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24700000002

第2章 童年时:撒野、挨揍与饥渴阅读(1)

安徒生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但是王小波觉得,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想那么多,尘世的嚣嚣都无关紧要,因为在我们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内心必定是充满愉悦的。思维的乐趣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已经足够,正如维特根斯坦在临终时说的那样:“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用一生去写一首诗

王小波逝世已经十六年了,生前他无论如何都出版不了的书,在这十六年间一版再版,吸引了许多读者。他的粉丝不断地冒出来,他们对王小波的文学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的天才和霹雳激赏不已,纷纷声称自己愿意做王小波的门下走狗,甚至有一位女作家调侃称,自己愿意做王小波门下的一头母驴。如果王小波到现在还没有去世,他简直可以去开一家小型动物园了。

王小波写杂文、写小说、也写诗歌,在生前他的杂文影响最大,随便写点期刊报纸就抢着要发表,编辑得到他的杂文无不欢天喜地,看过之后有时激动得甚至连觉都睡不着了,但是对于自己的杂文,王小波其实是很不欣赏的,写的时候也不用心,不会像小说一样精心地谋篇布局。对王小波来说,写杂文只是讲道理,他看到道理在哪里,就去讲一讲,讲完收工,不会再去修改润色。

王小波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小说,小说他是花费巨大心力去写的,写完之后还要不断地修改,往往文字让他感到满意了,他也还是不罢休,会花写原稿三到五倍的时间,把小说的情节全部打乱,重新组合。他考量着故事发展的无数种可能性,反复调动着每一个段落,直到找出一种最好的方式加以表述。

这样写小说简直就像在发神经病,从世俗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他再怎么用心写,他的稿费也不会多,更严峻的问题是他写的小说根本出版不了。王小波在做的完全是一件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他的朋友见他这么写小说,也觉得很不理解,但是王小波却依旧苦心孤诣乐此不疲,做着大家认为在发疯的事情。他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他唯一追求的就是希望写出卓越的作品来。

相比杂文和小说,王小波的诗歌作品少得可怜,我们只能找到寥寥几句,并且还是穿插在小说中的,但这其中却已经有闪光之处了。在他的小说《绿毛水怪》里,形容夜色中的水银灯光,他写道:“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形容主人公走在人行道上,昏黄的灯光照着他们,他写道:“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这是多么美的描述!

王小波喜欢诗,虽然他很少写诗,但是他却把自己称为行吟诗人。事实上,王小波是把他的一生当作一首诗来写的,智慧、自由、有趣是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只写一遍,并且无从修改,但是读之却让我们神往。王小波曾说过,好的诗就像星星,他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他希望自己能够发光,驱散黑暗和恐惧。现在我们可以说,他成功了,他的一生就是一首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诗。

荒诞的是生活本身

王小波出生于1952年5月13日,北京人,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在家里的男孩子中,王小波排行第二,所以小说里他常把自己叫作王二。王小波似乎懒得去想主人公名字,一部中篇小说集《黄金时代》,里面的主人公全叫王二,后来在《白银时代》里,他的舅舅也叫王二,以至于现在有不少读者就用王二来代指王小波。

王小波的父亲名叫王方名,是一个四川老地下党员,一个逻辑学家。王方名本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学校里的时候,组织过各种社团,很多工作往往都是由他主持的。王方名后来没有读大学,因一腔爱国热情,他投身于革命事业了,但是他自学成材,最终成为大学教授、著名逻辑学家。

受限于当时严酷的客观条件,尽管王方名对学术充满了热爱,却并没有从中体会到任何乐趣。在老年时,他对王小波说,他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王方名曾有志写出一部“人类思维史”的皇皇巨著,后来却因环境所迫不得不把厚达34厘米的手稿付之一炬,让人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

王小波偶尔会在作品里面提到他的父亲,在小说和杂文中都有写到。在王小波的笔下,父亲的形象并不好,通常他是以一个暴君的姿态出现的,写来写去情节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王小波暴揍一顿。王小波不挨揍,父亲是不会出现的,但是只要王小波一挨揍,他就立马出现了。王小波小时候没少挨他父亲打,在书里面他曾写道,父亲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拎得离了地,以至于他到医院看耳朵的时候,那医生惊叹说,这根本就不是耳朵,是起重机的吊钩!

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们总以为是荒诞的、夸张的,却不知道,其实这件事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中,王小波的耳朵真的曾经被他父亲拉得成了吊钩。有一次他去理发的时候,理发师见到他的耳朵,就是这样感叹的。同样,王小波小说里面的很多情节,看似荒诞,其实也是真的。那跳楼的贺先生、司机班的凤师傅,甚至是被一脚踢成龟头血肿以至于贴出大字报一论再论的李先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故,都是真的。他的故事并不荒诞,荒诞的是那时候的生活本身!

