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1900000012

第12章 “78班”毕业(1)

宏观的叙事视角、夸张而极端的造型形式构成自己电影语言系统,拍摄出重述战争历史和反思民族性格的《一个和八个》及《黄土地》,表达了一分悲壮的出师决心和历史参与意识,流露出一种重任在肩又苍凉刚烈的奉献精神。

在今天的青年读者看来,“曾经愤青”的第五代显得太过沉重、迷恋悲剧和宏观有余、不见个人,甚至有人觉得声嘶力竭也是一种“作秀”。“我们决不拍他们这种民族寓言式的沉重悲剧电影”。但是,在1983年,为了争取发言权而甘冒风险的第五代电影人,他们把人生甘苦甚至血泪衷肠融进每一尺胶片的真诚,代表了那一代人经过文化革命炼狱所获得的人生体验和历史记忆。

当然,历史批判也可以采用冷峻解剖或辛辣嘲讽的语式,借助于个人命运的聚焦描写而反映集体性的时代悲剧,在文学史上也不乏其例。而第五代的出师篇采用这种悲亢激越的反思语态,而且一定程度上具有群体性的不约而同,这不能不说是共同的特定文化历史和相近的命运经历使然。

今天,在一个崇尚个人价值、突出个人命运和人生况味的文化语境中,早期第五代电影的注重群体形象,致力于民族历史的电影寓言,显得格外的遥远和理性。早期第五代电影与今天青年读者之间的距离,如同《黄土地》里边超远镜头中渺小的人物和观众席之间一样遥不可及。在一个商业文化与现代媒体合而为一的年代,纯艺术和深度化的电影文体很自然地与现代观众产生距离。

因此,第五代电影最初的思想主题和电影形式,经过20年的时光,到了今天,已经变得与最初的宗旨相去甚远。从《英雄》、《十面埋伏》到《无极》,第五代电影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不约而同地迈出了相似的步伐,完成了从探索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跨越性转化。当然,也意味着作为艺术运动的第五代电影的早已结束。《十面埋伏》在国内外引发的广泛而尖锐的批评,正体现了当代观众对第五代电影商业的成功和在文化上的“失落”的矛盾心情。

北京电影学院“78班”之首部长片

《红象》:第五代的第一声吼叫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华语影坛,香港电影正在持续徐克、许鞍华掀起的“新浪潮”热度;侯孝贤、杨德昌等导演浮出水面,他们代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已逐步兴起;而在内地,多年的封锁禁忌终于打开,无论是偏于学院气息的“第四代”,还是以观众为目标的各种“类型片”,造就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繁荣。与此同时,新的力量在慢慢形成,他们是恢复高考后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一批学生。经过三四年的研习苦读,这些也许并不年轻的年轻人,羽翼已经渐渐丰满,但他们当时统一的称谓还只是“78班”,而非日后的大名——“第五代”。

至于“第五代”最初的声音,在公认的观念下,早已默许给了《一个和八个》或者《黄土地》。但在我们的寻觅中,却发现了一个特例,或者说另一种开端,那就是1982年儿童电影制片厂的《红象》。

田壮壮:那时“初生牛犊不怕虎”难得的一次练兵《红象》这个片子应该算是儿童电影制片厂启动的第一部片子,我妈妈于蓝那时是儿影第一任厂长。有一天,我妈妈让我们几个人去找她一趟,想准备给孩子们拍一个片子,一个是因为儿影厂一周年厂庆,另一个也是为了1982年的六一儿童节。

给我们的剧本是王端阳的《红象》,说的是云南西双版纳森林里几个孩子寻找神象的故事。我、张建亚、谢小晶几个还回家拿着剧本讨论过一次,这个片子情节比较简单,而且投资也比较低,但确实是难得的一次艰苦条件下“练兵”的机会。我妈妈说,这样的差事恐怕别人不愿去,你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哥儿们,说不定还能闯一闯。想起来那时候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但凡成熟一点的导演都知道,第一次拍东西,又是小孩又是动物,对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是很难把握的,甚至不可思议。

