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2200000031

第31章 关于悟性的感悟(1)

西方人善逻辑推理,中国人讲究悟性,悟字在汉字中是由“心”加“吾”组成,中国古人早就知道悟性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具理性者不会有悟,无感知灵感者也不会有悟,而且悟性就其本身而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现实给我们的感悟是悟性就像燃烧的火焰,是干柴达到燃点时瞬间迸发的火光,是水到渠成,是瓜熟蒂落,是茅塞顿开,是柳暗花明。

一悟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外国人做肯德基、麦当劳,据说一个土豆条的做法就要写上厚厚的一本规程,不论是哪里的人,只要按规矩做,就可以做出同一味道的土豆条来。中国人做中国菜,凭感觉、凭悟性,没有一个人可以照一本中式菜谱的规矩就可以做出满汉全席来。必须是从师傅那偷一点,自己再悟一点,再加上多实践一点方能做出来。

悟性虽好,但不是人人都有。逻辑推理则不同,它有一定的章法,人人可以学习,就容易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积累知识和智慧,从而可以将智慧传递下去。这种依靠方法而不仅仅靠个人智慧的思想,使得科学不再神圣,而成为大众文化。当然,合理的方法可以是由悟性极好的人来制定的,但有了这些看似生硬的方法,绝大多数的人通过学习,也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科学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西方不是仅仅依靠了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伟人仅仅是给了科学这个巨人一个骨架,而血肉是由千千万万个人来充实的。

而悟性则不同,悟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极其私人化的东西。

只能靠自己咂摸,不能够向他人学习。于是,随着一个人的死亡,这个人的悟性就不复存在。所以如果没有形成一套方法,悟性不能积累,不能传代。中国可以零星地出现一两个悟性极好的人来做些漂亮的事情,但这些方法不能积累成为一个人人都能学会的方法。新一代的人,只有从头开始领悟。所以中国可以出现一个张衡,制造一件地震仪;可以出现一个诸葛亮,造一些木牛流马。然而,他却没有把他的思维方法传递下来,从而智慧得不到积累。到如今这些除了给说书人的故事增加一些神秘感之外,隐藏在后面的原理则成了天方夜谭。更有典型意义的是曹冲称象的原理,实际上就是西方的阿基米德定律。阿基米德则将他在洗澡时悟出的道理形成了一个原理,而被广泛应用。而在中国,曹冲称象仅仅被作为道德故事来传颂,而隐含在后面的定律却被忽略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古老历史长河中,常常会出现零星的科技成就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的原因。

在中国,一些悟性好的人,即使整理出了一整套方法,也不会轻易告诉别人。就是师傅也不会轻易交给徒弟,而是让徒弟先干上三年扫地倒水的活。徒弟只有偷偷地咂摸和学习。师傅为了不让学生把自己的全活学去,还故意把自己的技艺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比如武功套路,即使整理成了文字,也是艰深异常,尽量把秘诀藏在艰深难懂的诗句里面。只有悟性好的子弟,在无数的摸索中,才能突然悟出其中的道理。这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无疑使得智慧的传递又慢了许多。

人不分贵贱,但悟性却有上下之分。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谁具有悟性,谁才能将自己置于时空中的最佳位置。现代社会,有一些人只相信权力和金钱的作用,仿佛天地间是个大赌场,非要赌个输赢。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似乎也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法则。一些人最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物质世界,声称眼见为实。实际上这恰恰是这些人的悲剧所在。因为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它局限了人的思维,并最终将人置于无法解脱的境地。

智者仁人则用心灵去感知世界,因为这种感知的力量是无限的。

正如释迦牟尼在两千五百年前感知到宇宙无限大,同时又无限小。

十几年前,我国放映了一部日本电视剧《阿信》,故事的主人公阿信从卖鱼起家,最后成为一个大企业家。她的成功靠“信义”二字。而她的儿子崇拜的是生存竞争,大鱼吃小鱼,最终导致濒临破产。在这关键时刻,阿信谢绝了老朋友们的帮助,宁愿眼看着其子彻底破产。她认为:如果儿子不悟,仍然抱着“人吃人”的观点侥幸过关,那么他早晚还是要失败的。晚败不如早败,早败如有悟性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晚败则没有时间了。

