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6600000018

第18章 跟着厚黑学识人(3)

张绣吓得面如土色,问道:“当初我们投降了曹操之后,又反叛了他,还杀死了他的儿子和爱将。现在我们去投靠曹操,不是送羊入虎口吗?”

贾诩说:“曹操这个人外表很朴素,内心却很精明。这样的人,是不会因为个人的荣辱而忘记大事的。不仅如此,他还会借将军做个榜样,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宽宏大度。而且现在他要和袁绍作战,我们这点兵力,送到袁绍那里不值一提,而对于曹操却是雪中送炭,将军请放宽心。”

贾诩所料分毫不差。张绣一到许昌,曹操就亲自前来迎接,并且任命他为扬武将军,封为侯爵,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结成了儿女亲家,对过去的恩怨只字不提。

贾诩不愧是一个厚黑高手,他对人心和人性的了解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也正因为如此,聪明的贾诩在投降曹操之后变得沉默寡言、深居简出,也不和当时的名士上层打交道,连儿女结婚也不选择权贵上层,结果一生恬淡,寿终正寝。

贾诩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懂得通过一个人外在的细微表现,去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他不仅看透了人心,也看透了人性,因此,他才能够在当时的乱世中左右逢源,获得了众多的好评。

厚黑学认为,识人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对方的外在表现去了解对方的内心。这是和人接触的第一步,也是观察一个陌生人的最直接方法。诸葛亮就是深谙此道的识人高手。

赤壁之战后,刘备派关羽去进攻长沙,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关羽未能攻破城池。后来对方的将领魏延,因为不满韩玄对待下属的无礼态度,将韩玄杀害,献出了长沙城。

谁知道,随后赶到的诸葛亮在看到魏延之后,不但不褒奖他的功劳,反而要将他推出去斩首。刘备急忙劝阻,并向诸葛亮询问原因。

诸葛亮回答说:“他领取韩玄给的俸禄,却杀了自己的主人。住在长沙城中,却把土地进献给别人,是个不忠不义之人。我看他脑后有反骨,留他在阵中,日后必定会反叛。”

魏延虽然在刘备的求情下保住了性命,但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拥兵自重,想要自立为王。好在诸葛亮早有安排,临终前设下了计谋,吩咐马岱斩杀了魏延,从而避免了蜀国的一场祸乱。

由此可见,能够正确地识人、知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厚黑学所谓的相面,不是让你简单地去观察别人的五官,而是能通过人面窥到其内心的真相。

举止辨人,一动泄露本相

心里的想法在外在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

因此,仔细观察一个人的日常举动,就可以窥探到他的真实面目。

三国时荆州地区有姓马的五个兄弟,被当地人并称为“马氏五常”。其中,年龄最小的马谡才名远扬,受到了当时刘备军事集团的谋士诸葛亮的欣赏。马谡经常和当时的一些文臣讨论兵法,讲起来滔滔不绝,舌灿莲花,而被视为奇才。然而,刘备对于马谡却并不看好,他认为马谡举止轻佻,为人好大喜功,不是大将之才。

因此,他在临终之前,对欣赏马谡的诸葛亮千叮万嘱说: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可惜的是,刘备的话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视。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恢复汉室的理想,率领军队攻击魏国,开始北伐。在此期间,诸葛亮力排众议,任用马谡为先锋,统领大军去守街亭。结果马谡不听部将王平的好言相劝,将部队都安扎在山上,最终被张郃截断汲水之道后大败而归。诸葛亮后悔不已,命令刀斧手将马谡拖出去斩首。

等到刀斧手将马谡的首级送上来时,诸葛亮大哭不已。诸将于是问诸葛亮:“马谡已经获罪正法,丞相为何而哭?”诸葛亮说:“先帝去世之时,曾经告诉我,马谡这个人夸夸其谈,不能重用。今天果真应验了。我深恨自己没有听先帝的劝告,因此而哭。”

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识人时如果被别人外表上的假象所迷惑,就容易看错人、用错人,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识人之难,就难在要透过一个人的外在行动,看穿他的内心。刘备透过马谡外在的行动,看穿了马谡是个骄傲自大的浮夸之徒,因此他说马谡“不可大用”;而诸葛亮只看到了马谡外在上的熟知兵法,而没有意识到他内心的无知和幼稚,所以得到的只有惨痛的教训。

能通过他人一举一动识人本质者,历史上并不乏其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识人知人上同样是值得学习的楷模。

刘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在多年的宫廷纷争中,却练就了一套出色的识人本领。他对于人性的把握,达到了鞭辟入里的地步,他往往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细节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吕后有一次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何丞相过世,谁能接替他呢?”