500元杀向云南记得大概是1981年八九月份的样子,我、建亚、曾念平几个人先去云南探了探路,拿了儿影厂给的500元钱,到那边看外景、改剧本。

那时候去云南可不是像现在这样方便,我们几个坐火车咣里咣当地好几天,下了火车每个人的脚都是肿的,虽说那时中国物价低,但500元钱也是不够花的。坐了一段汽车,一进了山区,我们几个就借自行车,每天跑四五十里地,多的时候能跑七八十里。翻山的时候,车不能骑了,就得扛着自行车爬山。我们当时住在当地的小客栈里,满屋都是跳蚤、虱子,被子黑得油亮亮的,我们几个人脱得光光的,把衣服吊在房梁上,这样跳蚤就爬不到衣服里去了。

大象是很关键的问题,那时最主要的任务也是要找到大象。国内没有,一个涉外的人员帮我们到缅甸去找。秋天以后,我们带了两台摄影机、几盏手灯就挥师云南。当时还挺难进去的,需要边防证,我们从西双版纳转道盈江。

我一直想回去那也是我第一次去云南,我是干起活来不分心的一个人。后来一直想去云南是与拍戏无关的其他东西吸引了我。这些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信仰、文字、传教士还有那里的铁路,好长一段时间我断断续续地听到很多人讲了很多关于云南的事情。我也是一直断断续续地在想,心里惦着想要回去。毕业后我也一直在拍戏,一部接一部几乎没有停下过,感觉似乎是每年都在拍,所以回云南成为“天方夜谭”了。倒真正是90年代那十年不拍戏的日子里,我又回去了,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他们都很帮我,那段时间似乎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

想起来《红象》里的三个孩子,那会儿十一二岁,现在都快奔四十岁了。他们现在有在法院的,有在检察院的,还有当工人的,这都是后来我听说的,再也没有碰到。自从1982年那次审查后到现在,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机会看《红象》,只记得有佛龛,有三个孩子,有很多动物,还有一头全身涂满红泥的大象,在当地流传“红象会飞”的传说。

曾念平:《红象》证明了我们的能力说到《红象》,应该从《我们的角落》说起。1980年夏天的时候,有一个干载难逢的好机会,就是要拍个电视短片,导演系的田壮壮、谢小晶和崔小芹三个人和我接受了这个任务,大家都兴奋得不行,更因为我们找到一篇非常动人的小说《没有太阳的角落》,是史铁生写的,讲的是三个下肢残疾的小伙子与一个姑娘的故事。

这个片子从1981年秋天拍到了冬天,后来送到中央电视台,大家都盼着播出,后来听说上面传下来的意见是影片调子比较低沉,让人感觉不那么昂扬光明。后来就放下了,没有机会播出。

拍完《我们的角落》后马上接着的就是《红象》。可能因为我们有作品出来了才有让我们拍《红象》的机会,拍这个片子规模就大多了,除了《我们的角落》里合作过的壮壮、谢小晶和我,还有导演系的张建亚,摄影系的艺谋、侯咏、吕乐,他们三个做副摄影,再加上美术系的冯小宁,当时我们开玩笑说这就是“八条汉子”。

按说我们当时的条件算是比较艰苦的,尤其是胶片比较紧张,拍情节一比三左右的片比,拍动物和小孩的稍放宽一些,一比五左右,其实相当于拍两条成功一条,我们那时也确实练就了成功率。有一个镜头是早晨三个孩子抱着大榕树睡觉,那个榕树太大了根本拍不全,当时用移动轨道想慢慢摇开拍一个展示性的长镜头,但是轨道根本不够,我们就想办法,摄影机一边在拍,赶紧把后面的轨道拆了接到前面去,可以看出镜头里微微有些颤,就是轨道又拆又接呢。

样片送到厂里,听说他们都挺惊讶的,这样的尝试过程对于我们这些人今后的实践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比较同时期的片子,可以很明显地感觉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延续了《我们的角落》中对于非职业演员的使用,摄影光线追求的真实感,对于明暗的处理。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提供给我们一个实现观念变革的机会,这点在现在来看都是弥足珍贵的。

侯咏:技术上给我帮助很大《小院》:一个起点1981年,我上大三。接触到第一个故事片——《小院》,这是实习作业。摄影系当时面临着大三实习任务。实习前班里分小组,以组为单位去拍作业,我被选为小组长。一宣布,我就想着要找班里业务最好的几个同学组合,于是首先找了张艺谋、吕乐、智磊,除了因为他们的水平在班里出类拔萃,大家之间关系好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时,导演系的田壮壮找到张艺谋,说要合作拍个片子,我们看了《小院》的剧本,觉得有意思,就决定上这个。摄影系最初分了6个小组,后来,我们与张会军的小组合成了一个组,《小院》的摄影共有9个人。导演则包括田壮壮、谢小晶、张建亚等。

