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9700000014

第14章 与时俱进——浙江高校后勤发展背景(1)

展望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浙江精神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推进“十一五”规划的伟大实践中,浙江面对全球化的新挑战、推进浙江发展的新实践、中央对浙江走在前列的新期待,迫切要求浙江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懈追求中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标准。为此,更需要作为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浙江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支撑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创新、创业、创造的智慧和勇气。要让自主创新的精神真正融入浙江人的血脉里,体现在创业的行动中,以自主技术争先,以先进科学制胜。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向正确方向不断发展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快速增长的浙江经济和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后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校后勤必须加快社会化改革的步伐,拓宽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创新社会化改革的思路。

高校后勤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本章首先分析浙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领略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两位领导的主要讲话精神;通过解读浙江大学卜凡孝、浙江工业大学宣勇、浙江工商大学杨勇等多位专家论文,透析专家视角;通过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四国高校后勤的分析,为我国高校后勤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

7.1 经济教育发展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是全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浙江高校后勤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以前,浙江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农业省,累计人均国有投资居全国末位。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探索,开始了股份制试点,城乡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后,浙江省掀起了兴办个私企业的高潮,同时率先探索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小型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大批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国有资产集中到重要和关键领域,大大增强了竞争力和控制力。同时,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大发展大提高,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政府还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事业和公用事业,大大加快了这些领域的发展,突破了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制约,使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相适应。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为核心,努力营造平等竞争、有利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向现代市场经济提升转型。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民营经济主动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和“五个提高”,即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全面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的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发展水平;从现有的块状经济、小规模经营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质量、生态和遵纪守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新世纪伊始,乘着我国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前进这列时代快车,浙江正朝着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五大要求,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浙江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到2005年争取有近三分之一的市县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争取有近三分之二的市县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2006年1月,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的报告,提出了浙江省“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为: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10年达到200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0元左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争取下降15%左右;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快,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法治浙江”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

从浙江自身发展趋势看,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决定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趋势。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高速增长赖以依托的要素资源出现严重短缺。低成本要素资源不仅是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构成区域经济低成本扩张和价格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然而在今天却难以继续以原有的方式支撑经济发展;第二,随着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框架的建立,原有的区域性体制优势已不复存在,然而,无论是政府职能还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与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第三,发展的协调性得到更广泛的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集中在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展的协调性上,在关注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的改善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1989年,全省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1992年确立“科教兴省”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1997年,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为全国第三个通过“两基”总验收的省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浙江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进入了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作为“资源小省”,“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人多地少,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展望新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世间最宝贵的资源,今后浙江的优势在教育,潜力在教育,希望也在教育。

进入21世纪的浙江,正处在由提前实现小康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省提前30年,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教育现代化是全省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实现以下教育发展目标: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比例保持1∶1。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含研究生)规模达到85万人,本、专科招生比达1∶1,研究生在学人数与本科生比例达1∶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低于45%。教育社会贡献程度不断提高。建立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终身教育网络。教育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教育经费能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教育投入水平居全国省区前列。教育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积极参与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使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浙江教育新的增长极。

目前,浙江各地正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实现跨世纪的教育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在更大空间和更高层次上开创浙江教育新局面。教育现代化是浙江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

——教育思想现代化。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

——发展水平现代化。普及高中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成为教育强省。

——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布局合理,横向沟通,纵向衔接,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教学内容体现现代科学文化最新成果,教学方式方法开放、灵活,考试评价制度科学。

——条件保障现代化。教育投入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教育基础设施与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管理水平现代化。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展望浙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未来,任重而道远。浙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规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飞速发展,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838元,而且民营企业已占经济总量的53%。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转变,传统的后勤服务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快速增长的浙江经济和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给高校后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校后勤必须加快社会化改革的步伐,拓宽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创新社会化改革的思路,在确保高校后勤经济科学、协调、和谐、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的步伐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或是走在前列,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这是高校后勤未来改革之路的基本方向。

7.2 政府引导方向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指出,回顾近年来走过的历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能够平稳有序地推进,取得突出成绩,主要在于: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使后勤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高校主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政策支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的方针,冷静分析,沉着对待,稳妥推进;三是坚持健全市场推动和企业方式运作机制的改革方向,剥离后勤服务实体,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建立市场监督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四是坚持学生公寓和食堂的建设、改革与管理的工作重点,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五是坚持因地因校制宜的方法,选择适宜的改革路径和实施办法,不搞一刀切。这些既是以往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所有高校后勤工作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高校后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历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新世纪新阶段的高校后勤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

