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7000000007

第7章 悲欢人生——家世与自传(1)

我的家世 我的童年

我于1927年7月2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北乡东房桥祖屋,一生用过3个名字:学名陆培祥;参军后改名金增;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陆坚。

我的曾祖父辈乐善好施,曾在清王朝乾隆年间的一个荒年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并煮了大量米粥供灾民充饥。乾隆皇帝得知此善举后,亲书“惠济桑梓”4个大字以示表彰,并做成金字匾额赐予曾祖父。

我的祖先为何能在大灾之年行此善举,并获皇帝昭彰?得从当时的家境说起。当时,我的曾祖辈在家乡属于商贾士绅人家,殷实富裕。家有高大房屋三开间五进、4个天井:进门是高耸的墙门,墙顶有砖刻的“和气致祥”4个大字,四周是砖雕的文武百官,墙门下是半人高的门槛。“一进”为店面房,开设“济寿堂”药店。第一个天井东侧为书房,西侧是厨房。“二进”是大厅,中堂悬挂着“振绪堂”和乾隆皇帝赐予的“惠济桑梓”金字匾额。厅的东西两面墙上挂满了各式字画,大厅正中摆着偌大的供桌,上面安放名贵的古典摆设,桌子前方两边摆放着多把会客用的大圈盘椅和茶几。“三进”为两厅,中堂悬着“凝瑞堂”金字匾额。厅前天井内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花坛。东侧花坛内种了一棵石榴树,西侧花坛内种了一棵桂花树。据说这两棵树当时都已有100多年树龄,是无锡县最古老的。“四进”为卧室与客厅。“五进”为柴屋、农具室和磨坊。综上所述,我曾祖父家的门第可见一斑。

祖父陆子卿排行第三,最幼小。人们叫他小子卿,自小做药业生意。由于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在当地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祖母是位心地善良的佛教信徒,整天念佛,家中木鱼声不断。

父亲陆寿泉又名永春,读过4年私塾,后继承祖业毕生经营“济寿堂”药店,另有薄田10余亩雇人耕种。父亲是个待人热情诚恳、喜做善事之人,谁有困难来店相求,他都能视情接济,甚至无偿相助。如有一天晚上,一个从远道(长径)来无锡求医的病人,在医生处看好病,由4个农民抬着到父亲的药店配药,但此时已身无分文。父亲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不仅免费配了药,还留饭、留宿,他们十分感激,第二天临别时连声道谢。因此,父亲在当地群众中口碑好、威信高。平时,父亲常教育我们“人活在世上要多做善事、好事”,我永远牢记心中。母亲季时新是位贤妻良母,主要操持家务。她读过8年私塾。因此,能协助父亲经营药业,使我家的生活过得尚属安稳,称得上是当时的小康之家。

抗日战争时期,我父母亲接待过无数中共地下工作者和新四军的民运工作人员,经常安排他们在我家吃饭、住宿。直至支持大哥和我兄弟俩参加共产党、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母亲爱党爱国、思想进步、热心公益、办事公正,建国后一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

父亲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大弟炳泉、二弟法泉均为教师;大妹、小妹也均为贤妻良母。

我有同胞兄弟姐妹7人。大哥兴祥于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共产党,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经常叫我为他隐藏秘密文件和进步书籍,如《大众哲学》、《联共布党史》等,以后参加了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上海供电局任党委书记。弟弟焕祥是共青团员,曾任无锡市工会委员,以后报名支援后进地区,到苏北沭阳县人民银行工作。一个小弟10个月时因逃难而夭折。大妹荣娥当过教师和干部,60岁时去世。二妹默娥上学后学习用功,成绩优秀,10岁时患脑膜炎不治身亡。小妹爱芬1958年到杭州就读于浙江邮电学校,毕业后在杭州邮电局工作直至退休。