刘邦便郑重其事地回答:“曹参这个人,虽然说没有什么奇才和谋略,但学习能力很强,他可以代替萧何。”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答:“王陵可以,但王陵为人很憨,脑子太直,有时拐不过弯,须得有人随时提醒;陈平足智多谋,胆子却小,两个人都难以单独挑起重任,只有让他们通力合作才行。”

他又特别叮嘱:“大臣里面唯有周勃敦厚质朴,虽说文才少了点。可以后能够安定刘氏天下的,必定是他。此外要让周勃做太尉,执掌军权。”

吕后想从刘邦嘴里套出个能听从自己使唤,帮助自己篡权的人,于是继续问:“周勃之后,还有什么人可以任用呢?”

刘邦不答,就此闭上了眼睛。

实际上,刘邦对于吕后妄图祸乱朝政、颠覆刘家天下的想法早已洞悉于心。他生前就曾对自己的重臣周勃和陈平说:“吕后这个女人,对于权力的野心是很大的。每次让她挑珠宝的时候,她虽然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只选一些中等的,但眼睛却始终盯在那些高贵的宝贝上。我死之后,她一定会颠覆朝政,你们要做好准备。”

结果一切都在刘邦的预料之中。刘邦死后,萧何、曹参、王陵和陈平成为汉朝的栋梁。直到公元前187年,吕后不甘心在后台当权,开始“临朝称制”,为以后取代汉家的天下做准备。

这时,刘邦生前留下的周勃、陈平等积极按照刘邦的遗志发动政变,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得到了兵符,一举剿灭了吕氏政权。

在刘邦的安排中,陈平和周勃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陈平善谋,是张良之后第一谋略家;周勃敢断,“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刘邦把他们留作吕后所知的最后丞相、太尉人选,一方面是因为两人的组合有勇有谋,可以担当恢复汉家江山的重任;另一方面,他们身居高位,可以掌握更多的权力,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实力。由此可见刘邦卓越的识人本领。

厚黑识人学认为,人是善于伪装的动物,他们经常将自己的想法深藏于内心,害怕被别人看出来。而无论他如果掩藏,细微之处的行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他的本性。只要你善于观察,长于分析,就能拨开表面的云雾,见到青天。

言色析人,透过神情猜内心

李宗吾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他的神色上会有所表现,即使是城府再深的人,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通过自己的神色透露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察言观色是厚黑学识人的基本技术。所以通过对对方神色的揣摩,你可以察觉到对方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情感。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会在风浪中翻船。

清朝年间有一个举人,寒窗苦读数年,终于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上任第一天,他去拜见道台大人,开始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大人尊姓?”道台大人不之所以,被他的问话吓了一跳,勉强告诉了他自己的姓氏。

县令低头想了很久,突然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似乎没有。”

道台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

县令站起来,问:“大人在哪一旗?”

道台说:“镶红旗。”

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

道台勃然大怒,县令却浑然不觉,接着问:“大人家居何处?”

道台满脸怒气,认为县令是在讽刺他从关外而来,于是起身拂袖而去,县令仍茫然不知为何。

第二天,县令就接到了道台的公文,被贬到一个乡野小县去了。

这个县令被贬黜的原因很简单:他不懂得察言观色,只知道一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以此拉进和上司之间的关系,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察言观色是一个人处世识人时必须掌握的技巧。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并且让自己的反应与对方产生共鸣,从而取得对方的信任,实现自己的目的。

清朝乾隆时期备受宠爱的宰相和珅,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治理国家,都不值得一提。他深受乾隆器重和喜爱的原因就在于他特别擅长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借此博取了皇上的欢心。

和珅很清楚,要想获得乾隆皇帝的宠爱,就必须要了解皇帝的脾性。和珅很快就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掌握了乾隆皇帝的喜好,并借此接近皇帝,获得了乾隆的喜爱。

乾隆皇帝很喜欢作诗,经常写一些即景诗。和珅经过对乾隆皇帝所作诗文的用心研读,对乾隆作诗的风格有了很深的了解。他时不时在乾隆面前借用乾隆自己的诗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乾隆对其自然大加赞赏,甚至很多时候还让和珅代替自己作一些诗文。和珅凭借着自己的钻营,赢得了乾隆的初步肯定。

