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000000006

第6章 帝王气象·如何评价帝王将相?

【引言】

俱往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他们的功过是非却没有因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历史上的是是非非才越来越清楚,因此,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引得后人议论纷纷,他们也正是在这种议论中被定位的。唐代的赵蕤著的《长短经》对一些帝王将相作了评论,其中不乏独具慧眼之处,让我们摘引数则。

【事典】

魏文帝曹丕问吴国的使者赵咨说:“吴王是怎样的一位君主?”赵咨回答说:“是一位聪睿、明达、仁爱、智慧、志向高远、富有谋略的君主。”曹丕问他有何具体表现,赵咨回答说:“鲁肃出身贫寒,他能起用,这表明了他的聪睿;吕蒙是一普通士兵,他能提拔,这表明了他的明达;抓获了于禁而不加害,这表明了他的仁爱;兵不血刃就攻占了荆州,这表明了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这表明了他的志向高远;委曲求全,敬奉陛下,这表明了他的谋略。”

孙策中箭后,箭伤发作严重,他把弟弟孙权叫来说:“统率江东的人马,与敌人对阵决战,与天下争雄,你不如我;选拔任用人才,使他们各尽其才,以保全江东,我不如你。”

陈寿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人之杰也。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也。”意思是孙权忍辱负重,任用人才,崇尚计谋,像越王勾践一样奇特,是人中的豪杰,所以他才能雄踞江南,成就三国鼎立的基业。

晋宣帝司马懿老谋深算,诸葛亮盖世奇才,他们二人谁更高明?

虞世南说:“司马懿是读书人出身,参与辅佐建立魏国,能够救助社会的危难,治理好朝政,文才武略,确实有可以称道的地方。然而他喜欢玩弄阴谋,做事不讲仁义,性情猜疑、残忍,诡计多端。例如他故意说胡话装病,蒙骗李胜,使曹爽放松了警惕,最后消灭了曹爽;他把何晏等人下狱后,任由狱吏审讯拷打,最后连诛三族。像这些伤天害理、昧尽良心的事,正人君子是不会做的。用这种虚情假意对待一切事物,假如双方势均力敌,在中原会战,以司马懿的奸谋来对付孔明的指挥若定,恐怕司马懿就不是对手了。”

吴国的张微在《默记》中谈论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的优劣时说:“汉朝灭亡,天下分崩离析,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在这种形势下相遇,各自投靠了明主。孔明从蜀汉开始发展,只有一个州的地盘,与大国相比,约有它的九分之一,指挥着数万步兵,从祁山长驱而出,慷慨激昂,大有饮马黄河、洛水的雄心壮志。司马懿拥有天下十倍于孔明的地方,统率来自各地的大军,占据坚固的城池,拥有精锐的军队,却没有擒获敌人的意图,而只求自保。假如形势像这样发展下去而孔明不过早病死,要不了多久,胜负的形势就可以决定了。比起司马懿来,孔明不是更高明吗?”

后汉衰落混乱,归咎于汉桓帝、汉灵帝二人,那么,他们谁的品德更坏呢?虞世南说:“汉桓帝因国舅梁冀把握朝纲,为非作歹,盛怒之下,联合宦官密谋将其诛灭,这一举动表现出了他刚毅果断的气概。然而,宦官也因此专权,李膺和太学士郭泰等二百余人联合反对宦官势力,被宦官集团以‘党人乱政’的罪名逮捕下狱,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宦官势力从此不可遏止。这便是史称的‘党锢之祸’。由此而知,朝政的动乱起源于汉桓帝。古话说:‘民不聊生,天下哀号,这正是新的君王兴起的良机。’汉灵帝即位时,百姓疲惫不堪,正好便于施行仁政。百姓关心国事,都希望国家能重新得到振兴。可是汉灵帝重蹈覆辙,又以‘党锢之祸’诛杀了一批大臣,危害比桓帝时更严重,终于导致国家灭亡。像他这种人没有死于非命,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虞世南说:“王莽是一个生性残酷、奸诈、虚伪的人。没有发达的时候,沽名钓誉;达到目的之后,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伪装的画皮一旦撕掉,真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不听规劝,自高自大,至死不知道悔悟,天下人饱受冤屈迫害,最终被汉光武帝刘秀所推翻。”

