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1400000007

第7章 千古疑案(6)

太子夭折,皇储乏人,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不识时务者开始上疏,要皇帝尽快在宗室后裔中挑选储君,倘若皇帝日后生出儿子,到时再重新册立太子。按说这是关心国脉大事,照此实行可安人心。然而宋高宗以为这是心怀二志,并借此事羞辱自己,再说眼前战事紧张,哪有时间选立太子?为了平息大臣议论,便将上疏者撤职查办。大家果然缄口藏舌,不再议论立储之事。

宋高宗和后妃们生不出儿子,战局也慢慢稳定下来,立储之事遂又重提。这时,辗转在江西的宪圣皇后也平安返回临安,她说曾经做了一个怪梦,不解何意,秘密向高宗说了,高宗悟出是选嗣之事。恰在这时,大臣范宗尹也提出了这事,高宗答道:“太祖皇帝以神勇之武定了天下,可是他的子孙没有享受承继之福,现在遭遇世乱艰难,他的后代更是飘零可怜,我若不效法仁宗皇帝,为天下着想,怎能告慰太祖在天之灵?”

众所周知,宋太祖临终前,遵从太后之意,把皇位传给了弟弟,他自己的后代没有继承大统。至仁宗时,没有儿子,便挑选四岁的侄子赵宗实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现在的高宗赵构也没有儿子,便想效法宋仁宗的做法,在太祖的后人中选立太子。一方面显示自己有尧舜之风,一方面也可安定人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宋太宗一支的嫡系子孙全都被掳北上,皇太子不得不在太祖后裔中选立。果然,副宰相张守、负责军事防务的长官李回、禁卫官娄寅亮等人纷纷上疏支持或称赞皇帝的这一英明做法。宋高宗遂借坡下驴地说:“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决定在太祖后人中选立皇子。

按照赵宗室玉牒,赵构系宋太祖六世孙,“伯”字辈为七世孙,排列起来是子侄关系,立为皇太子名正言顺。经过多人寻访,查明太祖皇帝七世孙共一千六百四十五人。在这些人中,又挑选出七岁以下幼童十人,经反复审看,相中了一胖一瘦的两个男孩。宋高宗把他们两个叫到一起,再仔细端详一遍。他看胖的那个孩子结实,个头儿也高,决定“留胖去瘦”。然后赐给瘦孩子三百两白银,想打发他回家。就在这时,一只白猫从两个孩子中间穿过,胖孩子飞起一脚,踢翻了这只白猫。高宗看了大为不满,他想,此子如此轻狂,如何担当社稷重任?当即改变决定,留瘦去胖。绍兴二年(1132)五月,高宗皇帝育太祖朝奉大夫赵子偁之子伯琮于宫中,赐名瑗。追溯起来,伯琮是太祖次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

伯琮入宫这年只有五岁,生活不能自理,遂交给张婕妤负责养育。高宗虽然用心选了一个侄子,但他并未将其视为皇子。说来宋高宗有自己的理由:①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五岁,倘若医治有效,说不定以后还会生出儿子。②赵瑗年纪幼小,发展难以预料,万一不如人意,随时可以废掉。③“伯”字辈侄子众多,说不定有更优秀者出现,到时择优汰劣,于江山社稷更为有利。

宋高宗的这些想法确有道理。可是,朝野医方用尽,他还是生不出儿子。绍兴四年,吴才人觉得寂寞无聊,也想抚育一个孩子。高宗把秉义郎赵子彦的男孩找来,时年七岁,名为伯玖,长相可爱;聪慧颖异,吴才人一看就很喜欢,留在身边精心养育。宋高宗将其改名为赵璩,这样,事实上有了两个储君侯选人。他们自身尚不明白悄然开始的竞争,但大臣们在密切注意着立储大事。比如,大将张浚专门上表,请求高宗尽快确定皇太子。然而高宗心中有数,对于这种请求,一概置之不理。

绍兴五年五月,大臣赵鼎建议应在宫中建立书院,对这两名男孩加强培养。宋高宗为此修建了“资善堂”,聘请徽猷阁待制范冲和起居郎朱震为宫廷教师。两个孩子的学习都很认真,接受了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绍兴十年(1140),岳飞奉诏班师后,提出“正国本以安人心”的建议,赵鼎也提出议立皇子一事,均遭宋高宗训斥。两年后,十五岁的赵瑗加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按照惯例,他出宫住进王府。而这时的赵璩,独居禁中,封吴国公。三年后,赵璩晋封为思平郡王,同样搬进自己的府第,时人称为东、西二府。