在《黄金时代》的后记里面,王小波写道:“20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他的画作之中,天空是红色的。有人认为,他这是在故意标新立异,但当他们走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天空的确呈现出一片砖红色!”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当它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以为故事是荒诞的,却没有发现,生活原本就是荒诞的,只不过一直被我们忽略了而已。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王小波的母亲名叫宋华,胶东半岛烟台牟平县(现牟平区)人,国家教委干部。在十几岁的时候,她的家乡就被日军占领了,小小年纪的她在那时就加入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天天背着一杆日本三八式步枪和四颗手榴弹。当时她上过小学,还有些文化,成了妇救会会长,到处作宣传,以至于日本人和汉奸全在抓她,但是都没抓住。后来她到胶东抗大学习,在那里认识了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

据王小波的姐姐王小芹回忆,宋华非常节俭,在教育部大院里面,她的节俭是出了名的。这一点王小芹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她妈妈还逼她写过节约用水的心得呢。在家里面,每次晚餐只要是宋华操手,那么菜式永远是相同的,就是一锅水,然后把饭和菜全倒进去,煮熟即可。

要知道,王小波对做菜的要求是很高的,常抱怨菜里面有花生油味、酱油味什么的,因此很多普通食品他都不爱吃,吃他妈妈做的菜简直是要他的命。不过在这件事上,王小波和他姐姐王小芹早就已经鸣金收兵,放弃斗争了。

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曾说,他们在文学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大多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母亲是非常现实的,不会有那么多的空想,不会幻想什么东西。当初王小波主动辞去人民大学教职,打算做一名自由撰稿人的时候,他妈妈就不太同意,觉得凭微薄的稿费难以维持生活,并且还会担风险。

王小波最终还是选择了写作这条路,他从来不太听话,尽管妈妈的话和李银河的话他会听,但是在选择写作这件事上,他还是遵从了自己的想法。意大利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安德烈来中国的时候,曾采访过王小波,问他:“要成为一个作家,得具备什么样的因素?”王小波回答说:“维持生活。”

王小波觉得,在中国,做一个作家,应该能够维持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能养活自己。然而他的做法似乎与他的说法矛盾,任教于人民大学,才能养活自己,选择写作并不能养活自己,只能饿死自己。王小波的确后来遭遇了这个问题,由于他写的书在当时一点都不热门,所以非但挣不了钱,有时候还要倒贴一点钱进去。由此王小波感慨地说:“所谓严肃作家的‘严肃’二字,就该作此理解。”这也就是说,严肃作家们多半潦倒度日。

但是,王小波最终还是选择了写作,因为他热爱写作,他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才能,所以他要去写作。因为热爱和自信,他就断去了自己的后路,很多人对此仍旧是难以理解的,不过,也有很多人懂得他。王小波曾多次在小说中写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一种是他们。王小波在写作之路上所作出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和“他们”的分水岭。

缺钙的“福相”

王小波出生的时候正值“三反”期间。在他出生的三个月前,父亲王方名惨遭大难,被打成了阶级异己分子。据前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新回忆,这件事是这样的:当时高教部党组织号召大家给领导提意见,而且要党员带头,起模范作用。王方名响应号召,给领导提了许多意见,其中有不少意见还比较尖锐,结果因此触怒了领导,中箭落马,连党籍都被开除了。

这一遭遇给王方名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王小波的妈妈宋华也因此整天以泪洗面。后来王小波出生之后,父母就给他取名为“小波”,一来是记录这一历史事件;二来是寄托希望与信心;三来是鼓励自己要在革命的长河中顶住各种风浪,把大风大浪化成小波小浪。

但王小波的一生并不顺利,因为胎儿受母亲情绪的影响,出生之后他就表现出了一些先天不足的症状,身体一直都不好。他长了一个大头,姥姥说,这是福相,其实这不是福相,这是缺钙。三四岁的时候王小波就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软骨症,吃钙片一直吃到上小学为止。后来他长到了一米八四,刘心武形容他粗黑茁壮,像梁山好汉,其实这可能是钙片吃出来的。

一开始的时候,缺钙导致王小波骨质异常柔软,还长出了缺钙儿典型的桶状胸,胸腔下部的肋骨往外翻出了很多,这使他的肺得到了巨大的生长空间,以至于肺活量惊人。

1978年人民大学新生体检,他的肺活量在全校两千人里面排名第一,可以长吼一分钟不换气。这件事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讲到过,王小波自己也提到过。王小波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谓无人能敌,直到后来,他的邻居整日卡拉OK唱到半夜,他才叹服,说自己在嚎叫方面对他的邻居是五体投地了。

有人说,王小波的童年,就像是荒野上的一棵小草。荒野上的小草,要不断与严寒酷暑斗争,与狂风暴雨斗争,要经受各种各样残酷的磨炼,才能求得生存。王小波的童年正是如此,他经受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不仅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客观环境也非常严酷。他还常常遭遇到意外,帮同学采桑叶的时候把脚腕摔断了,在“大炼钢”时期摔破了手。可以说,他的童年,过得很不容易。

吃猪食和练身体

王小波七八岁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报纸上天天登文章说,粮食产量屡创新高。一开始说的是亩产几千斤,后来达到了上万斤,再后来甚至说达到了30万斤!

