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6000000004

第4章 修炼内心,强大心灵百毒不侵(3)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当年住在九夷那么荒凉的地方,连他的弟子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说老师不应该委屈自己,然而孔子却觉得自己可以用君子之风去影响当地的人,把先进的文化传播出去从而改变那里的习俗,这样一来,原本是简陋的地方也会渐渐变得繁华。我因为犯了错误而被贬到龙场来,这里在古代虽然是蛮荒地带,然而今天却成为了政府安抚少数民族的地方,无非是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罢了。很多人觉得我从京城来到这样的地方根本难以居住,但是我却在这简陋之所生活得很安逸快乐。

龙场,贵州的一个偏远地区,在明朝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不毛之地。

王阳明被贬,从繁华的京城到了荒凉的龙场,按理说,王阳明的心中应该充满了不满。然而,王阳明没有抱怨,面对龙场简陋的一切,他都坦然处之、淡然待之。王阳明之所以被后人推崇,其中一个重要的闪光点就是他不惧怕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因为他自己就能够反作用于环境。

贵州龙场可以算作是一个“绿色地狱”,野兽遍地而且常年雾气弥漫,特别是驿站年久失修,除了适合老鼠居住之外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

为此,王阳明和他的跟班搭建了一个茅草棚子往了进去,后来担心野兽进来就改换到了山洞里。从小生长在官宦门第的王阳明不仅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还能按照孔子所说去改造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当时龙场的居民们虽然说不上是刀耕火种、茹毛饮血,但其生活的状态与大明王朝的主流城市相比确实低下。王阳明目睹这种情况后,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欠缺文明元素的现状。为此,他抛弃了圣人对劳动的偏见,教给当地居民如何打土坯,如何用木头盖房子等等。而当地的居民礼尚往来,教给王阳明如何种粮食,如何辨别各种野菜等等,甚至还帮助他盖了几间房屋,后来被王阳明命名为龙岗书院。

也正是有了龙岗书院,才让王阳明拥有了一个可以宣传文化的平台,不仅拉近了他和当地人民之间的关系,更是将汉族文化带入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王阳明一直认为要想真正地学习到圣人之道,那就必须让自己的生活和龙场的简陋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此,他在《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中写下了“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的诗句,意思就是拿自己和颜回作比较,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贫困生活,求得精神上的富足。在龙场,王阳明的心境得到了修炼和提升,面对贫困和苦难,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追逐理想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将安贫乐道当做自己快乐生活的准则,悟出了更深刻的道理,独辟蹊径创立了心学。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王阳明认为只有具备了安于贫困生活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学习到圣人的教化,不被现实和功名利禄所拖累,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这就与佛家所说的持戒之道不谋而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攀比的心态越来越渗透到每个人的观念之中,尤其是当炫富从一种新闻变成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也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整体滑坡的时代。虽然财富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人能力的象征,但是获得财富也需要机缘巧合,不是谁努力就一定能得到的。既然有了这个未知因素存在的大前提,就应当对贫富有个淡然看透的态度。

一般来说,当你越是远离物质生活的时候,你就会越能贴近自己的内心。所以,人生有点迷茫的时候,不要借酒浇愁放纵自己寻求什么解脱,那样只会让你的生活更乱更糟,不如背着一卷行李去乡间住上两天,或者去郊区徒步旅行,在远离都市繁华和喧嚣的时候,你的心境说不定就突然间升华了。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我们要像王阳明那样,对金钱没有概念,也就少了相当多的烦恼,此外还得到了超然于物质之外的精神进修。

平常心能走出五浊恶世

“佛家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等相互污浊,已经容不得我们一刻居住。”他的弟子看到这句话,就问王阳明:“既然我们身处这样污浊的环境,应该怎么办呢?”王阳明回答说:“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守正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世事难料,福祸变幻,当你突然遇到一些难于预料的事情发生时,能不能像王阳明那样保持平常心,处事不惊,从容面对呢?当你被误解、被诬陷、被冤枉之时呢?要想从容面对,保持一颗净化的心,谈何容易?必须有一个伟大的胸怀。有时候,要是没有可能改变身处的环境,那就去改变我们的心灵。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净化内心开始。只有内心净化了,身外的环境也就得到了净化。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净化,而是想尽方法来改善身外污浊的环境,就不会得到明显的效果。

