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4600000019

第19章 历史诗学视野里的海登·怀特──故事解释与话语转义理论的文艺学内涵(2)

新历史主义的“解构”意识相当明显。而它的“解构”对象恰恰就是风光一时的“解构主义”。因此,有人将其划分为后现代主义的阵营。它强调文学文本的生产的历史语境,重估文学最初产生时的社会和文化,即重新强调被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文论割裂的文本与语境的关系,并将两者的关系称为“社会能量的流通交换”。他们关注“历史事件如何转化为文本,文本又如何转化为社会公众的普遍共识,即一般意识形态”【105】。文学文本阐释的语境有三层:写作语境(作者意图、传记、意识形态等)、接受语境(社会组织、社会机构、读者群等)和批评语境(批评者在批评场中的位置)【106】。新历史主义者“结合历史背景、理论方法、政治参与、作品分析,去解释作品与社会相互推动的过程”【107】。虽然,新历史主义将整个文化看作一个文本,但其侧重点还在于经典文学文本。

以格林布拉特为例,他是公认的新历史主义领军人物。格林布拉特就是通过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的文化解读提出自己的新历史主义文论主张。他的博士论文就是通过研究伊丽莎白时代的罗列爵士如何在诗、书信、游记中将自我加以戏剧化,表达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混乱。后来格林布拉特又将这种“自我戏剧化”运用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身上,发展为“自我塑造及呈现”。其重点是“观察作家在表达观念、感情,呈现本身的欲求时,所牵涉的社会约束、文化成规、自我的形成及表达方式”【108】。随后,格林布拉特将自己的“自我塑造”理论运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作品,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十二夜》、《李尔王》、《麦克白》、《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格林布拉特“在文艺复兴研究中烙上他自己现在所体验和意识到的人性印记。打破传统历史-文学二元对立,将文学看成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在历史语境中塑造人性最精妙部分的文化力量”【109】。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在文学的历史语境研究中烙上自己所体验到和意识到的人性印记。他认为“文学永远是人性重塑的心灵史”【110】。

因此,格林布拉特所从事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实际上是借助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文本对文艺复兴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即一种基于文学文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对此,格林布拉特是谙熟于心的。他在西澳大利亚大学(1986年9月)演讲时,将新历史主义称为“文化诗学”(演讲的题目就是“通向一种文化诗学”)。

文化诗学通过对经典文学文本的解读实现颠覆传统的目的,而海登·怀特的反实证主义的历史诗学则是通过对经典历史作品的解读完成的。尽管海登·怀特曾经为新历史主义进行过辩护,但他明确表示自己并非是新历史主义的一员,因为他认为自己建构历史诗学“工程”是对传统历史进行的现代主义改造。海登·怀特主要通过历史文本的文学性、虚构性来重新界定历史真实。他探讨的是文学、政治与历史的关系。为此,他从多个层面上(认识的、审美的、伦理的)对历史文本进行解读,以发现经典历史著作的奥秘,创造出更多真实性、可读性的经典历史。如果说,文学批评的目的是发现优秀的文学文本,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则是发现、创作经典的历史文本。

与将文学看成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格林布拉特相反,海登·怀特把历史当作文学(诗歌、小说、散文)。安克斯密斯说,海登·怀特是将历史当小说来读的第一人。历史诗学研究历史的方法主要是文学批评的,实践分析的过程也是文学批评式的。这种研究得出的结论既可运用于历史研究,也可反哺于文学研究。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是关于历史的文学、文化批评,而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则是关于文学的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不同。因为两者的落脚点不同,前者是通过文学看文化,而后者是通过文化看文学。前者是一种文化研究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它将文学看作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后者是一种研究文学的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批评方法,“并非是那种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分枝的、看重于对艺术现象作发生学与史前史研究的艺术人类学。而是一种以文化人类学研究为思想架构、通过其对视野、方法、立场等借鉴而形成的关于文学的批评实践。”【111】