此外,乾隆皇帝对书法也很喜爱,和珅就刻意模仿乾隆的书法,时常令乾隆自己也难以分辨。和珅如此的用心良苦,自然不会被乾隆皇帝忽略,他的官职也因此一升再升,成了当朝的宰相。

后来,台湾发生了民众起义,负责镇压的清朝军队屡屡遭到抵抗和打击,乾隆为此恼火不已,他在上书房召集了军机要员,表示要御驾亲征。

军机要员们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只有和珅通过察言观色明晰了乾隆所谓的“御驾亲征”,他只不过是气在头上,发发龙威,哪里会真的去台湾呢?可是君无戏言,皇帝的话已经说出口,怎么能够再收回去呢?

和珅知道自己说话的时候到了,于是柔声细语地说:“万岁息怒,臣以为,台湾战事连连吃紧,原因众多,不在万岁。万岁统治期间,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连人头税都免了,您还有什么对不起天下苍生的呢?台湾民众之所以负隅顽抗,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主的仁德宽厚、英明神武,这是坐镇台湾官吏的责任,和您有什么相关呢?您现在因为台湾官吏的失误,要舍下中原的百姓赴汤蹈火,试问中原的百姓怎么能够同意呢?况且吾皇日理万机。朝中怎可一日少了您呢?因此奴才愚见,应当先撤换掉台湾当地的官员,让新上任的官员将您的仁爱之心传播到台湾,然后继续对贼子用兵。到时候,台湾的百姓了解了您的恩德,就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大清。这样我皇虽然没有御驾亲征,却和御驾亲征的效果一样。请万岁三思,取消亲征之命,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乾隆本来发了一通火之后气已经消了,正为自己的脱口之言后悔不已,听了和珅这一顿马屁,甘之如饴,因而采纳了和珅的意见,和珅也因此受到了褒扬。

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并迎合了乾隆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所以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别宠信,成为乾隆唯一的心腹和代理人。

厚黑学认为,所谓的识人之术,就是通过不动声色地观察,通过察人外而知其内,从“心理语言”和“行为语言”去了解一个人,从而帮助其做出合理的决策。

品察他人,透过志趣看品位

厚黑学认为,透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可以品察出他的生活品位。而生活品位,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在想法和真实情感。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士,和华歆是好朋友。他是个谦谦君子,视富贵如粪土,很受人们的尊敬。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种菜时从地里挖到了一块金子。管宁看也不看,继续挖地,华歆捡起来看了看之后,扔掉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在房子里读书,看到外面有贵人经过,管宁不屑一顾,而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从此鄙视华歆的为人,他割断了和华歆同坐的席子,从此与其绝交。

后来,管宁又拒绝了曹操的邀请,到吴国隐居,终身不为魏国效力,而得到了民众的很高评价;而华歆则助纣为虐,害死了伏皇后,成为民间唾骂的对象。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和华歆割席断交的原因,是因为管宁通过对华歆的观察,看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热衷,读透了华歆渴望成为达官贵人的心理,摸清了华歆的志趣和品位。

李宗吾说:“厚黑处世,最重要的是看透别人,掩藏自己。”品评他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通过对对方的志趣和品位的研究,了解对方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从而分辨敌友,明晰是非。

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君主刘备,早年的时候曾经四处避难,狼狈不堪。但是,凭借着礼贤下士的名声,使得当时很多士人对其另眼相看。

同类推荐
  •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鸟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青少年最想问的80个礼仪常识

    青少年最想问的80个礼仪常识

    本书从青少年的仪容举止、家庭校园生活、交友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着重为青少年介绍了80个最想问的礼仪常识,帮助青少年更健康成长,打好面对日后社会风浪的基础。本书从青少年的角度来写,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论述问题,没有生硬的说教,用青少年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来分析,有的放矢,轻松易懂,简单有趣。让青少年能够真正地喜欢看,非常生活化,也非常实用,是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好帮手。
  • 整蛊大破,三十六计

    整蛊大破,三十六计

    有招便有破绽,你有高明剑术,我便有更高明的破剑之术;你有攻无不克的秘籍《三十六计》,我便有战无不胜的法宝《整蛊大破三十六计》。本书依照《三十六计》的形式,分为36篇,但内容远远比《三十六计》更为翔实。从第一计瞒天过海到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计均破,缺一赔十。每篇破计之文均分为两部分,先是将三十六计成功运用的伟大事例讲述给大家,再把如何寻找破绽破解三十六计的方法跟大家分享,并且每篇开头附有三十六计原文及解释。
  • 哈佛情商提升课

