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3800000007

第7章 预备留学(2)

美丽而又古老的清华园,自清末改成新式学校以后,成为一个群英荟萃之地,通过美式教育,清华留美预科班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后来,这些留美学生绝大多数成了中国社会各界的一流学者,诸如科学家钱学森、叶企孙、顾毓琇、周培源,教育学家陈鹤琴,社会学家罗隆基、潘光旦,考古学家李济,哲学家金岳霖、贺麟、汤用彤,文学家闻一多、梁实秋,戏剧家洪深,化学家曾昭抡、侯德榜,军事家孙立人,建筑学家庄俊、茅以升、杨廷宝、梁思成、童,语言学家赵元任、李方桂等,此外还有陈岱孙、吴宓等著名专家学者。在清华读书期间,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绘画,杨廷宝和闻一多、梁思成等同学结成了要好的伙伴。尤其是和闻一多,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互之间最为知心。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是湖北省浠水县人,年长杨廷宝两岁,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在美丽的清华园里,闻一多以多才多艺而闻名全校,在书法、绘画、诗歌、戏剧、文艺评论、舞台设计等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是学校社团的红人和文艺骨干,堪称清华学校的风云人物。在绘画方面,闻一多曾夺得清华全年级的冠军,他所绘的水彩画在学校展出之后,还于1915年被送到美国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展出,为国家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闻一多担任学校《清华周刊》编委和《清华学闻一多年轻时的留影34报》编辑,他知道杨廷宝绘画基础不错,热情地邀他担任这些刊物的美术和策划工作。闻一多在组织学校的戏剧演出时,让杨廷宝一起参与舞台美术设计。他们除了共同为校报设计版面外,还时常利用闲暇时间外出写生,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同进同出,形影不离。此外,闻一多还与杨廷宝、梁思成等人,在清华园里组织了一个研究“艺术及人生关系”的团体——“缪斯”社。

少年时代的杨廷宝,在中国画和书法上已有一定的基本功。他在清华学校选修了美籍女教师斯达尔(Florence Starr)的铅笔素描、水彩等课程,这使他对空间、色彩有了新的认识,加上又常与闻一多等同学共同切磋,美术功底长进不少。清华学校的美术学习为他后来学习建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斯达尔女士是美国人,1899年毕业于美国的Ohio Wesleyan University(俄亥俄卫斯理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一所中学任高中教员,不久又到卫斯理大学教授美术,1911年被聘为清华学校美术教员,1914年兼任《清华年报》顾问,1922年还兼任过燕京女校等校的教务。斯达尔女士对西方文艺复兴时的艺术颇有研究,是当时美国在清华学校任教的17名教员之一。她善识英才,在清华学校任教时就发现了闻一多、杨廷宝和梁思成等学生的美术潜能,并善加辅导和鼓励,指导他们组织缪斯社和美术社,研究艺术和人生;后又成立“特别图画班”,让学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鼓励学子们毕业时报考艺术专业。但是,杨廷宝赴美后却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改学建筑,闻一多到美国芝加哥后改学了戏剧。此是后话。

早些时候,斯达尔女士在清华园曾组织过一个校外写生团,闻一多、潘光旦、方来等学生都是写生团的成员。写生团解散后,斯达尔女士又与杨廷宝、闻一多等学生借助美术社,常在一起研读中外美术作品,练习各种绘画技艺。斯达尔女士还常请学生们到自己的家中吃饭,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有一次,正是丁香花盛开的季节,杨廷宝在教室里对着鲜花作画,画兴正浓时,下课的铃声突然响起。他就像没听到,照旧用功作画,甚至连吃饭也忘记了。斯达尔女士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勤奋,非常感动,于是让家里的厨师做了饭菜,送去给杨廷宝吃。

此时的杨廷宝,对美术的偏爱已极为明显,他尤其对铅笔画、炭画及水彩画感兴趣。这一时期,他不仅画了圆明园遗址、北京郊外的村庄、古老的寺庙,还画了清华园的每个重要角落,特别是他用钢笔速写笔法所画的“清华八景”的组画:那古色古香的工字厅、镌刻着清华学堂字样的一院大楼、巍峨的大礼堂及前面的草坪等,将面山临水的“水木清华”画得惟妙惟肖,1921年度的《清华年鉴》特别刊登了他的这一组画。这些经历,对杨廷宝后来学习建筑以及成年后重修清华园等都帮助不小。而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老师的亲切指点,频繁的写生活动,以及美术课上的学术研讨,等等,无不让杨廷宝大开眼界,画技突飞猛进,成为清华园里人尽皆知的小画家。

