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6000000007

第7章 审视心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

王阳明解释说:“因为‘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你不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是佛。那么,认识的人是不是佛呢?实际上,认识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是你不认识的人,即使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

其实,“不认识”包含以下四层含意:

第一,见其人不知其面。遇到某个陌生人,你能看清他的高矮、胖瘦、衣着等,却不知道他是何身份,是何来历,怎么知道他不是“佛”呢?打个比方,戏剧中的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打扮成小商人的样子。当人看他是小商人模样的,就不知道他是乾隆皇帝。所以,凭表面识人,就可能不认识真佛。

有一个发生在一休禅师身上的故事,就是一个“不识佛”的例子。一休是日本室町时代临济宗的奇僧,相传他是后小松天皇的私生子,六岁投安国寺出家,后来学成了禅的圆满智慧,很快名扬四海,并成为当时全日本最重要的寺院——大德寺的第四十七世方丈。

有一天,一位衣着华丽、趾高气扬的年轻人来到大德寺,代表高井户大人,请一休禅师去做法事。一休的弟子们都对年轻人傲慢不恭的态度不满,一休只是淡淡一笑,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一大早,一休打扮成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来到高井户家门前。未等他靠近,门口的守卫便挥手吆喝:“快快滚开!别让你肮脏的身子玷污了大人家门前的土地。”

一休故意磨磨蹭蹭不走。这时,高井户听到喧哗,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立即厌恶地一摆手,命令道:“快把他赶走!”于是,奴仆们一拥而上,连推带打,将一休一直赶到了街那头。

过了一个时辰,一休换上光鲜的袈裟,乘着轿子,再次来到高井户的家门前。于是,马上有人通报:“一休禅师驾到!”高井急忙跑出来,带领众多家臣,到大门外迎接。

一休禅师走进去,却站在庭院的甬道上不走了,谦卑地说道:“贫僧就站在这里吧,别让我满身的污垢玷污了您的客厅。”

高井户以为一休在开玩笑,鞠躬施礼说:“您是全国闻名的大禅师,您的光临使得寒舍充满了祥瑞。”

“是吗?”一休笑道,“大禅师不过是一张皮。使您感到祥瑞的,是这套高贵的袈裟吧?”

高井户一愣。他仔细看了一休禅师一眼,立刻想起早晨的那个老乞丐,顿时尴尬万分。

“老僧穿了一件破衣服,你们就对我拳打脚踢。等我穿上了这身庄严的袈裟,你们便隆重迎接。看来,您看重的,是袈裟。那么,您就将这件袈裟请到大厅里主持法事去吧!”说着,一休禅师脱下袈裟,扔给高井户,飘然而去。

在生活中,有的人像“缝衣针”,“只认衣裳不认人”,这就很有可能冒犯“真佛”。所以说,不可轻视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人。

第二,知其面不是人心。知道一个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学历、出身、职业等等,甚至连他的个性、才力等内在素质都一清二楚,也不等于认识这个人。他的真爱是什么?他的追求是什么?他日后的前程如何?种种一切,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楚,别人又怎么知道呢?如果以他目前的境遇来给他下结论,可能会错得太远。

春秋纵横家苏秦,早年不甚得意。他去秦国求官,却屡遭拒绝。在秦国盘桓多时,身上的皮袄破了,钱也花光了,最后连房租都交不起,只好灰溜溜地回老家。他腿上打着裹腿,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憔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是落魄。他回到家后,正在织布地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兄弟,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自此,他发奋苦读,终于学成纵横术。他去燕国游说,立获重用,被封为武安君。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父母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儿子。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只敢斜着眼睛欣赏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吓得跪在地上,像蛇一样爬,不停地叩头请罪。苏秦觉得好笑,问道:“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前倨而后恭呢?”嫂子倒是个直心人,回答说:“因为你而今地位高、钱又多啊!”

当苏秦落魄时,就连他家里的人都不认识他,都不知道他日后竟有大成,别的人又怎么知道呢?在生活中,我们看见某个无钱无势的人,又怎么知道他不是下一个苏秦呢?现在不向他翻白眼,将来也就用不着叩头如捣蒜了。所以说,不可轻视每一个暂时落魄的人。

第三,知其心不识其缘。有的人,没钱、没学历、没背景,甚至连创大业的志向都没有,好像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像有出息的样子。那么,你是否已经完全认识了这个人呢?不一定。因为生活中存在着某个看不见的机缘,遇到一定的机缘,小鲤鱼也可能脱胎换骨变成真龙。

