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0100000004

第4章 经济模式之辩——失衡的巨龙:寓言还是预言?(2)

中印经济的增长寓言

作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大国,印度正在创造人类历史的神话。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印度的政治影响力不言而喻。在经济领域,中国、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双料引擎而经常被相提并论。印度经济在最近10年里实现了8%左右的平均年增长率,这是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叹为观止的成就。在诸多大国中,印度经济增速多年来仅逊色于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印度与中国一样实现了率先复苏。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有着一流的统计体系,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被普遍认可的。在这一点上,印度明显领先于中国。

然而,对于这个雄心勃勃的近邻,我们了解多少呢?遗憾的是,在我们日益宽阔的国际视野里,印度似乎一直被挡在了“世界屋脊”之后。提起这个文明古国,大多数人的记忆里还停留在《流浪者》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电影的描述。即便是在今天,在不少人眼中,还找不到足够的理由来改变对印度的印象。

去过印度的人仍然惊讶于其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城市外观的破旧,我们经常会见到挤到爆满的汽车或火车在缓慢行驶。很多人强调,在印度旅行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旅店住宿和服务费十分昂贵,大街上随处可见懒散闲逛的年轻人。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印度巨人的泥足》,就生动描述了这些令人沮丧的现象。

那么,我们应该相信经济增长率,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呢?下文首先来看看中印的经济模式有多不同,其次讨论中印模式谁的前景会更加光明,最后分析印度模式对于中国具有哪些重要的启示意义。

‖印度:中国天然的参照系‖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就已习惯用“龙”和“象”来比喻中国与印度,对照迥异的两种发展模式。这种比喻的确很有意思——两者同为庞然大物,但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在部分学者眼里,中印两国经济模式完全可以用传统和现代来区分。虽然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武断,甚至含有褒贬色彩,但却不能全盘否定其合理性。时下,印度经济学家习惯把自己的经济与“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联系在一起,如果参考一下统计数据,这似乎并不为过。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目前服务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一半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的六成,而有形的制造业一直停滞在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过,对于印度模式来说,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以软件、咨询业闻名于世的印度相当“内秀”,很难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而中国经济走的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老路,“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也是需要花大力气才有望实现的远景。近年来,中国服务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10年间上升不到2%,而制造业比重一直处在50%的高位且仍在攀升。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楼大厦使得中国看上去“一天一个样”;神形具备的“世界工厂”以低廉的“中国价格”打遍天下,关于“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是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中国”的感慨也非印度所能比拟的。

在微观层面,中印两国经济运行的基础也存在显著差异。印度拥有历史悠久的私营经济部门,自1991年以来市场导向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力,并成为上市公司的绝对主体。近年来,主要大型上市私营公司均取得突出业绩。中国改革开放虽然早于印度10多年,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没有走上正轨,国有企业控制着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透明程度不等的各式“天花板”。

‖“龙象模式”之争‖

很多人都注意到,在世界范围内,乐观情绪的焦点正在从中国转向印度。这是近几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用复旦大学张军教授的话说,中印两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对中国的现在比对她的未来知道得更多,而印度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这实际上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其实,就过去的增长纪录和当前的发展势头而言,印度比起中国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并且这种差距并未见明显缩小。那么,印度的乐观来自于何处呢?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印度经济具备了实现长期增长的所有重要条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健全而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在西方看来相当标准的政治框架。经济学原理一再告诉我们:有了这些,从长期来看,经济是没有理由不增长的。因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虽然印度脚下的道路并不宽广平坦,但很快她将踏上一条光明大道。考虑到这些,印度当前的经济增长依旧不那么令人振奋,这倒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对于中国经济的优秀表现,我们已经从多重视角来解释。比如,中国路径作为增量式改革被认为是一种巧妙的制度创新,在体制内的利益未受影响的前提下,体制外实现了迅速增长。因此没有造成生产和福利的大幅下降,改革的成本也比较小,走出了一条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之路。另外一个解释是,中国的成功源自其特殊的分权改革。转轨经济的一个共同经历是经济决策权从集权化的中央向地方分散,也就是说,给予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去追求经济增长,而中国通过构架一种“财政联邦主义”(fiscal federalism)使得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表现出罕见的兴趣。

