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600000016

第16章 闲话自由(1)

2011年5月7日

“自由不是用来改造人的,也不是单单地要释放人,它帮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大家互不干涉的背后是大家对人性真正放心——这种放心,就是在‘自由’的护航下,人性被较完整地检阅过了;没有自由,便只能对人情放心去了。”

——《闲话自由》

闲话自由

中国人写文章俭省的传统源远流长,“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除了书写工具限制,想必受政治之严苛的连累很大。——城池以外皆为禁区,城里的事说来说去也说不破大天,直落得没什么可写的地步。这种传统到现在还能见到,就在学者中间。海外很多学者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就一些早已研究滥了的问题持续地使劲,甚至鼓捣出“党权立宪”之类啼笑皆非的玩意儿。沾上“中国”俩字,简单问题容易无限复杂化;还因为除了这片地,别的地埋了地雷,刨?炸死你。不能怪现在一些宪政学专家炮制出的中文篇章难读,更不必去埋怨古文献里某些句子横竖都含糊。戴着镣铐走路试试?何况这些不安分的人还要起舞。

这些年也参与一些大讨论,刚开始还能好好说话,后来就各种陈谷子烂芝麻全给你翻出来,言论没有边界。随便一点事情挑一挑,谈兴——继而怒火、怨念,“姓‘资’还是姓‘社’”、“谁的天下”,“活不活”、“死不死”; “本质问题是……”、“你们怎么这么幼稚”等等。感觉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但很少有几个能较完整地说出来,一旦试图表达,前几句过去后面的马上不堪入耳。我以为:有“谬论”不可怕,怕的是连“谬证”也没有。且去看微博之类的地方,只言片语随意撂在那里,没有任何依据和论证,你接不接受?接受便罢;不接受你就是“五毛”、“五分”、“汉奸”、“屁民”。唯独做一个“人”难,而做一个“我”难上加难。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自由。

这不奇怪。不要以为“自由”才意味着眼花缭乱;失去自由之后,人世的种种啼笑皆非、蛮荒冷酷轻松裹挟你而去,更其眼花缭乱,不辨所以。没有自由,连起码的边界也没有。任何一个口子都会被死死揪住,言论无休止地喷薄出来,那意思:可逮着机会了,我得把我爷爷那辈起埋在心里的不平和愤恨都倾诉出来。大家都成了倾诉者,以致于台底下的观众稀缺起来。倾诉缺乏回应,恼羞成怒,本来有点内容的话也成了完全空洞的誓词、宣言,只为配合心中锣鼓点密集的情绪。——不要试图与他们争辩,你以为他们拉你过来是讲理?他们是拉你过来做观众,一弛其深心里的死寂。

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自由越少的地方,社会上的主流言论越凶煞,人人倒生着一副大嗓门,如义和团时“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万万年”;而看BBC摄制的朝鲜纪录片,节日的活动之一就是把美国扎成一个小丑,大家伙拿棒槌把那假人砸坏,“向美国开战,开战”。自由相对较多的地方,主流言论越温和,麦卡锡主义最厉害的时候,总统竞选也不敢公开嚷嚷:“让那些共产分子都上断头台吧”。——原因很简单,人的本性是向往安稳平和的。如果他有选择,一定朝这方面去努力;除非他要么做鞭子下的奴隶,要么做挥鞭子的奴隶,才要么大声喊疼,要么大声宣讲毒打你是对你的洪恩。哦?还有人怀疑人的本性不是向往安稳的,非要替人辩解说我们哪里有这么没出息。——且把这等人发配到阿富汗,还不说打仗,且做一做救护员,没事儿捡捡残肢、擦擦脑浆什么的;“载誉归来”的话,再发配到某个夫妻反目的家庭当儿子。——然后再听此人的议论。

