追究赵王的责任。赵王则主动献出护卫人马,保全了性命,使朝廷政局保持了稳定。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张太皇太后行使摄政之权,极力倚重年迈的杨士奇。最终,杨士奇历经明五朝三帝,成为一个帝王家教发迹的典范。

杨士奇一生中最失败的事,出现在他的晚年。杨士奇在北京任内阁首辅十余年间,提拔官员数以百计,却唯独没有提拔自己的儿子杨稷,也没给他在京城谋个肥差。杨士奇深知,他儿子不是读书的料,也不是当官的料,因此就让他在老家江西当农民,还开了几家榨油坊,生活小康有余。然而,杨稷在当地官员的追捧奉承以及利用下,慢慢变得自以为是,骄奢淫逸,横行霸道,甚至犯下了几宗人命案。有人因此将杨稷在乡里横行不法的实情告诉杨士奇,杨士奇不相信当年的乖儿子会犯下如此大罪,便以扫墓之名回乡试探。杨稷知道父亲回乡,作了精心布置,在离家乡百里之外的地方迎接老爸,且衣着朴素,规规矩矩,很明事理。杨士奇看到的都是杨稷贤明的事,听到的都是他友爱乡亲的话。到了杨稷家里,杨士奇也没看见什么奢华陈设。杨士奇问起有人说他不遵守法纪的事,杨稷则说这是因为地方官吏横行不法,他去阻挠反而遭到诬陷;加之有人忌恨父亲功名太盛,权势太大,就借故诽谤杨稷。杨士奇相信杨稷所说不是撒谎,从此就不再听有关其子恶行的报告,再也听不到有关他儿子的真实情况了。

此后,受害者接连上奏,而他的朝中对手宦官王振则借此把攻击矛头直指杨士奇,上奏皇帝,要求绳之以法。朝廷确认他儿子在乡里打死多人,就将杨稷逮捕到京,关入大牢。这个王振,就是后来导演了土木堡之变的家伙。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派了两千多人跟明朝做买卖,为了多得一点赏赐,也先谎报了贸易的人数。王振知道了便说也先欺骗朝廷,只给也先五分之二的钱,还下令礼部不给来贸易的人吃饭。也先遂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王振则怂恿23岁的英宗皇帝朱祁镇带着五十万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出发亲征。最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王振被愤怒的部将锤杀,这就是“土木之变”。在这种极被皇帝宠信者的谗言之下,杨士奇深感惶恐,于是请求皇帝准许自己辞职,此时的杨士奇已经77岁,身患重病,风烛残年。他终因此事积郁成疾,翌年撒手人寰。

同类推荐
  • 逆日宁海

    逆日宁海

    这是一段充满血泪的挣扎史!这是一曲赞颂英魂的赞歌!这是一部恢弘史诗巨著!二战开战之前,美籍华人杨振海,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学生。他和当时留美的中国海军学院张凌霄、王文昭成为好友兼死党。毕业后,他陪家人吃了最后一顿饭后,便不辞而别和二位好友回国参军了。回国不久,杨振海救下了海军上将陈季良将军的女儿陈文钰,四人便聚齐了。从此,四位青年成为中国海军。且看作者如何以他们四人的视角,还原中国海军悲壮抗战史。写作风格倒叙,绝非穿越,真真正正的历史纪实小说。
  •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

    曾一度骄横一世,令世界战怵的奥斯曼帝国,随着斗转星移早已烟消云散,但是通过重温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和人物、制度和文化,去触摸历史风云中许多显为人知的细枝末节,可以使我们在奥斯曼帝国庞杂的陈迹中披沙拣金,钩沉发微,对曾经导致他的兴起和衰落的相互作用的各种原因,作出有益的探索,得出历史智慧的启示。
  • 权倾天下

    权倾天下

    后主刘禅被迫迁到魏都洛阳,一日权臣司马昭请他赴宴,极尽戏耍,由此引出“乐不思蜀”典故。回到后宫之后,因伤心哭倒于地,头痛欲裂,精神恍惚,差点被人夺舍。后经努力,基本守住一丝清明,与对方,来自现代的府兵,被枪决的吴仁义(无仁义)展开殊死搏斗。数载之后,两个魂魄既斗争又联合,各取所长,终于搞出了一些奇异光怪,歪打正着之下,收拾了权臣司马氏,恢复了大汉王朝的辉煌。
  • 春秋之王霸天下