第四,知其缘不知其性。假设一个人的命运已经一目了然,不可能再有变化,你是否已经完全认识了他呢?不一定。比如某个濒死的人,无论什么机缘对他都毫无意义。可能是他此时的心灵会发生什么变化,就不是外人能知道的。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在健康时,心里充满了各种贪欲,在贪欲的驱使下,做出许多让人头疼的事情。可是到濒死时,一切贪念和妄执都已放下,固有的佛性便显现出来,心灵为佛光所笼罩,虽然未臻彻悟,也已接近彻悟,对人世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这时候,他的见地超过世间一切大师,别的人又哪有资格轻视他呢?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诚如佛家所言: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我们当对每个人保持足够敬意,不可轻视任何人。

迷信圣人不如反省自己

一句“求人不如求己”,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啊。王阳明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王阳明的意思是:子夏笃信圣人,曾参却反过来探求自己的内心,并进行深刻地反省。虽然笃信圣人也正确,但是,不如反躬自省来得真实。你现在既然不能明白,怎么能承袭旧说而不去寻求确切的结合呢?譬如朱熹十分尊敬信赖程子,若碰到不明之处,又何曾随便轻信呢?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儒学大师,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二程(指程颖、程颐)的理论,却没有拘泥于此,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最终把理学带到了巅峰阶段。正是因为不迷信圣人,并且时刻反躬自省,朱熹才有了后来的巨大成就。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了一篇文章《师说》,他在里面说了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精湛地阐明了老师与弟子、圣人与崇拜者之间应该存在的关系。同样的知识,先知者成为老师,后知者成为弟子,弟子学习了知识后,如果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完全可能超过老师的成就。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以郑子、袭弘、师襄、老聃为师。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名士,然而孔子并没有迷信他们,跟着他们学习到了自己需要的知识之后,孔子继续深入研究夏、商、周遗留下来的典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孔子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他的老师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可见,能够促使你取得最后成功的,不是圣人,而是你自己。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不迷信自己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入师门,跟随柏拉图达20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是很崇敬的,师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了……”然而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他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年轻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进入柏拉图学院学习,他的老师就是柏拉图。柏拉图也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在当时已经功成名就,他创立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名噪一时,受到人们的追捧。亚里士多德也很崇拜他的老师,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是不真实的,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师徒二人的观点差距如此之大,因此亚里士多德经常受到柏拉图的批评,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哲学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尊敬柏拉图,但是他没有迷信自己的老师,他从本心出发,相信自己的研究,最终才能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在这点上,亚里士多德与王阳明不谋而合。王阳明与弟子聊天的时候曾经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在这样的教导下,王阳明的弟子都不再盲目地追捧圣人,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自我修行之上。因此,在王阳明的弟子和后世的追随者之中,成大事者不胜枚举,如黄宗羲、刘宗周、陶行知等,虽然其中的有些人并非是王阳明在世时的门生,但是他们都深受王阳明的学问的影响,不盲从圣人,全心全力完善自我,在不同的领域书写了各自的辉煌。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之所以有人会觉得自己距离圣人遥不可及,是因为他们总是迷信别人而忽略了自我的发展。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对于圣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质疑,不断地超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发斗志,让思想、行动以及丰富的创造力不被牵制,最终成为新的“圣人”。

差异都是人所定

王阳明说:“所谓凡夫者,本来是个假名,没有什么真正的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众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个个是佛,众生平等。”

的确,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在智愚美丑、贫富贵贱上有所不同,但论及全众生的本体自性,并无二致。

在王阳明看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没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样平等。

一个弟子满怀疑惑地去见王阳明:“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王阳明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王阳明问。

“这是个字。”弟子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弟子答:“‘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王阳明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弟子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弟子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王阳明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王阳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佛与众生没有任何差别,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就和佛了无差别了,因此,如果要去度人,当然也要度坏人,如果这世上都是好人,还需要你度什么呢?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齐物论释》一书中,阐述了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既然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那么每个个体就都是一个自在自足的个体,就像佛家所说的那样,自性自然圆满。原来你的自性就是佛啊!

玄素禅师在京口鹤林寺做住持的时候,一天,有一个屠夫来拜访,希望在他家中为和尚办斋供。

玄素禅师二话没说,高兴地答应了,并欣然去了屠夫家。众人对禅师的举动感到很惊讶。

玄素禅师当然也洞察到僧众内心的疑问,于是回来后对众人解释道:

“众生佛性平等,无论对贤人对愚人对善者对恶者都是一样的。凡是可超度的人,我就超度他,使他解脱俗世的烦恼和苦难,又何必去区别众生的贤愚善恶呢?”