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与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之间也不是没有共同之处,两者都受到格尔兹的人类学“厚描”方法、福柯的话语权力关系理论、巴赫金的对话与复调理论、伽达默尔的“上溯”与哈贝马斯的“下倾”的解释学文论等理论学说和研究方法的影响。格林布拉特在《通向一种文化诗学》中提出的“振摆”说与海登·怀特“故事解释与话语转义”都强调话语的多层次性和互文性。格林布拉特说:“我认为,这种存在于统一和区别、名称一律和各具其名、唯一真实和不同实体的无限区分之间的摆动,一句话,在利奥塔和詹姆逊所阐述的两种资本主义之间的摆动,已经形成了一种关于美国日常行为的诗学。”【112】随后,他描写了美国总统里根作为文化构成的人“振摆”的生存状态。作为总统的里根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单一的政治领域,而是在审美领域、政治领域和其他话语领域之间不断地来回“振摆”。里根作为一个文化人在多个话语领域的“振摆”有一个深层结构──美国结构。“这不仅是一个权力、意识形态的极端和军事黩武主义的结构,而且是包括我们为自己建构的快感、娱乐、兴趣空间在内的结构。”【113】格林布拉特的“振摆”与海登·怀特对历史叙事进行审美、认识、意识形态的表层结构和四重转义的深层结构的分析在结构主义的方法上是相同的。

总之,历史诗学是汲取多种文学批评方法探究历史意识普遍模式的四重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这种四重分析模式既不同于它所借鉴的每种文学批评方法,也不同于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可以这样认为,历史诗学是汲取了诸多养分的盛开于历史领域的一朵崭新的文学批评之花。

当然,它并非适合于对任何文学文本进行批评,海登·怀特自己也只是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一小段关于贝尔·罗贝喷泉的描写。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方法,它还有待于更多具体文学批评实践的检验,并需要在以后的批评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注释:

【1】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2】迈克尔·莱文森:《现代主义》,田智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3】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4】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5】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326页。

【6】徐岱:《基础诗学──后形而上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1—93页。

【7】徐岱:《基础诗学──后形而上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8】理查德·沃林:《文化战争:现代与后现代的争论》,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0页。

【9】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Vol.24,1993,p.14.

【10】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徐大建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85页。

【11】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徐大建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12页。

【12】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现代性的悖论》,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页。

【13】Zygmunt Bauman."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Polity Press,Cambridge,1987.

【14】大卫·莱昂:《后现代性》,郭为桂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15】理查德·沃林:《文化战争:现代与后现代的争论》,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1页。

【16】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27.

【17】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18】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38.

【19】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33.

【20】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31.

【21】怀特海:《思维方式》,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5页。

【22】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2.

【23】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41.

【24】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44.

【25】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44.

【26】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44.

【27】Hayden White."Interpretation in History,the Tropics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79.

【28】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42.

【29】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p.43-44.

【30】Hayden White."Commentary:‘With no Particular to go’:Literary History in the Age of Global Picture",New Literary History,Vol.39,2008,p.735.

【3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30页。

【32】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33】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3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28页。

【35】Hayden White."The Question of Narrative in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Theory",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0,p.29.

【36】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48.

【37】Hayden White."Interpretation in History,the Tropics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51.

【38】Hayden White."Interpretation in History,the Tropics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51.

【3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31页。

【40】孙秀云:《海德格尔对“历史性”的理解》,载《长白学刊》2004年第5期,第59页。

【41】Droysen.Grundriss der Historik,translated by E.B.Andrew.Boston,1893,p.26.

【42】孙秀云:《海德格尔对“历史性”的理解》,载《长白学刊》2004年第5期,第58页。

【43】Hayden White."The Question of Narrative in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Theory",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0,p.51.

【44】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45】Hayden White."The Question of Narrative in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Theory",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0,p.52.

【46】张文喜:《历史性:活着而不是存在》,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第87页。

【47】Paul Ricoeur."Narrative Time",Critical Inquiry,Vol.7,1980,pp.183-184.

