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25600000034

第34章 他们在西溪写作(2)

静之的诗歌和散文,都是简约主义的风格,读起来很有韵味,他写的是有生命力的书面语。那时静之已经写出了《琉璃厂传奇》的本子,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康熙微服私访记》之后,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编剧。

一般来说,编剧容易话唠,会把一瓶上好的红酒兑成汽酒,只要能冒出一点小泡来就够了。但静之不这样,简之又简的静之,写起剧本——包括话剧,儿童剧,电影剧本,仍然能够把控剧情和语言,这是很不容易的。说实在,中国当下的诗歌和散文,是极小众的,而电视剧又是极大众的,但他却能在两者之间行走自如。

和他相处时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知青生活,后来还知道他当时已经会自打家具,后来回城是靠读电大的文凭才进的《诗刊》社做编辑。

说起杭州,静之说:“对我而言,杭州是从小的一个梦,我准备以后就住在梦里。希望能以西溪湿地为跳板,让思想在空中腾跃。”有一年静之来杭州讲课,讲的是一些他看过的电影,而那些电影正好也是我所看过甚至评过的,但他从一个编剧的角度去谈,底下的一帮杭州文化人听得都呆住了。没办法,人家是职业的,而我们仅仅是发烧或做一个粉丝,所以杭州要请他做文化顾问。

刘恒:没有一个导演不想跟他合作

如果要说出10个我喜欢的中国小说家,刘恒肯定在其中,《狗日的粮食》、《白涡》和《伏羲伏羲》都给我留下了强烈且美好的印象。虽然这十多年来,刘恒以编剧著称于世,且他编的本子,多数还是蛮主旋律的,像《张思德》、《云水谣》、《铁人》等。而他的《集结号》、《金陵十三钗》等早已家喻户晓,在中国大概没有一个导演不想跟他合作。早年他的小说《黑的雪》被改编成《本命年》,他的《伏羲伏羲》被改编成《菊豆》,另外包括《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一个很严肃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又能为市场所接受,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在北京这么一个地方。他担任的是北京市作协的主席,没有分量是完全压不住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认真。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杭州市文联拟写作出版关于浙江大学、浙江第一师范和中国美院的三本书,拟请刘恒写一段推荐语。书稿早发给他了,也为他备选了一段“叫好”的话,但没想到的是,刘恒非常认真地写了这么一段话,“在信息的海洋里,这套书恰如一叶扁舟,载着浙江历史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驶入了我们躁动不安的精神世界。面对喧嚣的现实,它向我们展示了知识的力量以及知识分子的力量,而它本身也成为了这种力量有效的延伸之一。”

其实还是很期待刘恒的小说的。

余华:自扔皇冠而戴起了荆棘

余华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浓厚兴趣的作家,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他却写起了当下的生活,比如《兄弟》和《第七天》。

写现实生活是需要勇气的,因为那等于说自扔皇冠而戴起了荆棘——写什么和怎么写是困惑每一个作家的终极问题。因为是名家,他必然会招来更多的议论;因为是名家,他也有规避风险的能力。比如像《第七天》,市场的反响必然是好的,虽然有些网友喜欢吐槽。

有一阵子,因为共同担任了一部片子的文学策划,余华和我有了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来挂个名,后来一起真刀真枪聊了几次之后,才知他是认真且负责的。有好几次,他也没法自圆其说,于是只好推倒重来。写小说完全是一个人的事情,而编剧,就在于能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余华有时会给我们以提醒。比如有人很想把“白蛇传”给国际化,余华就说了,这在中国是行的,但蛇的形象想要走出国门还是有困难的,因为西方人从《圣经》那里接受了一个观念,认为蛇是邪恶的,因为它诱惑了亚当和夏娃。

更多的时候,余华喜欢聊世界杯、NBA和法网温网,也时时聊起财经和京城新闻。我也很喜欢他的随笔集,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个中国作家依然先锋的立场和观念。他早年写过不少音乐随笔,他对散文随笔的体裁有一种自觉,让人读起来既轻松又有韵味。

说起西溪,余华以他的方式道出了欢喜之情:第一喜欢,第二喜欢,第三不想离开。

妇唱夫随的朱德庸

上班总是无趣的,而作为曾经的责任编辑之一,我上班有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连载的朱德庸漫画,从《双响炮》到《上班这些事》,一看看了几年,也没挑出一个错别字。

实际上我以前是不看成人漫画的,这个“成人”,倒并没少儿不宜的意思,而是指成年人看的漫画。而看了朱德庸的,就有点像抽烟一样慢慢上瘾,你说不出那四格漫画到底好在哪里,正如你也说不出一根烟到底有什么味道,但是时间让人慢慢喜欢上某一种味道。

