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5000000037

第37章 夏衍作品研究(8)

《林家铺子》:新中国早期电影改编的典范

文卒

彩色故事片《林家铺子》,由夏衍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它的出现,成为新中国早期电影改编的典范,代表着新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十年的最高成就。

《林家铺子》作为一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小说,成为茅盾短篇小说中重要的一篇,在佳作迭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将茅盾名作《林家铺子》搬上银幕,乃是深藏于夏衍心底的一个情结。他曾自述从开始学习写作时就是茅盾作品的读者,特别喜欢其短篇小说。早在30年代,他就曾把茅盾的《春蚕》改编为电影剧本,接着还打算改编《林家铺子》,但因听说已经有一家电影公司把它列入摄制计划就搁置了。解放后夏衍主政中国电影时,改编《林家铺子》的念头又冒了出来。夏衍怀着强烈的创作冲动问北影厂厂长汪洋:“茅盾的《林家铺子》你们敢拍吗?给我一个月假,我交给你们一个剧本。”当时曾有人担心,在我国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反右派运动之后,改编《林家铺子》这样以描写解放前中小资本家受压破产为题材的作品,让资本家来当“主角”,可能要冒风险。可是夏衍却认为,把“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改编成电影这样极富大众性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下,夏衍利用业余时间,把《林家铺子》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一个阵容强大的摄制班子成立了,导演水华、摄影钱江、副导演谢铁骊、欧凡,主演谢添等等。《林家铺子》摄制组南下江浙,辗转杭嘉湖一带,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茅盾笔下的生活场景。

《林家铺子》在改编上成就显著,没有拘泥于原著,而是在深刻了解原著历史背景和各种局限的情况下,大胆改编,使林老板的形象更丰满,使影片的题旨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夏衍在谈及《林家铺子》的改编时说过:“茅盾同志写小说的时候和现在要改编电影的时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况。当时一方面是国难当头,需要团结全民起来抗日。另一方面是当时文网很密,作者不能畅所欲言,这是当时的政治情况。”因此,夏衍在电影改编中着力刻划林老板在小说中所不具备的两面性:对军阀、官僚、商会会长、钱庄老板,他是无力抵抗的,只能磕头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是被剥削、被压迫者;但是对于比他更弱的人,如农民、孤儿寡妇、比他更小的零售商、摊贩,他要欺负、剥削。这是中国工商业者普遍的两面性。他是商人,惟利是图是他的本性,所以人家抗日,他可以私卖日货;他是小商人,在旧社会没有地位,所以只能对压在他上面的人低声下气,花“晦气钱”来苟延残喘。即便是受到国民党、商会会长、钱庄老板等欺压,甚至于打他女儿的主意时,他也不敢反抗。正是基于对林老板主导性格的改变,在影片中增加了林老板向一个更小的商户王老板索债的情节,对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小业主的多重性格和微妙人生作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影片是新中国电影中具有经典性的艺术品,又是对艺术化的社会人生的剖析,使影片脱离了那个时代较为多见的单一化创作的窠臼。总之,在忠实执行时代电影规则的行业领导者的笔下,诞生这样一部艺术手法独到、艺术思想深厚的艺术精品,证明了夏衍独具的艺术家的深刻感悟力!

影片的成功不仅在对林老板人物性格的深刻把握,而且还在于整部影片的艺术结构。以林老板与国民党官僚黑麻子、卜局长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其他多方面的情节冲突为副线,让观众在主副线的交织中感受到,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并非是林老板不会做生意,而在于国民党借查禁日货为名敲诈勒索;农村经济破产和农民购买力的低弱;“一·二八”上海战争对城镇金融、商业的影响;以及同业的勾心斗角……等等,这种对林家铺子倒闭原因所做的阶级和社会根源的深刻剖析,充分显示了夏衍对原著精深的理解和独特的艺术概括力。

必须提及的是,在当时相当政治化的年代,夏衍一方面要和时代政治要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他又以相当艺术化的电影剧作,来实践自己的既紧跟时代要求又继承一贯的艺术创作之优长,创造出时代精品的艺术宗旨,是需要很大艺术魄力和极高的创作水准的。在涉及《林家铺子》的改编时,夏衍谈到最初的设想是用倒叙,即以20世纪50年代一个工商业鸣放辩论会开场,已经是40多岁的寿生这时作为公私合营商店的私方经理,在辩论会上用今昔对比方法追叙20世纪30年代,从而转入影片主要表现场面。后来,夏衍否定了这一设计,认为这是戴上一顶帽子和拖了一个尾巴,在结构和情调上都显得很不协调。他认为好的作品自有它不受时代影响的教育意义,不必强加外在的东西。