【48】孙秀云:《海德格尔对“历史性”的理解》,载《长白学刊》2004年第5期,第58页。

【4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74页。

【50】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77页。

【51】J·希利斯·米勒:《永远的修辞性阅读》,转引自王逢振:《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页。

【52】J·希利斯·米勒:《永远的修辞性阅读》,转引自王逢振:《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364页。

【53】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01.

【54】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18.

【55】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51页。

【56】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76页。

【57】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56页。

【58】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51页。

【5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4页。

【60】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452页。

【61】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18.

【62】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19.

【63】徐岱:《批评美学──艺术批判的逻辑与范式》,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64】张文喜:《历史性:活着而不是存在》,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第85页。

【65】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05.

【66】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05.

【67】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04.

【68】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16.

【69】戴维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卢晖临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1页。

【70】戴维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卢晖临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62页。

【71】戴维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卢晖临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62页。

【72】齐格蒙特·鲍曼:《对秩序的追求》,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73】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7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4页。

【75】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76】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页。

【77】张文喜:《历史性:活着而不是存在》,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第87页。

【78】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现代性的悖论》,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1页。

【79】Hayden White."Introduction:Tropology,Discourse,and the Modes of Human Consciousness",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20.

【80】Hayden White."Introduction:Tropology,Discourse,and the Modes of Human Consciousness",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20.

【81】布雷德伯里:《现代主义》,转引自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99页。

【82】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83】第152页。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84】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85】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73页。

【86】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87】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6页。

【88】Hayden White."Commentary:‘With no Particular to go':Literary History in the Age of Global Picture",New Literary History,Vol.39,2008,p.735.

【89】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toria Della Storiograf ia,Vol.24,1993,p.14.

【90】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07.

【91】Hayden White."Historicism,History,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06.

【92】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译者前言,第5页。

【93】Ewa Domanska."Hayden White:Beyond Irony",History and Theory,Vol.37,1998,p.175.

【94】Hayden White."The Burden of History",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50.

【95】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5.

【96】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译本前言,第7页。

【97】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译本前言,第7页。

【98】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译本前言,第2页。

【99】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页。

【100】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页。

【101】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页。

【102】徐岱:《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103】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0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8页。

【105】盛宁:《新历史主义》,台湾扬智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版,第29页。

【106】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前言,第6页。

【107】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前言,第6页。

【108】廖炳惠:《新历史主义与莎士比亚研究》,转引自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附录1,第268页。

【10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0页。

【110】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1页。

【111】徐岱:《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页。

【112】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前言,第10页。

【113】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前言,第10页。

同类推荐
  • 人类学的中国话语

    人类学的中国话语

    为人类学高级论坛的演讲、发言和论文结集。西方人类学界有许多流派,其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田野调查;中国学者的特点是擅长历史文献的考据。而人类学的研究则既要求中国的人类学家们从考据中跳出来,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历史文献进行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又要求中国的人类学家要十分重视田野调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中国的人类学把对中国历史文献的人类学解读与对中国现实社会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的人类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类学大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人类学学派。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具个性、最富宗教感的女诗人吉皮乌斯的著名回忆录,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交游极广,名噪一时,她和丈夫开办的家庭沙龙一度成为彼得堡文化中心、俄国知识界的一块绿洲。她以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非同一般的表达力,刻画了一系列独一无二、有着鲜明时代特征和个性的人物,真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界、思想界、宗教界及上流社会的种种情状和怪相。
  • 午夜的独舞

    午夜的独舞

    有的人有才无趣,有的人有趣无才,刘蕴慧有才有趣,更兼美貌美德,曾是许多人瞩目的“四有新人”。然岁月荏苒,转眼十年过去,新人似乎已有了些“资深”的味道。 趣者,相映而成也,反正没刘蕴慧时,大家便觉相顾无趣。有个朋友说,刘蕴慧一走,南京城好像空了——她说的是我们这个圈子空旷了很多。刘蕴慧在南京大学读完作家班后,曾离开这里一年多。那的确是段黑暗的日子,大家人心离散,无组织无纪律,许多人仿佛已相忘于江湖。好在她很快又回来了,于是欢乐回来了,牌局回来了,火锅回来了,茶馆的品茗谈诗歌厅的声嘶力竭都回来了。
  •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驶向前方的车不会回来