《小院》是一个黑白短片,是根据王安忆小说《小院纪事》改编的,主要写一个大院里4户人家的生活,各家身份不同,生活状态不同,相互之间的影响。外景地就在积水潭附近新影家属院里。我记得那年夏天天气很热,我、吕乐、张艺谋还经常铺个凉席席地而睡。

《红象》:双重身份从《小院》到《红象》间隔不到一年时间。大家觉得合作得不错,于是就继续合作了。《红象》其实是一个毕业实习作品,但与一般作业不同的是,它同时又是儿影列人生产任务的正式影片。这主要是因为儿影刚刚建厂,而田壮壮的母亲在儿影当厂长,才有了这次机会。这次机会很难得,当时许多同学都羡慕得要命。

人都是《小院》那些人,所以也就按照《小院》的方式去做。先谈论剧本,然后由壮壮修改。后来,曾念平提醒大家这是列入生产任务要公映的影片,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提想法,但到了拍摄现场就必须各司其职,明确摄影师、副摄影、摄影助理的位置。后来进行分工,我和吕乐管胶片,吕乐还侧重管摄影机、张艺谋负责量光。

《红象》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来自北影厂,主创三块除了冯小宁是一个人负责美术,其他人都要跟北影厂的老职工相互配合。那时,一个学生毕业到电影厂就要先从学徒干起。一开始,大家不大习惯。后来逐渐气氛融洽了,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我们那时很年轻,也有童心,就想拍成一个小孩探险的童话故事。对我来说,云南是一个神秘的完全陌生的地方。临走前,我充满了憧憬,看了很多介绍云南的书,其中的风俗、传说都强烈吸引着我。

动物、儿童戏很难拍这部片子要拍很多动物,包括大象、马鹿、猎狗等等,难度非常大。

一场戏是拍大象害怕跑远了。机器架好了,商量好一开机,大家一起喊,把大象吓跑,但任凭怎么喊大象就是不动,汽车鸣笛大象也不动,没办法放了几枪还是不动。谢小晶急了,也不知哪来的胆儿,拿起一个大棒子照着大象的屁股就是一下,这场戏才拍成了。还有一次是拍马鹿在小溪边走,马鹿不听话,我们就把它抬到河边,可马鹿的脚偏偏卡在石头里了,我们大家一起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抬出来。片子里的动物只有猎狗是从昆明部队借来的,其他动物都是野生的,大象是从缅甸租的。

除了动物戏难拍,儿童戏也很难拍。拍孩子的戏很多时候要采取连蒙带哄的手段。有一场是拍三个孩子拉红象,拉着拉着绳子断了,孩子们摔了大跟头,这场要分开拍。先拍孩子的镜头,田壮壮说要有真实感,不要告诉他们会摔倒。于是我们突然把绳子松开,三个孩子毫无准备摔了个跟头。但这条没拍好,还要重拍。三个小孩都不干了。于是又骗他们数到三,我们松绳子,结果只数到二,我们就把绳子松了。

在题材的选择上,《红象》和我日后的创作关系不是很大。毕竟,作为摄影选择题材的主动性并不是很大。但在拍摄技巧上给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就拿儿童戏来说,很多方法我都沿用到《一个都不能少》里面。

用欺骗诱导的手段创造真实的情景,我称之为“借情绪”,就是从《红象》中学来的,这些影响其实是一点一滴的。

吕乐:我们选择了逃离《小院》是我们大三的实习作业,也是摄影系和导演系第一次合作。

这是一个很平淡的故事,导演的主动性更大。我们几个摄影这时基本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比较大。尽管张艺谋那时便在造型上有另一种想法,但因为大家的风格比较统一,他拍摄的部分也没有太跳的东西。最后出来的影片,拍摄风格很平实,与新现实主义风格比较相近。拍摄《红象》时,张艺谋就开始极力说服大家,在一些分镜头上采取不完整构图,大家也多少认可了这种尝试,所以《红象》中有一部分已经带有了《一个和八个》那样的风格,只是没有引起注意而巳。