袁贵仁认为,就全国而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远未完成,不少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实现质的变化。后勤虽然已不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但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运行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领导还没有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学校还承担着办企业的风险;后勤依然是当前高校中影响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无论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还是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相适应的方面,后勤社会化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当前后勤工作的问题,是社会化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配套的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而不是改革的方向问题。如果停滞不前,不但使有的矛盾进一步突出,还有可能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所以,解决当前高校后勤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社会化改革,充分认识当前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继续下大力气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主要任务是围绕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一要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要逐步剥离高校办后勤的职能;三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学校规范、舆论监督、师生参与相结合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四要做好政府的主导工作,加快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后勤管理职能的转变,推进高校后勤行业管理,完善必要的改革配套政策。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建设贯彻始终,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工夫,使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突出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这两个重点,争取通过改革,加快硬件建设,完善软件管理,切实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因素;要进一步明确,后勤社会化并不是一切推给社会,“学校教育,育人为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始终是高校的重要职责;要明确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实现的途径、方法可以不同,各地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办法;后勤服务实体应注重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在改革过程中要多开拓服务领域,多提高服务质量,注重保护原有后勤职工的基本利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注重高校后勤管理职能的转变,加强对高校后勤行业的管理。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后勤职工以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目标与实现途径的关系,正确处理共同任务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正确处理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维护学生利益和后勤职工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等,努力使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在2006年指出,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虽然包括先进学校在内,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属于可以克服的前进中的问题,不属于方向性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更没有出现倒退,而是在稳步前进。倒退,既是个别现象,也属表面现象,实际是在调整深化改革的策略。甲乙方模式是实现后勤与学校分离过渡阶段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或最科学的方式。只要有利于达到最终目标,高校可以自由选择其他方式。在改革初期,由于要求明确、扩招急需、推进力度大,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后勤设施和后勤分离工作难度不大,整体进展较快是很自然的。而实际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随着改革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后,许多难点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但是,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已出现了一批成功的典型,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随着国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思路和政策更加明晰,为下一步推进改革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目前,在推进改革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清楚,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互不理解。中央政府召开大会,下发文件,指望地方政府和高校去推进、探索,待时机成熟时,再出台进一步的指导文件和政策。而地方政府和高校在改革深入到一定阶段时,感觉目标不十分清晰,缺乏相关配套政策,不知道该如何推进,如何深化改革,等待着中央政府更进一步的文件和政策,这样互相等待,势必拖延改革进程。所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文件和相关政策对推进改革十分重要,必须抓紧研究。教育部从去年就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但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还需要成熟的实践的支撑,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高校不应消极等待,而应积极探索。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因此,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做好改革的推动和组织引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大家对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还认识不足,或虽有充分的认识,却没有考虑清楚相应的对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涉及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看,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改革,必须以积极的、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改革,理清思路,系统性、针对性、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才能将改革推向深入。

朱宝铜认为,在推进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思路不清。要做好推进改革的工作,必须首先理清两个思路,一是改革的基本思路,二是推进改革的工作思路。高校后勤社会化最科学的实现方式是市场化,其理由是:从理论上讲,市场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使学校和师生员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从实践上讲,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取得了巨大成功,高校后勤改革也已经有了大量成功的先例。虽然目前问题还很多,但利大于弊;从国家政策上讲,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也就是说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全部都要开放市场。那么,根据市场化的要求,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内涵就可以理解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国家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有关各方监督管理”。这也可以视为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无论改革过程中各地各高校采取什么模式,最终都会走到这个模式上。

围绕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制,必须建立起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有三项任务:

一是使后勤实体彻底脱离学校走市场化的道路。由市场提供后勤服务,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消化后勤老人,直接将后勤市场交给社会,如果条件具备的话,走这条路相对比较简单;另一条路是使后勤实体与学校彻底分离,融入社会。因此,对于有必要建立后勤服务实体的高校来讲,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将后勤服务实体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

二是推进后勤实体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当前,有些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已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但大多没有解决产权这一核心问题,即使成立了股份制企业,由于学校“一股独大”,后勤企业仍无法割断与学校的“脐带”。在此情况下,学校既掌握着市场,又要对企业负责,难以形成规范的市场,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和学校办后勤的状况。后勤实体也无法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难以做强做大,难以脱离学校自立于社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建立起“权属清晰、权责分明、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样也应是高校后勤企业组建和改制的基本模式。因此,高校应当创造条件,适时推进后勤实体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建立起经营者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才能有效地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是构建开放、规范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管理体系。垄断经营不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简单地开放后勤服务市场,也必然会出现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恶性竞争。为此,在开放市场的同时,必须努力建立起一个竞争有序、监管严密的市场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入机制、监督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要建立起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办法,保证引入企业的质量,保证引入后能够对这些企业实施有效监督,保证对严重违规的企业及时清退。同时,还要坚决避免学校在市场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保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在此基础上,后勤资源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进行优化配置,专业化、产业化也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形成。

