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6000000009

第9章 用心修学,修行长进根本在心(2)

“博学之”才能“知”

王阳明十三岁时,独闯居庸关,之后又游历天下,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三教九流,文学书法,象棋乐理,骑射兵法,无所不究。他认为,一个博学而又多见闻的人,能够更好地致良知,从而让心灵宁静。

在王阳明看来,良知虽然不是来自人们平时的见闻,但人们的知识大都是从见闻中产生的,即见闻都是良知的运用。因此,良知不局限于见闻,但也离不开见闻。

对于见闻这个问题,王阳明认为人们要做到“博文”即是“唯精”,“约礼”即是“唯一”,即人们只有广泛地在万事万物上学习存养天理的方法,才能求得至纯至精的天理,才能求得天理的统一与完整,因为天理只有一个。总之,在王阳明眼里,见多识广才能更好地致良知,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喜悦。

“博学之”意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没有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纵观历史,那些成功的大师和智者无不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们四处学习,到处游历,最后达到了博学多才的境界。

佛学高僧星云大师就是一个博学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从小到大,我一直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在神游古今中外时,发现成功几乎都属于勤奋的人,而骄奢放逸的人注定要走向失败的命运。多年来,我走访了很多地方,在考察人文风俗,经过一番比较之后,深深感到前途充满希望的国家,往往都拥有乐观进取的人民;反之,落后贫穷的国度里,不知勤奋生产的人比比皆是。我发觉那些具有恒心毅力,能够百折不挠的朋友们,活得最为充实幸福。我自己做过各类不同的苦工、劳役,只要利济有情的事业,纵使是经过一番辛苦奋斗,令我终生回味无穷,所以我经常告诫徒众说:‘博学多识,是善德,是财富;才疏学浅,是罪恶,是贫穷。’”

在星云大师看来,人要成功,首要就是做到博学;而博学的首要就是读书学习。正如《贞观政要·崇儒学》中所说,虽然上天给予了人好的品性和气质,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这就像一块玉石,要进行打磨才能展现它的完美;木材虽本性包含火的因素,但要靠发火的工具才能燃烧;人的本性中包含着聪明和灵巧,但要到学业完成时才能显出美的本质。

一般说来,知识越渊博、阅历越丰富的人,应变能力就越强,他们反应敏捷,在交往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调动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知识思考解决,从而使“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化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人的社会知识多了,阅历丰富了,他就懂得了一些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那么在与人交谈时,就能更得体、更有分寸。

尤其在当今,现代科学一方面高度分离,另一方面高度综合、边缘学科相继产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渐交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点社会科学,又要学点自然学科;既要广泛涉猎,又要学有专长。具体地说,我们应该多少知道一些天文、地理和人情知识。此外,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历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之外,像民间故事、隐语、习俗等,都应该储存于大脑中,逐渐建起一座知识的仓库、有了这样一个知识的百宝箱,我们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要多掌握一些知识,这不仅是人际交往之必需,更是让心灵宁静、喜悦的保证。

让学问贯通于心

王阳明不仅是善于讲学的哲学家,更是精通各种学问的实干家。王阳明治学的思路很独特,其方法是符合事物规律的,因此他不论学习什么都能迅速抓住要点,事半功倍。而且对于各种学问能灵活掌握,举一即能反三,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那么,王阳明是凭借什么方法达到此境界的?

有位朋友问道:“读书时,记不住内容,如何是好?”

王阳明说:“只要能够理解,为何一定要记住?其实要能够理解己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家的心性本体。假若仅仅要求记住,便不能够理解了,而假若仅仅要求理解的话,就认识不到自家的心性本体了。”

我们在平常的求知学习中,往往把记住所谓的“知识”当做最重要的,好像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就行了。

在王阳明看来,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强调记住知识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理解,做到让知识成为心灵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学过五笔打字法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刚学五笔字型输入法时,既要背字根,又要记字根的键盘位置,还要学如何拆字什么的,一大堆东西要学,忙得不可开交。但如果你能耐下心来,花个十天半月或更长一点时间,把这一切都记下来并学会了,然后不断在实践中练习,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精通打字了!

这个时候,面对一个要打的字或词组,你再不必去分析它们的字根是什么,分布在哪个键位,以及如何去拆字,甚至你此时连字根表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你就是能做到下意识地去敲那几个键,轻松自如地将这个字或词组顺利地打出来。这就是打字的方法已深入到你的潜意识的缘故。

在普通人的治学过程中,也是要经历——一番苦读——用心揣摩——内化于心,然后才能将他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南宋学者陈善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这就是说,读书绝不能只求记得住,而要力求深入进去,搞懂其中的规律和最本质的东西,将其融会贯通于内心。而且,读了以后还要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心灵毫无羁绊,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死抠书本的条条框框,做书本的奴隶。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王阳明独特的治学思想,也正是这种“读书须知出入法”的写破,而且更高一层,直指治学的本质——发现自我。

在王阳明看来,读书即是一个不断去寻找人的本来之心的过程,若脑中还存在各种概念或有形象的东西,就是还有主观偏见,那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自然不能反映得十分正确。

