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8400000002

第2章 周公

劝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放言》诗。诗中所说的“王莽谦恭未篡时”,指的是王莽“大奸似忠”;而“周公恐惧流言日”,则是说周公“大忠若奸”。而古时候的忠臣和清官,又往往属于同一个范畴。

周公,姓姬名旦,史称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因其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

周公是周代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太公姜子牙同为武王的左膀右臂。武王灭商建周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将王室成员和一些开国功臣封为诸侯,让他们建立一些小诸侯国家,来拱卫周朝的中央政权。其中,周公被封在曲阜,国号为鲁。但周公为了更好地辅佐武王治理国家,竟命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就封,而自己则继续留在武王身边。

一、忍辱负重吐哺握发

武王分封诸侯的第二年,不幸患了重病,周公见其久治无效,不禁心忧如焚。他跪求上天保佑兄长康复,并表示自己甘愿代之去死。然而,上天并没有接受他的请愿,武王仍旧一命归西。

按照武王的遗愿,他死后由其嫡长子继位。但是,他的嫡长子姬诵当时还是个幼童。周公惟恐“天下闻武王崩而衅”,诸侯会乘机欺负幼主,从而导致战乱,使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遵照武王的遗言,毅然摄政,代成王管理起天下大事来。

不料,周公的义举却遭到了他的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等人的妒忌。

管叔鲜,本名鲜,因为他的封地被定为管国,所以史称管叔鲜。同样,蔡叔度本名度,因其封地称蔡国,所以史称蔡叔度。当初,武王为制服和笼络商朝的奴隶主贵族,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也予以分封;但为了防止武庚叛乱,他又就近设立了管、蔡二国,并让管叔鲜和蔡叔度前去治理。

管叔鲜、蔡叔度都是利欲熏心的野心家、阴谋家。他们见周公执掌朝政,便四处造谣惑众,说什么“周公旦不是真心帮助成王管理国家大事,而是谋篡王位。看来,小侄子将要惨死在这位叔父手中了!”也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管叔鲜和蔡叔度一手制造的谣言,很快传遍了朝廷内外、举国上下。于是,很多人先是窃窃私议,继而公开评论,最后发展到当面指责,竟把周公误解成了伪君子、大奸臣,甚至连足智多谋的姜子牙也有点儿相信了。

周公遭此诽谤、侮辱,心中自有说不出的苦楚。但是,他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全,为了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总是逆来顺受,一面更加勤恳地办理国家大事,一面耐心地向人们解释。他对姜子牙等人说:“我为什么不避嫌疑而出来摄政呢?怕的是侄儿年幼,坏人会乘机做乱,颠覆我们祖先好不容易才打下的江山!”

周公清楚地知道: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有一大批清正廉洁而又精明能干的人才。为选贤任能,他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甚至洗一次头发要中断三次,吃一顿饭也要三次放下筷子。此即史书上所说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人们听了周公的解释,特别是看到周公的辛劳,渐渐对管叔鲜和蔡叔度的谣言产生了怀疑。而管叔鲜和蔡叔度见其诡计将不攻自破,不禁又惊又怕。正当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武庚不失时机地跳了出来。他怂恿他们起来造反,共同对付周公。于是,管叔鲜、蔡叔度和武庚勾结在一起,又联合东方夷族,打起了叛周的大旗。

周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迅速稳定了内部,接着便以成王的名义率师东征。经过三年的苦战,先后伐灭50多个小国家,一直打到海滨,杀死了武庚,迫使管叔鲜自刎,并将蔡叔度俘获,从而彻底平定了内乱。

二、革旧布新利国惠民

周公平叛之后,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确保周王朝长治久安,使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他首先将商朝旧都及其周边地区封给了自己最小的弟弟康叔,定国号为卫;将现在的商丘一带封给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又在宋国附近新建了陈国(今河南淮阳县)、杞国(今河南杞县)和谯国(今安徽毫县)。接着,又选择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这个地方,营建了一座仅内城面积则达81平方里的东都。然后,几乎全力以赴地着手进行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建设,此即“制礼作乐”。

周公的礼乐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君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爵与谥的制度、官吏制度、法律制度,以及音乐、舞蹈的规则等等。