影片开拍前,我们被召集到一起给剧本提意见。在影片的一个外景地,清末一个官员的坟地上,北影厂的制片人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全去了,还没等制片发话,我、张艺谋和侯咏就开始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同类推荐
  • 中学文学读本(二)

    中学文学读本(二)

    文学阅读是综合素质与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继《新语文读本》畅销十多年之后,著名人文学者陈思和教授、著名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黄玉峰先生带领以大学教授和中学专家组成的强大团队,从语文能力的快速提高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途径上,探究中学文学教育的新思路,历经数年精心打造成一套最具魅力的“中学文学读本”,献给广大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中学文学读本2》内容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宋词,含义精深的宋元诗,盛极一时的宋元古文,异军突起的元曲,流派各异的明清诗文,日趋成熟的明清戏曲,集大成的明清小说七章。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河流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河流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河流的内容。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母亲,任何一个伟大的古老文明都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介绍了世界上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的 20条河流,以及生活在其沿岸居民的生活形态。是一本以点及面介绍人文知识的好书。
  •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课外体育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指南》从不同角度入手,介绍了体育健身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体育健身常识、锻炼项目选择、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量的掌握等,还有一些急救常识和防护措施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青少年以一定的指导。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是一杯香茗,是一杯美酒,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美德可以让心灵变得愉悦而坚定,心灵被美德占据,一切污秽和邪恶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命也永远不会枯萎。让这美德的种子洒向人们的心中。
热门推荐
  • 星光背后

    星光背后

    我不混娱乐圈,但我掌控娱乐圈。一个三流歌手穿越平行世界成为音乐教父般人物的故事。
  • 圣皇城

    圣皇城

    身怀诅咒血脉,家族支离破碎,人才凋零,血脉诅咒背后究竟有什么隐秘,是血海深仇,还是惊天大局?天地之间,精彩纷呈,巍峨的通天宝塔,神秘的往生桥。神州大陆,天才辈出。看齐沐如何从微弱中崛起,在云集的天才中脱颖而出。在寻找血脉诅咒的同时,展现出精彩的人生?
  • 兰芯郡主

    兰芯郡主

    一个如诗如画的美人,一个让任何男人垂涎的绝代佳人。她的美是一种神秘,是一种悠郁,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她就是兰芯,一个皇帝身边武功近乎神话的侍卫.没人知道她长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她的身份,她就是一个迷......
  • 三界焚仙

    三界焚仙

    九州天下,仙山灵境,仙魔隐踪,凡人只知有御剑剑仙笑傲天地间,殊不知,此乃修仙之士而,故有云;潜龙于渊有我六道万流之尊,御剑为仙。仙界千年浩劫,荼毒苍生,仙器九剑,青龙剑主秦风,本是青云弃徒,却肩负起拯救苍生的使命。
  • Lazarillo of Tormes

    Lazarillo of Torm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我之间相欠的圆满

    你我之间相欠的圆满

    带着两个孩子逛街的叶雨然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将两个孩子给丢了,心急如焚的她到处寻找孩子,只是她不会想到两个宝贝在他们的亲生父亲那,而当初,就是他们的生父将自己的妈咪赶出家门的……
  • 天劫印

    天劫印

    其实,他并不是仇恨所有的人,只是不能容忍自己所钟爱的人受到伤害。世事的沧桑,往往有些不尽人意!亲人的离去带来了太多的伤感,算是机遇,算是巧合!种种的原因之下,他、愤怒了!强势的修为天赋,终极的极品劫印,铸就了人生逼迫的顶端,这一次的逆转,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修仙、化神、名望、知己尽数而归,傲世苍穹!演绎的传奇,从这里开始谱写...
  • 伤融于泪:流氓校草请远离我

    伤融于泪:流氓校草请远离我

    天啊,我怎么这么倒霉,开学第一天就遇上个什么流氓校草,丢了初吻!吴羽冥!你个混蛋!大混蛋!
  • 神冕

    神冕

    修无上神冕,战万古枭雄,君临天下,笑傲苍穹!
  • 红郁金香花开那年

    红郁金香花开那年

    红郁金香,它代表着热烈的爱意,更代表着那永恒的誓言。零七年的秋,那是一个荷尔蒙爆发阶段。我和她在网上相识,代表着我们二人的红郁金香终于绽放。不知不觉间,我们在风雨中走过了五个多年头,而我们的红郁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