清华学校师生虽然不多,但因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各种学会、社团很多,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甚至同时参加了好几个社团。据《清华周1921年杨廷宝绘制的“清华八景”——学校门36刊》记载,学校1916年11月有23个会社,规模较大的如孔教会、国学研究会、达德学会、文学会、文友会、仁友会、青年会、体育会、丽泽会、科学会、辞社、游艺社、摄影社、达辞社、物理研究社、竞进会、演习辞令会等。到了后来,五四运动爆发后,学校的社团增加到50余个。尽管这些社团大小不一,人数不等,久暂不同,但师生们都积极参加,活跃而且认真。

按清华学校当时的规制,杨廷宝要读完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才能毕业,但他连跳两级,所以在清华只读了六年就毕业了。这六年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特别是英文、书法、绘画、物理等课,成绩更是出类拔萃。此外,杨廷宝还有一项“绝技”——武术。每当清晨、日暮或闲暇之时,他常在清华园里,挥拳踢脚,腾挪跳跃,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观看。这时,内向腼腆的杨廷宝显露出豪迈的英武之气。由于杨廷宝在学校的武术比赛中多次大显身手,因而被同学们推为“清华武术队”的队长。

暑假期间,杨廷宝回到故乡南阳,将风景如画的豫西南风光搬上了他的画本。古朴的医圣祠,肃穆的张衡墓,传奇的三顾亭,蜿蜒的白河滩,一望无际的田野,都一一展现在他的笔下。现在,他保存下来最早的画,是他为家中居室所作的一张写实画。他最喜欢的是东北距南阳不到百里的赊旗古镇。赊旗镇又称赊店,原名佘店,是一座驰名南北的古镇,有着六百余年的历史。赊店镇街道密布,商铺林立,早在明朝中期就是豫西南的“巨镇”,这里“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古镇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七十二条街道,纵横交错如棋,商铺林立,是一处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镇上街道之间分工精细,有山货街、骡店街、铜器街等,尤在明清之际最为繁华。这里的古朴淳厚之风吸引了东西南北的商贾,尤其是在北方商人中还流传着一句“走杨廷宝目前保存最早的一张画,画面是他南阳老家的住室37遍九州十八县,独有赊店待人宽”的口语,特别是山西、陕西的巨商们,他们不远千里,来此做买卖,并用了近百年时间在古镇上兴建了一座雄壮宽敞、富丽堂皇的山陕会馆,其宏伟气势和精巧工艺堪比帝王宫殿。

山陕会馆第一进院内,正中矗立着一根高达十丈的旗杆,旗杆下则为一座镌雕精美的“九龙照壁”,再往里走又并立着三座高楼,依次为悬鉴楼、鼓楼和钟楼。悬鉴楼也高逾十丈,为演戏的大舞台,因其规制而被人称为“中州第一大戏台”。会馆的第二进大院则为“大拜殿”,殿上镌刻着《十八学士朝瀛洲》等古画。会馆的第三进大院则为闻名远近的“春秋楼”。旧时,各处的山陕会馆规模较一般会馆都大得多,往往称得上豪华的建筑群落,并与关帝庙合为一处,会馆内也因关羽生前爱读《春秋》而建有“春秋楼”。而山陕会馆内的这座春秋楼显得更为巍峨雄壮,故当地还有“赊店有座春秋楼,半截还在天里头”的俗语,可见其之高大。

杨廷宝有位堂姐叫杨廷秀,成年后嫁到赊店古镇的孙家,这使他有机会多次到古镇。杨廷宝每次到赊店,都要到古镇的山陕会馆去参观,经常在此作画,画全景、画钟楼、画院落、画石狮由于用心太过,经常会忘了吃饭,忘了休息,忘了会馆关门的时间,这个令人眩目的古建筑群落简直让他着迷,使他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之中。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廷宝的勤奋好学,使他在清华学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他的同学陈植于1979年11月12日在接受齐康采访时,回忆说:

