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6000000024

第24章 知足寡欲,看淡看轻从不动心(3)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的确,只有扫除声色货利的阻碍,人才能以纯明的良知做人行事,才能免去那么多烦恼和痛苦。

让名利得失如清风过耳

太史公《货殖列传》中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这是很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标,正是因为有名利的存在,才使得人甘愿冒冬寒夏热之苦,赴火海刀山之险。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将争名夺利看做是人生的常态了。

对于名利这两个字,王阳明是怎么看的呢?

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王阳明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朝廷的奖励,加官晋爵自然是免不了的。得知老师有这样的鸿运之后,弟子们纷纷前来道贺。然而,面对一群为自己高兴的子弟,王阳明却并没有自鸣得意,他幽幽地说:“一切得丧荣辱,真如飘风之过耳,奚足以动吾一念?今日虽成此事功,亦不过一时良知之应迹,过眼便为浮云,已忘之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兴衰荣辱、名利得失,在他看来都如清风一样,转瞬间就从身边掠过,不会让他的心泛起丝毫的涟漪。虽然建功立业,成一时之名,但那也不过是内心良知作用在外物中,过眼就如云烟般消散,早已不会再记挂。

从这番话中,我们能够看出王阳明的心志。他非但不认为争名夺利是人生常态,反而将名利看做是过眼云烟。在他看来,人是应该淡泊名利的。

王阳明的话,虽已过数百年却值得我们思索。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够被称为“圣人”了。在王阳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品味到两个字——淡泊。在王阳明看来,看淡功名利禄,无视个人荣辱,这才是人应该有的境界。

然而世间人能够看清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世人多是挣脱不开名利的羁绊,为了这两个字终生忙碌,为之喜怒哀愁、辗转反侧。一个人没有名利时苦苦追求,等有了名利却又害怕失去,如此循环,把自己的一生就交付到了名利上面。然而争名夺利又如何?不过是误了生前事,毁了身后名。

因此,古今中外但凡是成大事之人,都是看淡名利的。他们只专注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淡定地过好自己的人生、至于名利,得之不以为喜,不得不以为忧,如此而己。

阿根廷有位著名的作家叫博尔赫斯。有一天,博尔赫斯在图书馆的同事捧着一本《大英百科全书》过来找他,对他嚷嚷道:“博尔赫斯,快来看啊,居然有个和你重名的阿根廷人上了百科全书。真巧,他也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看着岁数应该和你差不多吧,你看这照片,也和你很像,这真是太巧了。”

博尔赫斯看着这个大惊小怪的同事,微笑着对他说:“你说的这个人就是我!”

听到博尔赫斯这话,这名同事愣在了当场。他怎么也想不到,百科全书上面这个被称作“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的人,居然是面前这个平日里谦卑而低调的糟老头。

博尔赫斯这个经历堪称是一个经典的笑话,我们在笑这名不谙世事的同事有眼无珠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另一个方面:博尔赫斯该是一个多么淡泊的人啊!以至于每天和他在一起工作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影响整个拉丁美洲乃至于世界文坛的大文豪。

多有成就的大人物,都有着同样的人生态度。我们必须相信,正是因为淡泊,不务虚名虚利,才使得博尔赫斯能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潜心创作,而也只有如此淡泊的人,才能在取得成就之后,获得别人由衷的钦佩和尊敬。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若想真真正正地做出一番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王阳明告诫人们要淡泊名利,现实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在王阳明的一生中,除了平定宁王之乱,还经历好几次大的起落,然而无论是在人生的高峰,还是处于境遇的低谷,王阳明始终能够泰然处之。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能够淡泊名利,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心静了,欲望自然而然也就没了,不会为得到名利而自傲,自然也不会因为失去名利而悲伤,如此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作为后来者,王阳明的所作所为我们虽身不能至,但心却应该向往之。以王阳明淡泊的人生态度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以王阳明看轻名利的所作所为来要求自己,我们虽不能成为像王阳明一样的人,但至少会让生活因此而变得安宁,让人生变得更有真意。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只有抛开内心种种的杂念,才能不为外物所扰,而只有不为外物所扰,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修得“不动心”的境界

王阳明认为,一个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面对外来的各种毁誉荣辱,不但不要被它们影响自己内心的安定,而且要将它们作为磨炼自己的品性、提升自己素质的工具,要以一种坦然自若的心情去对待,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以获得悠游自在的人生。

