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1400000011

第11章 千古疑案(10)

这种传说也属无垠游谈,看一看明孝陵的规模和布局就很难相信这种传说了。明孝陵红墙长达45里,纵深5里,陵园内享殿耸立,楼阁巍峨,入口处在卫岗东坡的“下马坊”,由此向西行一里半,是孝陵的大门,名曰“大金门”。过此门便是四方城,这里本是一座碑亭,矗立着明成祖为其父歌功颂德的“圣德碑”。出碑亭,过石桥,进入平坦开阔的孝陵“神道”(墓道),两侧依次排列着石像十二对,由南往北计有石狮、石骆驼、石麒麟、石象、石马等,体形高大,相对而峙,每只约需八十吨重的整块石料才能雕成。神道尽头是棂星门,也置有大型石雕。过棂星门,经梅花山北麓,再过御河桥,即是孝陵主体部分建筑。陵寝建筑有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等。方城是孝陵中最大建筑,东西长二十三丈,南北宽九丈余,高约五丈,高大雄伟,坚固无比。方城正中为圆拱形的南北向斜坡隧道,有五十四级台阶,出隧道即面对宝顶南墙。宝顶后圆形土丘即有名的独龙阜,为孝陵地宫所在,是整个陵园的“心脏”。登明楼,放眼南望,方山形如一珠,东西各有一山,活似两条巨龙,构成天下罕见的“二龙戏珠”奇景。朱元璋独霸钟山之阳。在山之阴,则是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等十几座功臣墓,拱卫着这位开国皇帝。前面已经说过,朱元璋精心选择了这块风水佳壤,为此迁寺、移塔、掘坟,前后经营二十多年,花费人力、物力、钱财无算,他怎会轻易抛开这么气派的皇陵,而屈就于朝天宫的三清殿下呢?众所周知,明太祖少小曾做僧人,而朝天宫是著名的道观,他在登基之后又热心提倡佛教,怎会弃佛就道而长眠在三清殿呢?再说,朱元璋与马氏属于患难夫妻,终生厮守相爱,大富大贵之后仍然相敬如宾,朱元璋怎会轻易丢下亲爱的皇后而栖身别处?清代学者甘熙在《白下琐言》中驳斥明太祖葬于朝天宫,而孝陵只有马皇后的胡言时就说:“相度地势,起造山陵,动帑数百万,经画十数年,岂第(只)为马后而计?”这一看法很有见地。

此外,关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时,将朱元璋灵柩移至北京万寿山的传说,也属无稽之谈。第一,南京乃龙兴之地,孝陵是朱元璋亲自选定,且花了很大代价才建成的,他和马皇后已经入土为安,朱棣没有必要再惊动长眠中的父母。第二,朱元璋的灵柩如迁北京,势必重建新的皇陵,且规模气势要超过朱棣的长陵,事实上万寿山没有朱元璋的陵墓。第三,前面说过,永乐三年明成祖为乃父立了“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此碑通高8.78米,碑额碑身高6.7米,龟趺2.08米,碑文长达二千七百多字,是南京地区最大古碑,无论立碑或移灵都不会是临时动议,如果朱棣打算将乃父灵柩迁到北京,他不会费力劳神再立此碑。

朱元璋究竟落葬何处?看起来非明孝陵莫属。也就是说,这位垂之不朽的开国之君既不会葬于疑冢,也没有栖身朝天宫的三清殿下,更没有移灵于北京的万寿山。传说终归是传说,没有事实根据。

朱元璋陵寝位置之谜

回答了朱元璋落葬在孝陵后,他的陵寝在陵园中的哪个位置又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因为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明孝陵在当初设计时很讲究“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其布局与天象有关,整体呈北斗七星形状。最突出的是,明孝陵神道不像其他帝王陵那样笔直,拐来拐去,很有学问。从地形上看,神道的弯曲是因为绕过梅花山所致,实则是暗合北斗,“取象于天”,这是明孝陵设计中的神来之笔。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人们仰观天象所看到的北斗七星形状,实际上明孝陵的布局应是北斗七星投影到地上的图形,即陵园中的下马坊、大金门、碑亭、外御河桥、望柱、棂星门、金水桥这7处突出的建筑物。而在金水桥以北的全部建筑,如寝宫、享殿、宝顶等均不在“北斗”之列。

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既然朱元璋的寝宫、享殿、宝顶等均不在“北斗”之列,这位开国皇帝真正的陵寝应该在何处?是不是孝陵内还有一处寝宫和宝顶呢?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朱元璋称雄一世,气魄非凡,他决不愿意葬在地点处于相对次要位置的“第七星”宝顶下面,只有在北极星这一位置,才能充分体现其至高无上的帝王地位。那么,这颗“北极星”相应的地下投影在哪里呢?应从棂星门向金水桥作连线并延长至两者间距的五倍处,才是朱元璋的真正陵寝所在地。