这部电视剧在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较大的震动,其原因在于让人悟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则,你吃他人,他人必吃你。

悟如此重要,悟在哪里?悟在脚下,悟在不言中。悟不能赠与,不能继承,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探寻。有个哲学故事说,上帝对一人讲:“在你危难时,我可以救你三次。”事后这个人果然遇到了危难,他被困在洪水之中。突然,一条渡船经过,船上的人说:“上来吧!”他说:“上帝会管我的。”过了一段时间,漂来一段圆木,上面有人喊:“上来吧!”他说:“上帝会管我的。”又过了好长时间,一只大木盆远远漂来,他想去抓,转念想:“上帝会管我的。”最后,他终于支撑不住落水淹死了。他的灵魂去找天帝,问:“你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上帝讲:“我讲话是算数的,已救你三次,可惜你缺乏悟性,在劫难逃。”

“悟”是深不可测的,但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人要得到悟性,必须抛弃狂妄的自以为是。一旦进入空的境界,悟也就在其中了。

二悟性是人的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智慧闪现

前面我们叙述过悟性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提醒我们悟性的培养离不开对现有理性知识的掌握,没有理性的悟多是幻想和“白日梦”;而我们所讲过的观察力则是强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即感性知识。尽管感性知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知识,但感性阶段却有理性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即想像。

理性思维方式发展较晚,虽然古希腊已有闪光的体现,但真正形成应该是近代科学诞生以后。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三大定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科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理性社会。

人类6000年,为什么前5000多年大都在农业社会缓慢地发展,而到了近代,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和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作方式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变革。

原来,人类长期生活在一个被颠倒的世界,处在一个非理性社会。本来,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运行机制。但是由于人类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的过程。那个时候,自然界何以有雷电风雨,日月星辰?人类社会何以王朝更迭,兵戈相见?不得而知。人类面对茫茫无底的宇宙,身处混乱无秩序的社会,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便寄托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

是神的意志,是天意。从而形成传统的“神本位”观念。显然,这是一种感性和悟性的思维方式,并形成相应的观念。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满足情感的需求,追求心灵的平静,人的感性和悟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古时对“神”的各种描述,能有效地安抚人们的心灵,对感觉的各种阐述,能有效地调节人们的情感生活。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认识外部世界,甚至把外部世界和情感以及心灵世界混为一谈。

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把本来只适用于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感性和悟性,用于认识客观世界。比如,天上有太阳和月亮,于是地上就有男人和女人,就有等级和尊卑。所以,“三纲五常”、“君权神授”,便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从现代理性的角度看,这简直是荒唐的逻辑。但它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并通过权力灌输给所有的臣民。久而久之,不仅得出的结论成为天经地义,这种错误的思维方法也变得无可争议,乃至于至今人们还习以为常。

也就是说,如果用这种感性和悟性来认识外部的客观世界,无论是客观的自然界,还是客观的人类社会,都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应该说,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阶段。问题在于,有的人早已发现并改变了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而有的人则坚持至今,难以自拔。

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三大定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科学给人类的贡献,不仅是提供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观念以及理性的思维方式。科学告诉人们,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神的旨意。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科学意识,最根本的就是规律意识和理性精神:承认规律、尊重规律、认识规律,并把规律上升为科学原理和理论,以指导人们的行动。而规律是事物普遍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规律具有普遍性、本质性和必然性,规律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科学导致人类进入了理性社会。从非理性社会到理性社会,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转折点。正如康德所说,理性“把光带进人类意识的黑暗角落”。

新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给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共鸣。其伟大意义在于,它波及到人文科学领域,唤起人们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秩序,引起了一场人类文化观念的革命!像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