在周公之前,王位的承袭有的是子承父位,有的是兄终弟及,并无定式。因此,一些统治者为了夺取最高权力,往往不择手段地明争暗斗,甚至互相残杀。其结果,是社会动乱,百姓遭殃。周公最先建立并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确定了王位承袭的合法秩序,抑制了一般统治者对王位的争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周公之前,无论任何人都是“生无爵,死无谥”。周公最先建立了爵、谥制度。所谓爵,是指统治者的等级;所谓谥,就是人死后所得到的称号,实际上是当权者对死者善恶功过的评价。他规定:爵位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在周公之前,商朝已建立了官吏的组织及制度。周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正、健全。据史载,周成王时,辅佐他的是“三公”,即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下属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总称“三事”。其中,朝臣分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和太卜,合称“六卿”。“六卿”之外,还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地方行政,分为国、邑两级。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称为“邑”。而各国的行政机构和职官设置,大体上和王室的设置一样,只是规模小一些。

至于立法,夏、商时代虽也有之,但过于侧重“天”和“命”。周公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明德慎法”的口号。所谓“明德”,是提倡政治清明,以思想教育为主;“慎法”,是审慎地使用刑罚。

在思想方面,周公改造了商代以来的传统意识,提出了“敬德”即“以德治国”的主张。他要求每个贵族在享受相应权利的同时,也要时时处处遵守有关制度,重视道德规范,以便“以民宁”。

周公一向认为:音乐和舞蹈不仅是一种文艺形式,而且和等级制度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又为不同阶层的人作出具体规定,使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各有各的乐、舞;下不能谮上,卑不能凌尊。

为使百姓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他还“以九职任万民”,也就是将老百姓分为9大类:第一类是农夫,负责生产粮食;第二类为菜农,负责生产瓜果蔬菜;第三类垦荒、建房;第四类从事畜牧业;第五类制造器物、饰品;第六类经商;第七类纺纱织布;第八类从事杂务;第九类为闲散人员,没有固定的职业。

周公的改革,在当时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并由此而取得了累累硕果:使西周很快呈现出一派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三、还政成王退当良辅

周公在制礼作乐的同时,一面带头遵守礼、乐,努力为文武百官做出榜样;一面殷切期望成王健康成长,以便早日将政权还给他。

为利于成王将来能成为一代明君,周公为他精心挑选了最好的老师;自己也常常亲自过问他的学业,安排他接见诸侯、聆听廷议、深入民间,指导他如何做人、如何为君、如何治天下。

成王长到10多岁,周公又经常安排重臣陪他外出巡视。有一次,当成王巡视归来时,周公又亲自出迎。这时,他见百姓们都跪在道路两旁,恭恭敬敬地迎成王;而成王却心安理得地骑在马上,显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他心中很不是滋味,遂走上前一把将成王从马上拉下来,让他步行于市,还让他亲自扶起跪在两边的那些老年人。成王不解其意,问叔父:“我是周天子,百姓跪迎是天意,为什么非得这么做?”周公向他解释道:“天意就是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

待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及时地将政权归还于他。但是,周公担心他年轻气盛,治国时会“有所淫佚”,又特地作了《多士》、《毋逸》两篇诰文以戒之。在《多士》中,周公写道:自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无不“率祀明德”,处处顺天意,从民心,体恤百姓,所以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而纣王继位后,却不明天理,不恤人情,只顾自己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不管百姓安危死活,以至于君臣都有罪可诛。还写道:周文王在位时,一直是为人仁君,爱护百姓,关怀孤苦无依的人。他不嬉游田猎,不追求享乐,曾与百姓一起开路、种田。他勤劳国政,往往太阳偏西时还来不及吃午饭,因此享国50年等等。在《毋逸》中,周公又写道:离创业的时间一久,子孙很容易忘却当年之艰难,从而变得骄奢荒淫,致使家破人亡。从前,殷王中宗“恭敬畏天命”,对百姓宽厚仁慈,不敢荒废自安,所以当政长达75年;高宗武丁,因为“久劳于外”,长年和百姓生活在一起,所以继位后能顺乎民意,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结果是享国55年。而此后的殷王,却不知百姓稼穑之苦,怠于国事,迷恋酒色,只知道纵情逸乐,结果大多短命。在位的时间也不久,多的不过10年,短的只有3~4年。他谆谆叮嘱成王千万不要有“我是周天子,姑且先享受一番”的想法,更不能铺张浪费,随意糟蹋老百姓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还一再警告:假如这么做,就会失掉民心,最终后患无穷!