也有人认为,朱元璋的陵寝处就在宝顶下,属于北斗七星范围内,这是符合其生前愿望的。当朱元璋未贵时,曾写过一首气魄很大的诗:“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伸长腿,恐把山河一脚穿。”从中明显看出他对天象的崇拜,因而在其身后事上,也会追求一种“魂归北斗”的超凡境界,朱元璋的真正陵寝处,绝不会跑出孝陵内“北斗七星”的范围。

这两种说法也仅是推测,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查明朱元璋陵寝的准确位置,并非仅仅解开这一个谜团,在史学、建筑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有关专家认为,利用现代探查技术,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个历来有争论的问题。南京的考古人员利用磁测(GMP)技术,在经过选择的核心区方圆两万多平方米的区域内,再细分了上万个一米见方的方格点,通过磁测仪取得地下一万多个反馈数据,再经过精密的技术处理,终于有了科学的结论:朱元璋真正的陵寝处就在玩珠峰地下数十米处,也就是宝顶下面。其地宫规模宏大,构建复杂,仅甬道部分就超过了一百二十多米。至此可以肯定地说:朱元璋的真正落葬处已经真相大白,从前的种种传说不辩自明,有关的争论也可以到此了结了。磁测的结论准不准呢?有人信,有人疑,只有等候将来发掘的结果来证实。

宝顶南墙的“明”字之谜

孝陵的宝顶南墙粗粗一看并无特别之处,墙用大条石垒筑而成,共十三层,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如果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此处的“明”字并非由“日”“月”两字组成,而是写成“眀”。在这种地方写字,容不得半点差错,为何把“明”字写走样了?显然这不是用“差错”“疏忽”之类的原因能解释的。那么,这个“眀”字是不是古体字呢?查“明”之古体字也不这么写。这就有必要追根溯源说一说了。

明,《易·系辞下》解释为:“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由此来看,“明”字应由“日”“月”组成。朱元璋的国号为什么相中“明”字?一般认为元末农民组织起义时,曾宣称“明王出世”,即“弥勒佛下生”(弥勒佛即未来佛)。朱元璋曾建黄旗“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日月即“明”。《明史·太祖二》载:“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遍查明代官府文书、碑刻题字、书籍文簿、信函手札等,凡涉及明朝的“明”字均不作“眀”。

那么,“眀”字用在明朝国号上始于何时呢?至少在《康熙字典》颁行之前没有使用过这个字。比如,康熙四十七年(1708)七月十五日,时任通政使的曹寅在给康熙皇帝的《再奏洪武陵冢塌陷折》中说:“洪武冢陷下深广十余丈,扬州、镇江各处传闻略同。有疑看守不谨,盗发岁久致陷者,有说明朝气数已尽天陷者,有疑前明初起工程不坚者。小人之谈,纷纷不一……”这个奏折提到孝陵塌陷的严重情况,其中提到“明朝”“前明”时,均系正常写法,“明”字不作“眀”写。

可是到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字典》成书,首次出现了这个“眀”字。凡提到明朝国号,按照避讳,“明”字作添笔处理。这年闰三月十九日,在翰林院学士陈邦彦奉敕写的《御制康熙字典序》里,有“眀则洪武正韵”“汉晋唐宋元眀以来”等句,其中凡涉明朝,“眀”字皆作“明”写法。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本人对明孝陵倒没有什么避讳,他六次南巡,五次亲谒孝陵。他没有按照清代祭陵礼仪,行二跪八拜之礼,而是同祭禹陵一样,“行三跪九拜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他第三次拜谒明孝陵时,还题写了“治隆唐宋”御碑,赞扬朱元璋的政绩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当时的“江宁织造内务府三品郎中加五级曹寅”监刻了御碑,其后又加立了两块卧碑,记载了康熙皇帝两次谒陵的盛况。在“治隆唐宋”碑的两侧,还有乾隆皇帝题写的诗碑,可是在写到“明太祖”的“明”字时,仍照习惯写法,没有写成“眀”字,可见他也没有避讳。

以上情况,看出了“明”字改写的大体时间。可以推知,改写“明”字,是在整修孝陵时才有的。明孝陵在清初时期已受到严重毁坏,这不仅在曹寅的奏折中写得很清楚,戏曲作家孔尚任的笔下也描绘得很明白。就在康熙第三次拜谒明孝陵的那一年,孔尚任写成了名作《桃花扇》,在《驻马听》中他这样写孝陵:“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江山易代后的明孝陵已经荒芜破败到了让人哀痛的地步。面对旧江山“宫墙断缺迷青琐”的既成事实,清廷采取了“斜阳衰草系情多”的明智态度,对遭到严重损坏的明孝陵进行了修缮,其时间当在《康熙字典》颁行之后。填补了下陷之处,整修了部分建筑,“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楷体大字,就是在修理宝城南墙后增刻的。康熙皇帝承认朱元璋治国超过唐宗宋祖,但他和他的属下不承认已灭亡的明朝“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这样循环往复,所以把“明”字中的“日、月”,改为“目、月”。明王朝并没有周而复始,但清王朝照样垮台了。