比自由更重要的是宽容。长期的自由往往不是一炮轰下来的,是让出来。现在逐渐有人说“为了自由,哪怕妥协”,什么叫“哪怕”?不妥协就压根儿没有自由。这正因为妥协是对不同人群有利,而一炮轰下去,起码屁股着火的那方没什么好处。自由是相互的,是基于所有人,所以惠及所有人的,包括你不喜欢的人、仇恨的人、恶心的人等等。它固然是智慧者、勇者筚路褴褛经营出的,其目的却在于服务哪怕世界上的最后一个王八蛋。自由不是用来改造人的,也不是单单地要释放人,它帮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大家互不干涉的背后是大家对人性真正放心——这种放心,就是在“自由”的护航下,人性被较完整地检阅过了;没有自由,便只能对人情放心去了。——无所谓对自己负责的话,更不屑于对别人负责;也就缺少负责的言论,以及言论的边界。

为什么当今的一些争论总觉得乱糟糟的,因为没有言论的边界,没有起码的共识。共识是斗牛士足下的土地,可以和公牛没完没了,怎么热闹怎么折腾,但没有脚下的土地,轻功斗牛闻所未闻。有共识,才有可能发生理性,正如脚踩在地上才有可能行走。有种说法是“价值观是我们在地球上唯一的家园”,价值观哪来的?不是筑城把人挡出去,也不是筑城把人硬拉进来。产生价值观的人群不筑城,他们把各家城门打开,甚至把那些木头板子摧毁,让不同的人互相辨认对方,寻找自己。

给予自由会不会乱?会乱上一阵,但上文说了:人们是向往安生日子的,最终都会消停下来。这种消停不是被赐予的,不是被强逼的,是自我诚恳的选择。有没有做戏和谎话?有,难免;但把自由关起来试试?《一九八四》中“战斗就是和平”、“愚昧就是力量”、“奴役就是自由”、“专制就是民主”,就是典型的自由不许在场的后果。自由决定了边界,边界决定了争论的气氛和幅度,而争论决定了是非。没有是非的人间连动物园都不如。

那为什么还有如此之强的限制自由的力量?只有一个原因:仅听说过自由为何物的奴隶、奴才,好管。就当权者使用权力的直接需要来看,“好管”意味着有效。自由和权力是很复杂的一对关系,权力可以从自由里来,也可以从对自由的剥夺里来。在自由的前提下,权力接受谈判,表述为权利和义务;或者不接受谈判,也不做继续表述。——这是个问题,也不太是个问题。认识到不难,难的是令那些今天好不容易爬上了摇钱树的猴子什么也不摘就光着屁股下来。

写于Swansea University法律图书馆

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人们需要真相,还是别的什么?

中国人民及邓爷爷的“老朋友”撒切尔夫人逝世,紧接着,她的那段说中国人只出产裤衩背心、家用电器,而不输出思想、价值观的名言被打了假(综合几个版本,我对这段话如是概括)。这一事件,或称现象,有两点非常有趣:其一,若证据确凿不是她的名言,怎不趁着她健在把这个假打掉?其二,抛开此名言的原作者争议,这段话说得对不对?

为什么类似的言论教人特别愿意相信并拿去教训别人?把曾署名撒切尔夫人的这段话略拆解一下,我们可给出一个炮制“名人名言”的公式:煽动的修辞,精妙的比喻等等+一点点实话=一切之一切,总之特别可信。

制作这样的“名人名言”,最关键的是语言修为。拿老太太的这段话来说——“中国是一个无需重视的国家,它只生产洗衣机和冰箱,不生产思想”——上来必须是直打“中国”,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客套话及政客本有的圆滑;家用电器对比思想,一实一虚,却一小一大,衔接处完全拧巴,示人以胁迫感。拿“不客套+实对小、虚对大”的办法可做一些造句练习,如“某地是一个差劲的城市,它只堆起钢筋水泥大玻璃蛋,全无审美的见解”等等。

“一点点实话”虽不是伪名言的灵魂,其重要性也是无疑的。如果一段话只知骇人听闻,但紧张感完全不落地的话,至多拿去做一个小报新闻的标题。之所以“撒切尔夫人”的这段话会有传播效力,那一点点实话是必备的。开头我便提出:抛开此伪名言的作者身份,它说得对不对?起码不全错。近代中国输出给世界什么思想吗?可以说:我们用短短的几十年、十几年,在马不停蹄地消化世界抛给我们的东西。餐桌上、书架上,满目琳琅。我们的大趋势是不停对世界打开,让食物、书籍一批一批地进来,然后期望着餐桌、书架,甚至食谱、作者也跟着进来。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大发了一批入场券,也派出不少保安把一些好心、歹心的叩门者扔出去,自己虽有一套尺度,但几乎所有对现代化的测量单位都是舶来的。