1959年7月11日至28日,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献礼片生产以及如何提高影片质量和加强艺术领导等问题。夏衍在讲话中提出要突破老一套的“革命经”、“战争道”,思想要解放,题材要宽广,有意识地增加新品种。夏衍的艺术眼光造就了现在影片的经典式样,否则,中国电影将失去《林家铺子》这样的严谨现实主义之作。在夏衍电影中,始终没有丢弃对诸多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在新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中,艺术的发展必须兼顾时代政治的要求,能否协调好关系,使电影艺术得以健康地发展,不是易事。

拍摄《林家铺子》正值“大跃进”时期,当时北影的各个摄制组纷纷打擂台创高产,争拍镜头数量成风。惟有《林家铺子》摄制组不赶时髦放“卫星”,在当时招致很大的压力。水华在艺术处理上的仔细斟酌和反复修改,被贬斥为与“多、快、好、省”背道而驰的“少、慢、差、费”,为此水华痛苦得夜不能寐,以致濒临崩溃的边缘。幸亏一向关心电影创作与生产的周恩来总理获悉后,亲自当众为他解围减压。在1961年6月,周总理在新侨会议上谈到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时说:“提高质量是一件细致的工作,不能要求太急。人说水华创作进度慢,慢工出细活嘛!”还朗声说:“水磨功,我赞成!”

正是“慢工出细活”,造就了《林家铺子》这样的力作。茅盾看了完成影片后赞不绝口,说影片的戏和他想象的一模一样,感到特别亲切,认为从艺术、技术、摄影、美工、表演等各个角度上看,都比小说还丰富还完整。

高水准、大投入的《林家铺子》一上映,就在全国上下引起了一片赞扬声。夏衍改编茅盾的名著又一次成功了!艺术评论家何家槐高度评价这部影片,认为“《林家铺子》是一部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都相当高的影片”。汪岁寒、梅阡、甘惜分等电影评论家也纷纷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称赞电影《林家铺子》于朴素中见深刻。然而,事隔五六年后,即1965年4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整文化部领导问题的批复》,决定免去齐燕铭、夏衍、陈荒煤等在文化部的领导职务。4月22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公开批判《林家铺子》和《不夜城》的通知。电影《林家铺子》顷刻间便成了“丑化工人形象”、“掩盖资产阶级剥削本质,抹杀阶级矛盾,模糊群众对资产阶级的认识,同社会主义革命唱反调”的“大毒草”!茅盾晚年回忆说:“夏衍把《春蚕》改编成电影,这是他和我的第一次合作。30年后,我们又有了第二次的合作,他又把我的《林家铺子》改编成电影。但是这次合作却带来了大灾难!《林家铺子》的改编为电影,成为夏衍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罪状之一。”

好在历史是公正的。上世纪80年代,夏衍改编的这部《林家铺子》重新上映,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获好评,被称为“中国电影顶峰之作”。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1986年在香港由《电影双周刊》与香港艺术中心合办的世界电影史上10部杰作展映中,《林家铺子》作为惟一一部中国影片入选,与《战舰波将金号》、《公民凯恩》等巨片赫然并列;199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时,被评选为十部优秀影片之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不再使用“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口号,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重要调整,这是一个大的突破。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讲到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时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林家铺子》所曾经经历的风风雨雨,也正是一个有力的诠释。

同类推荐
  • 抒情时代

    抒情时代

    灯红酒缘、光怪陆离,这个时代是如此陌生,周洁茹将光代的生活刻画得纤毫毕现,将一些现象展现得如些直接,直接到令你吃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吗?当然是!这就是当今的这个抒情时代!
  • 空间·边缘·对话

    空间·边缘·对话

    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配套经费赞助项目。全书分为三部分:世界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汇集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从文本的角度深入解读有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并结合中国文学研究的成果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展开,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
  • 遁世与逍遥:中国隐逸简史

    遁世与逍遥:中国隐逸简史

    正是隐士的独特身份,促使形成了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隐士和社会、会山林和庙堂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纠集之中。隐逸往往很少是人终其一生的行为,很多人都在仕进和隐逸的路上进进出出。所有形态的隐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即把个人和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对立起来。隐士往往都是个体感很强和原则性强很的人,因为这种强烈的个体感,使得他们无法委曲求全地融入到他们所不愿意融入的世界中去,同时使得他们具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他们很清楚自己和那些安于现有的道德和政治秩序的人的不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孤独驱使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失策,夫人跑了!

