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奇道『啊?怎么是一条狗的名字?你很喜欢那条狗么?连名字也要改得和它一样?嗯,这也不奇怪,我养了一只猫叫「小雪」,浑身雪白很乖的,我也很喜欢它。』紫元宗心道『那条狗是「建武营」里的看门狗。每当月圆之时,它总是对着月亮不停的狂吠猛追,一直要到筋疲力尽方才罢休。因此营兵们都叫它「追月」。我记得有两年的时间,晚上就和它睡在一个窝里。夜里冷的时候,我把它搂在怀里,很暖和。不过不能搂得太紧,不然它就会咬人。那时我差不多十四、五岁吧,长得比一条狗也大不了多少。大家懒得分辨我是人是狗,就也叫我「追月」了。』妹妹心道『原来是……是这样。唉,那你的爹爹、娘亲呢?你从小就在唐营做苦役吗?……你家乡在哪里?』紫元宗望着黑洞洞的苍穹,童年的回忆慢慢从他心头流过『我是益州眉山郡人,我们住的那个村子叫袁家村,在村子的东面不远处有一座大山,名字叫做峨眉山。小时候,我常上山去采药打柴。山上云雾很多,很容易迷路。听人说,那山高云深处就住着神仙,但去求仙的人却没见一个回来,到底是死了?还是真的成仙了呢?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说到这里,出神的凝望着远方,心里一片空明。
过了一会,他接着道『我父亲本是前朝河南淮阳郡太守。因为上疏阻谏隋炀帝开掘广陵河道,被革职流放岭南。路过益州眉山郡时,遇到山贼半路行劫,杀死了押解的差官,又抢走了行李财物。我们行走不得,只好在当地住了下来。又过了几年,传来消息说隋炀帝被吊死在江都芜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眼看大隋朝就要灭亡,我父亲长吁短叹,终日吟诵屈原的《离骚》……』妹妹插言道『什么叫做「屈原的离骚」?』
紫元宗道『屈原是楚国人,他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却被楚王流放沅湘。在途中他做长诗《离骚》以抒怀。后来秦国灭楚,屈原不愿做亡国之奴,就投汨罗江殉国。父亲佩服他的气节。常常以屈原来自比。』妹妹不语,好像深为所动,过了片刻方才叹道『世间还有这样之人。宁愿自杀也不愿看着自己国家灭亡,这叫做气节么?……我也快要做亡国之奴了,却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难过伤心……』她声调越来越低。紫元宗还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没有在意她的话,他继续心道『父亲忧郁愤懑,不久就染上重病,卧床不起。恰在这时,我妹妹出生了。家里多了一张嘴,两个大人却都躺在床上,家境很快就变的艰难起来。渐渐的,值钱的东西都被变卖殆尽,最后一家人终于到了靠吃野菜糠麸度日的境地。村子里除了我家姓紫,其他人都姓袁。大家不太愿意和外乡人来往,我们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父亲的病情日渐沉重,我只有上山打柴去换些汤药。那时我只有十二岁,常常在天没亮的时候就上山,路上很黑,还时时传来野兽的号叫,我害怕了,就大声背诵父亲教的那些诗句……我娘也挣扎着起身,做些针线贴补家用。但父亲还是在妹妹满周岁的时候去世了。』紫元宗稍稍停了一会,又接着道『父亲死了后,我和我娘起早贪黑的操持,倒也能维持一家的生计。可惜好景不长,在我十三岁那年,益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蝗灾。地里的庄稼都被蝗虫吃光,卖儿卖女,离乡逃难的灾民到处都是。我们家里也断了粮,只靠着吃「不死丹」度日。』妹妹问道『「不死丹」?那是什么?』
紫元宗道『「不死丹」就是糠粉里和着细河沙捏成丸子,蒸熟后当作饭食来充饥的。因为吃下去解不出大便,让人疼的死去活来,所以叫做「不死丹」。这还是中等人家才吃得上的,那些逃荒的灾民只有去吃「观音土」--就是河里的白泥。那「观音土」吃到肚里让人干渴不已,一遇到水又膨胀数倍,常常有人因此而活活胀死。』妹妹语调颤抖起来『真……真的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惨事。以前我还以为所有的人每餐都有肉吃呢。』紫元宗点头道『这些都是真事。我家人口少,我和娘又拼命操劳,这才没有外出逃荒。就这样熬到那年的清明。那天我娘起了个大早,把妹妹背在竹篓里,要和我进山里去挖些黄芪。我让娘别去,我自己一个人去就行了,可娘说……可娘说「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再说多一个人,可以多挖点……多挖点……」』紫元宗说到这里,心中凄楚难抑。妹妹不敢搭言,只有等他静静的把这阵痛楚挨过去。
过了片刻,紫元宗嘘了口长气,接着心道『我们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山下树林里。那天运气倒好,我们挖到了很多黄芪。在回来的路上,我看见娘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笑脸。离村子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前面山路上走来一大群人,都穿着绸缎衣服,有五六个人提着食盒。我和娘知道,这是官宦人家朝山祭神。我们就闪在路边,等他们过去。这时,背篓里的妹妹忽然哭闹起来,伸着小手尖声哭叫道 「糕糕!要吃糕糕……」我顺着她手指看去,原来那些人提着的一个食盒里,有几个用糯米捏成的饭团子。白白的,颜色有点像过年吃的年糕。我不记得家里何时吃过这东西,但妹妹分明在喊着「糕糕,糕糕」。』紫元宗停住话头,忽然问道『你猜得出那时我妹妹是什么模样吗?』妹妹心道『我猜她一定很饿,而且很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