虞世南说:“曹操深通谋略,无人能比,所以他能开创基业。他虽然是朝廷的丞相,实际上却具有雄才大略。然而他为人谲秘诡诈,反复无常,心中多猜忌,以至于杀害伏皇后,毒死谋士荀彧,杀了孔融、崔琰。娄生只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他处死;桓劭已经自首,跪下求饶,最后还是被杀。抛弃仁德,只用刑戮,曹操实在是太暴虐了,但他闲谈时却自比周文王,实际上根本不是周文王那种人。汝南名士许劭说他是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评价非常恰当。”

曹操的谋士郭嘉劝曹操说:“汉末的政治失败在于太宽松,袁绍却以宽松去救偏,所以不得要领。您用强硬的法规来纠正,上下就会知道制度在哪里了。”这是说实行严刑的必要。所以《左传》中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人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政策宽松,老百姓就会散漫,对散漫应当用猛烈的法令来纠正;太猛烈了,人就会变得残忍,这时就应当再实施宽松的政策。用宽松来调济猛烈,用猛烈来调济宽松,政治因此才能达到和谐。《尚书》中说:“刑罚世轻世重。”刑罚的使用,有时轻有时重。《周礼》中说:“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治理新建的国家刑罚要轻,治理动乱的国家刑罚要重,治理安定的国家刑罚要适中。

由此看来,法治的使用,要看在什么时候。怎么可以轻视严刑峻法的作用呢!夏代的少康、汉代的光武帝刘秀,都是中兴之君,谁更为出色呢?

虞世南说:“这两位帝王都是复兴先人未竟的功业,使帝王的事业发扬光大的人,他们中兴之名相同,实际内容却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光武帝刘秀利用处乱思治的老百姓,诛灭独夫民贼王莽,乘着混乱打败亡命之徒,成功比较容易。至于少康,夏氏灭亡已有二代(后羿和寒浞),小时就没有父亲,还在母亲胎中,母亲就怀着他逃亡在外,生在异国他乡。没有受过父亲的教诲,没有强大、亲近的亲人,遭受背井离乡的战乱,流离失所,但是他却能在国破家亡中历尽艰难坎坷,终于成就了帝王大业。中兴的帝王,少康应为第一。”

刘备对原益州牧刘璋以礼相待,一切事情听任诸葛亮而从不怀疑,作为君王的品德,这是最美好的表现。孔明是举世闻名的奇才,可与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的吕望相比。君臣同心,如鱼得水。只因国小兵弱,偏居西南蜀地一隅,要同时对付魏、吴两方,与大国抗衡,显得力不从心。假如刘备与曹操互换地方,施展他的远大计谋,发挥关羽、张飞的勇武,充分利用诸葛亮的才能,那么他的霸王之业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孙权凭借他哥哥孙策奠定的基业,任用前朝的文臣武将,依靠长江天险,仅仅能做到自保,与曹操、刘备二人相比,应该是力所不及的。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刘备的智谋才干,比不上曹操,所以他开辟的基业地域也比较狭窄。”然而张辅却说:“拨乱反正的君主,应当首先以得到好的将相为根本,仅凭自身一人善于作战是不行的。诸葛亮通晓礼义,善于应变,算得上是具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才能的人才。刘备没有强大的势力,却能让他鞠躬尽瘁;关羽、张飞都是英雄豪杰,心悦诚服地为他效力。人与人相处的原则是说:聪明的人不会愿意为愚蠢的人所使用,有能力的人不会愿意为平庸的人所使用。曹操虽然很强大,这些人却不愿为他效力,更何况他处在危难之际呢?假如让刘备拥有中原,他开创的基业将会与周朝媲美,怎么会只与曹操齐名,并称二杰呢?”