本人于1932年6岁时入学,学习成绩佳,尤其是语文课,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曾多次参加全地区学校的语文统考和演讲比赛,并荣获奖项。但个性刚强、顽皮,喜打抱不平,绰号“硬石头”。因我的胆子特别大,体质特别好,在玩“打日本鬼子”的游戏中,我游泳最快、爬树最高,干什么都比别人强,所以在大小朋友中颇有威信,大家都愿意跟着我这个“司令员”玩,甚至连打架也言听计从。由于我经常在外惹是生非,少不了有人到家里告状而受到家长责骂,父母因此对我很头痛,不喜欢我。有一天,我将从田野拣到的一枚手榴弹带到学校,同学见到后向老师举报,我就责怪举报人,甚至对他动了手。老师知道后将我叫到办公室训话,批评我违反校纪,我却反驳说:“这个手榴弹是要炸日本鬼子的。”最后,老师没收了手榴弹,并扔进了河里。

我9岁初小毕业,原想上县城报考高小,因日寇入侵没去成,只得就读本镇东房桥小学开设的高小补习班,仅有5名学生。11岁结业后,报考无锡黄土塘怀仁中学。读了一年,因遭遇战乱,加上家道中落而辍学,就此赋闲在家。

1937年腊月无锡沦陷后,日寇经常下乡扫荡,各地陆续出现各种以抗日为名的游击队。1939年后,我家乡在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的发动下,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地开展起来。我大哥陆兴祥已与共产党组织接上关系,并由他发起在东房桥镇上成立了以他为团长、朱仰增同志为副团长、20余名儿童参加的儿童团。该团的活动内容有出过墙报,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以及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教师身份的共产党员鲁乃铭教唱了很多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歌》、《游击队之歌》和《在太行山上》等,还演出宣传抗日的话剧,开展打乒乓、练书法等活动。我们还欢迎何克希司令带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到我们家乡,慰问因打日本鬼子而负伤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将士。我在儿童团里积极发传单、贴墙报,成了团长大哥的得力助手和机要秘书。有一天,突然有许多人纷纷向东面逃跑,并慌张地告知说日本鬼子来了。而我保管的儿童救亡团团旗还挂在家中,我连忙将旗子收下折叠好用报纸包好,从后门逃走时顺手将旗子塞进稻草堆。我刚放好,日本鬼子就闯进我家搜查,幸亏我动作迅速,不然就要闯大祸了。

在此期间,我大哥还办了一个宣传抗日的刊物《农村文艺》,先后出了10余期,以后因遇险而被迫停刊。

1942年夏天,本镇共产党员陆炳泉同志找我谈话,宣讲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主张坚决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抗日就应当参加共产党、新四军。在他的宣传教育与动员下,我也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陆炳泉同志为我办理了入党手续,告诉我要等上级批准。不久,陆炳泉同志通知我入党申请组织已经批准,并要求我严守党的秘密,不怕牺牲,为抗日多作贡献。从此以后,我的心里就有了无穷的底气,决心做一名勇敢的共产党员。

就在此时,我遇到了一件不平之事,伸张了正义。事情是这样的:我乡有一所小学的5位教师,全靠乡政府向农民按田亩征缴粮食,然后再转发给教师充作工资。可是,这年该乡姓浦的乡长却将收缴来的粮食占为己有,用于吸鸦片烟了。我知道后立即会同一位教师找浦乡长评理,要他立即退出粮食发给教师,不然就武力解决,将他捆绑起来殴打。乡长听后害怕吃苦头,不得不将侵占的粮食悉数分发给了5位教师。

不久,家乡环境万分恶劣:日寇经常下乡扫荡,土匪横行,我家多次被敲诈勒索,经常遭遇不幸。父母不得已将我送往上海一家陶瓷店当学徒,从此让我独自在外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但是不到半年,因日本飞机轰炸,物价疯涨,老板小气不让吃饱饭,使我不堪承受。原先每天吃两餐干饭,一餐稀饭,后改为三餐稀饭,我的劳动强度大胃口又好,实在吃不消就向老板提意见,老板又不听,我一气之下就离店回了家。

我的童年是不幸的,战乱致使家道中落,不能继续求学。然而不幸的遭遇也磨炼了我的意志,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