从此,科学“把一切现成的东西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接受审判”。从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到法国启蒙运动,从潘恩的《常识》到美国独立宣言,从美国宪法到法国人权宣言等等,都是“理性”审判台对现成的东西审判的结果。

“理性”宣布:“君权神授”是骗人的鬼话,人人生而平等,生而有之的人权才是天赋的,政府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政府的权力必须得到被治理者的同意。

理性,发现了民主政治制度,理性,发现了市场经济制度。

当今,正是由民主政治体制比较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多元文化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构成今天的主流社会,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潮流。

更主要的是理性告知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反理性,必须按科学规律进行。

在理性思维的建造过程中,英国的约翰·洛克,以及洛克之前的培根,法国的笛卡儿,德国的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等等都是集大成者。

理性的关键词:事实、规律和原理。理性主要表现为抽象或逻辑的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它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抽象出事物的一般原理。理性主要用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所以,理性并非绝对,理性不是一切。我们需要理性,但不能“理性主义”。不能用理性去认识一切领域,也不能用理性去解决一切领域的问题。

感性则是探索情感世界秘密的思维方式,感性是基于感觉,以感生情,以情生感的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

如果说,理性讲的是事实,追求的是真,那么感性则不必拘泥于事实,追求的是一种美,一种愉悦感,以让人愉悦为标准,如果这里也有“真”,那是情感的真,真心实意地让对方高兴。

如果说理性讲的是严密的逻辑,那么感性讲的则是浪漫的想像,讲的是形容、比喻、夸张,以美为准。

如果说,理性强调对客观的认识,感性则更强调主观的感觉,更强调情感,特殊性,个性;更情绪化,使人富有激情;其思维方式是具象或形象思维,比如形容、比喻、夸张等等,其精髓是美。感性更属于艺术的世界。

具体地说感性是感觉、直觉、表象等诸层次,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生动性、多样性等特点。

科学的理性必须是清清楚楚,源于自我的感性可以朦朦胧胧,而由理性、感性而升华的悟性往往是玄机重重,是一种超现实的思维方式。

悟性的培养、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必须依靠教师传授一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去体会消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提高才能逐步养成。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驾驶员开着一架单引擎的小飞机,载着某家公司的几位高层管理人员飞往西雅图机场,可是空中布满浓雾,能见度不到10英尺,这时机上的仪表也坏了。他只好盘旋寻找地标。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燃油眼看就要耗尽。紧张的神色开始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包括满头白发的董事长。

正在这危急关头,驾驶员透过浓雾的间隙,看到一座高楼,那儿的楼顶上还有一个人在孤零零的埋头工作。

驾驶员飞近大楼,放下飞机玻璃窗,冲着那人高喊:“喂!我在什么地方啊?”

那位职员看了看焦急的驾驶员,急忙回答道:“你在飞机里。”

驾驶员听了以后,不再多问,而是升起飞机玻璃窗,做了个275度的转弯,紧跟着一个漂亮的盲着陆动作,停在了5英里外的机场跑道上。也就在这一刻,飞机引擎停止了转动。

大难不死的乘客觉得驾驶员神了。有一个问他怎么知道机场方位的。“很简单”,驾驶员回答道,“他给我的回答百分之百正确,但丝毫用处也没有。因此那里一定是微软的技术支持部。从那里到机场距离5英里,方位87度。还有问题吗?”

这个故事看上去是在挖苦微软公司,但是另一方面却也在幽默中反映出驾驶员的悟性之高。也更有力的说明一个事实,悟性来自于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贵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同类推荐
  • 生活格言

    生活格言

    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 疯狂的口才术

    疯狂的口才术

    本书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谈吐方式和讲话技巧。介绍了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掌握的幽默口才、说服口才等技巧。
  • 性格的神奇力量

    性格的神奇力量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性格无好坏之分,本书教会你怎样发掘性格的潜在力量从而获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中庸做人的艺术