宋高宗对于选立皇子之事不是没有考虑,然而他还必须考虑这样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抚育赵璩的吴才人已被册立为皇后,秦桧因与赵瑗关系不好,遂借机一打一拉,制造吴皇后欲立赵璩为太子的谣言。许多大臣看秦桧脸色行事,弄得“中外议颇籍籍”。高宗左顾右盼,难下立储决心。二是高宗母亲韦太后从金国回来后,因与赵璩接触较多,对其很有好感,日常言行不免偏向赵璩。高宗是个孝子,不能不考虑母亲的这种态度。此事就这样不痛不痒地拖了下来。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奸相秦桧病死;二十九年(1159)九月,韦太后崩于慈宁宫。立储的所谓两大障碍已不复存在,大臣们又一次提出确定皇子的问题。高宗觉得再往下拖延实在难塞众口,遂把这事提上了朝廷议事日程。然而,赵瑗和赵璩两个究竟立谁,宋高宗再一次犹豫起来。这天,他独处宫中,看到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宫女,一个妙计涌上心头。遂悄悄召来内府总管,要其挑选未被临幸的二十名宫女,东府、西府各赐十人,他要看看赵瑗、赵璩在女色面前的态度,据此决定取舍。过一段时间,宋高宗传命将这些宫女召回,让女官逐个对其检验。结果,赐给赵瑗的宫女完璧如初,而赐给赵璩的宫女全被奸过。宋高宗对此秘而不宣,但他明白了孰优孰劣,女色可以乱性,女色可以致祸,高宗利用这一传统办法,识别出哪个是正人君子,谁又是好色之徒。争论了近三十年的立储君问题,靠了十名处女,就这样一锤定音了。绍兴三十年二月二十二日,朝廷举行了隆重的皇子册封仪式,宋高宗亲笔御书:“瑗可立为皇子,改名玮。”赵璩仍为皇侄,一个月后,他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垂头丧气地离开临安,住进绍兴王府。皇子与他擦肩而过,他至死也不会明白自己失算在哪里。据史书记载,立皇子的制书颁布后,大臣们“动色相庆”,“中外欢悦”,说明宋高宗的这个决定英明正确,很得人心。赵瑗向皇太子之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了惟一的皇位继承人。

如此重大而又严肃的立储问题,居然用十名处女去检验测定,可谓独出心裁,历代罕见。这件事引起了后人的争议,宋高宗果真是用这种难以启齿的方法选定皇子的吗?《玄玄堂闲话》《前桥小语》等史料中提出了不同看法,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其一,选定赵瑗为皇位继承人,本是宋高宗的初衷。据《宋史·孝宗本纪》:孝宗(即当初的伯琮,后改赵瑗)一开始就受高宗喜欢,“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宫中修建“资善堂”书院,主要是为了教育好赵瑗。后来赵璩(即伯玖)被召进宫后,只有“寻诏赴资善堂听读”的资格。虽说他也按时受到诏封,其养母也位居皇后,但赵璩的资历、地位仍然无法与赵瑗相比。因为赵瑗比赵璩年龄稍大,受封几乎总要领先赵璩一步,这也是他被立为皇子的有利条件。更主要的是,赵瑗性喜俭约,厌恶骄奢,在这点上很对宋高宗的心思。这位经历了北宋亡国、父兄被掳过程的皇帝,多少记住了一些惨痛教训,他曾严厉批评过喜玩珊瑚的楚王之子赵仲湜。赵瑗听到这件事情,引以为戒,旰食宵衣,踵武前贤,很想有所作为。对此高宗皇帝看得十分清楚,这正是一国之君最可贵的品质。确立赵瑗为皇子,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后官方面的大力支持,对确立赵瑗的皇子地位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所谓韦太后和吴皇后偏向赵璩,并因而干扰了高宗立储君的决心,于史无据,完全是秦桧一党制造出的谣言。关于立皇子之事,韦太后从来没有加以干涉,从另一件事可以看出她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当时,皇后未立,高宗请母亲写道手书,韦太后说:“我但知家事,外庭非所当预。”由此推断,这个老太太怎会干预立皇子的事呢?吴皇后在这件事上表现得更是明智。虽然赵璩是她抚育成人的,但她并没有想要立其为皇子,且看《宋史·吴皇后传》中的这段话:“伯琮(赵瑗)性恭俭,喜读书,帝与后皆爱之,封普安郡王。后尝语帝曰:‘普安,其天日之表也。’帝意决,立为皇子,封建王。出(赵)璩居绍兴。”很明显,在确立赵瑗为皇子的问题上,吴皇后投了关键的赞成票,她以公正无私的行动,平息了秦桧一党的谣言,也打消了高宗的种种顾虑。