屠夫也好,显贵也罢,刽子手也好,慈善家也罢,在佛陀眼里皆平等,哪里分谁聪明、谁愚钝、谁善良、谁凶恶呢?所以玄素禅师不但毫无犹豫,而且欣然愉快地接受屠夫的邀请去屠夫家做客。

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认为觉悟正道,得超得度只是少数特权者的专利,仅仅是人的妄想,违背了佛的本意。有尊卑贵贱分别心的人,永远不能成为悟者。心、佛、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误认为佛和人不同。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我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眼里不要有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用平等之心待自己。当你有颗平等心的时候,你就不会自卑,也不会高傲,你会变得更加强大。

同类推荐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热门推荐
  • 萌萌公主巧夺爱

    萌萌公主巧夺爱

    本文是部短小说。如果还可以的话,也学会有第二部!介绍的是女主的旧爱爱原来靠近她是为了夺取自家的公司,而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竟然是他的情人。就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自己的新朋友救了自己,另外也认识了对自己真心的朋友和爱人~~~,同时她也变得冷血,无情
  • 殡葬暖妻

    殡葬暖妻

    他是蓉城赫赫有名的医生,而她则是蓉城不起眼的小殡葬师。一场无关爱情的婚姻,他娶她只为利用她保护好自己的爱情,而她嫁他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大龄剩女。他娶了她,却一声声的叫她“妹妹”;而她嫁了他,却一次次的喊他“哥哥”。直到后来,他将她压在身下,“哥哥是医生,妹妹是殡葬师,将来生个孩子就是法医。”
  • 中国起名100法

    中国起名100法

    一个人的姓名,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身份符号作用之外,还有言志、抒情、寄托、兴思、描摹、纪实、艺术、审美等功能。人一出生,都各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名字是人一生的财富,名字既是代表具体个人的一种符形标志,同时又是向周围传播信息的主要声音载体。当名字成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时,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总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义,这就是名字对心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的暗示。一个响亮优雅、有品味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吉祥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人缘、幸福都十分重要。
  • 霸血战天

    霸血战天

    天者,法则是也。万物生于天地间,为天所控,概不能免。,,,,林峰,受天所弃,遭天所欺,由天才沦为废物,看他如何打破规则,逆行伐天!!!
  • 系统召唤之金融帝国

    系统召唤之金融帝国

    一个家族的浮夸少爷因为一次醉酒得到了召唤系统···呢么他的人生会怎样呢?是带领自己的商业帝国在宇宙中崛起还是一步步走向灭亡?本书只有一位女主喜欢后宫佳丽三千的读者勿进!!!!!
  • 樱兰高校——借读生

    樱兰高校——借读生

    细碎短发在她洁白漂亮的额头上,浑身充满精神,,洋溢阳光的笑容,让女生男生都充满痴狂。——程柚她不拘小节,豁然放荡,和从小玩到大的邻居——叶向明,是是时时刻刻打闹,常人无法理解的感情,在校园也陆续出现一个接一个的逗比,发生爆笑校园恋爱故事
  • 新妻楚楚动人

    新妻楚楚动人

    二十岁,她还未来得及品尝初恋的滋味,就被残酷的现实打破美梦。在男友的陷害下身败名裂,宣布破产当天,一辆货车结束了她的性命。或许是上天垂令,她重生在了洛家千金的身上,重活一世,她不在压抑自己,大彻大悟绝顶想干就干,小女人美又媚,把身边众帅哥迷得死去活来。
  • 不良娇妻

    不良娇妻

    她,周续续,被一雷劈到了异族龙国去当了个垫底龙妃。一龙,七妃,身为小七的她,一个星期有望轮到一次,但如果碰到个有现代劳动意识的工作者坚持执行双休,那自己这个小七只怕也……他,敖夜,千万年来最冷冽铁血的龙国君王,却因丧失了龙族命脉"灵异龙珠",他不得不在这个人类女子身上获取正宗的皇室龙息……
  • 重生:逆天女神

    重生:逆天女神

    【沂羽谷原创社团出品】她,司徒然,异世重生,两世为人,到底还是躲不过命运的安排。权势纠纷,姐妹相残。“哈哈,三姐,你还是乖乖的交出金令吧!否则别怪我不顾及姐妹情谊了!”司徒情说道!司徒然看了眼溢在胸前妖艳红色,“!呵,活了两世,看来注定要命断在此了。”说完转身跳下万丈悬崖。人在令在,人死令毁。这才是她的作风!
  • 逍遥天下:懶妻太嚣张

    逍遥天下:懶妻太嚣张

    一次意外,韩青墨这个废柴竟然可以契约了?搞什么飞机?自己不是没有灵力吗?怎么也能契约了?靠!原来不是没有灵力,是被某人奸诈地强行封印了!靠,你小子给我等着,看我解开封印后,怎么罚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