有人说:“汉宣帝明察政事,难道不是汉光武帝一类的国君吗?”

虞世南说:“汉宣帝在市井里巷长大,知道民间的疾苦,所以处理政务非常认真,提拔重用优秀人才。分析他实行严刑重法的原因,是受法家申不害、韩非子的影响。古人说过:‘追求王业不成,还足以成就霸业;追求霸业不成,将会是什么后果呢?只能身败名裂。’汉光武帝以仁义治国,是追求王业的皇帝。汉宣帝以法治国,是追求霸业的皇帝。将这二人相比较,恐怕他们不属于同一类型。”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曾向汉宣帝进谏,认为他执法太严。宣帝变了脸说:“我汉家向来交错使用霸道、王道,怎么能单纯依靠道德教化而危害政权呢?”虽然就这句话而言,知道汉宣帝的抱负不够远大,但是他实行宽严相济的制度还是有根据的。从前汉高祖进入秦国,曾约法三章,秦人感到很高兴。这是说减轻刑罚的好处。

有人问说:“汉元帝多才多艺,温文尔雅,是保持文治的好皇帝吗?”

虞世南说:“帝王的才能,主要表现在文治武功上。在文的方面,要有经天纬地的非凡治国才能,善于制定政策法令;在武的方面,要能够制止暴乱,平息战争,安抚百姓。这才是做帝王的宏图大略。至于鼓瑟吹箫,和诗作曲,这是宫廷中乐官的职责,哪里是天子应该做的事情呢!”

汉元帝多才多艺,善于弹琴,但这并不是最可贵的优点。为什么这样说呢?东汉末哲学家徐干在《中论》中说:“对小事情明白,对大道理却忽略,对眼前的事情清楚,对长远的发展却糊涂,从古到今,没有像这样而不发生动乱的,没有像这样而不亡国的。’这里所说的‘小事情明白,眼前的事情清楚’,是指能听出音乐、歌曲是否和谐;能看出书法雕刻是否漂亮;出口成章,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对小说诗词心领神会;擅长射击、驾车、书法、算术。所谓长远的发展、大道理,是指仁慈足以覆盖苍生,恩惠足以抚养百姓,光明足以普照四方,智慧足以统率万物,权谋足以应付变化莫测的情况,仁义足以使人民富裕,威望足以遏止坏人为非作歹,勇武足以平定暴乱。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懂得任用官吏。明白兴亡的根源,通晓安危的道理。能做到这些,做皇帝的素质就具备了。”

从前鲁庄公能歌善舞,诗人写诗讽刺他;鲁昭公善于修饰仪容,因而招来逃亡晋国的祸患。这样说来,做国君的即使视力像离娄一样锐利,听力像师旷一样敏锐,射箭像后羿一样准确,书法像史籀一样高明,只能说是能够胜任负责某方面事务的官职,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

西汉匡衡规劝汉元帝的《改政书》中说:“开国皇帝,追求的是创立基业建立制度,世世代代地传下去。继承政权的君主,一定要致力于继承传播先王的德行,使先王的功业发扬光大。如今陛下的圣明贤德有上天庇佑,能爱护天下百姓,然而阴阳不和,邪恶奸诈的势力没有受到制止,大概是由于参政议政的官吏们没有弘扬先帝的丰功伟绩,却争相说制度不合适。国家把乐于成功的事业放在一边,而把精力浪费在这无益的纷争上,对此我深感遗憾。希望陛下深入考虑治理国家的事情,这样才能保持先帝的基业啊!”

有人问:“看那建立伪新朝政权的王莽,开始时为人谦恭礼让,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名士。但等到他当了皇帝以后,却骄奢淫逸,残酷暴虐。他为什么会前后判若两人呢?”