    失策,夫人跑了!

    千古红颜多薄命,冷君为妻追千里。为爱甘愿付出一切的采花大盗,为情甘愿追妻千里的冷面将军。而她只想逃离,逃得远远的。而他只想和她长相厮守,可她却是他人之妻。当他发现自己不能没有她的时候,她已经恨透了他。当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他了的时候,他却想要杀了她。这也许就是爱的追逐……
  • 穿越被爱之为君来

    穿越被爱之为君来

    帮老爸夜观星象,结果穿越到了一个未知时空;又因为帮她人私奔,结果成了替嫁之身。于是,鬼使神差的被他盯上了,该怎么办呢?可、那个面具男又是谁!?(小说原名又为,不同时空的相爱)
  • 白蛇仙缘

    白蛇仙缘

    吃货白舍误吃千年蛇胆,毒发身亡来到地府,判官直接让他轮回畜生道,不想融合了剧毒的魂魄抵消了孟婆汤的药性,带着记忆重生到一方小世界为蛇。。。
  • 新世界第一站网王

    新世界第一站网王

    《新世界》只是个起点,选择不同的模式,重生又或者穿越来到不同的世界,只为找到更多的队友,重生第一站:《网球王子》是这一切的开端。《新世界》是一本小说合集,有着不同的世界,会到你们意想不到的世界,可能会有你们以前看过的小说,又或者是大家看过的动漫、电视剧应有尽有,丰富的世界,何不来一观呢?现决定《新世界》第二部小说叫《新世界之幻》这部讲诉的是月他们带着从网王里选取的队友,还有幻影世界的队友,来到一个新科技世界。这个世界是游戏新突破的一个出点,新游戏《幻》,在这里让大家体验到了新的科技时代。
  • 穿越上古大陆

    穿越上古大陆

    刘越和同学李慧、赵明、陈文雄等人穿越到上古世纪中,一起冒险,并肩作战。游斗首杀公会,寻找记忆碎片,抵抗冥界魔军,种种经历再次见证了他们的友情和信任;并且结识了许多朋友,学到了很多技能,在生活中找到了目标和乐趣。最终收获了爱情、勇敢和坚毅。固定每天上午11:30更新一章,下午19:30更新一章,书友们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
  • 夏殇别离

    夏殇别离

    (主鹿晗)GB虐那年她16岁他18岁...那年夏天,我们美好的相遇那年夏天,那年夏天,我们用青春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年夏天,我们的分离注定我们的相遇..我们不知道何时能再相遇,何时能再像过去一样......
  • 十万个神吐槽

    十万个神吐槽

    这不是小说,这是一本科学论文,你们智商低,看不懂的!相信我,我不会骗你们的!
  • 王爷你别跑:赠君以天下

    王爷你别跑:赠君以天下

    他想护她一世安稳,她却想成全他的家国天下,这段感情的开始便是同床异梦,在最后如何选择才能不负天下不负卿?
  • 删情集

    删情集

    何谓删情?即在作者的诗歌总集中,删去亲情和爱情两个大分类,余下的部分编为此书。亲情和爱情的篇章,各有单册发布,此书不再贴赘。剔除了亲情和爱情的文字,即是剥离了感情的吗?或者,没有亲情和爱情的吟咏,便都无动于情、无关乎情吗?当然不是的。但我不是逻辑家,也不想做此逻辑的考量。无论如何,诗是抒情的。人类的情感乃是一个小宇宙,除了亲情、爱情,还有众多各具千秋的优美情愫,比如友谊、乡愁、对理想和幸福的向往之情、对大自然和人生自由的热爱之情,以及无往不在的快乐与忧伤等等。最最淡漠的诗,也不曾脱光了感情的蛛丝汗衫。如果读者朋友将这“删情”讹解为“煽情”,我也只能一笑置之。
  • 网游之勿念凡尘

    网游之勿念凡尘

    他身家不凡却甘愿低调为人;他是富家公子却单纯如白纸;他是游戏菜鸟却能只身闯荡江湖;单纯如他却赢来美女如云,他是我们当今所有人的梦想,所有人追逐的目标;。。。如今你就是他,他将带着你走向命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