在确立皇子问题上,宋高宗确实有种种顾虑,后宫的态度非常重要,秦桧等人的意见也要考虑。吴皇后与秦桧的关系较好,因为“秦桧等累表请立中宫”,她能进位为皇后,这个奸相是出了力的,所以她常常附和秦桧的意见。不妙的是,赵瑗与秦桧的关系却很紧张。对此,吴皇后心中自然有数。宋高宗正是担心她同秦桧一伙搅在一起坚持立赵璩为皇子,幸好在这件事上她没有为秦桧所左右。恰在这时,赵瑗又立了一功。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病重,其家人和死党欲以秦桧之子代父职,妄图继续操纵朝政。赵瑗得到这个消息立即报告了高宗,高宗也认为秦氏父子太过分了,连夜驾临秦家,挫败了这一乱政阴谋。这件事使高宗和吴皇后感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赵瑗有胆有识,处事果敢,为君者理应具备这种素质。吴皇后不以一己之私与赵瑗结怨,仍然积极推荐他进位皇子,说明秦桧一党的挑拨未起任何作用。高宗原来以韦太后和吴皇后做“挡箭牌”,是想应付那些关心国本的大臣,也是为了敷衍秦桧一党。说不定宋高宗正是看到赵瑗善断大事的能力,再加上吴皇后的大力支持,才下决心确立他为皇子。

其三,大臣们关键时刻的苦谏,促使高宗正确地选立了皇子。赵瑗与赵璩比较确实难分伯仲,但在文武大臣中间,就声望和人缘来说,赵瑗还是优于赵璩。比如岳飞入京奏对,见到赵瑗,觉得他英武俊伟,可以立为储君,为此还上了密奏;老臣赵鼎也多次在皇帝面前称赞赵瑗。这些做法虽然引起高宗的反感,可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秦桧偏袒赵璩,再加上他钳制舆论,很长时间人们忌谈选立皇子之事。秦桧死后,立储之事重又提起,晋原人阎安在考进士的策文中借机发了一通议论,他认为高宗在太祖后裔中选立皇子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一直议而不决,储君至今未定,不知要考验到什么时候?如再拖延下去,佞臣当生异望,继而朋比结党,成为社稷遗祸,这样麻烦可就大了。这篇策文洋洋数千言,用语犀利,说理透彻,深深触动了高宗,遂钦定阎安为探花。大臣张焘及时上疏:两位宗子“谁为君,谁为臣,应当晓谕天下”。宰相汤恩退等一批大臣也纷纷上疏谏言,劝说高宗快立皇子,可是依然不见动静。就在这时,利州(今四川广元市)提点刑狱范如圭把仁宗时期名臣请求建储的奏章搜集到一起,呈给高宗,终于使他感悟,认为这事如果再拖就要失信于天下。他考虑再三,接受了宰相的意见,赵瑗既然封了真王,就应该确定为皇子身份,朝廷做事要符合礼制,就干脆封赵瑗为皇子吧!

其四,赵瑗的体魄强于赵璩,具有担当大任的有利条件。从史料记载看,赵瑗幼时身材削瘦,体质一般,为此差一点落选,想不到他后来长得英俊魁伟,懔懔一表,望而知为庙堂之器。而赵璩虽然也是仪表堂堂,但与赵瑗比较起来就差一大截。据史料记载,这与赵瑗有志进行北伐、恢复北宋疆域有关。赵瑗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尤其喜爱骑马,而且具有娴熟的骑术。一次,他策马奔驰时间过长,弄得人困马乏。快到宫殿前,乘马突然窜入殿前庑廊,因为廊檐很低,眼看就要把赵瑗从马上撞下来。只见他不慌不忙用双手攀住廊檐悬在半空,轻松脱离了险境。还有,赵瑗很喜欢打马球,常召集军中好手前来较量,就是刮风下雨也不耽误比赛。由于长期坚持体育活动,使其体质非常强健,像岳飞这样的武将对他都很喜欢,足见其英武非凡。高宗皇帝明白,宋金两国将要长期对峙,战争随时可能发生,作为战时的帝王没有强壮的身体是不行的,在选立皇子时宋高宗不能不考虑这个条件。