大概是十多年前,朱德庸偕夫人第一次来杭州,报社在楼外楼请他吃饭,饭后夜游西湖。当时给我的一个印象是,他们这对贤伉俪非常妇唱夫随。漫画家似乎很会打趣自己,声称自己一切都听夫人的,不过这也是事出有因,好像他们夫妇曾经是同事,夫人有没有做伯乐倒不知道。一个男人的智慧和幽默,在朱德庸身上完全体现出来了,因为敢于自嘲的,往往内心很强大。

后来,陈好凭借朱德庸漫画改编的电视剧《粉红女郎》而走红,而刘若英则以“结婚狂”的形象而为大众熟知。朱德庸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以看似平和的视角表现当下上班族的种种困惑,充满温情的自嘲。

关于西溪,朱德庸说:我就是要这样的感觉,很纯粹的感觉,很有回味生态的味道,在西溪,划着船,我的灵感就这么来了。

蔡志忠:他说他将终老于此

曾听到过这样一种议论,说有的人在台湾已经没有作品影响力了,但到了大陆这边却成了抢手货和座上宾,尤其在杭州,待客之道是很客气的。

这指的是蔡志忠吗?

其实在我们青春期的时候,就读到了蔡志忠有关庄子老子的漫画,这种轻松的读本对我们了解一点国学的皮毛是大有好处的,即他用漫画的形式,将国学入门的门槛降到了最低点,在蔡志忠的笔下,只需寥寥几笔,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而且那些漫画读本的巧妙之处在于,用形象说话,他并不具体解释“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他知道自己只是个漫画家,长处在哪里。

2013年6月,我的同事去西溪访他,相谈甚欢,蔡先生自曝以前从未说过的事,比如他说他一岁就读《圣经》,两岁信天主教……这个你可以信,因为那是父母帮他完成的。但他说4岁就决定要终身画漫画了,后来有报载是4岁半即在考虑今后做什么了,这可见天赋异禀,但再怎么的天赋,还是要靠勤奋,他说他每天凌晨1点钟起床,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再睡觉,而且只喝咖啡吃半根香蕉,他说吃饱了就没有灵感了。蔡志忠至今已出版超过300本漫画书,版权卖至45个国家……蔡先生说人挣钱要趁早;说他这辈子最得意的,是从未做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人生每一步都追随内心;蔡先生如今六十有五,几乎有一半时间待在西溪,在好多场合说过自己是“生在台湾,死于杭州”这样的话,他说自己行将离世时,一定会开个大Party,限额60人参加……

不知这是不是电影《非诚勿扰2》的情节?

赖声川:在市场和艺术之间做着小小的平衡

最早知道赖声川是因为林青霞,林青霞出演过电影《暗恋桃花源》的女一号,这也是赖声川创作的为数极少的电影作品。

我看这部电影还是VCD时代。差不到要20年之后,同名话剧在红星文化剧院上演时,黄磊等演员会偶用一两句杭州话来回应杭州市场。极聪明的赖声川在市场和艺术之间做着小小的平衡,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邀请谢娜这样的女主持人来演话剧,因为观众充满期待,我们想看到谢娜,但又想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谢娜。

如果对台湾的流行文化稍作了解便可知道,赖声川是和杨德昌、罗大佑同一拨的人,那时有一个专门用来概括电影现象的词,叫作“新浪潮”,其实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文艺领域都刮起了一股新浪潮,不仅电影和话剧,也有诗歌小说和流行歌曲,所以那个年代产生了一批作家艺术家的,比如林怀民当时就是一名作家,后来才去跳舞了;而赖声川从那个时候起,就跟太太丁乃筝在一起做新话剧了。所以一批人要出来,那是挡也挡不住的,因为这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来一些搞搞新意思的人,像罗大佑唱着《台北不是我的家》最后也到大陆发展,像侯孝贤以《童年往事》开创了华语新电影的篇章,而赖声川就凭着《暗恋桃花源》让大陆的话剧市场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个革命不是孟京辉和张广天式的,也自然不是北京人艺的那个路子,照我的理解,赖声川话剧之所以受欢迎,跟朱德庸漫画受都市白领的欢迎是一个道理。或许赖声川只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艺术家,他惯用一些混搭的方式来表现这个动荡的社会,而且他永远在推原创剧。还有一个长处是,他把在台湾市场上磨合了很久的一部部堪称有生命力的剧,搬上大陆舞台,由此带来的成功便也顺理成章了。

