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讨价还价的心理策略
销售谈判其实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谈判桌上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或枪林弹雨,但也是互相交锋,争斗激烈。谈判过程中有时需要打持久战,有时需要打速决战,有时需要打游击战。能否在谈判中取得预期目标,就要看销售人员的经验与智慧了。以退为进是谈判桌上常用的一种制胜策略和技巧,销售新人应根据实际谈判情况灵活掌握。
某画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画商看中了一位画家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每幅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那位画家被惹火了,怒气冲冲地跑出去,当着画商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
画商看到这么好的画被烧掉,感到十分可惜,他问画家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每幅250美元,画商又拒绝了这个报价,这位画家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画商连忙求画家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
最后这位画商问画家愿卖多少价钱时,画家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卖一样的价钱吗?”最后,画商竟然不得不以600美元的价格买走了这幅画。
当时,其他的画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画家的这幅画竟然卖了600美元,这位画家所采用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画商的“以退为进”策略,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三幅画都被这位画商看中了,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画,勾起了画家的占有欲望。同时,他事先还了解到,这个画商对他爱上的东西,是不肯轻易放弃的,宁肯出高价也要收买珍藏。聪明的画家施展这一招“以退为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如果谈判过程中遇到“僵局”,销售新人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去回击对方,一定要有耐心。为了驳回对方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时就可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
1999年,美国一家大型航空公司要在纽约城建立航空站,希望爱迪生电力公司能以低价供应电力,但这个要求很快就遭到电力公司的拒绝,并推托说公共服务委员会不批准,因此洽谈陷入窘境。后来,航空公司索性不洽谈了,并放出风去,声称自己不再依靠电力公司,决定自己建设发电厂。
爱迪生电力公司听到这一消息,立刻改变原先的强硬态度,主动请求公共服务委员会从中说情,表示给予这家航空公司优惠价格。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打仗也好,销售也好,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这也是“退”与“进”的辩证法在谈判桌上的灵活运用,销售新人掌握了这种技巧,就有利于更好地掌控谈判局面。
在销售谈判中,不管双方有多么大的诚意,也不管双方提出多少个有创意的方案,由于双方存在着利益上的对立,最终避免不了要经过或明或暗、或动或静的讨价还价。其中,报价是谈判开始的主要内容。
报价的时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谈判的结果,先报价的一方,等于为整个谈判划了一个范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方的心理期望值。
此外,如果报价出乎对方的意料,则有可能给对方的谈判部署以沉重打击,动摇其“军心”。
报价的作用会贯穿于整个谈判过程,因此先报价比后报价的影响更大。但是先报价也有其弊端,即易遭到对手的压价,迫使谈判人员一步步降价,而且不知道对方的报价,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所以,销售新人应根据具体情况,也可考虑后报价。后报价的优势在于:当对方先报价后,可针对对方的报价来重新调整己方的报价,从而后发制人。
先报价或后报价都是有利有弊的,那么销售新人应采取什么样的报价顺序呢?
一般来说,己方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时,先报价较为有利。如果双方谈判实力均衡,谈判一定会竞争得十分激烈,那么应当先报价以争取掌握主动权;如果本方实力较弱,尤其是缺少谈判经验时,应后报价,因为可以通过对方的报价来观察对方,同时也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己方的报价作出调整。
人们知道名牌产品和普通品牌的产品质量差异不大。当有人告诉你名牌卖2元,普通品牌卖1元。你选择哪个?很可能是价格低的。那么如果告诉你名牌今天卖1.3元,你或许就不会买价格低的了。
同样,先报价与后报价没有绝对的要求,一切要视情况而定。销售新人在报价时,还要注意报价的时机。在谈判报价时,销售新人应首先讨论产品的使用价值,待对方清楚其价值后,再对价格进行讨论。
在销售谈判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己方报价,对方还价;另一种是对方先报价,己方还价。那么,在谈判中,销售新人该如何应对对方的报价呢?