历尽沧桑的明孝陵是一份厚重和宝贵的历史遗产,需要好好加以考证和研究。在它的身上还有一些未解之谜,比如:明孝陵地面上的主要建筑物(如配殿、明楼等)是何时、何人毁坏的?陵寝处下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孝陵是否有盗墓者光顾过?等等。人们期待着这些谜团能够一一破解,以对这座古陵墓有更加全面、准确、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同类推荐
  • 猎明

    猎明

    大明的锦衣卫与忠勇将士、朝鲜的僧人与青楼义女、日本的忍者与武士,共同激荡在四百多年前的东北亚战场上,万历皇帝、丰臣秀吉、朝鲜王子、努尔哈赤、西洋传教士等各大派别人物陆续登场。忠与义、刀与火、野心与权谋、智略与武勇,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三尺寒锋开天地,一腔热血为谁流?!
  • 异界原始中华

    异界原始中华

    原始版的异界大陆,在这片蛮荒的世界上,巫师和巫战士们正闪耀着光芒!一个个部落兴起与灭亡,一位位英雄的初升与陨落!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不朽而作战的一段段传奇正在火爆上演......一位带着华夏炎黄精神的灵魂穿透那如同迷雾般的时空骤然降临于这片正热火纷飞的大陆!他和他的手下以及他的有熊部落,是如新星般在这片混沌的世界里闪亮,还是如流星般只是短暂的掠过于这片璀璨的星空......敬请期待,精彩正在继续!
  • 穿越之官商一体

    穿越之官商一体

    做为某部队司机的申晨在一次运输军备物资的任务中,莫名连人带车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在这个世界中,申晨步步为营,开医馆,卖彩票,建庄园,一步一步的爬到了这个朝代的权力和财富的巅峰!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锦州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锦州

    本书经纪实手法纪录了锦州攻坚战中,林彪指挥大挖交通壕;国民党明堡、暗垒逞淫威。蒋介石亲临葫芦岛督战,对拿下塔山信心十足。会战老城区解放军31小时全歼守敌十万,活捉范汉杰,锦州得解放……
  • 中华上下五千年宫廷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宫廷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宫廷趣话》荟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发生在宫廷里的诸多朗事、趣话、谜案、传说、秘闻、艳史等,以宫廷中的女人为主线,接由远古至近代的历史顺序,用生动风趣的笔墨展开描述,对皇家后宫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揭密。讲解透彻,叙述流畅,图文并茂。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宫廷趣话》,它将带你走进皇宫内院,看那春江花月夜、秋风长门赋、玉树后庭花、霓裳羽衣舞。
热门推荐
  • 重铸仙域

    重铸仙域

    一个小城少年,走在复仇的路上,遇上了道法妙深的老仙人、恐怖强悍的奇妖,还有各种温婉淑娴的大家闺秀、灵精鬼怪的小女子……重铸仙域,是巧合?还是宿命?
  • 不可思议的武器

    不可思议的武器

    这是个独特的世界,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个世界写出来。但因本人关系,这本书不定时地更新。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信息就请加入Q群:154052703还有就是,我希望多一点评论我的书,谢谢大家!又由于是前期,所以我会埋下很多伏笔。偶尔我就会弄写问答题来让大家猜,猜中了可获得奖励喔!大家加油吧!
  • 我意封天

    我意封天

    他是一代至尊修炼凌天之道,在一次意外中身陨。意外转世到一个能升为混沌天体的人身上,他立下誓言,天地不容我我变把天地封了,我自己做这个世界的主宰,我命由我不由天。看看一代高冷如何变成一代都比,尽在《我意封天》。
  • 伤卿入骨

    伤卿入骨

    她爱他,为他舍弃一生。她后悔,开始爱他,他却心灰意冷。她世界之王,她六界之神,他温如旭日,他们如何呢......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目墓

    目墓

    一双无形的目,在盯着这一切,而被它盯住的人……
  • 吾论仙

    吾论仙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问天道。
  • 逆战故事:逆世者

    逆战故事:逆世者

    末日来临,我们感染病毒,但是却没有变成僵尸。我们在末日中存活了下来,却被世人所不容。无人来救,我们自救求生!漫天僵尸,我们浴血奋战!世人不容,我们逆世而存!我们自称---逆世者!
  • 世外山海

    世外山海

    荒古大战,绵延万代。诸世界中,古魔称霸。仙人遭劫,无一幸免。绝世神剑出,少年证道路,一剑破万法,一念诛天地。求绝世霸业,功成造天域。尊号武帝,成无上大道,红尘炼心,美人相伴,兄弟义气,除暴安良,声名天下扬,万界皆敬仰。手中有剑,胸中有乾坤,谁可阻我路?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