汉桓帝曾问侍中爰延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爰延回答说:“在汉朝帝王里属中等。”桓帝问:“何以知之?”爰延说:“尚书令陈蕃主持政务,国家就可以治理好;宦官们干预朝政,国家就发生混乱。因此知道陛下既可以行仁政做好事,也可以行暴政做坏事。这就叫做中主。”

虞世南说:“在泯江的源头,水流只能浮起酒杯。等到了下游江面只有乘船才能渡过。汉元帝的时候,任用佞臣弘恭、石显,到了后汉桓帝、灵帝的时候,却更加信任宦官单超、张让,败坏了伦常道德,使国家最后走向灭亡。发展到这一步,是有一个逐步的过程的。所以说,星星之火不及时扑灭,到了燎原之势就没有办法了。可见在事情开始时就要慎重对待。呜呼,百代之后,都要以此为鉴啊!”

古话说:“寒冷的人不挑剔衣服,饥饿的人不挑剔食物。”晁错说:“自己国家富强,而邻国动乱,这正是帝王成就大业的好机会。”

由此说来,昏君实在是为明主制造机会啊!

自从汉朝政权衰落,天下分崩离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凭借蜀道之险,孙权依靠长江之固,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都开创了帝王基业,实现了霸图。这三位君主,谁优谁劣?

【评议】

历代帝王似乎都想青史留名,但人性贪鄙,天违人愿,本想赢得好评如潮,谁知落得个骂名滚滚。倒是元人张养浩的一首小令道出了千古真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不是历史书,二十四史里面没有它,宋神宗说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说这是一本政治参考书。只是它的参考基础是从周朝末年到五代末年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把其中对为政有帮助、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提取、汇总、分析,供后代人学习。但对现代人来说,流水账式的纪年模式、晦涩的文言、略显苍白的表述方式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它的深度阅读和仔细分析。今天我尝试把《资治通鉴》用故事的形式,一篇一篇讲给各位听。
  • 兴唐并肩王

    兴唐并肩王

    《新唐词典》注并肩王拼音:bìngjiānwáng释义:历经三朝、兴唐砥柱、不世名臣逍遥侯楚辞的专称。喻入朝不拜,与皇帝齐肩而坐之意。近义词:楚并肩、楚逍遥反义词:无出处:《唐史·楚辞传》:“德宗以辞屡建不世奇功,冠之逍遥侯。辞归隐,帝思不已,以并肩王号之,谓有唐一朝,必不负辞。然辞一别永年,终不复出,并肩王遂成绝唱。”例句:你们有人管他叫数学家、发明家,有人管他叫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于有人叫他思想家、预言家,更可笑的是还有人叫他阴谋家……可在朕看来,他就只是朕的好朋友、好老师、好兄长!朕信他敬他,封他个并肩王,怎么了?(德宗起居录)
  • 雄汉再起

    雄汉再起

    每个人都有个三国梦,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读史书读到光武中兴时,激动异常,读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就叹息不已,我一直在想如果在东汉末年再出现一位扶大厦于将倾,解黎民于倒悬的汉室宗亲,使大汉得到延续,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三国是一个热血的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同时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里良将如云谋士如雨。一首临江仙唱尽了多少英雄往事,有让人脍炙人口的也有让人厄尔惋惜的故事情节,故此我对三国情有独钟,不忍舍弃。我读了好多三国类的作品但是我发现了个问题,就是大多数人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使一些历史上很出色的良臣猛将得不到重用,使我很惋惜,故一时手痒,挥笔写下此文,小弟是第一次写东西,希望各位路过的高人前辈多多指点一下小弟,小弟在此不胜感激。谢谢。
  • 秦末之章邯

    秦末之章邯

    章邯,秦末着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一个现代人成为了重新领兵的章邯,那么章邯还会是城破自杀的结局吗?请看本书。作者话:由于本人学历,能力有限,没法做到完全对照历史,大部分是根据《楚汉传奇》来进行创作的,所以考究帝,数据党勿入。声明:本人文笔不行,所以通篇都是白话文,不喜误入,如果因为这个对本人进行人身攻击,本人删评论。勿怪。。。。
  • 篡三国