从以上几点来看,赵瑗之所以被确立为皇子,有内外各方面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他经受住了女色的考验。其实,作为封建帝王来说,“寡人好色”算不上什么大的毛病。宋高宗自己有严重的男性疾病,在这方面毫不示弱。据《宋史》记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六月,一次性“出宫女三百九十人”,但他没有落下好色之名,《宋史》评论他却是“恭俭仁厚”,可见占有几位宫女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而这时的二位宗子都已位居郡王,并且早已过了结婚年龄,如果仅凭这点决定谁为皇子,传开以后岂不遭人嘲笑?退一步说,假若赵瑗也同宫女们发生了性关系,宋高宗还要从头再培养宗子吗?再说,用处女检验他俩是否好色的办法可靠吗?宋高宗也许永远不知道,他刚开始实施这一计划就被赵瑗的老师史浩一眼看穿,此人及时提醒赵瑗谨慎行事,赵瑗在美色面前约束了自己,从而取得了高宗皇帝的好感。如果不是史浩先生的提醒,那十个宫女是否还能保持处女之身恐怕还得另说呢!

同类推荐
  • 交易初唐

    交易初唐

    “我若想当官,那至少都是宰相级别的;如果当将军,那都是元帅级别的;如果当纨绔子弟,那绝对是纨绔界的标榜;如果当才子,诗仙诗圣的称号都弱爆了;如果当驸马,那至少也是两个公主的驸马”,长孙冲如是说道。拥有全能系统的长孙冲在大唐朝开起了一家位面交易商店,卖什么?什么都卖,之要你能拿出引起我兴趣的东西……
  • 大话花边历史

    大话花边历史

    本书力图从历史课本赋予我们的历史常识中走出,用不一样的思维和更加丰富的史料来看待历史上的旧人旧事,穿越历史的夹缝,得出不一样的答案。书分为五篇,从五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了解读。即:正史别解;雷人雷事;科普揭秘;往事钩沉;余韵风流。
  • 钩沉之南明

    钩沉之南明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北宋亡国之后在南方依然可以苟延残喘153年之久,可是同样的剧情发生在明朝,为何只能存在一年便已一个十分滑稽的结局告终?杨睿,一个在新世纪标准的废物点心,莫名其妙的被卷入到了南明,是依旧活的碌碌无为,还是努力在这个时空发出自己的声音?已经定格的结局中,一只乱入的幺蛾子,能扑棱起多大妖风呢?岁月浮沉且为钩,钓风流人物无数!
  • 大贤梁师

    大贤梁师

    ……《狂兽11》……
  • 盛世天骄

    盛世天骄

    本书是穿越文,带点演义的味道。主角的起点很高,没有很多费力向上爬的狗血桥段。让我们和主角一起,去享受有宋一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繁华!^-^本书已签,请放心收藏!一本书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让它走进你的书架,也许他会回报一份精彩给你……
热门推荐
  • 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

    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

    业务部门任务完不成,就抱怨培训不够。培训部门忙前忙后组织培训,业务人员又不积极参与。一到年底总结,培训部就成为受气包……企业培训陷入恶性循环。培训到底该怎么做?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先生认为,应该做“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先把准业务部门的脉,搜集一线案例,根据实际需求研发培训课。把建构主义作为培训的主导思想,用五星教学法打造精彩培训课堂,推广行动学习,使培训成为一种工作方式。聘用业务骨干和高级管理者当讲师,保证了培训紧贴业务。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 皇子妃重生秘辛

    皇子妃重生秘辛

    皇子夺储,陆茉幽被人利用逼死了喜欢她的十一皇子,陆家也落得个凄惨结局。重生后,那些在她和他周围各色谋害的人要一个不留斩草除根,渣男白莲一个不放!蓦然回首,那人一如既往疼她护她,却再也只字不提喜欢她。她历尽千辛万劫却发现原来这一回,他在等她先开口。
  • 梦化蝶