在当时,确实有不少人相信粮食的产量有这么高,不过现实是大家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王小波家还算是书香门第,家中的收入也不算低,但是吃的东西却非常差,他们甚至吃起了白薯藤。这种东西原本是用来喂猪的,现在却成了他们的口粮。这在那时候已经很好了,有的地方连这种猪食都没有,只能吃树根和草皮。

一直到了中年,王小波还对这些事还记忆犹新,在杂文中多次提及。说起自己的经历时,王小波说,饥饿能使小孩子变成白蚁。在当时他自己就变成了一只白蚁,上小学的时候,他常常把自己学习用品给吃了。只有那根笔芯他没有吃,一来是他还要用那支笔,二来是笔芯的成分是铅,吃下去要中毒。

在困难时期之前,一大帮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打架事件。为了增强自己的武力,他们还整日锻炼。到了后来,他们不再打架了,因为大家都饿成一团,谁也没有力气打了。

即便到了那种地步,当时还是有不少人相信亩产30万斤粮食这种事,因为当时一些科学家也这么说,谁也没怀疑那是假的。倒是王小波的姥姥,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对亩产30万斤粮食的说法抵死不信。

在当时,王小波和他的哥哥王小平都认为,姥姥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时隔多年以后,他们发现他们的姥姥才是智者。因此,王小波进一步确信,凡不可信的东西就不信,比如他姥姥对待亩产30万斤粮食的态度,那就叫有理性。假使我们说话要守信义,办事要有始有终,那么健全的理性是必不可少的。

同类推荐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仙界纵横

    仙界纵横

    修炼能力低下的李敬仙,被称为千年难得一遇的废材,但是却有着令人咋舌的顶级炼宝天赋。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他,爆发的惊人的潜力!吸气入体,炼气成力,炼筋炼骨,换髓换血!通玄境,法身境,天罡境!不断地进步!疯狂地升级!潜心修炼仙法,习得法术神通,终于纵横仙界,统领神魔!成就一段传奇!
  • 剑凌

    剑凌

    当他不甘平凡离开了山村后,开启窍力,跟随韩飞官修行后。传承雷家始祖血脉之力后,背负起整个雷家的荣耀和意志后。融合了双魂后,站在大陆的巅峰后,主宰了天地雷霆之力后。带领了雷家铸就了往日的风光后,他才发现原来还有层层迷雾笼罩在眼前。他才发现……很多自己不敢想的秘密……
  • 徐贤妃唐宫日常

    徐贤妃唐宫日常

    其实徐贤妃是个有名的才女,她识书文、通韵律、懂书画、解君意,与同期的武媚娘相比,徐慧乃是宠妃一枚无误。宠溺脸的帝王大叔x软萌萝莉少女养成路线,这可不就是妥妥的老牛吃嫩草……
  • 长投专刊023:金鹅饲养指南

    长投专刊023:金鹅饲养指南

    "存钱”这个事比投资理财要现实的多。首先,虽然你没钱就可以学习理财,但是只有有钱才能够投资。其次,对于现在的小白领和大学生来说,攒钱可真不是什么容易事,“花钱如山倒,攒钱如抽丝”也绝对不为过了。
  • 逆天伐世

    逆天伐世

    战乱四起,群雄争霸。无主之地沦为列国战场,当世巨商被分刮食尽。少主俞子洲有幸生还,入学龙城书院,身怀绝世凶器,心藏血海深仇。此后,洞悉世事学问,天文地理;练就钢筋铁骨,铁血丹心。然而,在俞子洲日益成长,准备要肃清这整个乱世之时,那潜藏在暗地里的黑暗力量,却渐渐显露而出……
  • 关注成长:漫谈青少年教育

    关注成长:漫谈青少年教育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次形式多样的叛逆行为。每一次叛逆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挑战,而在挑战中才能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培养教育孩子是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
  • 万世轮回塔

    万世轮回塔

    万世轮回塔大四学生石磊带着万世轮回塔穿越到了天云大陆,万世轮回塔中有着八十一万个位面,主角拥有着进入各个位面得到物品并带出来的能力。在器灵的帮助下开始了彪悍人生......科技文明,修真文明,生物文明,能量文明等等尽在万世轮回塔中。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这里还有不一样的位面战争以及种族战争,开启一个全新的战争模式,努力创造一个小说模式,期待您的阅读,您将和我一起伴随主角开出一片新天空........
  • 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与企业社会责任》在前3本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的研究基础上,收录了基于调研取得的最新雇主品牌研究成果、雇主品牌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热点事件及部分优秀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的成功案例。本书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雇主品牌研究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品牌管理者、营销管理者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由朱勇国、丁雪峰等著。
  • 热土群英

    热土群英

    本书入编100个人物(含英雄模范群体),主要包括2001至2010年期间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获省以上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省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个人;受省以上表彰的英雄群体、先进组织;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系统、各行业中成绩显著,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在省内外知名度高,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等。
  • [反穿]写手妹子非人类

    [反穿]写手妹子非人类

    现代大学生但如意车祸身亡,灵魂被来自宋朝,经历了几次穿越的但如玉取代。但如意出身在富贵之家,并且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唯一的遗憾就是写小说走红的愿望没能实现。但如玉感受到她的怨念,决定替她来实现这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