首先,不要接受第一次报价。
其次,故作惊讶。销售高手总是对买家的出价感到很震惊,好像被吓了一大跳的样子。
谈判时空的选择与运用
人是感情的动物,影响人的情感因素有很多,其中特定的环境与气氛往往起着很大作用。在谈判过程中,由于双方都要在一个共同的环境和气氛中去施展各自的谈判才干,而环境和气氛又会对参与谈判的人员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产生影响,对谈判效果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凡谈判是为双方的协调、减少差异或增进了解的,谈判的组织者都会创设一种温馨、舒适、赏心悦目的谈判环境,和友善、轻松、和谐的谈判氛围,以便双方在这样的谈判氛围中实现情感上的某种融洽,以便谈判的顺利进行。相反嘈杂、纷乱的环境则会让人的情感处于波动状态,动荡不安的情感会影响人的思维活动和信息识别率,甚至导致直接的失衡。
为了摆脱它所带来的困扰和折磨,而宁肯牺牲某些利益,在谈判中作出某些让步甚至是失误都是有可能的。
1.“居家优势”的心理作用
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具说服力,心理学家将此称作“居家优势”。对于日常谈判活动,同样应该争取这种“居家优势”。最好选择在自己的地点与对方进行谈判。这是因为:第一,谈判对手处于客人的位置,出于对主人尊重的考虑,不至于过分侵犯主人的利益。第二,在己方或自己熟悉的地方谈判,可以使自己很快地进入角色,容易发挥正常,谈吐自如。第三,作为谈判的东道主,使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谈判的议程、进程、谈判的气氛。第四,将谈判地点选在己方可以给对方一种心理上的压力。正因如此,所以一个精干的外交家会尽量选择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举行会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议和,法国总理克利蒙梭坚持把谈判地点设在法国凡尔赛宫,其用意也是如此。
2.谈判座次的奥妙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对我而言,共同认识的最佳符号是桥梁。”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谈判。谈判既是一种抗争行为,又是一种高度合作的行为,参与谈判的各方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桥梁做沟通,任何谈判都不会顺利进行。谈判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以寻求共同利益做桥梁,谈判各方才能坐到同一张谈判桌前。然而如何安排这张寻求共同利益的谈判桌以及如何安排谈判者的座次,是颇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心理学家证实,人们在房间里就座的位置不仅有地位的象征,而且会对探摸如何进行意见交换产生策略上的影响,以至于谈判桌的形状和座次安排能代表谈判者所采取的某种特定的谈判方式。将谈判东道主安排在他办公桌的后面,或者东道主谈判小组位于谈判桌的“主位”,能加强东道主的谈判实力。在谈判桌两侧各放一把椅子,双方谈判者相对而坐,则代表一种正式的甚至有点对抗意味的谈判气氛。而圆形的谈判桌,不分首次坐席,则代表一种双方愿意合作的愿望。在圆形谈判桌旁,双方谈判人员坐定后,围成一个圆圈,便于交换意见,彼此沟通感情。因而不少和解性的谈判都选择圆形谈判桌。
运用时间选择对心理的作用
谈判是需要时间的,时间要素是谈判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间。
谈判也同样遵守这个原则。一般的谈判者都会避免选择于己不利的谈判时间,比如酒足饭饱之后、舟车劳顿之时,或是飞机即将起飞之前、度假日期将近之日,或是固定的假日时间等。虽然谈判时间的选择有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谈判中,什么时候适合谈判的事情一般都会在谈判之前决定,而且由双方共同商定。双方谈判会持续多长时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都没有表明谈判将持续的时间,处于保密或者随机应变的状况;另一种则是事先协商好谈判的截止期限。
在第一种情况下,如双方对谈判期限都保密,则谈判一方要竭尽全力争取掌握对方的期限,以便制定自己的谈判策略。如双方都对谈判期限持随意而定的态度,一般在时间上更有忍耐力的一方常常会占优势。由此,采用持久战成为有些人喜好的一种谈判策略。
在商业谈判中,买卖双方都可以从各自或实或虚的角度出发,以最后期限式的“时间圈套”来造成对方的心理压力,实现交易的最佳效果。而这些“最后期限”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有意编造的,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一定要慎重对待。而如果自己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则要在对己方有利的情况下,对方对达成协议的心情比较迫切时较有成效。