王阳明曾在平定叛乱后,看见世风日下感慨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便是“私欲”,“私欲”是一切万恶的源头,他认为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能够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二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这就好比同样多的事情,有人为世事所叨扰,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后者虽因忙碌而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一颗清静、洒脱而无求的心,便很容易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苏轼是宋代名士,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他的思想兼容了儒释道三家。虽如此,但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有时候他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心定的感觉。

苏轼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轼作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完之后,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苏轼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轼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却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诗稿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苏轼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哪知苏轼的船刚刚靠岸,却见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苏轼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轼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着,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轼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轼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身在人世操劳一生,却能心安身安,这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

这需要我们转换对生活的态度,持一颗清静的心,不生是非分别,不起憎爱怨亲,这样就能够安稳如山,自在如风。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王阳明说人人都具有心力,大凡终日烦恼的人,实际并不是遭遇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对生活存在着片面性,心无力而已。真正聪明的人即使处在烦恼的环境中,也能够自己寻找快乐。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在忙碌、纷扰的生活外保持一颗清静的心,这是每一个人必须谨记在心的真理。心中有青山,就算是忙,也永远是“气定神闲的忙”。

同类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希望张莉、陆杰编写的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热门推荐
  • 百界苍穹

    百界苍穹

    道纵横,须百界。一个平凡少年,缓缓踏入苍穹。
  • 带着系统当明星

    带着系统当明星

    吴锐,一个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和现世很像的平行空间,并且拥有了一个娱乐系统,从此,吴锐以他那逗逼的风格玩转娱乐圈,结识了许多明星大咖,认识诸多美女,玩转异世。
  • 抉择

    抉择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重现的镜子

    重现的镜子

    写作是一种反抗方式,我越来越坚信这样的观点。是的,作为一个多秒有引起抽象含混的逻辑结论,反抗的意义,往往不是一个写作者在写作之初就能意识到的,它是我们在漫长的写作实践中逐渐总结和提炼的结果。打个比方吧,这就像人类最早制作的衣服,考虑的只是蔽体与御寒,但到了后来,衣服的最大功用却是帮助人类实现自我美化。写作为的是反抗什么呢?这问题容易产生歧义生成误会。但没有办法,人类的所有语言和文字,不论怎样准确,也都要与歧义和误会相伴而生,去除遮蔽抽取精义,倚杖的只能是我们心灵的宽阔的程度。
  • 北大周末智慧课

    北大周末智慧课

    关于爱与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谁也说不清,爱里含着恨,恨中又有爱,爱恨交织,爱与恨是一对冤家。没有绝对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由的爱与恨。在人生的长河里,爱与恨各是两个支流,沿着哪条河流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也只是能让人明白一些道理,无法让你明白爱与恨的真谛,智者也只是能给你一些经验,也无法教你判断爱与恨的是非。爱了,恨了。快意人生,敢爱敢恨,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人生的长河中迷失自己。爱与恨只有自己用心去体会。
  • 青春花开:转角遇到爱

    青春花开:转角遇到爱

    她,是让家长束手无策的不良少女,也是让老师爱恨不得的天才学神;他,是从来不用老师操心的三好少年,也是让家长头疼至极的纨绔少爷,当问题少女撞上纨绔少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喂,那谁,本少告诉你,本少看上你了,本少允许你做本少的女朋友。”他不可一世的说道,她却不以为然,允许自己做他的女朋友?抱歉,她还没剩到没人要的地步,而原本只是他和朋友打赌输掉的玩笑表白,没想到却因她成真。。。。最后的最后,他才发现,她是他深爱多年的人。。。。
  • 暗夜将至,狱使将临

    暗夜将至,狱使将临

    也许就是那匆匆一面你没在意却有人在意了你这么久。装作嘻嘻哈哈的样子不过是做给别人和自己看而已。他就是一个感情的白痴,什么都不懂……“我愿意去尝试或许我做的不好……以后请多指教……”“无论如何都觉得您和可爱呢!”“闭嘴啦……不,不准笑!”“……”
  • 与蝶齐舞

    与蝶齐舞

    苏蝶是一个沉默的女孩,那一天,她孤独的身影边出现了一个朋友。她是一只未破茧的蝴蝶,有一天,她必定会光彩夺目……
  • 默然

    默然

    她说,这是孽缘。他说,这是命。当她再也回不到以前的路口,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仰望现在这片不算净土的昏暗世界时,他的嘴角勾起了诡异的冷笑,孩子?呵,那我就拿你的血去祭奠你那未谋面的该死的母亲吧。
  • 都市大豪杰

    都市大豪杰

    现代都市中一个报社编辑被外星吸血鬼大战波及身死重生韩国进而肆虐韩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