    梦化蝶

    千年一叹为哪般?西城楼上栏边,可怜的人儿又在遥望谁的身影?眼前的柳条却已有三千丈。
  • 幼稚王爷腻宠腹黑天才女

    幼稚王爷腻宠腹黑天才女

    她,是现代绝世天才,有着超乎常人的智商,年仅十六便攻克了博士,因为一场遇难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他,是异世界绝世天才,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是他的一贯作风!她来到一个以拳头为地位的世界。她的运气好的不行,灵宠都追着她跑,绝世武器都为她所有,人们都说他是上帝的宠儿,却被一个心灵冷如冰山的王爷赖上,从此便开始了她们无休止的纠缠,但她却被无数的人追杀,在这被追杀的漫长的道路上,他包容她,理解她,无论她做什么,他都支持。有无数的人都仰慕他,可他却从来不给她们好脸色。他的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相濡以沫的玉嫣,还有一种就是除了玉嫣的人!
  • 重生王爷之穿越妃

    重生王爷之穿越妃

    “号外!号外!悬赏黄金百两,商太师千金被劫。”百姓唏嘘:盗匪太猖獗,太师府的千金都被劫,咱们得小心。“号外!号外!太师千金平安归来。”百姓又唏嘘:这小姐命不该绝,是谁发了大财。“号外!号外!皇上一纸婚书,殊王与太师千金择日完婚。”百姓还唏嘘:殊王原来竟然不是龙阳。商不知穿越到闽国快十载,竟然被贩卖到邻国成了某殿下的婢女。千辛万苦回到闽国,皇上一纸婚书成了王妃。面对眼前大名鼎鼎的贤王,她却不知道,在他前世,她本是他的妃。这一世,他要护她一世永安。*******“王爷,请你带我回去吧!”“凭什么?”“凭我前世是你王妃。”“......”
  • 萌宠龟妃:狐王大大请爬开

    萌宠龟妃:狐王大大请爬开

    新文已发【邪王的金牌专宠:盗妃天下】神马?穿越成龟?某女携铺盖卷狂奔。强娶,豪嫁?丫的!咱要珍惜生命,远离妖孽。某男摸了摸下巴;“小乌龟,你吃着本王的,喝着本王的,最后,还睡了本王,你说这该怎么破?收灵兽,驭灵珠,看小白女如何玩转古代。红莲绽放,蛊惑妖娆,谁又是谁的宿命?乌小暖:前世今生,魅轻离,我,只是我自己。魅轻离:本王从不信什么命运,若是天下都不再信你,小乌龟,本王就算是破了这个天又有何妨?
  • 杂乱与荒谬

    杂乱与荒谬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脑壳里残留的意识流的集合本。我实在无法把一个故事说得一本书那么高大上,但是,又很想发泄一下脑壳里的残留,于是,我想到了,写本杂杂乱乱的,书吧。
  • 寒夜漫漫

    寒夜漫漫

    这个冬天的雪格外的多。谋划已久的告白却在最后功亏一篑,面冷心热的吴漠和性情温柔的杨心成,该如何安放喷薄欲出的情感从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到惺惺相惜不离不弃,看似幼稚乖张的顾晓和痞里痞气的李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雪,纷纷落下,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它的颜色冬天的夜晚,寒冷而又漫长,命运却不由分说的在此刻做出了转折原本平静的生活渐渐被打破还是在成长着的他们除了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外又该怎么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当大地终于变成白茫茫的一片谁初心未改谁还在等待当夜幕再一次拉下谁临窗而立相思成灾谁辗转反侧孤枕难眠
  • 二手补天

    二手补天

    重生了,竟然要补天?那不是女娲的事吗?什么?女娲是外星人?天将降大任于你,必先糟蹋你,蹂躏你,XX你……你就认了吧!!好吧,拿什么补?“那个……巴菲特先生,我非常敬佩你的为人,也对你的传奇人生很感兴趣,不过我想先问一下,你的那顶带了二十年的假发方不方便转让给我?”“索菲娅修女,能不能……呃,我也信上帝的,那你能把你穿过的内裤给我吗?啊!!……别动手,买卖不成仁义在,有话好说啊……”
  • 超级造梦系统

    超级造梦系统

    屌丝王森偷看隔壁美女洗澡时撸多了……却意外得到一个“超级造梦系统”。这下,王森可乐坏了,立刻就用它造了个爽歪歪的春梦!故事从这里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