不是中国不想输出给世界思想、价值观,实在这些工作要等到喂饱了十几亿人之后。还轮不到你中国人来指责现代化、现代性,来抢着扛德国社会学家乌里希·贝克所谓的“第二次现代化”的大旗。黄纪苏在《反思现代化:竞争与不平等》里说:“在这条‘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的跑道上,中国一直不是跑在头里,而是跑在后面。在这样的位置上,你既没本钱也没那闲工夫奚落奔跑、挑剔跑道,你唯一的应当是迎头赶上,唯一的应分是改进跑鞋提高跑技,争取两条腿跑出四条腿的速度。”

也有人说:孔子学院之类不是在国外有一些影响吗?《老子》不是二战后欧洲人的必读书吗?中国在现代化的跑道上再怎么样推后起跑线,也是昨日文明的一块巨大拼图,于文化的大格局中圈出几块地方是不稀奇的。“中国存在”是一回事,“中国影响”又是一回事。我觉得:孔子学院、老子必读书什么,只能用以探讨“中国存在”。未来也许会导向为“中国影响”,但现在不是。

假托撒切尔夫人说中国只输出商品,不输出思想的人的确是说出了一部分实话的。没说出的那部分是什么?要知道:对这种伪名言来说,一点点实话已足够;对愿意信服并愿意传播它们的人来说,那一点点实话更已足够。这一点点实话,也许为了真的说出点什么,但主要意图是拽住“煽动的修辞,精妙的比喻等等”的灯笼纸,让语言的架子在风里不至于太飘。

现在常听人拿“真相”说事,动不动“真相,就是一种力量”,“我们就是要听真话啊”,可人们真的需要真相吗——还只是需要那托出纸灯的一豆真相的火苗?人们并不非得通过真相取暖,而只需要彼此靠得更紧。再者说:不完全的真相算是真相吗?而完全的真相究竟该是什么样子?以上可概括为:真相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基本是个认识论问题。

认识的标准应有两个:其一,真相的先验性;其二,真相的功能性,也可直接说是功利性。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概括洛克的学说的旨趣:“真理难明,一个明白道理的人是抱着几分怀疑主张己见的。”洛克在《人类理智论》里更说:“抱任何主张时不怀有超出这主张依据的证明所能保证的自信。”且不谈真相应具有哪种先验性,它起码应具有一种先验精神,即心平气和,并以理服人——心平气和里就包含了自我怀疑、自我批判的准备。所以真相并不应激动人心,它作为结论出现的话,并不很能取悦大众,因为它所必定运用的说话方式是排斥煽动性和过度修辞的。我们猜测:即便撒切尔夫人说过类似的话,她的目的也不是传递一个真相,不是为了让人们看清:哦,中国没有思想。她在任时的话必服务于她所代表的国家利益、政治目的,而为了实现这些,只有手段最优原则。真相也许偶尔被作为最优手段,即便如此,也不会呈现为“不客套+实对小、虚对大”的话语方式。看看那些政治人物偶尔说真话时的吞吞吐吐吧!

同时,真相应具有功能性,而不是单一的理论上正确。真相是一种理性成果,但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成果,不仅要浑圆地挂在树枝上,更要採下来做成苹果派、苹果酱。尤其对大众,纯观赏性的真相几乎无价值。有的真相即便只有盖然性而缺乏确实性的支持,但实践上以承认它为聪明,我们仍应对它表示欢迎。就好比那个苹果在采摘时被碰上一个伤疤,或欠几天才达到它糖分最大的状态,我们难道就彻底不考虑拿它做苹果派、苹果酱了吗?我们应温和地对待彼此间的无知,一旦采取剑拔弩张的对话方式并乐于观赏这种大声谈话的表演,真相的质量势必大大受损,而对真相的主张必雷同而渐渐虚伪。

人们需要真相,还是别的什么?