    哈佛情商提升课

    无论是在一切快速膨胀、充满喧闹与张扬的时代,还是在经济退潮、繁华落尽只剩孤独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都是情商。它让你看清自己,发展自己理解他人,有益于他人,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 激活生命潜能(人生高起点)

    激活生命潜能(人生高起点)

    有人说,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优秀;也有人说,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就看怎么去挖掘。《激活生命潜能》是专门为青年读者朋友量身定制的成功法宝。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以启发。
热门推荐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工作不努力 努力找工作:为人处世

    工作不努力 努力找工作:为人处世

    要做好一份工作,开创一份事业,仅仅承担责任是不够的;要成功,更要找对工作方法,讲究策略。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怎样找方法,怎样给自己定位,怎样提高自己的效率,怎样克服缺点等等。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助你成功。
  • 道法阴阳记

    道法阴阳记

    一位高中生,名字叫杨忠培,在高考之后,因为一次偶然,在一处坟地上撞了邪,幸得高人相救,高人告诉他以后都容易见一些常人难以见到的事物,于是高人给他联系方式,他开始还不信,但在经过几件事情之后之后,决定拜高人为师,于是,在他上了大学之后,他的奇异经历开始了,,,,,,
  • 不做你的宠:大神的爱要不起

    不做你的宠:大神的爱要不起

    这是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游戏,这是一场被动而又顺其自然的剧情,到底是真正的阴差阳错?还是他人的别有用心?----------------“我认为最难规划的是人生,最难掌握的是人心”“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不相信。不相信命,不相信鬼神,不相信男的人的花言巧语。”“有人告诉我,一切都是注定的,来到这个世界是注定的,遇见一个人是注定的,甚至走在转角擦肩而过也是注定的。”“我不信命,不信鬼神,却偏偏来到了一个让我不得不信的异世界。没想到也随了潮流,过了一把穿越的瘾。”“然而,我并不打算跟任何人提起,我想回去,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佛典》中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栀子花,代表了纯洁与喜悦;昙花,代表了刹那的美丽;香水百合,代表了圣洁的友谊;……我与王远之间,是错过。而与苏瑾之间,则是无奈。和雨熙间的友谊又该如何延续……从懵懵懂懂,到千疮百孔。爱了,痛了,懂了,才有资格拥有。我人生的每一个篇章都像一朵绽放的花,或美好或丑,但都是我的。
  • 我的男友明星

    我的男友明星

    某傻叉:“真是日了狗!我竟然穿越,呸!是重生了!亚洲男神竟然是我的男朋友!哈哈哈哈!陆寒!你是我的!”面瘫男:“闭嘴!我跟你不熟!”又是一场傻白甜追求高富帅的戏码,将狗血进行到底!却屡试不爽!面瘫男:“说!你跟他是什么关系?”某傻叉:“我......”面瘫男:“闭嘴!不准再见他!”霸道诱惑的唇吻了下来......
  • 天师鬼灵

    天师鬼灵

    看守义庄的传人鬼灵,被迫闯入大城市,降妖除魔,斗法,斗僵尸。。。。。。
  • 圣枪纪

    圣枪纪

    这是一片名叫泛大陆的地方,在这个辽阔的大陆上,各个种族彼此倾轧,混乱,杀戮,灭亡,绝望和那无尽的欲望,自己给予自己的惩罚终于到来,七宗罪的莅临——那是什么?绝望中的一丝微渺的希望?圣枪与圣徒,拯救,堕落,荣誉,利益,种族与帝国,没有主角,这是一片大陆的真实纪元。
  • 回味周朝

    回味周朝

    这本书的名字起为《回味周朝》,那么其内容的主体自然是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这一段历史。西周是封建社会形成与奴隶社会解体的时期,而东周则是封建社会的初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两个阶段,前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争霸”,后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秦对六国的“兼并”与“统一”。在传统意义上,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终结时间要略迟于周朝灭亡。为了能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整体印象,本书尊重惯例,在叙述上亦兼顾到战国末期的历史。
  • 殇似青春涩却梦

    殇似青春涩却梦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她的青春,也是如此。有苦有乐,有悲有欢。逆光下,他出现了,宛如天使,又宛如恶魔。青春终将似风沙,吹走很易寻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