同类推荐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精选古今中外近百位在人类历史 上做出杰出贡献并有着巨大影响的名人,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艺术 等各个领域。每一位名人的小传不仅概括性地介绍了其生平、影响、成就 以及后人的评价,还收录一两则极具代表性的趣事轶事,立体展现名人的 个性气质与人格特征。《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史 料力求详实,内容全面,侧重于展示名人的进取精神,为人们了解名人, 走近名人提供了一扇最便捷的窗口。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摇个微信见鬼神

    摇个微信见鬼神

    陈帝发现自己微信摇到的人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刘三刀“你渴望力量么?当然也是有条件的,你要给我画一张三刀斩吕布的大作出来。”贝多芬“我们来进行一场交易吧!”人,神,鬼,妖,魔。陈帝能够摇到这些神秘的存在后,武功心法,百宝才艺,当然还有赚钱的能力都统统不在话下。自然还有心爱的妹子。
  • 那年语

    那年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何曾想过树欲动而风已止时
  • 炮灰不在服务区

    炮灰不在服务区

    全息网游BOSS苏葭萌从游戏穿越而来,发现自己竟然从虐人的BOSS变成被虐的炮灰!前有怀着怨气重生复仇的腹黑大姐后有顶着万能玛丽苏光环的穿越二姐底下还有两只各种捣蛋坑娘的包子童鞋还让不让人好好过日子了?苏葭萌:我的目标是带着儿子征服星辰大海,拒绝宅斗宫斗……某人笑眯眯道:可以啊,小萌,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如何?苏葭萌:“……”(*^__^*)求粉红票票哦~~~~
  • 爱你,只是妄想

    爱你,只是妄想

    她想有朝一日他会爱上她,但这一切,都只是妄想。这是一个神经病男与高冷女的故事,偏温暖向,不会大虐。谁都有些缺点,当缺点成为性格,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 数字人生

    数字人生

    他本是沉迷于网游的少年,意外捡到外星人的游戏装备,并因此进入完全不同的游戏世界,他的生活也变成了一场游戏,不断接受稀奇古怪任务的他,慢慢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奇幻人生之旅。
  • 美女佣兵团

    美女佣兵团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人碌碌无为,怀才不遇,倒霉如主角帕尔特,在找寻未来的途中难免遭遇挫折。但是假如有一天好运突然降临,降临的有些蹊跷,你会怎么去化解一切,亲情,友情,爱情,黑暗,光明,贪婪,荣誉。等等这一切,你有胆量接下么。是做王者,还是要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史诗,由你来谱写。
  • 境界触发者之三云雪

    境界触发者之三云雪

    三云修:我有一个很温柔的全能姐姐。“雪,你还是跟以前一样啊。”迅“你也一样啊,迅。不管怎么说......在某种意义我们是如此的相似啊。”雪本作分为好几篇有迅篇、风间篇、游真篇、三轮篇、岚山篇等,各篇内容都不同。不会都一起写,写完一篇再写一篇,内容都不一样。跟乙女游戏有点像。等写完迅篇之后就准备写风间篇。另外本小说有插图如果你想看插图的话,请到贴吧永不破灭的友情找境界触发者之三云雪小说插图帖子就能找到了。网址:http://www.*****.com/?p/4519491135
  • 草根道长

    草根道长

    序言--60年代龙山道观收养一个婴儿,起名草根。革命的气息迷漫中华大地。饥荒,饥饿的人们无力申诉,路边常有人们遗弃的婴儿,一个一个小小生命得不到上苍的眷顾而失去生命,但我们的主人公草根是一个例外。我从出生就有一种感觉,有一被天道戏弄的感觉,是不是他觉得我太帅了,妒忌我这张帅气的脸蛋。开玩笑了,那为什么妹子看到我都想亲亲我了,尽管他们大了我十几岁。我趴在他们的胸脯,脸蛋感觉软软的,可我不享受那种感觉,只是呼吸困难。直到有一天,穿着绿军装,手上戴着红巾的战士到了我家。砸东西的声音,骂人的声音,那时我还小他们抓走了爸爸妈妈,我也成了孤儿,我庆幸的是我被人收养了,他让我管他叫师傅。
  • 花开又落,一年又一年

    花开又落,一年又一年

    五年前,一场车祸,使她失去的自己的亲身父母,五年后,当她知道这不过是他们设下的一个局,她又会如何对待他们,她说:“如果我早知道事情会变成现在这样,那我还不如和我爸爸妈妈一起在那场车祸中死去!”五年来,她有过无助的时候,有过被人背叛的时候,有过被别人保护的时候……也许这就是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