我的父母亲

敬爱的父母亲离开我们已三四十年了,母亲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9年,那年她70岁,身患糖尿病。那时我国还没有治糖尿病的药物,医院无法施治,而“文化大革命”运动又给我家带来深重灾难,抗战时参加共产党的大儿子,被诬指为叛徒、假党员,被造反派日夜残酷批斗。三儿子被戴上老右派帽子,也遭批斗。我被诬指为反对解放军的现行反革命,更加罪大恶极。被批斗后,遣送农村监督劳动。母亲在这病祸交加的压力下,不幸离开了人世。父亲好不容易熬过了“文化大革命”,刚看到太平盛世,却于1980年去世了。

父母亲一生生育了7个子女:4个儿子,3个女儿。抗战开始那年,我那才10个月的小弟,因病加饿,在逃难途中不幸夭折;二妹10岁时于1943年因患脑膜炎不治身亡。

我家世代开设药店,另有薄田10余亩,家境一般,过着温饱生活。

母亲是位贤妻良母,是勤俭持家的当家人,家中一切均由母亲主持掌管。父亲只管药店经营,其他事务均不过问,他对家中发生的所有困难遭遇及祸端,都无心事,如若没有发生过一样,安分守己地生活着。

父母亲的一生,遭遇了无数苦难。“七七”卢沟桥事变,给我家带来了莫大灾难。1937年年底日寇入侵,家乡沦陷,日寇所到之处一路杀人放火,从常熟长江边白卯口登陆的数千日军,向南京方面进攻途经我家时,就在我镇上放火,我家药店内堆放的许多中药材也被鬼子用火枪打着付之一炬,我奔向街中高呼救火,但无人敢搭理,谁也不敢来救火,家中仅我母亲一人,端着脸盆,提着水桶泼水,但无济于事。此时此刻,我母亲急中生智,立即想起房间内的马桶,将一马桶粪便泼上大火,大火顷刻被抑制,然后再用水桶连续泼浇,大火终被熄灭,但房子已被烧掉一半。

就在这天,同时被日本鬼子放火焚烧的还有西街一户人家。在我家周围3个村庄的4家蚕茧行也都被鬼子放火烧成了废墟。

就在这天,我外公、姨母、姑母家的房子,均被鬼子焚烧为一片瓦砾,日寇还在我家附近一个村庄杀死了300多个老百姓。

日寇的恶行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仇恨。日寇的侵略,打破了我家原来的温饱安宁生活,就此家道中落。战乱带来了兵匪横行,百姓遭殃。而在此后的日子里,由于我与哥哥先后参加了共产党、新四军,接踵而来的就是父亲屡遭汉奸绑架、土匪勒索,逼得我们卖地借债,家境顿然窘迫,生活陷于困难,母亲不得不去向地主姑母及地主大伯求助借钱,但不仅没有借到分文,还被地主姑母奚落了一番:“你养了两个没出息的末代儿子,不干好事,去当共匪。”此时母亲只得含着眼泪伤心地回家。

有一次,日寇下乡“扫荡”、“清乡”。因汉奸举报我哥参加新四军,日寇将我父亲抓去,要我父亲交出儿子。我父亲否认儿子参加新四军,日寇就对我父亲严刑拷打,还放狼狗咬,致使父亲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最后由我母亲到处托人,通过汉奸花了50担米钱,才将父亲保释回家。母亲见父亲被日本鬼子打得头破血流、血肉模糊、不能动弹,万分痛心,日夜啼哭,同时又只得卖地还债。

几个月后,日寇又一次下乡“扫荡”。我父亲怕再被鬼子抓去,此时从前门已经来不及逃走,连忙向后面跑,想通过地主大伯房子的后门逃到田野去,谁知地主大伯不让我父亲通过。无奈,我父亲连忙再从另一家房子的后门逃出。刚逃出,鬼子就赶到我家中。幸亏逃得快,不然我父亲又将被抓去受一次刑罚,再吃一遍苦。

但是,就在这艰难的时刻,家乡来了共产党、新四军的工作人员。父母亲见他们来家,如见亲人,似待宾客,给他们烧饭沏茶,还留他们住宿在家中。为了接待这些工作人员,拮据的母亲还到亲朋好友处去借钱借粮,热情地招待。其时,每星期总有一两批人员到我家吃饭和住宿。我知道父母亲深怀一个信念:终有一天天会变,天会亮,地主会被打倒,穷人会翻身,人民会当家做主人,共产党会胜利坐天下,领导人民过好日子。