    春秋之王霸天下

    一个现代小牙医,穿越到公元前505年的春秋末期,成为一个逃亡政权的王庶子,父王姬朝被刺身亡,小政权飘摇欲坠。小牙医没有穿梭时空的能力,只有一些后世的知识。衰微的周王室,处在强国的包围之中,还有没有重新一统天下的可能呢?
  • 京畿风云录

    京畿风云录

    穿越到抗战,穿越去杀鬼子!穿越!穿越!(故事纯属虚构。)
热门推荐
  • 成为魔神的使徒

    成为魔神的使徒

    这里是哪儿?异界我穿越了可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啊为什么是我穿越实在是一点创意也没有
  •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她爱上了他,他骗了她。就这样两个人纠缠不休,又加入第三者,第三者的第三者....
  • 惹祸妖仙

    惹祸妖仙

    她不过是有点小腹黑,喜欢扮猪吃老虎,居然让她穿越到了一片人兽混居的修仙大陆。灵魂觉醒,法宝护身。招人嫉妒怎么了?敢来陷害她,哼,她就偏要夺了人家的光芒,碍着人家的光明大道!让她们知道下,她可不是好惹的!
  • 怒放的青春

    怒放的青春

    “美女,你穿成这样,让我怎么上课?”初二时,学校的女神居然留级到了我们班,做了我的同桌,一次逆袭后,我居然知道了她的惊天秘密……
  • 时空买卖师

    时空买卖师

    你听说过买卖时间吗?你听说过时空买卖师吗?若没有,本书便会大大开拓你的视野。这个买卖时空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一名才十七岁的香港少女。她通过买卖时空,不仅修得长生不老,青春永驻,而且还腰缠万贯,财源滚滚,在外星球上活得顺风顺水!而且,她和英俊男主的爱情,也十分完美,令人艳羡!
  • 暗淡忧伤调

    暗淡忧伤调

    两千年前天有一陨石降落当世第一铸器师联合七位神级铸器师耗时五年将此陨石打造成一套装备名黯淡忧伤套装传说当人集齐全套黯淡忧伤之时就是天变开启之日..........两千年后宝珀帝国第一家族族长雪傲风意外获得黯淡忧伤套装之中的忧伤之剑走漏风声而惨遭灭门一少年因在地下室关禁闭而免遭遇难当少年见到全家上下血流成河而悲伤至极却因此开启了忧伤之剑的封印.....
  • 一婚成瘾,腹黑警官太难缠

    一婚成瘾,腹黑警官太难缠

    她是大龄剩女,却被迫相亲,并在相亲宴上错惹了对象,从此以后,被一个看似温柔的警察缠上了。她性格温吞,生性豁达,觉得会一辈子孤单却不曾想会有个疼她入骨的老公守候。他冷血无情,腹黑果断,却不曾想会有个女人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让他忍不住的想要疼爱。本以为会相爱相守一辈子,可是误会!计划!复仇!打乱了本应平静的生活!原本希望平静生活的她却变得不再平静,当千帆过尽,她是否还会爱着他!他是否还是她的唯一!
  • 丹域武尊

    丹域武尊

    当整个大陆以血染天,以尸铺地,被镇压的妖獠纷扰诸天万界。一代天才重生于这实力为尊的世界,他该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在这条复仇之路上,得至宝!携美人!拳震九天,掌破星河。用一次次的血战成就一代诸天圣帝!这一战,我不为求死,只为求胜!
  • 邪皇傻后

    邪皇傻后

    他是腹黑皇帝,铁血无情,杀伐果断!她是深宫罪妃,无德无能,不得圣宠!本想低调做人,翘宫闯荡江湖!却没想这一切的美好计划,都被那个自称为小太监的阴险男人全盘打翻!一道圣旨,他笑得张狂:“想逃走?门都没有!”
  • 洛克王国之魔法成长传奇

    洛克王国之魔法成长传奇

    魔法成长传奇第二册强势归来!夏洛克小分队在前往外交的路途中卷入一场天大阴谋,邪恶势力暗影集团的杀人计划能否得逞?夏洛克又会如何在异国他乡设法逃脱?(本书由洛克王国改编,已脱离主线,连载渠道只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