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7500000008

第8章 泥土质地的灯盏

刘学刚

在梦里,我手脚绵软,瘫在老家的天井里,像一个雨后的泥坯,感受着皮肤和血管里无声无息的碎裂。母亲坐在椅子上。她的肌肉萎缩,已经扩展到了呼吸肌。口齿不清的她,目光是温热的,她眼睛里流露的尽是疼爱,仿佛她不是病人,是一棵低矮的槐,紧紧地抓着可能的水分和泥土。

母亲的这种表情,让我心疼不已。

我一天里最想做的事情居然是做梦。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活着的母亲。尽管醒来的眼睛湿湿的,涩涩的,可我还是愿意安静下来,像入定的僧人,在寂寥的大殿里,面对着空空的墙壁;或者,是一个泳者,在黑夜的潮水里,拍打,扑腾,因为拒绝上岸,而最终淹没在深深的黑暗里。

梦是我最欢喜的去处。

跋涉一个冗长的白昼,只是为了一个梦。我对母亲有许多愧疚。这些愧疚,像白日里的飞沙走石,有一粒打在脸上,内心随即产生锥心的疼痛。梦里,和父亲商议,把母亲从乡下接来吧,她手脚不能动弹,一个人怎么生活?我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已不可能。

上班,写作,挣钱,治病,养家,曾经是我生活的全部内容,自以为是,理所当然。母亲病重以来,是父亲在照顾她。我以为母亲懂我。她走了以后,我的存在也变得可疑。生活在过往里,如同傍晚的向日葵,与其紧张忙碌,仰面迎合人群,不如低下头,趋向漆黑的孤寂,做回一个黑夜的婴儿,找到暖暖的怀抱,领受生活的安静和温情。

母亲是家里长女。外婆早逝后,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成了她手上的五个指头,长短粗细不等,每一个指头都连着她的心,她把他们握成拳头,伸开,成就一个家族的繁盛。小舅作为小指存在,按照生理习惯,他总是首先弯进掌心,触摸温暖。小舅说话慢声细语,内心却是十分硬朗。他本是乡政府的司机,47岁那年,回村当了支部书记,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情,是把散乱破碎的水泥沙石凝固,伸展,成为坦荡硬实的柏油路。村口设了“拦路石”,只拦走黑路的货车。

给母亲上坟,我和他在坟前相遇。小舅老了,走过的路,都堆积在他的额头。他哭泣,声音干涩:内里被蚀空,声音只在喉咙和口腔之间打旋,奔突。他5岁丧母。在许多年以后的回忆里,他想念母亲,总是出现姐姐黑瘦安静的面容。一个混淆母亲和姐姐形象的人,他看起来比我更加不幸。

他五十多岁了,我还叫他小舅,显得多么幼稚。我的性情遗传自母亲的血液。内心里收藏着她的过往,身体有一部分是不愿意老去的。我有了女儿,人前称“小雨爸爸”,私下里她还叫我的乳名。她固执地把我留在童年那边。这种固执,有着对朴素感情的维护,对时间流逝的漠视。它延伸着母爱的长度,超越生死的界限。想起汗漫的诗歌:“祖坟,这泥土质地的灯盏/——祖先们作为灯芯在灯罩下日夜点燃?!”

记得安葬那天,我下到墓穴清扫,四围平整安适,如同土炕。我双腿发软,想躺下去,母亲的灵柩停在上面。扫起的一撮土,我痴痴地看过,除了一块指头大的土块,还有零零星星的碎片:油亮的草籽,土黄的草叶,黝黑的土屑。它们连同以下一些物件被我保管:母亲的二寸黑白照三张,共四张,那一张放在了骨灰盒上;北京天坛医院的诊断证明,运动神经元病,有三个潦草的签名;安丘市殡仪馆收款凭证,死者姓名戴玉莲,经办人刘学刚,2006年7月20日。

在暗夜的灯光下,打开这些物件,死亡的气息如此浓郁,我拥有了死者的视角和体验。在隐秘的夜晚,是谁在唤着我的乳名,引领我的飞翔?

母亲一生沉默寡言。她总是穿深蓝的粗布衣服,对襟,纽扣是布片缝制的草花结,不显眼,映衬着整个人格外端庄静谧。这样的身影,它的核心词是“消失”,像空气里的氧,让你的周遭明净清爽,而它的存在无声无息。