1949年4月21日,一声春雷,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军渡过长江,势如破竹,在向南方进军中,途经我家镇旁。连续两天两夜,日夜盼望两个儿子的母亲坐在镇边大路旁,不停地询问行进中的解放军,我的两个儿子有否过来。等待看望了两天两夜因一直未见踪影,感到大失所望,很悲伤地流泪哭泣。但是她深怀希望,深信两个儿子一定过来了。又过了一个多月,听人们传言上海已经解放,那里有很多原来是新四军的解放军。于是她就去上海寻找,凡驻有解放军的地方全部都找遍了,仍毫无音讯。解放军千千万,谁认识你两个儿子呢!再说我已改名换姓,怎能找得到。后来又听说杭州也解放了,于是我母亲又到杭州寻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了我哥哥。母亲万分高兴,问我哥哥弟弟在何处,我哥告诉她,弟弟可能在上海。因当时部队规定不准与家中通信,我尚未告知家中我在何处及详细情况。

上海解放,我因负伤住在浦东白沙镇解放军野战医院。到8月间,我身体基本恢复健康,即向院方请假回无锡老家看望父母。我刚走进老家的镇内,有人就发现了我,随即跑来很多乡亲。他们似见到死而复活的人一样,表示惊奇,然后围着我为我回家而高兴,并向我问长问短、问这问那,直到近晚。母亲见到我一味地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流泪,连声说着:“这下好了,是老祖宗保佑你的。”到了晚上,父母亲就与我细谈我离家后家中所发生的一切。以上所述,均是父母亲告诉我的,我则告诉他俩我离家后到了何处、何地,打了哪些仗,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吃过哪些苦。父母亲听后只是流泪不止,同时为我活着回来表示庆幸。

此时,我看到几年不见的父母亲已变了大样。由于两个儿子参加了新四军,要担忧儿子在外是否安全,日夜思念,同时又要受兵匪敲诈勒索的威胁。在此重重压力下,不到50岁的父母亲均已满头白发,显得十分苍老,身体也没有从前那样健康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母亲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公益,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政策等良好表现,历届县人大会上她都被推选为人民代表,受到群众的赞许。

今天,父母亲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父母亲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父母亲的一生是艰难的,但没有虚度人生,在世时也为祖国的安危、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出过力、作过贡献,我为我有这样的父母亲感到欣慰,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同类推荐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之处,还在那些拥有故事的人手中。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所有靠外力获得的东西总将散去,心安即是归处。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与浮华,这才是我们都在找寻的自己,真正的你。无所谓结果是否成功,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本书是萨特哲学及生活的通俗汇编,全书内容是从萨特大量的哲学著作、戏剧、散文、随笔、传记的精选摘录而成的,并将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贯注其中,重点突出萨特的人道主义情怀及高昂的人生态度:对抗任何可能压制我们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实现我们自由的选择并承担。本书在保留原作思想深刻的同时,力求行文浅显易懂,与读者的现实人生紧密联系。
  • 历代名赋

    历代名赋

    从先秦开始,赋体之文就已出现。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对于历代的辞赋,选的比较全面,从中不难看出历代辞赋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 劳动者札记

    劳动者札记

    本书是一本真正描写、歌颂劳动者的诗集,谨以献给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劳动的人们。作为一名劳动者,作者在劳动之余,采用折叠分行的形式,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
热门推荐
  • 寂神道之轮回

    寂神道之轮回

    神族道戮苍生道何用,掌轮回寂神道拯苍生。“既然神族所谓的道就是屠戮苍生,那么要道有什么用我将掌控轮回,寂灭神道,拯救苍生。”身怀泯灭神魂,轮回之体和造化神器的洛天终成为大陆巅峰,但发现天赐大陆只是宇宙元域的试炼场。看洛天怎样独霸元域,突破桎梏,化为不朽,永世不灭!!!寂神道之轮回已在17k小说网、小说阅读网发布
  • 拒嫁豪门:首席总裁请滚开