石苞是西晋初期一位著名的将领,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他带兵镇守淮南,在他的管区内,兵强马壮。他平时勤奋工作,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还依然存在,吴国的君主孙皓也还有一定的力量,他们常常伺机进攻晋朝。对石苞来说,他实际上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北担任监军的是王琛。他平时看不起贫寒出身的石苞,又听到一首童谣说:“皇宫的大马将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出。”石苞姓石,所以,王琛就怀疑这“石头”是指石苞。

毫无理由地怀疑他人,陷人于不平之中,实在是不义之举。然而,王深还是这样做了。他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说:“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想危害朝廷。”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

等到王琛的秘密报告上去以后,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正在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送来关于吴国军队将大举进犯的报告。

石苞也听到了吴国军队将要进犯的消息,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武帝听到消息后更加怀疑,就对中军羊祜说:

“吴国的军队每次来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羊祜自然不会相信,但武帝的怀疑并没有因此而解除。凑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他过了一天时间也没有去报到,这就更加引起了武帝的怀疑,于是,武帝想秘密地派兵去讨伐石苞。

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不能正确估计敌人的势力,修筑工事,封锁水路,劳累和干扰了百姓,应该罢免他的职务。”接着就派遣太尉司马望带领大军前去征讨,又调来一支人马从下邳赶到寿春,形成对石苞的讨伐之势。

石苞一点儿也不知道武帝对他的猜疑。到了武帝派兵来讨伐他时,他还莫明其妙。但他想:“自己对朝廷和国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这里面一定有严重的误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做事情应该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于是,他采纳了孙铄的意见,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来到都亭住下来,等候处理。

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动以后,顿时惊醒过来,他想: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呢?如果石苞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筑好了守城工事,怎么不作任何反抗就亲自出城接受处罚呢?再说,如果他真的勾结了敌人,怎么没有敌人前来帮助他呢?想到这些,晋武帝的怀疑一下子消除了。

后来,石苞回到朝廷,还受到了晋武帝的优待。

从石苞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石苞用内心的平静,打消了武帝的猜忌,也回击了来自于外界的诽谤,从而为自己平息了一场灾难。如果石苞面对这样的诽谤事件,面对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如果没有一个平常心,而慌了心神,必然会做出蠢事和傻事,从而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俗语说:“平时没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突发事件和紧要关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一个清静的心态,坦然面对要发生的事情。

心清净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在王阳明看来,云在天空,水在瓶中,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站在佛教徒的立场,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也就达到一种做人的境界了。

这也是一种顺其自然、没有分别矫饰,不加强求的心态,是超越染净对待自然生活、清净自性心的全然显现。所以王阳明这样说过:“用道给对方开导,教他如何解开心结,使其不平衡的地方获得疏解,这时纵然得不到大乐,也必似活在人中富贵环境中。”事实真的就像王阳明说得那样吗?

李翱非常钦佩惟严禅师的禅道,做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惟严禅师下山参禅论道,但都被惟严拒绝了,所以李翱决定亲身去拜见惟严禅师。

李翱去拜见禅师的那天,非常巧的是遇见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书,但禅师却毫无起迎之意。随从提醒惟严说:“太守已等候您多时了。”惟严禅师只当没听见,只是闭目养神。

李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看到禅师这种冷漠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

惟严禅师这时候才慢慢睁开眼睛,缓缓地说:“太守为何相信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

李翱听了大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戏而后定,再由定生慧。

但惟严禅师是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属于惠能的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因此惟严禅师回答说:“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

李翱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换一个话题问道:“大师贵姓?”

惟严禅师说:“正是这个时候。”

李翱更弄不明白了。这时,站在一旁的寺院的总管悄悄对李翱说:

“禅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韩’吗?”

惟严禅师听到后哈哈大笑说道:“胡说八道,若是他夏天来也如此问答,难道我姓‘热’吗?”

气氛顿时轻松多了。

他又问禅师什么是禅道。惟严禅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道:“理会了吗?”