外公早年是私塾先生,写一手清瘦峻拔的毛笔字。年老以后,修炼出一缕干净温顺的胡须。他看《三国演义》里的起伏跌宕,慢慢地用手梳理着自己的胡须,心无旁骛,更多的时间似乎生活在遥远的故事里,现世清静无碍。母亲只上了四年小学,就下坡扛活,回家洗衣择菜。家庭的变故使她敛起可能的香气,后退,成为花萼,朴素安静,当花朵绽放,她被遮蔽被忽略,也心有所定,对大门上的春联深信不疑:勤劳人家春常在。父亲干过八年会计,当了十三年生产队长,风光的时候,在全乡作报告,我和妹妹趴在窗台上听广播。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东朱耿村认识我的母亲,弥补了他生命里的缺陷。他周岁丧父,奶奶改嫁了郝姓人家,他寄人篱下,14岁出门做长工。他像一个在烈日下暴晒的孩子,只能手搭凉棚,挡一挡酷热。他遇见了母亲,在一种笃定静默的生活方式中确认自身,获得内心的安稳。女性的慈爱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它是树,需要时间的跨度,伸展一些枝叶,密密匝匝地,搭建起清凉的树荫。父亲和母亲的结合看似十分偶然,实则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这种结合的结果,是母亲把父亲当孩子一样宠着,任由病着的父亲哭哭闹闹,她一声不响地倒水,喂药,端饭。

经年以后,我渐渐远离一些高谈阔论的人,那种迫不及待的表演,最终暴露的是内心的匮乏。我习惯在热闹的场景里安静自持,保持沉默的空间。沉默,来自内心的强大,它有一种力量,如同风雨过后的树,尘嚣远去,绿色清净,坦然自若。

母亲从不絮叨,她的沉默也是不自知的,只是给你一个明朗的空间,让你最终接近事物的真相。她也不宣讲一些大道理,道理让人致幻,折损现世。我需要那些道理吗?我活到40岁,少年壮志已是虚妄。只想在黑夜里让自己亮着,用文字复原过往的生活。

在黑夜里,一个人眺望自己的来路,更像是一种幻觉,身体在河流里泅渡,逐渐接近它的上游。我的爷爷刘世温,在弥留之际,看着他的幼子,是否看见了许多年以后他的孙子不停地书写,在白纸上努力创造一个爷爷。颇有意味的是,他在朱耿河西岸的坟墓越老越佝偻,像一个在风中出走的人,渐渐地成为一个黑点,最终归于苍茫的一片。郝赵氏,我的奶奶,一个小脚女人的死,宣告旧的生活终结。她活得很长寿,一生经历了两个男人,养育儿女一大群。我的爷爷,他看见一个家族败落的凄凉景象了吗?他带走了父亲的童年,又把它丢在路上,等待一个细心、专注、和善的人。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这实在是命运的无法洞见的玄机,它给你谜面,对谜底缄默不语。一个家族,如一条几近干涸的河流,在雨水之后,又恢复了它的奔涌,悬浮于空中的水汽,涌动在植株内部的潜流,都是我的先人们。

这样的一个家族,始终把丧事办得极为隆重,视死亡为一种高贵的生命形式。2000年,小雨出生,我们住在一所乡镇医院里,那是妻的工作单位。在医院里安家落户,每天面对的是生老病死,以及来苏水浓烈得近乎专制的气息。有一年夏天,一个男孩下河游泳,溺水而死,尸体停放在医院的门厅里,“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有着一种血淋淋的鲜艳。他的母亲来了,非常平静。左手握着他胖乎乎的小手,右手轻轻地梳理他濡湿的头发,擦去他的眼屎,不停地抚摸他的脸颊,他的脖颈,他的脚丫,直到掌心使儿子的身体有了热度,她抱起儿子,转身,单薄的身体在微微颤抖。转述人说,好像死去的不是她的儿子。我和母亲都没有贸然地去接近这位母亲,打扰她的事情,那是一件多么端庄郑重的事情。貌似同情的观看,甚至隔靴搔痒的劝慰,是一种肤浅,也是对死者及其家属的轻薄。敬畏死亡,让人珍重活着的当下。记得那天,母亲洗衣搅动的水声,在我的耳廓里清澈地流淌,我紧紧抱着小雨,任由她的欢笑浪花一样飞溅。我在县城教书,那些年几乎每个周末往返一次,母亲总是抱着小雨在医院门口等我,送我。去年冬天,我路过那里,其时乡镇已撤,医院挪作个体户的一个工业作坊,在车上,我不自觉地支起身子,恍惚间,母亲还站在门口,等我,她黑瘦的脸,使我对周遭的事物视而不见。已是泪眼婆娑。

医院大门之外,是一条南北贯穿的马路。往南走,是一条大河,马路的一端像绳子一样系在粗壮的河岸上,它的另一端在穿过小镇以后,则变得激昂,高亢,很像钢琴演奏时快速滑过的一组音阶。是一座山让它有了一个现实的高度。那山,有一个温情的名字:慈母山。它的名字源于三国的一个故事:青州别驾王修主动辞职,理由只有一个,回家侍奉母亲;死后母子二人埋骨于此。在我的视觉里,大河、医院、慈母山是连在一起的,像肝胆脾胃那样连在一起。