我和杨老同窗7年,在清华学校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1年,以后几年他在克芮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时亦常往来。他在清华的1921级是全校八个班级中爱好绘画的学生最多的,除他以外,还有闻一多、吴泽霖、方来。杨老与一多成绩出众齐名全校。他从钢笔素描着手转而绘水彩,从“水木清华”

的校景到邻近的圆明园和较远的颐和园。自强不息为他带来的优良成绩使他选择建筑作为赴美学习的专业。他在费城宾校所在地的5年中常在周末到郊外写生。1927年他和赵深同赴欧洲考察时及返国后的50多年中,基本上未曾停笔。他的水彩画明净脱俗、浑厚雅淡,绘静物的细致,室外写生的潇洒,令人赞佩。

3.选学建筑

少年时代的杨廷宝,对绘画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但后来他却走上了建筑之路。他是如何爱上建筑的呢?

杨廷宝进入清华园时,他的美籍教师斯达尔女士见他对绘画如此迷恋,又画得十分出色,希望这位弟子将来能到美国去学习绘画,杨廷宝的好友闻一多,也劝他到美国后两人共同攻读绘画。但是,杨廷宝后来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建筑学这个专业。

打杨廷宝记事开始,父亲杨鹤汀就一直以维新思想教育他,希望他从小立志,长大成材,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虽然杨廷宝童年、少年时期在书法、绘画上都有长足的进步,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欣慰,但若真的选择书法或者绘画,作为未来的专业以及以后谋生的职业,父亲却未必同意。杨鹤汀痛感于家族中一些子弟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而败家,常常告诫子女:“要有一技之长,要志在四方,守在家吃坐穿最没出息!”所以,他真切希望自己的几个子女长大后都能学到真本领,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在杨鹤汀看来,书法、绘画这些所谓的艺术只不过是些雕虫小技,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既不能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连个饭碗也端不上。当时,杨家家境日渐没落,杨廷宝的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也都开始读书,所用开销是个大数目,能供给杨廷宝的仅仅是普通的穿着,上学的费用有时还要向亲友筹借,所读的书也多是接受别人使用过的,河南省每年给每个学生的津贴只有15块大洋,如以后学习美术,日常开销肯定很大,令人忧虑。

而且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入学前的辛亥革命、入学后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包括杨廷宝在内的大多数学生都受知识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大多希望自己将来能掌握一技之长,对国家和家庭有所帮助。

因此,杨廷宝在清华学校毕业前夕,一直在考虑自己的未来。但怎样才能找到一条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又能报效祖国的道路呢?这的确是杨廷宝心中的一件大事。

这一时期,杨廷宝先后对天文、机械、哲学、物理和美术不同程度地有过兴趣。小时候,王可亭先生曾多次对他讲过张衡的故事。张衡墓就在南阳城北三十多里处,距他继母的娘家不远,姑母的婆家也住在附近。那时,杨廷宝到外婆家39或姑母家时,常常带着弟弟妹妹们去玩,觉得天上星宿实在是个奇妙的未知世界,听可亭先生讲候风仪、地动仪,他也希望自己做一个张衡这样的天文学家。

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他渐渐又喜欢上了物理课,梅贻琦先生非常喜欢他,每次考试,他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梅先生鼓励他到美国后学习物理,将来成为一个物理学家。哲学让他学会思考,画画是他最喜欢的,物理将来能有所为但到底选择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职业?这着实让杨廷宝纠结。

巧的是,当时正值清华校园重新规划,对校园进行扩建改造,建造包括图书馆、大礼堂、科学馆等设施,扩建改造的设计工作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Henry.K.Murphy)担任,负责监造的是刚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的庄俊。正在杨廷宝纠结的时候,他认识了庄俊。

墨菲是对中国现代建筑影响最大的一位西方专业建筑师。墨菲生于1877年,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8年开办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14年来到中国。为给湖南长沙湘雅医学院做建筑设计,他特意从南方赶赴北京考察中国的古典建筑,尤其是皇家宫殿等建筑。清华学校正准备对清华园进行重新规划,便热情地邀请他为清华校园做设计规划。墨菲应允了,结果,他到中国的第一个建筑设计作品就是清华学校的扩建工程,并为清华学校制定了第一个校园规划,留下了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和体育馆。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热门推荐
  • 全球使命

    全球使命

    烽火再起,当利益冲突达到政治场上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军事力量就再次走入历史的前台唱响时代的主题曲。保家卫国在这个一个个壮怀激烈的宣传下一批批青年走入军营走入战场,走入那个从未在网上体会过的战争的残酷。(由网络游戏《全球使命》提供灵感!很不错的游戏哦!)
  • 指尖少女高冷心