在传播的角度,合格的真相不亚于系统的理论,是绝难达成传播效力的。这也启示我们:对那些媒体上听来的只言片语,要始终保持警惕。过一过耳朵,再浸一浸唾沫——是多数“真相”和伪名言的一生。不宜夸大真相对大众的价值。正义的价值要大于真相,追求正义的方式可不止捍卫真相这一种。事实上,捍卫真相对追求正义往往杯水车薪,且极度消耗人们的关注度、同情心。真相是一种心肠,它并不很统一于最优手段。当人们的要求得以满足——经常不过是看热闹的要求,或一纸许诺、小恩小惠的——对真相的迫切骤然散失。人可以很高尚、高贵,但人群总是势利的,并不惮以最粗陋的方式判断问题、拼接结论。

所谓传播,就是利用人群的这些缺点,佯作喜爱地捋这匹烈马的鬃毛。而人群,一次也不缺席地成为先驱者的绊脚石——只要我们睁开眼读几页历史。

写于Swansea山中寓所

2013年4月10日星期三

同类推荐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心灵独语

    心灵独语

    本书共分不老的四季风、人生开不败的凝重、不散的路魂三辑,收录了卫学昌先生的“西域情结”、“春(组诗)”、“晨”、“夜”、“夏雨”等诗作。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不变的印记

    不变的印记

    如今,有人把描写民工题材的文学与诗歌,统称为打工文学或日诗歌一一他们以在外地打工的写作者为界定。这种称谓是否科学,至少是值得商榷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诗就是诗,它可以是打工者写的或反映打工者的生活的,却非要加上什么“打工诗”的符号,难免别扭和有些牵强附会。而且,对于创作打工题材的诗作者而言,似乎他们的创作成就之被关注,仅仅是因为打工者的身份,这对于相当数量的写作者而言,似乎有人格不平等之嫌。这个话题似乎远了些,笔者也将会另外撰文探讨,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 也看风景也读书

    也看风景也读书

    《也看风景也读书》是崔济哲先生的近期新散文集,收录散文41篇。全书洋洋36万字,内容涵盖地方风物人俗、古人古事感怀、佛说佛思佛史、历史伟人逸事,以及他国历史文化。在这本书中,有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严肃追寻,也有对独特且有趣的地方文化的展现;有当下的细枝末节,也有过往的风起云涌;有因风物之壮阔而诞生的美丽文字,也有因文字之厚重而更美胜一层的风景。这本书打开了大千世界的一条门缝儿,透过这道门缝儿,你看见的是崔先生与历史、社会、人生的对话。
热门推荐
  • 古剑奇谭之缱绻千寻

    古剑奇谭之缱绻千寻

    书名简介:“缱绻凡尘的一世,只留下日过千帆的寻找”序言:“那一年,苏苏谷还在,阿翔还在,桃花开了,晴雪回来了,唯独你不知去了哪里,还能不能再回来。天涯海角,黄泉碧落,我一定会记得你,哪怕只有片刻也好。那个让你流泪的,是你最爱的人。那个懂你眼泪的,是最爱你的人。那个为你擦干眼泪的,才是最后和你相守的人。三个月的记忆,怎么能说忘就忘,尽管魂会散,但是晴雪会永远在苏苏身边,帮他找到重生之法。如果晋磊和文君的爱情是青玉司南佩,一魂一魄永相随;那么苏雪的爱恋便是,琴心剑魄终散去,晴雪定会永相随。我的剑,我的煞气,只为保护身边之人
  • 冰清韵洁

    冰清韵洁

    无意间来到前世心境,不想酿下大祸,大祸既已铸成,她定是要负责,回到千年之前,此事该何去何从?
  • 藏獒:强者的生存法则

    藏獒:强者的生存法则

    本书以藏獒的各种特性和基础结合大量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阐述了成为强者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藏獒的生存之道悟生存法则,把握成功智慧,必将赢得强者人生。
  • 文艺王座