妥善处理好高校后勤服务姓“教”与市场化的关系,不应将高校后勤服务姓“教”与市场化对立起来,认为开放市场或注册股份制企业会导致学校对后勤失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从理论上讲,虽然市场化以后,服务企业不再姓“教”,但由于学校不再管企业,不但减轻了负担,而且可以选择更好的服务企业,加上在与企业的约定中可以充分体现姓“教”的特色,通过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也完全可以控制、引导企业。因此,市场化不但与后勤服务姓“教”不矛盾,而且有促进作用;从实践上看,目前已经有一批学校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市场化的方式,已在实践上证明了高校后勤市场化的可行性。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由于市场管理不善造成的,属于前进中可以克服的问题,并不是方向性问题,并且相对于纯粹的市场经济而言,由于在市场管理中增加了高校管理这一环节,增加了许多可控性。

7.3 探讨理论依据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后勤是指高等学校后勤部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服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它通过服务、管理、经营以及育人等多方面发挥影响,对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先行、保障和配套的作用,这种活动是我国高校管理系统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后勤包括教学后勤、科研后勤和师生生活后勤,其范围涵盖餐饮、物业、商贸、园林、水电、修建安装、医疗保健、幼儿教育等。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既有经济特点,又有教育属性;既有企业特点,又有事业属性;既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讲求经济效益,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社会效益。同时,它还具有公益性以及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益性:高校后勤的公益性是由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教育定位在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之上所决定的。也就是说,高校后勤和后勤企业已经超出严格意义上的投入与产出,应是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与发展乃至安全保障的一种战略性的代价投入和获益。

高校后勤的公益性是由教育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由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以及国情校情实际所决定的。随着大学由原先的计划供给制被部分成本收费制所取代,学生家庭承担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而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和全成本运作,可能带来更多的是进一步加重学生就学的负担,因此高校后勤又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当前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准公共产品:我们一般可以把社会总产品分成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混合产品,即准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相比,纯粹的公共产品有以下三个主要特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指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的,不能被分割为若干单位分别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享用公共产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公共产品具有使社会共同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生产的可变成本并没有发生变化。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妨碍或减少其他人或群体对这种产品同时享用,即新增加的消费人数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受益的非排他性,即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在享用公共产品的同时,无法将另一些人或群体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这或者是因为实现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或者即使排他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囿于实现排他的成本过高,所以使得排他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于是便有了事实上的非排他性。

高校后勤的特点是由高校后勤的根本任务、服务对象及其工作本质所决定的。首先,高校后勤部门首要和根本的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服务,这是由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和高校后勤具有的服务育人的功能所决定的,它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衡量其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其次,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师生员工,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工作和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成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世界各国对高校后勤服务都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再次,高校后勤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社会第三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生存和发展。由此,高校后勤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

任何一个国家都把高等教育定位在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那么为高等教育服务的高校后勤和后勤企业,自然而然地就被赋予了公益性的属性。所谓饭勺底下有乾坤,很多事实都已经证明,后勤的稳定是直接影响高校稳定的,而高校的稳定却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所以,在当前的政治体制下,高校后勤必然要承担起维护稳定的政治使命,即意味着高校后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不能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

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校后勤企业而言,无论是已经注册或没有注册的,都必须按照企业化或者模拟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这也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基本内涵。从学校对于后勤的政策看,已经不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费全核拨的运作现象,尤其在餐饮和商贸两个服务领域,都会给予明确的经营要求。所以,任何一个后勤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都不得不考虑成本和利润的压力,因为列入经营范畴的服务部门,其人员经费及日常的运作经费必然是要通过经营所得的利润来支撑。由此,高校后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无法避开追求经济效益这一现实问题的。

那么,鱼与熊掌兼得就成为所有高校后勤企业所追求的最理想状态,既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又能确保社会效益不受影响,形成双赢格局。然而现实的状态已经表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总难免发生矛盾,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后勤企业就不得不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维护社会效益,因为稳定的责任是必须要首先被承担的。

第二,市场运作与计划干预的双重规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高校后勤企业的市场化,即高校后勤企业需要纳入市场这个大环境中去历练和发展,其在运作中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按市场的要求办事。高校后勤企业无论在人员成本核算、原材料采购、水电燃料使用等方面,都是与市场紧密接轨的,高校后勤企业既无法用低于市场的人力资本进行用工,又无法从市场上获得低于市场销售价格的各类原材料,市场痕迹已经深深地烙印在高校后勤的各个服务领域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也在高校日益增长,对外拓展项目撇开不论,即便是在获取本校的一些服务项目时,不少高校后勤企业也是需要通过招标、竞争等方式取得,这已经成为一种市场运作的行为。