还有一种巧妙利用时间的办法,就是在谈判过程中,用“时间圈套”去换取对方对自己看法的认同或是向对方兜取到对方的信息。一般而言,如果你要求对方改变想法而接受你的观点,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而在谈判过程中你提出的新想法就更不容易令对方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己方就必须设定一个周全的“时间圈套”,使自己的新想法逐渐为对方所接受。同时要注意要给对方留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新想法,比如利用休会和晚间休息的时间,作为让对方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余地。其次,要设法在对方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或者对方兴趣最浓的时候,提出你的新想法,这样会提高对方思考的效率。
以诚相待,消除对方戒备心理
当谈判双方首次见面时,往往都会怀有一种戒备的心理,毕竟从来没有接触过,也不了解对方的真实动机和目的,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会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使你无法判定他将会采取什么策略,不得不知难而退;有时出于戒备之心,对方开始时往往会用丝毫不带感情的外交辞令与你周旋,表面上毫无敌意,暗地里却在冷眼观察你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中发现你的意图,这种情形常使你尴尬不已;还有的时候,出于戒备心理,对方甚至从一开始就对你唯唯诺诺,仿佛惟命是从,但当你以为时机成熟,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对方却给你来个180度大转弯,让你的计划泡汤。
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避免在谈判中出现上述的尴尬情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以诚相待。首先就体现在真诚地关心对方。一位从事人际关系研究的专家认为:人最关心的是他自己,而且希望他人也关心自己,就好比他拿起一张有他在内的集体照片,他首先看到的是他自己。他听你说话也一样,首先也希望在你的谈话中能找到他,并会以你关心他的程度来决定他关心你的程度。因而谈判伊始,先拿出一定的时间,以寒暄、问候的形式真心实意地表达你对对方的关心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谈判在一种相互关心、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从你的关心中,对方感到他是在同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打交道,他不必担心自己会受到欺骗和不公正的待遇,从而消除戒备之心,积极与对方合作。关心对方,还体现在真诚的关心对方的利益。谈判不是角斗,在角斗中,非胜即败,为了取胜,当然不必关心对方的失败。但谈判的宗旨是要双方都获益,从关心对方利益的角度提出问题,使对方认识到接受你的提议会使自己受益,他才会接受你的方案。如果你只顾讲自己的利益,要求对方处处为你着想,你就很难说服他。
真诚地关心对方,不仅会使对方受益,也会使自己受益。这是一个双行道,只有慷慨地投入,才能获得丰厚的产出。谈判的以诚相待原则,还要求谈判者要有诚实的态度。在许多场合,谈判是由于我们犯了错误而引起的,比如,当你闯了红灯,当你不小心砸碎了别人的东西,你要对此负责。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往往会千方百计地开脱自己,使自己承担的责任最小化。但是,这种努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它也许会为你挽回一定程度的利益上的损失,但你却因此丧失了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敬。这一方面是由于你的强辩甚至狡辩表明你的不诚实和不可信赖,另一方面,与对方强辩,无疑损伤了他人的自尊心。人的尊严、自尊感常常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批评他人中得到体现和满足的。你的抗拒行为,不仅妨碍了他履行职责,而且刺伤了他的自尊心。这样,你挑起了他的敌对情绪,为了维护尊严,他将以毫不妥协的态度与你力争到底。因而,在谈判中,如果你有错误,那么建设错误的损失以及使对方原谅你的唯一方式就是老老实实地认错,你认错了,使对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这会触发他的同情心,他会反过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你、谅解你,从而达成对你有利的协议。
以诚相待,还必须开诚布公。在谈判中,为了双方的利益,谈判者应该乐于向对方提供有关谈判的信息和自己一方的情况。如果总是怀揣着“秘密武器”,封锁自己方面的情报,却要求对方为你提供情况,以谋取个人私利,是不会促进双方积极合作的。开诚布公,在谈判中,态度要诚恳而坦率。适当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希望和担心,公开自己的立场和目标,会增加谈判的透明度,消除对方的戒备之心。谈判者越坦率,越可能逐步引导对方采取同样的态度,谈判者的智慧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取代不了谈判者态度的诚恳,一项缺少诚意的谈判,即便成功了,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它只是一项没有价值的交易。开诚布公,不仅使对方利益得到实现,也会使对方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