    指尖少女高冷心

    一位千金,经过两年的风雨,终于和一位男生走到了一起,可是高中三年,两年过去还有一年。他们……会幸福吗?
  • 宇宙未解之谜

    宇宙未解之谜

    仰望苍穹,环顾四野,人们看到的是苍茫辽阔而没有尽头的空间,这个空间被人们定义为“宇宙”。关于宇宙,《淮南子》中有语:“上下天地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即是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人们置身于“上下天地”中,但是却总是无法真正地看清宇宙的真面目。人们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探索,表现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当中。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都是描述天地如何形成的故事。而在西方文明当中,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故事也被世代流传,并且曾经被认为是世界的开始和起源。随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发展,人们开始掌握一些自然的规律并且学会利用这些规律。
  • 平静缘

    平静缘

    夏小渔,一个刚出校园的懵懂女大学生,在社会的大染缸里遇到了自己今生的挚爱、知己,在面对朋友的背叛、挚爱一次次的把她推入深渊,而知己一次次的救她于水火之中,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重生之浅笑倾城

    重生之浅笑倾城

    她,浅浅一笑,颠倒众生。他,野心勃勃,妄想天下。她为他赴汤蹈火,然他回送的大礼——是他在与别的女人欢好!甚爱之人陷她于万劫不复,遭人亡命追杀,她死不瞑目!大概老天也看不过眼,让她携恨重生,回到八岁前。重活这一世,她要改写原来的人生!
  • 狰谋

    狰谋

    楼宇莺燕锦纷飞,山间孤咕怜世哀。壮志不食胡虏肉,笑谈却饮百姓血。潇潇雨歇仰天啸,壮怀激烈万马奔。功成万里皆御土,不识乡间万骨枯。朝论明日荣华至,夕阳西下颅离身,四方安宁二十载,不忘当年国覆恨。黄昏风起又云涌,山雨已来敲九州。皇前群子欲争辉,千金散尽求谋人。儒冠谋争棋天下,九鼎雷鸣朝堂惊。昔日故交明日仇,同室相戈何其多。国仇家恨魂今至,不扫恩仇誓不还。暗搅风云遇敌手,汝来吾往似故人。风停雨歇云雾散,狱中冤魂又增添。皇辇已定寻美姝,红颜早逝已做古。朕令天下莫不从,心中孤寡与谁说,世人笑谈英雄事,成败真假谁又知。----架空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后北宋初的史背景后写的的架空历史小说。
  • 我们终究擦肩而过

    我们终究擦肩而过

    英俊桀骜的男生,迷糊善感的女生,有意无意的遇见,欢天喜地的思念。说不出喜欢的原因和意义,却还是动了心,生了情。他对她忽冷忽热,又全心全意。当有一天,他对她不闻不问,她努力接近他,费尽心思讨他欢心,却换来他冷漠的背影。心凉。她终于坚持不下去,放手,平静地离开了他。某天他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她,发疯一般去追,却再也回不到当初。我们,终究还是擦肩而过。不是吗,我们的感情,经不起流年的考验,最终搁浅在回忆里。
  • 三界不语

    三界不语

    有一个小孩被天所弃,有一个小孩为天所佑。他是逆来顺受,还是应该不甘平庸?被天所弃的他,只想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一路上他看到了那个人间世中,可以提笔又可以提剑的书生、背着断剑的仙人、手中无剑却被称为剑仙的刀疤年轻人……这个人世间里,他也渐渐拥有越来越多的牵挂。嘘,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为人世间代言。三界不语,却書寫一篇风云、满纸浩荡!
  • 轻坷

    轻坷

    “若我能画一幅绝世山水,你对我笑了,我便留下。若是仍然不能让你动心,我便离开,从此石桥千断,山涛碧月,你爱去的地方都不会有我。”那年,她三岁,他是名动天下的易容先生,医术了得,见她眼神清亮,动了恻隐之心将她带回。遇见他之前,她是一缕异世孤魂,遇见他之后,她想安静受他的庇护。当他为解诅咒,她义无反顾为他赴死。为了他,愿隐姓埋名,没了他,便倾覆天下!
  • 唯一的真爱:爱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