李翱摇摇头说:“没有。”

这时,突然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巧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翱不禁随口念了一偈: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元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不知李翱是否领会了惟严说的禅机,总之,这首诗最后成了千古绝唱。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难道不是吗?现实中,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

曾经有多少人感叹:难得有几天清净的日子。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应酬太多了,妨碍了清净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一直保持清净心,我们的身体在劳碌,但心地依旧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定力。

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把内心的世界清净,这也就是修心要下的功夫。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因为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

同类推荐
  • 培根智慧录

    培根智慧录

    本书精心选编了培根关于人类与自然,人生与命运,宗教与信仰,真理与哲理,读书与学习,道德与情操,友谊与爱情,成功与成才等方面的智慧语录。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热门推荐
  • 底牌将启:短篇悬疑小说集

    底牌将启:短篇悬疑小说集

    汇集近二十本推理悬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疑点重重的布局中背后的凶手究竟是谁?更贴近真实的体验,你就是下一个福尔摩斯,来和我玩一场推理游戏,挑战作者极限埋伏!
  • 逼我成魔

    逼我成魔

    人善被人欺,马上被人骑!看他把年华酿成一壶烈酒,看他将青春谱成一首豪歌。他本不是魔,却被黑暗的世界逼成了魔。他曾经很天真,却正是输给了可笑的天真。他不是没有仁慈之心,只是他知道好人没有好报。他的青春带着血泪,他的年华携着痛苦。他曾经遭人唾弃,他曾经是人们眼中的渣滓。他不低头,他不流泪,他要将命运倒转玩弄手中。他要将委屈化为前进的动力,他要将痛苦变成手中的利剑。他要上九天揽月,他要下五洋捉鳖。他狂到敬酒不喝,他傲到不见棺材不流泪。他就是……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 宙初

    宙初

    至强者的决战,宙初超级世界破灭,幸存的生灵在无数残破的位面苟延残喘!无数的生灵正面临被奴役的命运,难道偌大超级世界,就诞生不了一个能够守护它的强者吗?据说,决战之前,至强者留下了后手。
  • 骚气凛然

    骚气凛然

    我是一个好人,但是似乎所有人都不这么认为!好吧,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人……
  • 穿越之恋——魔剑轮回

    穿越之恋——魔剑轮回

    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心爱的女友出车祸离自己而去,廖子寒悲痛欲绝,然而在死亡的边境,却莫名回到了宋代,在那个地方,却与心爱之人相貌完全一模一样的她悄然相遇,而当廖子寒踏足与这个世界的顶峰!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一场轮回之祸,神与魔,善与恶从来就没有正确的界限!掌握轮回之力的魔剑,廖子寒立身成魔,杀遍六界,将为了自己受了百世轮回之苦的她解救而出!尽情关注《穿越之恋——魔剑轮回》,风子扬将带给大家一个充满人生百味的修真轶事。
  • 长刀江湖行

    长刀江湖行

    一人,一刀,还有一壶烈酒。当至情一刀在经历了江湖的诡谲,狡诈后,留下的便只有绝情一刀。本文讲述的便是绝情刀客的故事。(注:本文不会局限一个世界,但也不是后宫文。初次试水,请多包涵。)
  • 尾狐传

    尾狐传

    我叫徐闻,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白领...但一夜间,我,被她改变了...我,我,我要做人啊!
  • 魔鬼小说

    魔鬼小说

    《魔鬼小说》是一本美国式的〈聊斋志异〉,全篇充溢着死亡与恐怖的浓烈气息。在作者笔下,死者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只是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没有伴侣。”他们在一个变了样的世界里蜷缩着,颤抖着,疑惧着和绝望着。这个死亡的世界其实是对我们社会中那些被压抑、被抛弃、被遗忘、被忽略的部分的象征,在我们感到自己正被“弃绝”之时,这个世界趁着我们的孤独与软弱,潜入我们的意识并用恐惧击垮我们。就像在睡梦中,那些被我们压抑的潜意识进入间识一样。比尔斯的恐怖小说可以说是当今时代整个人类的梦魇。在他的小说中,幻像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难以辨清,使得小说的情节像梦一样简单而复杂清晰而又模糊……
  • 城市这么空

    城市这么空

    刚刚毕业求职,却被父母送入婚姻的殿堂,婚后才知道自己丈夫的不平凡,一边是商战的激烈,一边是求职的艰难,最后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卷入商业的争斗;一边是丈夫的宠爱,一边是初恋的不舍,而她是否能够面对自己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