    文艺王座

    三流程序猿杨尘重生了。世界背景幡然一新,不仅历史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杨尘所熟知的游戏、小说,音乐,影视和综艺节目都没有了。杨尘很痛苦。对于一个热衷游戏的程序猿来说,不能玩《暗黑破坏神》,不能玩《魔兽世界》,不能玩《英雄联盟》,不能玩……那还是人过的日子吗?所以,杨尘决定将它们一个个都设计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顺便把许多小说,音乐,影视和综艺节目带到了这个世界。于是,不知不觉中,杨尘坐上了这个世界的文艺王座。
  • 无限之吾名沙鲁

    无限之吾名沙鲁

    在龙珠世界里....搂着布尔玛沙鲁看着倒在地上的贝吉塔叹了一口气:“我都说了我不想和你战斗,我吸收你都没意义了你造吗?”犬夜叉的世界里....手持弓箭的桔梗一脸神圣的指着沙鲁:“邪恶的妖魔,让我来净化你!”EVA世界里....某眼镜大叔怒道:“沙鲁,你答应过我的,只要我劝凌波丽和你在一起,你就告诉我成神的方法!”火影的世界里...暴怒的小樱一拳打响沙鲁:“混蛋,你竟然对雏田使用幻术!”死神的世界里,海贼的世界里,全职猎人的世界里....很久很久以后,看着沙鲁一边数着不远处嬉闹的女孩们一边默默计算着什么的夏娜好奇的问道:“沙鲁大人,你在数什么?”一边继续数着面前的女孩们的沙鲁随口说道:“我算算我到底去过了多少个世界!”
  • 把握好最重要的事

    把握好最重要的事

    翻开此书,我相信你对此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读过答案你会深深叹息一下:哦!原来我没有把握住的、没有做好的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件大事都是由许多小事组构成的,又是许多件大事铺就了通向终极目标的路途。于是,我们疲于奔波,一件一件地去做,一个一个的去办。做着、办着,偶尔回首望去,竟发现自己的脚印是那样的歪斜,那些已经处理过的问题又出现了,没有想到的事情也发生了,你的前后左右开始堆满了障碍,好像置身在一个漫无边际的芦苇荡中,割不尽、斩不绝……此时我建议你停下来,静下心来整理你的大脑,理顺你的思维,把包围你的事情分分类、排排队,归结出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
  • .苍宇

    .苍宇

    苍茫宇宙,浩瀚无垠,种族万千皆各领风骚!故老相传,在万族之上还有神的存在!实力通天,与天同寿。然而,纵使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也难逃时间无情地催促,一代新人换旧人。万千惊世体质出世,试问,苍茫宇宙,可有不灭
  • 危情交易:鬼王的肥妃

    危情交易:鬼王的肥妃

    沐楚,王牌雇佣兵一个,后来混迹于网络,竟然穿越到一个白痴胖女人的身上。样貌丑陋,还被人陷害嫁给当朝三王爷!一个已经克死了一百个老婆的男人!新婚之夜,她发现这鬼王夫君的秘密,想拿她来练功?没门!哼哼,鬼王夫君咱们走着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青梅竹马皓月晴空

    青梅竹马皓月晴空

    “方皓白,你亲我干嘛?”“我只是先尝尝味道。”“方皓白!你又偷亲我!”“我只是再尝一遍味道。”“……尝你妹!”从小两个人就相遇,她是他的青梅,她是他的竹马。他爱她的可爱聪明,偶尔的小糊涂和一根筋。她爱他的霸道帅气,专注的温柔和爱她的心。当腹黑竹马赖上蠢萌青梅,究竟是玛丽苏还是泥石流?
  • 溪昭录

    溪昭录

    神经大条的捉鬼师泠溪,平时喜欢女扮男装招摇撞骗;拜师王仙人门下,深得师兄师姐宠爱,除了师叔陆昭。陆昭表面是温润如玉少公子,实则腹黑傲娇大灰狼。总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出现,喜欢与泠溪斗嘴,却又每每在泠溪闯祸后护她周全。泠溪接到第一个捉鬼的悬赏令居然是韩家,而这个鬼居然会和前朝旧事牵扯,热心同学泠溪决定插手管一管这件事!于是,一段段啼笑皆非的故事由此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