成王从周公的教诲中受益极大。他常常仔细阅读《多士》和《毋逸》,认真总结殷亡周兴的经验教训,小心谨慎地处理政务,时时为百姓着想,深受众臣和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因此,在他执政期间,进一步巩固了父王留下的基业,铲除了商朝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发展了生产,繁荣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他本人也被公认为继往开来的一代明君。

周公已去世3000多年,但他的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至于他本人,更为历朝历代所称颂。

同类推荐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平民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开国之业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部属,使之各尽其力,各逞其能,终于消灭强敌,成就了伟业。
  •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一个计算机天才一生的三件事。简而言之,谋人、谋势、做老板。这就是比尔·盖茨的智慧核心,世界首富的成功箴言。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洞察盖茨智慧的窗户,诠释他传奇的人生,破译他成功的密码。
  • 毛泽东与彭德怀

    毛泽东与彭德怀

    本书记叙的是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攸关、经历最为曲折。两人,有着神奇的酷似,也有着迥异的差别;有着太深的渊源,也有着太多的纠葛;有着渐进式的演进,也有着突然的逆转。在历史大潮中,他们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和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缩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沧桑。在潮涨潮落中,在跌宕起伏中,在合作与掽撞中,他们同经磨难,共浴辉煌,也一起经受内心世界的冰火煎熬。与此同时,他们的传奇关系还因为各种原因披上一层秘雾。被“否定”的历史,与被历史否定的“烟云”经常交织纠缠。
  •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选取了一组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时期重要思想和活动的文章,包括他倾尽心力、辗转周旋地保护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费劲心思地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保证特殊时期的生产建设正常进行;他不遗余力地协助毛泽东粉碎林彪、江青等人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他全力辅助毛泽东积极落实和促成邓小平接管中央工作,促使中央日常工作一如既往地运行;他用高超巧妙的外交政策开启中美两国的友好之路,促使中日走向正常的外交交往。
热门推荐
  •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下)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下)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梦回三国之绝世爱情

    梦回三国之绝世爱情

    一名叫赵飞的男子爱上一女子,单因为被有钱人逼着,最后被逼到跳崖,不慎间穿越到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练就了一身功夫,随着历史的流逝,再次回到了现代,找到了仇家夺回了爱人!
  • 中层领导手册

    中层领导手册

    《中层领导手册》针对中层领导职务的特点量身定制,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层领导的开局与定位、权力运用、用人之道、解难艺术、激励手段、决策方略、沟通艺术、技能修炼、政治谋略和晋升之道,帮助企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的中层领导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准和管理技能,有效解决各类管理实务问题,突破管理瓶颈,顺利晋升。
  • 楚湘宋

    楚湘宋

    作为宋粉的周楚在女友南湘去世后不久穿越到了宋朝,几经波折发现自己的女友竟然是柔福帝姬,看周楚如何在乱世中灭辽屠金,重塑大宋辉煌!!!!
  • 成为战神的男人

    成为战神的男人

    新人怎么办?那就一步一步往上爬!终有一天,我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神!PS:写着玩的,我会把我平常玩《使命召唤OL》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写下来。
  • 复原图的诅咒

    复原图的诅咒

    楼兰、古尸、美女、复原图,这一切是美的,美丽的追求带来的却是毁灭。科学与灵异的较量,正义与邪恶的纷争,到底谁才是赢家?
  • 汉末亲兵

    汉末亲兵

    生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愿做汉末第一亲兵……
  • 异界墓皇

    异界墓皇

    简介:一个古代墓穴里,年轻的盗墓贼在好奇之下无意中发动了机关,魂魄被带到了另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里他没权没势,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但是哥们是充满热情的盗墓贼,敢大担的提出:武林秘籍,奇珍异宝靠的不光是运气,还有努力的挖掘。好吧,我就是一个穿越到异世界的盗墓者。**************************************老永前三本在三个网站都是以VIP完本,有完本保障,请放心阅读,顺便请点击收藏一下。(老永QQ群:46450158)
  • 城里有个她

    城里有个她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纯情的恋爱,你值得拥有。
  • 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