    拒嫁豪门:首席总裁请滚开

    本来是到处流动的小摊贩的秦若安,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躲藏,一不小心就招惹了韩影川韩大总裁!她不过就是想找辆车躲躲吗?至于那么小气么……还说她是谁家派来的?她要是谁家派来的,还需要摆摊过日子吗!秦若安:“就你这样的凭什么值得我来色诱你?你挑剔我?我还看不上你呢!”韩影川:“就凭我有钱。”秦若安:“=口=”说得好有道理,她竟然一时无法反驳!结果,转头就遭逢男友劈腿,奶奶重病,走投无路中,韩影川将一纸合约摆在她面前,“和我结婚。”秦若安:“老娘不嫁豪门!您请滚开!”韩影川:“不是你说,你肚子里有我的种了?”
  • 始夏南园思旧里

    始夏南园思旧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知山谷

    无知山谷

    根据房龙小说《宽容》序言改变而成,女主李宽容得知哥哥再度失踪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小心闯入了一片沼泽地,醒来却穿越到不为人知的世界,她是否能在这片充满“信仰”的山谷里活出她自己?……敬请期待!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 EXO之彼岸花契约

    EXO之彼岸花契约

    本人是个射手座女生,标签:萌。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相信每个女生心里一定都会有这个愿望,希望能让有这个愿望的小女生通过这本书来找回自己那懵懵懂懂的少女梦Iseeyou故事介绍:一个叫夏小沫的女生来到韩国,却阴差阳错地遇见了自己的男神,并进入了波里莉森学院,但夏小沫却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使她去接近任何一个男神都会有人讨厌,但只有彼岸花派来的天使才能守护她,却被一个人发现了,最后以一株彼岸花签下了一个约定,男神们要出国学习,所有人都有着苦不堪言的心话,最后夏小该何去何呢......
  • 妙手空间:重生甜妻要造反

    妙手空间:重生甜妻要造反

    时沫清一朝重生回到了四年前,虐渣男,得空间,学习了老祖宗留下的竹简,从此她的人生翻天覆地:嫌脸宽?找名医。嫌胸小?找名医。嫌肉多?还是找名医。等等!你来干嘛?“我来找名医还我一个老婆……”某男不要脸的凑了上去。“滚!”某女脸色铁青,“再不走关门放狗!”“媳妇!你说,咬谁!选哪种狗?咱们家各种犬类都有!”某男一改刚才痞痞形象,一副护妻狂魔样子。“汪汪汪……”某男脸色一变,拔腿就跑,“我去,哪个小兔崽子把狗都放出来了!”“爸爸加油,我是小兔崽子,您老就是老兔子!狗追兔子,咯咯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世魔妃要休夫

    倾世魔妃要休夫

    你若成佛,那我便入魔又如何?你爱这天下苍生,那我便杀尽世间所有人。不能爱,也要让你恨得刻骨铭心。佛堂一瞥,终生倾覆。上神?不过不得所爱的可怜虫!为他跳入轮回,却世世死于他手。她爱着他,他却利用她的爱,把她变成自己手中的利剑。等她看透一切,却发现自己根本逃不开;他不懂爱,只一味的强取豪夺。断她双手双脚也只为囚她在身边。终不料,这柄他手中最利的剑,最后刺入的,确是他的心。“你恨我,你要报复我,所以你要杀了这个孩子,你要夺走本尊唯一的希望!”非念所执,错爱情殇,跌荡红衣,终究是为谁做了嫁衣?爱一个人容易,恨一个人却很难。所有我自以为的一切爱恨,都是错一场。
  • 都市商枭

    都市商枭

    十八岁的市井小贩意外获得黑暗科技,一步步建立起左右世界的商业帝国。
  • 殒灭之光

    殒灭之光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南部小镇遇上离奇的怪事,神秘的传教士,诡异的梦境,突如其来的穿越,古武士的灵魂附在了少年身上,超越轮回的魂器,命运之神的力量在此刻逐渐苏醒,远古星辰黯淡以久的光辉即将再次闪耀!“某年某月某日,我们相聚一起,共同见证星辰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