只有当学到只存一心,各种知识已彻底融会贯通,有的只是心灵的本能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最深层的功能和奥秘才会得以发现,灵感也会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自身本体显现了,这时才能最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

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

刚开始也要努力去学,集中注意力去记去想,达到深思熟虑的程度。

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让情绪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将整个心思贯注到行动中,学习哪一件事,就能以那件事为中心,如果能把心全部贯注到这件事中,那么心与事相合,就能在学习和工作或生活中产生极大的兴趣,又能提高效率,还能调理身心。

当到了把这件事学会,并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后,这时就要慢慢减少外在意识对这件事的关注了,而代之以一种忘物、忘我的状态去体悟其中规律。

久而久之,外在意识的活动受到抑制,渐渐归于宁静、虚无的境界,这时潜意识活动逐渐活跃起来,达到灵感萌生的“无意”状态,才能最正确地反映事物的规律。

总而言之,读书要达到“理解”,甚至达到心体“豁然开朗,一片光明”的融会贯通的境界,就必须放下自我。要读得深透,要“钻进书本”,让自己的心灵深入进去,与作者的思想、言论融为一体。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读书只有进入书中,才能了解书中之意。也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知识。

要有消化知识的能力

要成为卓越成就的人物,就必须接受大量的知识。但仅仅记住这些知识是没用的,关键还要能消化它们,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营养。王阳明是怎么样做的呢?

一天,于中等人陪侍王阳明一同进餐,王阳明说:“凡是饮食就是为了滋养我的身体,吃了要消化;假如仅仅是积在肚里,就成消化不良的痞病了,如何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后世的学者博闻强记,只是把知识积存在胸中,这都是食而不化的毛病。”

我们往往以为做学问就是要从外界大量吸收广博的知识,殊不知,如果不能运用,虽然肚子里装了一大堆东西、却毫无益处,反而会因此得病。

在王阳明看来,一味强调要学习广博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进行“消化”的能力,也就是能根据具体情况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毛病。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有这种困惑,他们学了很多专业,懂得很多知识,但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却屡屡碰壁,做什么事都难逃失败的厄运。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不是说知识改变命运吗?为什么自己有这么多知识,还不能改变命运呢?这是因为书籍上所记载的知识并不等于是自己的学问,更不是自己的智慧。陆游的诗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是很肤浅的,要真正掌握某件事,必须要切切实实地去实践才行。

可以说,能背诵一些知识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阅读和记忆,每个人都能够将许多知识存入自己的头脑中,但要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为我所用,必须运用另一种独特而神奇的工具——思考。学习用“心”思考,让知识化为智慧融入自己的心中,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王阳明后来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在知识上求解,只要求做切身功夫,求真实体验。

有一次,他问学生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九川说:“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恰好处,此乃是恰到好处。”

王阳明说:“可知是体来的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九川说:“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

王阳明说:“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王阳明的“心明白,书自然融会”,并非夸张。一个人若开悟了,往往一理通、百理通,书上原先不懂的,如今一看就明白,心领神会,化为自己的智慧。

不但读书如此,学习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在刚开始都要很专注地刻意去学去做。当初步掌握其基本原理后,需要进一步学习,慢慢在心里琢磨其中的内在规律,将这些知识输入到潜意识中去揣摩、体会……随着揣摩、体会的深入,逐渐进入忘物忘我的境界,这时所学的事似乎已经消失了,心中已没有这件事的存在,但却能随心意、恰到好处地去做它,其实,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是这样在“无心”中做成的。

如果一个人仅满足于用头脑去死记一些知识,以为这样便能灵活运用,那他就错了。因为头脑的特点是善于分别、计较,运用贮存在这里的知识时,就会经常处于散乱、冲突当中,而当他面临一件具体的事情时,就会一筹莫展,不懂得从哪里下手。

只有当他不是用头脑,而是用心去运用那些知识时,思想才能保持安定。再去做事情就能保持冷静的洞察力,方向就会明确,做什么都能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容易成功了。

当你得了某个道理,又能不被这个道理所束缚,保持一种空虚无物、活泼灵动的境界,这时你才能既不拘泥于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又能随心所欲地发挥那些知识经验的作用,洞悉一切规律,将知识化为一种本能的智慧,从而从心里自然而然地将它们发挥出来。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只有从自己的心里领会到的智慧,才是自己的学问,而不是做一个空有满腹知识的“书呆子”。

有一种智慧叫“心上学”

人们常说“功到自然成”,觉得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言下之意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现实中,有很多刻苦努力的人,但成就往往很一般。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做事学习的方法,而所谓的方法,说到底就是要用心。

王阳明教导自己的弟子们说:“我开始学书法时,只是对着古帖临摹练习,这样练来练去,只学得个字形相像,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后来我改变了学习方法,举笔不再轻易落纸,而是凝神静虑,先在心中想象要写之字的形态气势,这样练习久了之后才开始通达书法之道。后来读到明道先生(即程颖)写的:‘我写字的时候很恭敬,并不是要字写得好,只是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学习。’既不是要字好,又为什么要去学呢?通过自己学习书法的例子,于是我知道古人不论什么事情,随时都在心上学习,等到心精明透彻了,字自然也就写得好了。”