但是我们前面也已经提到,稳定对于高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出于维护稳定的考虑,政府和学校往往会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对后勤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于服务价格的干预。诸如在住宿费方面,国家一方面要求学校在建设学生公寓时,要逐步实现“421”的标准,另一方面却在全国搞“一刀切”,规定住宿费最高收取标准不得超过1200元/生,这明显就是忽视地方差异和成本差异的计划行为。对于2007年以来一直持续至今的物价上涨给高校食堂带来巨大经营压力的情况,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都明确指示各高校必须维持食堂菜肴价格稳定,一律不得上涨,同时为了保证食堂的正常运转,由政府和学校给予食堂一笔伙食补贴。应该说,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行政干预行为,既造成了高校后勤企业事实上的经营困难,又不利于高校师生市场意识的培养。

同类推荐
  •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市场营销案例新编

    市场营销案例新编

    《市场营销案例新编(第2版)》案例既包含国内外著名公司的营销典范,也记述了知名企业的营销困局。案例内容翔实、生动,素材资料丰富,涉及食品饮料、信息电子、家电、汽车、通信、医疗保健等多个行业。《市场营销案例新编(第2版) 》力图从4个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特色。①典型性:选取的案例在该行业具有代表性,基本上能代表行业的发展情况。②时代性:所选编案例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近期发生的案例,具有时代感并能给人以启迪。③适用性:全部案例源于实践,背景真实,资料丰富,编写通俗易懂,便于教、便于学。④系统性:以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为主线搜集整理相关案例,以满足教学和不同市场主体的需要。
  •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本书精选北美中小学课本中的标准课文,涵盖的学科广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生物、化学、体育等等。藉此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美式教育的精髓。我们试图让你真正“浸入”到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完美结合,充分调动自己无意识记忆的潜在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主要内容包括赠言寄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热门推荐
  • OMG!老公,不要了

    OMG!老公,不要了

    她,是万人瞩目的千金。他是冷酷无情的太子爷。他对外界冷酷无情,对她宠爱有加。他比她大5岁,他总在”做事时“为难她..........................又是一部宠文啊,虐死单身狗。
  • 又一个坏蛋

    又一个坏蛋

    一场意外使得陈天丰回归校园,是人生的开始还是终结,他会因此堕落吗?
  • 万能百变系统

    万能百变系统

    我是凌云,身世迥异,偶然间得到万能百变系统,遭遇转生雷劫,从此踏上修仙之路,体质、血脉、转世之身......我还有多少秘密?
  • ON THE SACRED DISEASE

    ON THE SACRED DISEA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妻的如意郎君

    娇妻的如意郎君

    本大姑娘失忆了,你顾倾沐必须照顾我,不然本小姐有你好看。落雪,我柳慕真的喜欢你,嫁给我,好么。不行,顾大公子才是我的菜。我非他不娶大集团的豪门腹黑公子和娇妻落雪爱恨情仇
  • 霸道纨绔俏媳妇

    霸道纨绔俏媳妇

    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爱是伟大的,为了爱,放弃所有。爱情可以创造一切
  • 灼目之华

    灼目之华

    目前仅构思了大纲,内容不甚丰富,偶尔更新
  • 凤凰涅槃:踏着火焰来爱你

    凤凰涅槃:踏着火焰来爱你

    背叛与黑暗,现代特工女王一朝穿越。谁说女子不能撑天下?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叶璃倒偏不信这个邪!杀人放火凤凰助阵,试问谁比她威风?明明整个天下她都踩在脚下,可是为什么这个家伙一点都不怕她反而把她当宠物蹂躏?甚至...“喂你干嘛你!本小姐是你能亲的吗!”“我媳妇我不能亲谁亲?”“谁是你媳妇!”“你啊。”
  • 诡布之娃娃

    诡布之娃娃

    诡布娃娃,一旦出现,便预示着有一个人即将死去。
  • 洛少,离婚吧

    洛少,离婚吧

    她心脏病发作,在手术台上垂死挣扎时,他却让医生给她做绝孕手术。“离婚吧。”三朝回门,她满心的等待,却换来他的离婚协议书。她一笑:“不,我不答应。”“离婚吧。”结婚后的第三个月,她遍体鳞伤将已经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递给他。这次,换他愕然。她以为,人的心是肉长的,只要有一方付出,那么,婚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只是,结婚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婚姻不是靠隐忍来勉强的,所以,她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