    篡三国

    徐浩,精锐特种兵,在一次越境打击犯罪集团时,中弹身亡。穿越到东汉末年的徐浩,身份竟是董卓军的一个小卒。为了自保,无奈站在了各诸侯的对立面,这让他意识到在军阀四起的年代,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在乱世求存。最终他掌兵夺权,渐渐成为一个军阀,但这时候他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生存了,而是逐鹿天下,谱写一段荡气回肠的铁血生涯。
热门推荐
  • 光与影之交合:重返黑暗

    光与影之交合:重返黑暗

    张扬的他,狂妄的他,机智的他,到底哪一面才是你?“汐雪,今生今世,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哪怕是我的命。”看凌夜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揭开身世之迷!
  •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友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友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最后的刺客

    网游最后的刺客

    开服送神器?NO!隐藏职业找上门?NO!隐藏任务无限做?NO!玩游戏玩成世界首富?NO!玩出一大群美女?NO!总之,想看YY这里没有!十年游戏经历,写个自己认为有生之年可能玩得上的游戏!就这样,欢迎同好!
  • 蔷薇忆:一品圣女倾天下

    蔷薇忆:一品圣女倾天下

    她本是人人惧怕的“蔷薇血祭”无意穿越到异世,与自己拥有同样身世,不同容颜的女子身上,却失去一切(武力)被他束缚王城。他说:雪儿,本王今生绝不相负,只要你永远留在本王身边。她不屑,淡笑这世间怎会有永不相离,一切都只不过是谎言,决然离去,与君义绝。却遇到了他,另一份不为人知的情劫,慢慢失了心,可最后他却为天下娶她人为妻。她笑了,今生愿与君共,纵不过是浮梦一场,却不知,他心中苦涩,只因无力地看她成为他人王妃:虽然我对你只是一厢情愿的牺牲,但为了你的微笑,我会好好保护自己,拥护那片你深爱的大地。(看一代倾国王妃如何颠覆天下,笑看三世情缘,助君临天下)
  • 古道不古

    古道不古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东方世界,已经没落的道法。如何走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 北笙以北

    北笙以北

    本文讲述了苏伊曦的恋爱成长史以及围绕在她身边朋友们的爱情故事,最终反抗家族在一起的感人事迹,人都是会越长越大的,越看清的多就失去的越多
  • 隔世嫁衣

    隔世嫁衣

    今世缘浅,奈何情深!身负重伤的英俊男子,深夜倒在了她的闺房内。她毫无顾忌的出手相救,自此两人的生命开始交错.......此生只愿为他穿上那件红色嫁衣,在她决意离开的那一刻,身披嫁衣坠入轮回。他血溅千年寒池,只求与她再结一段尘缘。(喜欢转世轮回爱情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好书哦!请多多支持!为本书投上一票吧!)
  • 独尊天下

    独尊天下

    一张藏宝图断送一家人的性命,踏上了寻仇的江湖路,一路上艰难险阻,练下了一身的绝世神功,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神兵利器,杨天是如何练就绝世神功的,如何开宗立派,与各大门派对决敬请期待。
  • 入秦

    入秦

    穿越至秦,她遇上两个人。一个是霸气逼人的流沙主人,一个是温润如玉的儒家二当家。在这场秦时大戏中,她是看戏人,还是早在最一开始,就已经变成了其中的“戏子”?
  • 封天王座

    封天王座

    一张王座,镇压千古,沉沦万世!无人能过的远古之灾,王座沉沦,是毁灭还是希望。解开尘封的记忆,登临巅峰之路,一代天骄的崛起,见证强者的诞生。“以吾血,洗青天;以吾身,镇千古。”这是强者的呼声。一拳天地尽可灭,一指点出浩瀚天。神王像下三叩首,生死门前莫忘归!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拜谢。