人们常评价书法是“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对书法的表现特征作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国人的这支笔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可以说,书法是心灵的律动、感情的流淌和释放。书法使人静,更让人思考,确实是修身养性、培养情操、延年益寿的良药。书法之所以能带给人们无尽的美感,根源在于它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之学。

同类推荐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为延参法师讲禅理故事合集。延参法师在本书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禅理故事,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要地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与风采,还充分体现了法师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个性以及深厚的禅宗底蕴。
  •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虎图腾

    虎图腾

    人发地元、地发天乾、天发皆众。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巫师是最崇高的职业.而巫师则根据自身的道行分为巫者、巫师、大巫师、人巫、地巫、天巫!人地天三级更是分为气血、灵慧、预思、摄魂、灵媒、斯辰六重境界。看禀君如何虎啸九天,化身白虎图腾。
  • 魔音狂妃

    魔音狂妃

    刚刚穿越就被亲爹派人追杀,这世上还有没有天理?好,既然你不仁,那么,也休怪我无意,落霜迟好不迟疑的血洗了黎国皇宫,逃之夭夭!原以为自己依然是那个独来独往,毫无挂牵,冷若冰霜的女子,却不曾想,无意的举动却招惹了一身桃花,各国世子,一代名商……落霜迟有些迷茫,她到底该如何舍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开花落星

    花开花落星

    她是生活穷苦的贫民,她是众人瞩目的千金。她们的生活本应该是天差地别,她们本不应该有任何交集,却因为一场让人大跌眼镜的校花选举开始了变化······一边是友谊,一边是利益,富豪千金的恶意指使,神秘暖男的热心帮助······这场以友谊为命的战争,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帅哥到本小姐碗里来

    帅哥到本小姐碗里来

    她,乃组织里最可怕的异能者,高智商天才,腹黑狡诈,我行我素;一朝穿越,,她乃丞相的独女,紫璃沐,人前人后的白痴,看她如何玩转异世,走上世界巅峰。风云大陆,分为三国凤溪国虎啸国龙炎国他,乃凤溪国的冷酷王爷,,倾国倾城,从不近女色,绝世天才,连皇帝也敬他三分,唯是对她失了心;他,乃虎啸国的王上却对他,一见倾心,二见倾情,三见无可自拔;他,乃杀手界的传奇,却甘愿在他身边守护她一生一世;.....................................................................
  • 君子一剑

    君子一剑

    万年前,一神秘人悄然混入名剑大会,因一块九天玄玉夺得第一。之后万年,接近整个武林人士涌入西湖之畔,攻入藏剑山庄。得九天玄玉者,得天下!只因这句话,整个天下大乱,争斗四起,藏剑山庄为最。藏剑山庄虽是当时四大世家之一,却也经不起整个武林的压迫,可谁也不知道九天玄玉的下落,最后不得已,叶晖带着所有人逃离藏剑山庄,隐姓埋名。整整万年,曾经的恶人谷遗址突然走出一个衣衫破损,面色苍白的少年,呆呆的望着谷口,久久无法平静……
  • 陌语缘冰

    陌语缘冰

    左冰奕,我是真的喜欢你呢。从那天你拉着我的手说:“别怕,有你在。”可是我们怎么都还是那么难受呢。左冰奕跟陌语在一个地方长大,都是重组家庭,七岁那年左冰奕跟陌语说他恨他爸爸,他要弄死那个破坏他家庭的烂婊子,陌语看着他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努力的想要考上最好的学校,仅仅是为了要花更多的钱买最贵的学区房这样他爸爸就不能再给她造个弟弟妹妹出来了,他们都讨厌那个有着美好回忆和伤痛的地方。
  • 顾念平生

    顾念平生

    她说她是顾念念,他是安平生。他们连起来就是顾念平生。“你好,我叫顾念念,顾念平生的顾念。”嘭的一声!咖啡杯坠落在地面上……三年后的重逢,她已经忘了他……【独宠文。】
  • 好玩又赚钱的家庭动物标本制作术

    好玩又赚钱的家庭动物标本制作术

    本书为动物标本制作爱好者的入门学习手册,由简到难,介绍了制作动物标本的技巧。从制作标本的工具、用药,到保存、护理所需用具等多方面,向初学者传授制作动物标本的技术。
  • 农民医生

    农民医生

    掉入悬崖大难不死的穷小子,竟学得超凡医术,各种疑难杂症手到病除,黑白两道任他潇洒走过!面对美女萝莉的痴迷,他以农民的身份、古医的头衔、庞大的势力和超强的实力,打响了捍卫尊严之战!
  • 犀利小弟穿越大逆袭

    犀利小弟穿越大逆袭

    他就是现实中一个二货男,犀利哥!二得胡吃吃出了穿越,魂穿越……前世里是阔少,是大圣,更是一代丐皇!缘多有:青梅竹马,一见钟情……美女可心接踵而至,可是,可是,可是……尽是肝肠寸断悲剧涟涟!今世里,哥很二,很犀利!不伦不类却终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