那条马路,是我见到的最繁盛开阔的单行道。路的中央,是垂柳,春天是从柳条上的青春痘开始的。路两边是高大的白杨,静谧优雅。白杨,该叫做“理想树”吧,它实在是梦想的形状。只是梦想。夏天的时候,密密匝匝的树荫清爽温润,平添了一份寂静。黄牛在马路上缓缓走着。有农用三轮“突突”跑过,只闻其声,不见车影,让人疑心来自另一个世界。我遇见过以前的一个女同事。我们惊奇地打量对方,站定,说话,语气平和得有些异样。她的婆家就在南面的村庄。很多个早晨,我跑步路过那村庄,却再也没有遇见她,只有清凉的河水,在流,我知道它流向哪里。

顺着这条马路,北去,走到一条东西大街,转而往西,我赶过一次庙会。临近庙宇,先遇见许多形形色色的小摊。甜点,烤地瓜,糖炒栗子,爆米花转成的丝绒团。路边吃到了香酥麻辣微甜的水煎包。有一些席地而坐的人自然围成一个圆圈,内中一个男子在“咿咿呀呀”地唱戏。唱的曲目已然忘记,独有他鞋上的黄泥至今记得。也许他一忙完地里的农活,就赶来参加这一场盛宴。人与另一个世界的对话,是那么欢愉热忱喜气,觉得神灵是如此贴近,或者它本来就生活在我们的身体里,只不过在庙会的这天,外化为一些丰盛热烈的物事,撤掉与人世间可能的距离。

庙会上,我接连做成了两笔生意:购买冥币。第二次价格要便宜一些。想到我现世贫穷,到了另一个世界将会无比富有,内心十分愉悦。后来,我把自己不停地搬来搬去,那两沓厚厚的冥币也不知去向,即使能够买到新币,也远不如过去的那些金贵。今年春节,跪在母亲坟前,只好大把大把地烧书,烧我的散文集《守望》。我知道,母亲在另一个世界,等着我。母亲看不懂书上的文字,但是,她肯定会经常翻看,“哗啦哗啦”的声音,让人想起树叶的飘动,河流的流淌,想起一些看不见的行走。她会看见上面小雨的照片,她和父亲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合影,看见她的儿子还在书写,不知疲倦地书写,她喃喃地说着:

这样挺好。这样挺好。

同类推荐
  •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一书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在和平环境中的普通生活。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 奔跑的37℃男人

    奔跑的37℃男人

    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份散文随笔与时评作品,也是作者在30岁来临之前,为自己献上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被称为“80后男孩的青春记忆”。为什么自称为“奔跑的37℃男人”?作者张吟丰认为自己凡事要“保持37℃的理性和沉稳,不让38℃的高热烧昏头脑,也不让36℃的冷漠封闭自己”,“而奔跑,又恰是人生的一种姿势,是激情的体现和写照,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炽烈和深沉的爱”,于是便有了这本集子的问世。
  •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梵的生活被一位声称占有他一半记忆的人物蓝搅乱,于是他开始了一段疲沓却充满意义的旅途的传奇故事,主要反映了80后在面对感情、工作、求学、求知、性和友情、亲情时的认知和无助,并表现了人们直面内心阴暗面的勇气。
  • 第九条建言

    第九条建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一本散文、诗歌、随笔集。按照时间跨度编选,文字铿锵有力,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热门推荐
  • 美丽经济学

    美丽经济学

    汪大可是大学毕业生,多次创业失败,找工作无着,忽然被东施效颦公司招聘到麾下,从此,开始了一场痛苦又甜蜜的爱情之旅,撕心裂肺的职场大战.他因为和美术大师柳光汉酷似,被要求冒充柳光汉去欺骗最美的裸体模特郁姿,但是,他却一眼就爱上了郁姿,一见钟情,单相思起来.郁姿在情感和事业都处于低谷的时候,似乎钟情于这个单纯的大学毕业生,可是,汪大可却没有能把握机会,悔恨万分的汪大可,开始了重新追求郁姿的慢慢长路.
  • 冥婚诡嫁

    冥婚诡嫁

    一纸婚姻,一桩冥婚,一生一死,缔结连理,永不分离!对于更新问题只能说对不起,很感谢大家支持,本书不会弃文,只是更新很慢。
  •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凡

    论凡

    本是凡胎俗体,偏遇他乡为客,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一曲离恨,战长天!张卿,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却在看似误会的一场选拔之中误打误撞进入了凡玄界,为了生存,为了有朝一日能重返故里,为了天下苍生,开启了一路征途!
  • 点燃生命的火炬

    点燃生命的火炬

    对于生活中那些习惯抱怨的人,人们常会对他避而远之;在工作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坏脾气以及抱怨、嘲弄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而获得奖励和晋升。点燃你生命中的火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吧。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世界大陆行

    异世界大陆行

    主角:成羽孤儿性格顽皮爱冒险无意中来到斗气大陆,这个和地球一样,又不一样的大陆。且看成羽的一路追寻,寻找未知的秘密。
  • 爱经不起误会

    爱经不起误会

    时间易躲,误会难防……挺过了时间的考验,却躲不开误会的离间。仅仅是一场误会却是从天堂到地域的轮回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