    中庸做人的艺术

    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何况人生。要想经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时代的考验,中庸之道能让你胜不骄,败不馁,能屈能伸。本书从周全、忍耐、和谐、不偏不倚、变通、中正平和等方面入手,解释了做人为什么要中庸,重点阐述了做人保持中庸的方武方法。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实用性强,相信你能从中受益。
热门推荐
  • 前夫入情太深

    前夫入情太深

    (婚姻三年,丈夫爱的那个却不是我。)穆媛终于认清了现实,在席景严的心里根本没有她的位置。看着别的女人登堂入室,就差她‘退位让贤’了,她最终决定离婚,结束掉这无爱的婚姻。但是离婚协议书扔给男人的时候,却被对方撕的粉碎。“穆媛,婚是你要结的,离婚,我说了算!”性感的嗓音透着霸道,不给她一点否绝的机会。穆媛看着无耻的男人,只能咬牙,说道:“不离婚就不离婚,但你妨碍不了我找男人!”却被对方扔在大床上,席景严冷笑:“找男人?我不是男人?娶你这样的人,也就我能勉强受得了!”穆媛:“……”穆媛本以为自己有意成全他们席景严会高兴的,但他,怎么越来越暴躁了呢?
  • 宠物反击战

    宠物反击战

    当我们杀鸡宰羊烹狗煮牛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人类只是某个外星球放养在地球的一群宠物,现在他们正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星际战争,急需六十亿的人类做为它们的食物和粮草,我们该怎么办?反击!唯有狠狠地反击!!!
  • 仙灵召唤师

    仙灵召唤师

    仙灵大陆,这是一个奇幻的大陆,有着控制魔法元素的仙灵师,力大无穷的战灵士,药剂师,还有仙灵召唤师。。。她是华夏人人闻风丧胆的魅魔双煞之一的魅影,一次和双胞胎妹妹魅离一起去出任务,却因为一个阴谋,让她们在华夏彻底的消失,可她却出现在了另一个世界。
  • 上古冥界之门

    上古冥界之门

    当承载着源大陆什么力量的记忆碎片出现在诺亚大陆上时,勇敢的草原人民和精灵族的勇者们踏上重归故里的征程。猎鹰草原的勇者泰隆继承了父亲的使命与神之召唤继续寻找光明。与此同时精灵族的勇者伊琳娜也正在路上......
  • 剑三:逍遥游

    剑三:逍遥游

    第一眼看到他,她就觉得他是有故事的人。静谧的苗疆清晨,有早起的鸟儿在林中嬉戏,震得山中树叶轻晃,洒落一地露珠,宛如下过一场夜雨。而他就躺在这渗人的凉意中,衣摆沾了血气,修长的指节握着不知什么物件,侧脸割开朦胧的雾气,清晰得映入她的心里。只一眼,便记了一辈子。万般执念,不过水月镜花。此去经年,能与谁共饮共醉逍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怪谈口传

    都市怪谈口传

    主角是某部销量不高的灵异杂志编辑。根据一系列的采访,探求都市传说的真相!
  • 琉璃之爱

    琉璃之爱

    相爱的两人,不管生活在哪一世,都会以各种方式联系着,爱人、子女、朋友或是邻里、同事。所以现实生活中失去母爱的沈凌晗在古代社会里,因为那个类似自己母亲的女人嫁入韩府,爱并痛着。韩墨轩的花花公子形象因为沈凌晗的出现开始逆转,只是战争永远让人对未来捉摸不定。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弑天御

    弑天御

    九天十地,谁主沉浮!傲子苏黎,因情获罪,踏上杀伐路。为你,入魔又如何?负千古罪孽,谱乱世鸿图。为博红颜伊人笑,敢踏青云击苍天!
  • 风云初唐

    风云初唐

    当李宽变成李宽,初唐的一切还会如历史一样?作为一个主攻马克思哲学的讲师,你让他和李世民谈人人平等?和封建地主谈共产?作为被李世民抛弃的二子,李宽没有怨言?在李宽不经意间,初唐拐弯了,盛世提前到来,李世民对于被自己抛弃的二子,能熟视无睹?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名臣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