    驶向前方的车不会回来

    你的笑容对别人绽放,你的悲伤我来收藏。我爱看痞痞笑的你,讨厌你等待的的孤独背影。
  • 爱无言恨无怨

    爱无言恨无怨

    冷言接到任务,去刺杀富家子弟“赫连慕宇”,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世界上还有我完不成的事”,这时冷言想了个好办法,潜入敌人内部,可这一去,自己却成了女仆,经过许多,她竟离不开他了。
  • 宇化轮回

    宇化轮回

    一袭白袍,手持血色长枪,一生所向披靡。抢指百族:“今日谁人阻我,他日定当百倍奉还”说罢武道毁灭天眼发动,一道毁灭之光射出,顿时整个战场宛若人间烈狱,死伤无数。
  •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独立女生的励志手册:一个姑娘用努力去证明自己掌控人生的能力。为什么别人轻松拥有的东西自己却要那么辛苦?因为你想获得真正的独立,而这需要足够的努力。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如何安抚深夜失控的情绪如何少走弯路地去获得你想要的生活如何活出与众不同,自带光芒的模样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女生微信励志文章《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作者"老杨"首部作品集《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 狂皇魅妃:逆天废柴玩天下

    狂皇魅妃:逆天废柴玩天下

    “墨千宸,你的手往哪放的?”清云羽看着缠上她柔软腰肢的大手,挑眉问道。“娘子,你都是为夫的人了,为夫只是来做身为夫君必须做的事。”某腹黑男子邪邪笑道,“这样,为夫才能好好伺候好娘子啊。”堵住清云羽那欲言又止的小嘴,将她扑倒在床上。。。。。。她清云羽堂堂一代杀手之王,上有上古圣兽当坐骑,下有神品丹药当糖吃,竟然栽在一个小小男人的手中?“娘亲,别反抗了,你就从了爹爹吧,我还想要个妹妹呢。”某个腹黑宝宝在一旁煽风点火。“娘子,既然儿子都这么说了,那么为夫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一大一小两只狐狸对视而笑。这个孩子真的是她亲生的吗!
  • 腹黑王爷:调戏帝王妃

    腹黑王爷:调戏帝王妃

    她颜笙,二十一世纪北京法院新上任的法官,因遭遇妹妹的毒手,掉下海里穿越执月皇朝。她是执月皇朝帝王的一位妃子,宴会相遇后遭遇六王爷的调戏!自此他就像橡皮糖一样甩不开了!他很腹黑,每次都让她非常无奈!她一心想要逃离皇宫,可是离了皇宫,他还是追来了。他用时间算计了她的心,最后却离她而去!自古江山美人,难两得!天下和她,他会选择谁?——————————————————她言:“你为什么要给我吃忘情草,忘了我们之前的事,那是因为你在利用我对不对?”他说:“这万里江山,其实都抵不过你的一颦一笑!我算计了这个天下,算计了一切!但是我对你真的不是算计!”
  • 我挺喜欢你的,你呢

    我挺喜欢你的,你呢

    一场穿越,成了王妃,究竟是谁成了谁的殇。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终极之假面骑士

    终极之假面骑士

    王林是个标准的宅男喜欢看动漫和小说特别爱看假面骑士和终极系列总想着穿越到其中一个世界中去但是当去到其中一个世界却得到另一个世界的东西时会发生什么事呢?新人新手写不好不要骂
  • 校草的专属甜心梦寐以置

    校草的专属甜心梦寐以置

    他是有着浪漫细胞的顾离,在学校转高冷,在她面前酷酷哒……却一惯的和苏沁作对,苏沁你个猪,苏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