在一般的转型国家中,伴随着经济分权,政治也会出现民主化和自由化,地方政府官员的去留在更大程度上是由当地选民决定的,中央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这就增加了地方政府被地方利益集权“俘获”的可能性。而在中国分权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保留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尤其是通过以经济增长绩效为主要指标的官员考核提拔机制来激励地方官员追求经济增长。因而,中国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着:为外资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惠、推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甚至民营化、新建基础设施、经营城市发展??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地方政府缔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浑厚动力。

即便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过去和现在的高增长,但是对于未来会怎样,我们远没有那么自信。相反,按照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的经济增长纯属意外。众所周知,中国银行信贷大部分都贷给了国有部门,股市、债市这两大资本市场远未完善,利率尚未市场化;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仍然无法自由流动;土地也不能按照市场原则实现流转。资本、劳动力、土地这三大生产要素都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商品市场呢?地区保护主义的盛行和地区间的产业趋同清晰地表明商品流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受到限制。在国际上,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至今也没有得到许多国家的承认。

中国这种不完善的体制能否支撑中国经济继续走下去,还能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多久?这绝对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双轨制和增量改革的创新虽然显示出制度变迁对生产力的巨大释放作用,但是一旦这种二元体制制度化,就有可能陷入一个僵固的社会之中,改革就会因为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而变得越来越难,未来的制度演进就可能被“轨道锁定”(locked in)。其次,中央政府在强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可能使得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原因是政府决策虽然效率更高,执行起来也更加雷厉风行,但是犯错误的可能性也更大,并且一旦发现犯错误又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的倾向,从而出现人为造成的政治经济周期。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的症候不正是有力的佐证吗?而地方政府在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行情中所扮演的推动角色也让我们看到经营城市理念背后的隐忧。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轨经济的大家庭之间正在上演一场经济增长的龟兔赛跑,中国就像那只矫健的兔子。刚开始时它稳稳地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把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可是,这个古老故事的结局是否预示着中国的宿命?人们对印度乐观情绪的高涨和对中国担忧的增加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这只是展示了一种悲观的可能性,历史的发展往往会超越人类的想象。虽然中国转型还没有完成,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正是中国“后发优势”的重要来源:伴随进一步转型而来的制度完善必将为中国提供更加巨大的增长空间,而眼下中国前进的脚步依然强劲有力。只不过,考虑到上述风险的存在,我们的确需要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思考投入更多。毕竟,谁都不愿意生活在对“未来”的担心之中。

‖把目光投向印度的理由‖

毋庸置疑,在巨大差异的背后,中印两国的基本国情却十分相似:人口最多(两国人口总量占到世界人口的1/3以上);历史文化传统悠久厚重;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并一度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最后经过艰苦的民族斗争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所以,两国从基本相同的起点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巨大的差异意味着巨大的学习空间。印度跨越了制造业,把经济直接建立在服务业之上。这种略显独特的发展观虽然隐含着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落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乏力等。但在许多方面,印度也因此走在了中国的前头。发掘印度发展模式的优势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实际上,印度对“标准”发展模式的偏离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理解。首先,印度到1991年才真正对外开放,此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初露端倪。其次,印度的精英教育为印度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再次,印度的基础设施阻碍了工业发展,使其转而依赖现代服务业。最后,“绿色革命”在印度发展,并且印度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如中国紧迫。

透过现象看本质,印度模式可以归结为三个特点。首先,更少地依赖物质资本。在吸收外资方面,中国远在印度之上,相当于印度的10倍;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也是印度的2倍以上。其次,印度具有优良的制度和“软的”基础设施,对合约和法律的执行非常有效,交易费用接近中国香港地区,低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相对发达国家。最后,本土的企业家精神十分活跃,也就拥有更加优良的“气候”和“土壤”。

中国有越来越迫切的理由借鉴印度道路。目前,“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使印度能够避免能源、原材料供给约束,有效利用高度国际化的人力资源、信息科技专长和通用英语等有利条件为经济提供了更加合理的上升空间。显然,这正是中国必须转变经济方式的要旨所在。

值得强调的是,良好的制度基础设施对印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印度高效运作的金融体系就是良好制度环境最重要的收获之一。金融自由化是印度十几年前就开始的市场化改革的起点,而中国的金融改革一直举步维艰,远远地落在工业化的后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毕竟,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信用来自法律及其执行、合约和诚信,这些东西在中国既缺少传统,又缺乏经验。结果,在亚洲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只有印度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名列前茅。

这些理由都在提醒我们应该把更多目光投向印度。

同类推荐
  • 石油企业发展研究及重要法律事务分析

    石油企业发展研究及重要法律事务分析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及附录,主要内容为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与研究、石油企业疑难法律事务分析与研究、石油企业法律事务案例分析、石油企业常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 冰与火的洗礼

    冰与火的洗礼

    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多次对民营企业所进行的调研和访谈,同民营企业家进行的亲身接触,以及多次会议和论坛。融汇了民营院两年多来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以期从更深的层次、更全面的方位,展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 财政与金融论衡

    财政与金融论衡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财政与金融”、“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和一线实际工作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和建议,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 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

    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

    本书共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数据信息平台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平台;资产负债表:企业家底状况;经济活动与资金周转;资产负债表是怎样记录业务活动、报表附注:报表的补充说明;决策未来:预测财务数据分析等。
  •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或有负债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或有负债研究

    本书对政府或有负债问题特别是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根源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将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与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提供的隐性担保结合起来,分析了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或有负债的积累情况。
热门推荐
  • 秋之蝇

    秋之蝇

    生老病死,周而复始,因果循环,谁能看破。
  • 向红军学习

    向红军学习

    红军是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拼杀中形成的,红军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本书详细记录了红军从创建到壮大、从五次反“围剿”到长征结束胜利会师的光辉历程。
  • 绝品相师

    绝品相师

    神秘高手萧辰因回归都市,处心积虑退婚不成,反成了美女总裁老婆的保护神。从此风情妖媚的女老板,清纯可人的校花妹妹,英姿飒爽的警花姐姐,各路美女纷至沓来,谱写了一段段独属神级高手的风流韵事。
  • 奇迹师

    奇迹师

    因为你的记忆让我存在!如今你闯入了我的世界,我要你完完全全臣服于我…恩爱情仇,欢喜冤家,奇幻热血,推理冒险,各位看官何不点进来看看…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衍御天龙

    衍御天龙

    龙为何物?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世人只知道龙是神话中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一直在世间。龙墓为何?龙墓。一代天龙所寝的坟冢?还是只是一个虚掩?(新书上传,请支持)
  • 盛爱晚夏

    盛爱晚夏

    两年的时间,当盛夏走出那扇坚固的铁门后,她终于重获自己。可是现在的她,到底还剩什么呢?她在最好的时光,失去了一切,现在,一无所有……但正是在这个时候,她一直以来追逐向往的光明,却对她伸出来手。他说她会保护她,会照顾她……季长生:盛夏,你不能要求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对你多好。盛夏:那你现在为什么要对我好!季长生:因为我喜欢你。这个夏天,她没有了奔跑了草坪,却依旧能站在缝隙里,迎风飞舞。
  •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由于康编著。黑木耳吃新鲜的更好?南瓜是降血糖急先锋?吃茄子真的能减肥吗?未经处理的菠萝能不能直接食用?每天早晨一杯淡盐水,真的能去火排毒又美容?……作为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主任医生,于康教授在临床营养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人们对合理营养的迫切需求以及在林林总总的宣传前产生的困惑和误区。在书中,于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述了果蔬、主食、禽蛋肉、饮品等常见食物的确定功效和正确食用方法,悉心传授营养知识,厘清了关于食物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认识,帮助大众掌握吃的智慧,树立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科学饮食观念,通过饮食调养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并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 万古霸主

    万古霸主

    吾乃日曜煞体,战天、战地、战鬼、战神!望目天下之间,全是吾敌!帝?草芥尔!女人?吾不缺!吾只缺一战,斩天地,碎大道,破阴阳、除五行,重塑新天地!吾乃万古霸主!尔可敢与吾一战?哈哈哈哈!
  • 神人的世界

    神人的世界

    未知的地球人类文明,一个自称神人类的世界,人类理想的世界也许就在这里,一个拥有人类最佳基因、显赫身世、纯净如水的青年被选中进入这个世界,他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成为了先知之一,世界为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